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5、第一百零四章 ...

  •   第一百零四章、护西门赵云御敌,说泰山祁寒荡寇

      *

      赵云说对了,张辽、侯成就是为了拖住他们大部分的兵力,掩人耳目的存在。
      这头的西门,才是他们的主力!
      一旦西门攻破,张飞、关羽回救不及,背腹受敌,小沛绝对无幸!

      在刘备汗如雨下之际,赵云已跨上玉雪龙,举枪向两千兵喝叱:“长蛇列队,全速前进!与我守住西门!”

      两千弱卒见那雄姿英发的白袍将军,一声令下,三军皆震。不知为何,心中竟陡然升起一股豪气,纷纷精神一振,发奋齐呼,呼嗬声中,士气大涨。
      刘备抬袖擦了擦眼睛,掣出双股剑,咬咬牙跟了上去。
      *
      不说南北两面关羽、张飞战况如何,且说西门,已是危若累卵,一触即发。

      陷阵营一千骁勇跟在高顺身后,兵临城下,犹若风吹易水,冷峻萧杀。
      身上重甲映日,手中兵戈寒烁。个个面容冷肃,宛若嗜血杀神。

      高顺及部下一箭一个,矢无虚发,将城头士兵尽皆射死,站在一射之地以外,踱马叫战。
      城中守将吓得龟缩不出,只是紧闭城门,墙头垛上,鬼影都不见一个。
      高顺大掌一挥,便要下令攻城。

      正在这时,城门洞开,一道白影簇军而出。
      高顺眼睛一眯,眉头皱了一皱。
      赵云。

      身后阵型突然生乱,响起一阵凌乱细微的蹄声和惊呼。
      有人甚至控着马退了一步。
      高顺耸眉回头,见到自己这些向来不惧生死的部下们,脸上竟都露出几分惧色。
      他心中一动:“看来传言是真了。那日赵子龙果真跟温侯打了个不相上下,两败俱伤。不想他在我军之中竟已立下了如此威信。”

      尽管心中佩服赵云,也不愿与他为敌,但两人立场不同,高顺一声呵斥,众将士立刻肃然凝神,重新整肃了队伍。
      却见城下两千余人排开雁行阵,有条不紊,压在主将身后,气势竟然不输陷阵营几分。

      赵云勒马向前,掣枪一抬:“来者何人?”
      高顺冷笑:“赵子龙,日前还在温侯处做客,怎地才投刘备几日,便不认得我了!”
      赵云道:“吕布允将小沛借予刘使君屯扎,今又出尔反尔,派你等前来犯境。如此反复无常之辈,云识不得!”
      高顺切齿道:“好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我主公借地给刘备,他却暗通曹操,谋我主公,更是阴险小人!”
      又思及为刘备手下暗算,险些命丧羽山,心中越发忿恨。

      赵云蹙眉:“此话从何听来?”
      高顺纵声长笑,道:“谅你也不信!此战非口舌之争能解,我等誓杀刘备!赵子龙,看招!”
      说罢拍马舞刀,径奔赵云。

      赵云不知他是被刘备手下的奸宄埋伏杀害,还以为是遭了误伤,心中有气,藉此挟私报复。当下也不多言,拍马挺枪而斗。

      陷阵营本是冲锋之用,但仍要先斗将。
      高顺与赵云交马不过三合,心中已大呼“不妙!”。
      此人委实太过厉害,他根本不是对手,眼下又伤势未愈,只能使出八-九成的本事。斗不过十数回合,高顺力亏,拍马便走。
      赵云也不追赶,退回阵前,横枪迎风,身后擂鼓吹号,士气如龙。

      高顺败回阵前,知道今日陷阵营士气已落,非是再战良机,当即鸣金收兵。一面命人飞报张、侯二将,吩咐二人暂停攻城,回营扎寨。待商定时间,三路齐发,必要打得刘备左支右绌,兵败如山。
      *
      然而,事与愿违,高顺当夜联合张辽、侯成,三处开花,趁夜攻城。
      谁料,却还是僵持不下。

      且不说南门张辽与张飞大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弓兵、枪兵轮番交手,各有损伤,鸣金收兵,也不说侯成突袭不成,反而险被关羽斩了,怏怏回营。却说西门高顺这头,乃本战最为关键的一局,却因赵云守城之故,屡斗屡败,再度铩羽而还。

      高顺心中纠结,不到迫不得已,他并不想让陷阵营全军出击,强行攻城。那样损伤极大。面对曹操西来的危局,陷阵营该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而非攻伐小沛这种弹丸之地。何况,眼下他们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只是暂未攻克而已。

      然而,高顺并不知道,祁寒的计策让他们兵分三路,就是为了从他这边实现突破,不管陷阵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能够成功击溃刘备,才是最重要的。而孔莲当日传话,也告知了吕布,要攻打刘备,必须速战速决。迟则生变。
      但高顺三人自忖优势,便将局面拖了下来。次日又暗自约定了时间,仍分三处攻城,高顺爱惜陷阵营战力,又因赵云插足,局面又是胶持不下。
      至此,刘备才稍觉安了心。有心命人传书曹操,敦促他加紧攻伐徐州,解他小沛危困,但奈何高顺三人将城池围得铁桶一般,无法与外传讯。

