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7、 ...

  •   接下来,又是一番闲谈,宴会便结束了。

      另外又有几家士族派了人来,想和方夏单独谈谈,目测是之前的事儿,让他们也心动了,想来走走关系。陈群本来想和方夏先汇报宛城这些天来的情况,不过方夏得一一赴约,实在是忙不过来,最后只好拖到明日。

      按照计划,方夏在宛城只能呆三四天,行程是比较紧张的。

      而给她递帖子的家族,一共十来个,参考陈群的意见,即使大半小家族可以不必去,派人回个礼便罢,不得不走一趟的还有四家。

      今天四家都去肯定是来不及了,方夏带着郭嘉和裴元绍,先赴了两家的约。许褚在宴会上便觉无趣,他又不像郭嘉,虽然军营禁酒,但想喝总还是有办法的,也没那么大酒瘾,称自己不耐烦这些,便告退了。

      裴元绍和许褚英雄所见略同,也不耐烦这些东西,只是他显然没许褚的底气,没敢和方夏说,此时见有人提出,也道他是个粗人,住惯了军营,对这些不大适应,准备和许仲康大人一道出城去。

      方夏也不强求,摆摆手让他们自便。

      这下子只剩郭嘉了,她看向郭嘉道:“奉孝若是不愿去,我不勉强。”

      郭嘉脸上因酒意升起的淡红还没褪去,低声道:“嘉岂可让主公独行?”

      “走吧。”方夏笑了笑,道。

      方夏觉得这些家主似乎都很有想法。

      第一家家主姓王,很有学习精神,派了他一位侄子出来迎客,年纪比方夏略大两三岁的样子,比之前那位舞剑少年,显得更文弱些。大概是因为舞剑这一招已经被用过了,他们改成与方夏谈经书,四书五经的经。

      当今士人认为谈经论典那是雅事,但对于这种东西,方夏的态度是拒绝的,两辈子加起来,她最多就上语文课的时候,了解过一点《诗经》,到了这个世界,貂蝉倒是看过一点,但要说造诣,那是没有的。

      于是,她刚准备祭出大招,说:“天子尚身陷囫囵,百姓屡遭战火,若成天谈玄论道,不顾民生疾苦,于国于民又有何意?”

      大义一出,所向披靡,都得闭嘴,然后高呼貂蝉大人高义。

      不料郭嘉先一步开口了。

      郭嘉出身寒门,虽与荀彧交好,但仅限个人,对世家可没什么好感,对这种事儿自是不喜的,但并不代表他便不会。当下便以对方先前提到的《易经》为线索,引经据典便是一段流畅至极的反驳。

      尽管方夏有听没有懂,但见对面两人神情,也能感觉出厉害。

      双方一段极快的辩论后,最后一段方夏倒是听明白了,就是她想说的那些话,只是用更玄的语言包装了一下,那位侄子便拱手对郭嘉道:“受教。”接着又向郭嘉请教了一下他已经读过什么什么书,接下来应该读什么。

      方夏刚到许昌的时候,还碰见过郭嘉向荀彧借书的事儿,后来蔡琰来了后,她更是凭借记忆默写出了大部分父亲蔡邕的藏书,并允诺其他人前去借阅。而蔡邕的藏书之巨,更是举世闻名,令人称羡。

      郭嘉的阅读量不敢说冠绝当代,也是最顶尖这么一批。区区宛城一个士族之家,自然是不如的。仅是随意作答,便他如获至宝,只一拱手致谢,便匆匆忙忙往外去了,还能听得他吩咐小厮去寻书的声音。

      王家主本在一边看着郭嘉和方夏两人,若有所思,这下顿觉尴尬,陪着小心说:“貂蝉大人勿怪,他自小便是这个性子,嗜书如命,并非有意如此。”

      发生了这么件事儿,他也没法再跟方夏提出仕的事儿了,先前宴会上另个家主的儿子闹着要当小兵的事儿他还觉得有趣,真轮到自己才觉得心累。

      方夏自不会见怪,再闲聊两句,允诺了他家若有人有意出仕,她必不令他们失望,便告辞了。

      虽然这些士族之中的人,并没有能在历史上留名,或是能力有限,或是命途多舛没有机会一展才华,若是前者,物尽其用干小吏的活儿即可,若是真能遇上后者,方夏也愿意给他们施展的舞台。

      接下来,她又去赴了下一家的约,这一家的姓氏有些特别,姓阎。家主并不在,之前与会的是一位年事已高的族老,来接待方夏的也是他。

      不知道这些士族私下里是不是通过信,这次他们没再一上来就给她介绍儿子或者侄子,也有可能是这位大爷怎么也五六十了,按大多数人结婚的年龄看,他孙子大概都比方夏大很多,而曾孙又太小,反倒是给她介绍了个和甘玉差不多大的女孩。

