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第十章 ...

  •   第十章:独钓醒醒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沈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宋•吴文英 《八声甘州•零岩培庾幕诸公游》

      ************************************

      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包拯将自己和父亲之间的事情讲给旁人听。他说出这句话的意义远非旁人所能理解,包拯的傲骨不容许他随便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伤口扯出来让旁人品头论足——也就是面对着公孙策,也只因为他是公孙策。

      或者是因为这句话已经压在他心底很久,也或者是最近紧绷的神经终于达到极限,包拯说完之后,禁不住急急喘了两口粗气,眼中光芒闪动,显然有些难以抑制的冲动感。但包拯毕竟是包拯,心中虽然觉得说不出的委屈以及其他种种负面情绪,却还是被他渐渐压下了。公孙策见他张张口似想说什么,却还是倔强的闭紧嘴,不由轻轻敛了眉:

      “包拯,想说什么就说。这里没有旁人。”

      包拯苦笑道:“我还能说什么?——不管怎样,事情都如此了,我不还是我?至少一直活得好好的。公孙,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不想当官了吧?无论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家里的,我都不可能去官场做些什么。更何况,我也没做好这方面的打算。”

      公孙策看着包拯有点苦涩的脸,沉默了半晌,道:“包拯,我不想勉强你,但是我想知道,如果撇开那些因素,一定要你当官,你怎么办?”

      “我——”

      “别急着答!我只问你,你有没有把握当个好官?至少能够为民请命的。”说着,公孙策站起身,也不看包拯面色,径自来到窗边推开一扇窗,看着外面的天空,伸手一指,

      “你看这天,他可晴么?”

      包拯顺着他所指抬头看着那片宜人的蔚蓝:“自是晴的。”

      “没错,他现在当然晴。你我眼中所见不过是他此时清澈的情景。但是官场中总有各式各样的黑暗,他们就像乌云遮在那片天上。什么时候云来了,蓝天就被遮住,天空也就变得灰暗——包拯,换了你,能否做那驱云的雷电,将弥漫在我们头顶的乌云击散打碎,还他一片清明?”

      包拯皱了皱眉,公孙策的话让他心中莫名一阵骚动:“你是说,要我进官场?”

      公孙策不答反问:“我且问你,你不进官场,就是因为志不在此么?倘若官场中有足够的东西吸引你,你会不会去?”

      包拯冷笑:“官场中不过就是功名利禄。权谋政治,还有什么能吸引人的?”

      公孙策道:“自古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若九牛之毛。能在这个染缸里不变色的屈指可数。我知你不愿进这浑浊之地,可是总有人要进去,总有人要去做那雷光。天下自有传国玉玺之日起,便有《太平要术》,二者一阴一阳,相生相克。传国玉玺主天地君亲,《太平要术》主子弟臣民。向来是君正则君辅,君不正则君民取而代之。且人自知晓,君不正则臣有责,君不明则奸佞必生。但说如今的大宋,似八贤王者能有几人?”

      包拯道:“不过寥寥。”

      公孙策道:“那就是了。他邀你,自是看重你的才能。包拯,倘若你仅仅是因为不想去而不去,我公孙策只会看不起你。虽然如今你还有家中老父这一点,可是你就不想以自己的能力向他证明,你绝对不是他口中所说的扫把星么?”

      包拯又是一皱眉,公孙策的话他何尝没想过?只是对于官场,他有些近乎本能的排斥。再说的通透些,包拯毕竟是个年轻人,而且因为少年老成,使他无法像一般青年那样向往功名利禄,反而早早就将官场那些阴暗看在眼里——就算不愿承认,也许心地还是有分怯懦,担心自己也随波逐流的怯懦。

      公孙策见他面色,知道他心中并不想表现出来的那么反感做官,轻叹了口气道:

      “退一万步讲,对你我而言,如今做官,似乎更有些方便的东西。”

      包拯狐疑看他,心中忽然一动:“你是指——”

      公孙策用极缓慢的节奏点了点头:“你知我所指为何,就在不久前我们还曾说过,若是想要和‘他们’做出对抗,就一定要有一定的实力与势力。这两者缺一不可——如今是个好机会,你还在犹豫什么?”

      “……”包拯深深看了他一眼,伸手扯了扯头发,眉心的沟壑更深一层:“……老实说,我是——没有信心。”

      “没有信心?”

      “对。”包拯深吸了口气:“官场的水有多深,你我只是看了个表面就已经不见底了。虽然我相信自己暂时不会失节,可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三十年后呢?我还年轻,正是阅历极少却又习惯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的年龄。如果一遭做错事,那么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万劫不复那么简单了。更何况——我没自信自己能够面对官场那些老油条而丝毫不会滑步。公孙,年龄虽然很多时候不能决定把部分事情,可是在有些事上,他所起的作用却绝对是不可忽视的。比如阅历,比如对事物的看法。还有各种事情——这些都不是靠着我那一点点小聪明以及在书本上学来的东西所能应付。”

      公孙策沉默了一下,在心底下了某个决定,他抬起头看着面前这个可以说是自己唯一的好友的男人,看着他面上难得显现的几分不确定,微微笑了起来:

      “如果再加上我呢?”

      包拯抬头看着他,像是见到什么无法置信的事情一般。

      公孙策向他点点头:“再加上我——包拯,你没听错。若是你要走这条路,我和你一起,你有没有把握?”