      如此拖了两日,高顺三人焦急起来。
      张辽便传书他二人,提议三军会齐,共同进攻西门。
      高顺还未回信,侯成已先行拔寨来到齧桑北近,与高顺会了兵。不多时,张辽也率军赶到,三军齐扎西郊,于帐中商议对策,计划下一轮的进攻。
      ***
      却说祁寒跟臧霸到了泰山郡,见到孙观四人。

      泰山四寇在历史上也是跟随臧霸驰援了吕布,做了吕布帐下之臣,后来吕布徐州兵败,他们才降了曹操。
      因此祁寒对于劝降他四人,还略有信心。

      臧霸性直,见到昌豨等人便与之畅叙旧情,痛饮达旦。望以昔日情义动之,请他们归降吕布,一同北上攻打兖州,开功建业。
      谁知那四人却只是敷衍,并不肯听。昌豨为人粗放,更是直接就拒绝了臧霸。
      臧霸急得不行,却被祁寒安抚住。

      翌日夜里,又开酒筵,祁寒便对臧霸说,这次换他来说。
      经过昨日宴席,祁寒默默观察半晌,发觉泰山四寇果如史书所载,都是贪利之人,心中便有了计议。

      趁推杯换盏之际,祁寒提也不提归附之事,只是口若悬河,大赞吕布。
      把个温侯吹得是天上地下绝无仅有。又说吕布麾下多员大将,个个勇武以一当千,又说陈宫、陈登等人智计无双,才堪子房,德比吕尚。早就具备了开邦拓土的优势,远超昔日的泗水亭长刘邦。至于跟随吕布,那便是首屈一指,前途无量。似他与臧霸这般愚钝的,将来也能在朝堂上当大官,吃大肉,封大荫。
      听得那泰山四寇垂涎三尺,口水横流。

      祁寒又暗示他们,吕布今已布下天罗地网,召集各方人马,要对付曹操。
      他们这一路,还只是北上攻打兖州的,另又有魏续宋宪等人率领数万大军,直接杀到许昌。届时天子易手,更换朝纲,便是吕布说了算。
      机会难得,如无意外,他与臧霸经此一回就能出将入相,封侯拜爵了。

      泰山四寇听了,当晚就没了心情饮宴,早早歇了席面,彻夜辗转,难以入眠。
      因昨夜已经表了拒绝之意,今日听祁寒所说,直悔得肠子都青了。
      照他所说,吕布此次用兵,可谓是“兵威浩大、千载难逢”,若错过了这次巴结讨好的机会,等吕布夺了江山,再要投靠,那便晚了。毕竟,这泰山贼三字,怎么也比不过侯爷、将军好听。眼下看来,归附如此“强大”的吕布,实在是一条登堂入将的捷径。

      翌日一早,祁寒和臧霸便假惺惺要作别,那四个哪里肯依,都黑着眼圈,苦苦挽留。
      臧霸说:“军情似火。错过这等良机,兖州拿不下来,耽误了主公大事,是要问罪的。”
      孙观道:“既然我等误了兄弟战机,自当赔罪!不若同往山东取了兖州诸郡,立下首功,也好给温侯见礼。”

      臧霸心头一乐,不由朝祁寒看去,却见他笑吟吟的不说话,不禁越发佩服此人料事如神。
      嘴上却仍装作不懂:“咦,仲台(孙观的字),此言何意?你们不是不肯随我投奔温侯吗?”
      昌豨脾气最急,直接道:“先前是我想得差了。昨夜听祁公子一席话,豁然醒悟,跟随温侯乃是最明智之举。奴寇(臧霸小名),待打完了兖州,你可要向温侯保荐我等。”
      孙观、吴敦、尹礼纷纷附和,表示想在吕布军中占一席之地。

      臧霸点头:“这是当然。兄弟四个既有意与我同僚,正是求之不得。但军机不可怠慢,你等还须速速整军。”
      泰山四寇连忙答应了,各自回寨点兵备战不提。
      祁寒在旁边看着,脸上噙了笑容,心知此事已了,终于略觉松畅。

      次日泰山贼全副整军完毕,与臧霸合军,齐齐杀奔兖州而去。
      *
      军中战报频繁传来,曹操大军挥师东进,来取徐州,中途为魏续宋宪所阻,两军对峙新平,吕军战况不利,但足以拖延些时日。
      曹军被拖住脚步,便派先锋夏侯惇率军五万,径取郯城。
      陈宫闭锁城门,整顿守城器械,差军民于城外挖掘壕堑,派出成廉、曹性二将迎敌。

      高顺等人得了这般消息,其心越切,攻城弥急。
      这一日得了战报,夏侯惇已杀到武原,高顺三人担忧郯城失利,便传檄鼓动士气,决意无论如何,要在今日取下小沛。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5章 第一百零四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