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镇魂曲(八) ...

  •   夕阳唱霞染,风动枫叶乱,无色揭缔空本然,透空薄雾间。

      那是只应该留在史书上,辉煌卓绝的战争。
      在每一次说书人举起的醒木下,只用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为开场白,就匆忙将听客们带入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里去。
      一场等待十年的复仇,到了举刀的一刻总是快意得格外疲惫。
      只是知道端神的战火烧了又烧,终于将自己的帝都重新收回了版图。
      只是知道越家的少子越彰祺大人后来官至宰相,权倾天下,富甲一方。
      只是知道长公主依旧留在了宛缰,因为她已经是宛缰苏越侯的母亲,有了孩子之后似乎恩宠又加,当然这恩宠内还有什么别的力量无人可知。
      只知道流觞堂的生意好得京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有了琴棋书画四公子那新来的小倌儿也依旧个顶个的勾人。
      端神的帝王已经变作了一位铁腕的强势君主,皇后则是宛缰的公主,母仪天下时分那美艳不可方物的脸如同长公主初时一般动人。然而无子嗣一直是万民忧心的事情,皇后为此常去寺庙求香问药,三年来也未有什么结果。
      不论世界怎么变,时间也都只是一样过。
      什么分别。

      敲灯放弃的林家兵马所有权,东风在空亦没有接受,喜阑一转手给了那个当年随驾护卫去往宛缰的侍卫长春泱,算得上是最飞黄腾达的特例。
      东风在空依旧年年戍边,他声言好不容易打回来的家底别人看着放不了心。
      喜阑在宫中兴建雅乐舍,搜罗好琴,广招乐师,一时间民间风雅之气大盛。
      第一首从宫中乐坊流传的曲子名叫
      莫谈弦。

      徒然调金线,心寂莫谈弦。
      音清乐响声雅然,独不见知音。

      江山十万里,到底哪一处是自己想去往的归田?
      看了太久太久,其实自己也不清楚。
      自己的位置,只在这座金殿上,只在这沉甸甸金銮下。
      弦冷的一刻,也不知道到底缠住没有缠住一点薄缘。
      喜阑端然的坐在晨歆殿的大厅里,慢慢的拨弄着一段柔和的琴音。
      一声弦,两段音。
      原来那些发不出来的声音,琴弦全部都知道。
      你寂寞吗?
      寂寞了那么长那么久的日子,终于再也不能支撑自己继续等待下去了。
      又过了十年,历史翻得竟然会比纸张还要快。
      已然度过而立之年的智歆帝君纳了侧妃三名,皆是温和雅达的名门女子,后宫一派和乐。
      第二年皇后诞下长公主,帝君为她赐名菡华。
      同年袁妃诞下大皇子,帝君为他赐名慕音。
      随后的几年,陆续有降生的孩子,宫廷终于热闹了些许。
      喜阑总是淡淡的,不好,也没有特别的不好。
      原来治国也只不过是这样一份每天继续下去的工作。
      净鞭三声,鸣锣更鼓。百官出班启奏,无事卷帘朝散。
      就是天下。

      喜阑三十六岁那一年,立十五岁的慕音皇子为太子,赐号渊睿。
      长公主菡华长到十八岁那年,嫁给了越家之后,新科的文渊状元越雅纳。弱冠之年的少年玉树临风一望便是人中龙凤,并且他还是当朝宰相越彰祺的长侄,越家的继承人。
      人人称道这是一段优美姻缘。

      喜阑四十六岁那年,让位于太子,太子尊皇太后棉兰为主母慈皇太后,生母袁妃为安皇太后。
      国号改为渊睿帝君掌权开始的景和元年。
      天下万民,风烟俱净。

      五十六岁时,兴建智歆帝君陵墓,按照喜阑的意愿,碑前无字,只留尊号和年月。

      时间有时候比想象快,有时候又似乎很漫长。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希望睁开眼就已经过完了一生。
      原来一生,真的太过漫长了。

      景和二十四年秋,智歆帝君崩,享年七十岁。
      帝君亡故之后安葬在皇陵内,陪葬之物依照遗愿,放入了一把焦尾琴,两部曲谱,一是《画眉》曲谱,和一部《莫谈弦》。
      大赦天下,入土为安。

      尘归尘,土归土。
      做了一世杯酒流觞的梦,终于也还是没有握得住你的手到最后一刻。
      大约是合了那句话。
      这样的爱,在我们的世界,终究是不存在的。

      (全书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2章 镇魂曲(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