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章貌似挺枯燥的,希望没有吓跑人。】
注释:
【1】关于自称,其实按当时习惯,人物在自称时多是单称名的,但是文中我全用了氏+名。
王维写过一句:“山中人王维白。”大概就是这种,离先秦秦朝再近些的例子一时没找到orz。
文里赵高自称的时候是“赵高”、政哥自称的时候是“赵政”,这里赵王的“赵偃”。
主要是名是单字的人物太多了,单称名,有人的名单称比较奇怪,作者君总觉得哪里不对。
所以为了统一,俩字儿名字的自称我全用的“氏+名”。
然后在对君王的时候其实也可以用“臣X”,比如韩非子对政哥用的就是“臣非”。
既然说到这里了,顺带再提一提“名”和“字”的用法。
如果谁见到赵高直接喊他“赵高”,在当时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包括他的好友也不行。所以我才安排王宠叫赵高“小兄弟”的。
除非是政宝宝不爽赵迁的那种语境,喊的就是“赵迁”,这是可以的。
一般来说,自称是称名,敬称或平辈间称字,无字的看情况,作者君粗略分了一下:
一、对及了冠的长辈或者平辈,有字的可称字:比如李斯字通古,别人就可以叫他“李通古”、“通古”,这是敬称或平辈称呼,朋友之间可用。
(注意,学生也可对老师称字。比如李斯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提到老师荀子,可以直接称“荀卿”,不要觉得这没礼貌,恰恰相反,这是有礼貌的表现。)
二、及了冠无字的可以用关系上、官职上、爵位上等等的称呼来相称。
三、没及冠的可称名,但是一般来说连氏带名的叫也挺不礼貌。可以叫阿X,或者关系上等等的称呼。
四、当然,如果一个人有官职爵位在的,最好以官职爵位相称。关系特别好也不在意这个的有字可以称字,这就要看具体语境了。
五、字+名,先秦一种比较生僻的对别人的称法,比如叔梁纥,孔子他爹,“纥”是名,“叔梁”是字。但名一定是放在字的后面,就像公子X,X是在后面的。
反正总结一句话,在古代,从先秦的“氏加名”,到了后面朝代姓氏融合以后的“姓+名”,称别人都是非常不礼貌的称呼,文章对话里不能轻易用。
【2】倍主强谏:违背君主的意图强行劝谏。出自《韩非子·有度》,其实这时候韩非应该还没有写出这篇文来,我这里用了就当穿越吧。(作者君一般也不喜欢用这种生僻的词,但这种场面感觉用词还是正式点好,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