      两人在屋中谈话,却没注意到,窗外树上一道人影听到这里,身形一闪,已经消失在方才所站的地方……

      -----------------------------------公孙敲醒包拯的分--------------------------------

      安静向着自己卧室的方向走去,展昭和白玉堂默契的没有跟在包拯两人身后,他们是何等精明的人,早就看出八贤王和包拯之间那点汹涌。而两人更明白的是,不管现在如何,只要不出意外,包拯终究还是会去做这个官。

      而这其中,最大的变数无疑就是他们两个拥有不该拥有的记忆的人。

      展昭和白玉堂虽然在北宋未来的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算是有名的人物,可是在历史上却终究不过尘埃一颗。但包拯不同,包拯背负的绝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身份。后世之人对于他的很多事迹都是耳熟能详:铡美案,断阴阳,乌盆记,狸猫换太子……但就是这些,让他们不可能做出任何事情去破坏历史走向——对于自己他们可以无所谓,但是他们没有资格、更没有权利去改变他人的历史走向。

      ——更何况这个人还是包拯。

      昭白二人走得晚,是等着八贤王离开大厅才走的,因此也就多看了些东西。早就多了个心眼儿的白玉堂在见到从八贤王所住的院落有人鬼鬼祟祟潜入包拯的院落时已经大概猜到了什么。不久见到那人潜回,白玉堂心底带点不屑的冷笑,拂袖在展昭之后进了自己所住的那个小院。

      ——官场的那套把戏,或许“以前”的白玉堂不甚了解。但是三世的阅历,一些“小手段”还是很清楚的。至少他已经可以肯定的说,八贤王下一次再见包拯,一定会提出能够让包拯不能不接受的方案。

      不管怎么说,一年之后包拯入朝为官,只要没有任何轨道偏离既定路线,可以说已成定局。

      他抬头看看天,一片晴空显得分外空灵幽静。但那随时变换的暗潮汹涌却足以让所有知情人激动或退缩。不知情的人可以凭借一腔热血贸然闯入——一如当年的自己,一如太多的人;但是那之后呢?每个人前进的路上都有自己的那一座冲霄楼,那就横在那里,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默默等待,只是看那人能不能闯的过。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开门声,接着就是展昭略带疑惑的声音:

      “玉堂?”

      却是展昭注意到白玉堂竟站在院中发呆,不由得疑惑相询。

      “没事。”白玉堂转头微笑,看着展昭的眼底某种异彩闪过。他看着那双漫着疑惑的眼,坚定且毫不犹疑又重复了一遍刚刚的话,“没事。”

      确实没事,只不过——要变天了而已。

      白玉堂又看了眼天空——那之后,是晴是阴,将不再由人自主。只是这一次的冲霄,怕是要白爷爷再度主动找上了。

      他倒要看看,这一回,自己是不是闯的过。

      ……

      展昭虽然不知道就在方才那一刻,在这天鸿书院里有两个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同时清醒并决定了某些事,却也敏感的察觉到白玉堂那一刻的变化。待他进屋,他瞧了他半晌,微微蹙了下眉心:

      “你刚才见到什么了?”

      “为什么这么问?”白玉堂挑眉。展昭却忽然跟着笑起:

      “算了!你发现什么也无所谓。玉堂,你觉得八贤王这次来,莫不是——大人?”

      白玉堂走过他身侧坐到床边的雕花檀木桌旁坐下,伸手倒了两杯茶水,唇角微勾道:“这还需猜么?猫儿,这其中的时间你当是比我记得深。若没意外,想来不久后人们就能见到青天了。”

      展昭走到他旁边坐下,伸手取了另一杯茶:“我只是觉得时间还早。一年半——或者说,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究竟还会发生什么事?”

      白玉堂将一双凤眼斜到他身上:“你觉得呢?”

      展昭道:“又不是未卜先知,我怎么猜?再说当年大人他们又没提过这些事情。如今——”

      “停停!少来这些假的!”白玉堂伸手止了他的话,微眯了眼似笑非笑,“猫儿,大人他们说不说是一回事,当着我的面还用着这般么?别告诉我你心里半点底儿也没有!”

      展昭笑道:“你机灵!不过不用我说你也该猜个大体了罢?”

      白玉堂但笑不语,只是一手持了茶杯一面看着他。展昭见状不由抚额:“怕了你了,我说就是!——其实也没什么好猜的,以八贤王的做事风格,接下来很显然就是要让包大人有更多的历练机会。要说才智大人和先生从来不会输给旁人,他们现在少的只是阅历,还有足够的磨练。若我没猜错,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大人和先生定会被八贤王想办法送出去磨练,至少要让他们知晓官场是个怎样的黑暗地方。”

      白玉堂道:“磨练?做官么?莫非先从个小县令做起?”说着想想包拯的个性,倒是觉得做个县令很正常。

      但展昭却摇摇头:“不,我反而觉得,若是以八贤王的性格,多半会选择先让大人看看这个世界,看看百姓之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们知晓做官的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区别。”——就像当初,自己曾以为凭借着手中三尺青锋足以仗剑江湖,行侠仗义。但是后来才发现,有的时候,官府的力量远不是平民百姓或是江湖人士所能相比。

      展昭相信,若是八贤王,定会先让包拯明白进入官场所能做到的、布衣不能完成的事。只有知晓这一点,才会生出没有权利的无能为力感,才会心甘情愿的进入官场。

      而正如白玉堂和展昭所料,第二天一早,八贤王再度找上包拯,寒暄完后张口的第一句话就是:

      “包拯啊!本王问你,你可有胆量在这大宋的国土上历练一番?”

      瞬间,白玉堂冷笑,展昭默然,公孙策皱眉,包拯则面色沉重的缓缓上前一步:

      “王爷的意思是?”

      “本王不逼你入官场,不过有个条件。就是要你做本王的眼睛一年。这一年,本王要你替本王巡守民间,看看我大宋朝的子民们过得都是怎样的日子,看看各地方的风土人情,再看看一些你必然需要接触的东西。只一年,一年之后,你要做什么,本王都不再管——如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