      只聊了会,方夏便明了了他们态度为何与之前一家不同。

      阎家有个叫阎象的,先前曾出仕袁术,在袁术出兵后奉命留守宛城,之前陈群来宛,应该和他聊过,他在陈群运作的过程中,应该也出了些力气。因有这一层渊源,他们自认和方夏关系“不一般”,因此表现得比其他士族与她更亲近些。

      这个丫头应该就是阎象的女儿,也是和她套近乎,希望能和甘玉一样,被她看中收为弟子。方夏没这心思,收下甘玉这个徒弟,也是因缘际会,和她身份也有相当大的关系,没打算收第二个了。

      方夏顺着话题与她聊了下,简单问了些日常琐事儿,这丫头倒是有心表现,看得出挺自信的,不过她也没有考教的心思,很快便提出了告辞。

      这回郭嘉没什么发挥机会,便只跟在一边。

      阎家挽留不成,也只能送别。

      这么一圈下来,太阳也要落山了,方夏难得忙成这样,又身居异地,确实累得很。她和郭嘉分别,回到临时收拾好的住处,洗了把脸,强打精神,本来还想和陈群聊一聊,谁知道陈群忙的影子都瞧不见,只得留了明日再聊的话,便洗漱就寝了。

      一觉醒来,方夏身上疲惫散了大半,撑起精神听陈群的工作汇报。

      陈群一早便到了,神采奕奕的,丝毫看不出这些日子的辛苦。

      宛城和谯郡情况又不一样,谯郡只是换了一个太守,底下都没动,骨架没变,钟繇接手还算顺利,而袁术先前可是倾巢而出,带走了绝大多数的士卒以及官员,宛城一共只留了两,阎象是其中一个。

      陈群并没有详细描述他的辛苦,又是如何说服城内世家,直接略过此节。只说在他促成事成之后,阎象既然决心投靠,也不问同僚的意见,先下手为强,直接把同僚给做了,然后让他接手。这功劳真挺大的,也无怪昨天阎家态度让方夏觉得亲近的过分了点。

      方夏心道她接下来得和阎家表现得亲近点。当然,这个徒弟肯定是不会收的。

      因此,在方夏到来之前,宛城称得上官员的,就陈群和阎象两人,所有的事儿都压在了他的身上。城外的管亥和许褚也没来几天。他们两在这件事儿上,是半点忙都没帮上的。若非陈群是个工作狂性子,未必撑得下来。

      说到这里,陈群方道:“主公,宛城人手实在不足,至少得再调三人,若是再少,日常运转都可能出错。”短时间他可以勉强支撑,但一直这样下去,人毕竟不是机器,肯定会出现纰漏的。

      他语气很平静,只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

      方夏干脆道:“让我想想。”

      她知道陈群已经是往少了说了,阎象这个人能对朝夕相处的同僚下这样的毒手,虽然他有武将模板,应该也是方夏的义兄之一,但这种人……用归用,也不能太重用,姑且算半个吧,加上调过来的三人,加起来四个半,支撑宛城运转,依然算是超负荷状态。

      陈群这是把压力放在自己身上。这种工作狂性格,作为老板方夏真的很欣赏,但这绝对不是个正当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这年头换主公不是什么大事儿,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经历,如韩馥的手下便集体投了袁绍,许靖知道孔伷有意托孤,但在孔伷病逝前,依然和方夏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但要是投靠新主公之前,还对旧主公抑或同僚动手,这就有点过分了。

      吕布一直被骂的原因也在这里。

      阎象这一手,做的有些过了,只是方夏作为既得利益者,不好对这个行为说什么。

      方夏现在和曹老板一样,多出一块地盘固然是好事儿,但人手不足的问题也暴露无疑。

      她一直觉得自己文官人才过剩,差武将,现在是什么都差了,谯郡只有五个人,动不了,许昌倒是可以调点人过来,之前已经商讨以陈群为宛城太守,管亥为辅,裴元绍也可以留下来,但政事处理是指望不上他两的,还得从许昌那边调。

      郭嘉、荀彧、荀攸、戏志才、贾诩,这五个人得抽一到两个出来才够。

      荀彧首先不能动的,他得坐镇中枢。把荀彧挪到宛城,那么宛城陈群的遭遇,方夏回到许昌后就轮到她了,而且想来陈群也不可能让荀彧屈就他之下。郭嘉方夏也不太想动,而且他和陈群的性子,凑不到一起去,没有荀彧怕是没法共事。

      戏志才主要是他身体本就不好,还在休养之中,虽然他有心出力,但把他赶到宛城加班,方夏做不出这种事儿来。荀攸和贾诩二选一,是比较合理的结果。但他们两个,其实在军事上的才能比政治上的才能更突出,这也有点大材小用了。

      正当方夏思考之际,郭嘉从正门走了进来,手上拿着一张绢帛,道:“此物或可解主公之忧。”

  • 作者有话要说:  具体谈玄论道的内容,我倒是可以去魏晋那边取材,但是没啥意义,跳了,总之厉害就完事儿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