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
-
郑元忠自得知太子殉国的消息后,仍不放心潼关的守军,便顺势将太子之死全推到卢崇祚和白益鸿身上,加上擅自退兵之罪 ,一并禀明了皇帝。
皇帝对郑元忠的话从来不加查证,直接下旨赐死了卢崇祚与白益鸿,待两人的尸首运到长安来,多心的郑元忠又亲自检查了一番。
卢崇祚死后,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职位便空缺出来,郑元忠就让自己的弟弟郑元根接了这个位置。
这样,宫中一半禁军便掌控在郑家手中。
齐王自李承勋的死讯送到长安后,一直称病告假,再不敢与郑氏有什么争执。
李承熙虽然仍不肯相信太子就这么死了,但此时在京中还是依旧静观其变。
郑家的势力在长安城中已是无人可抗衡。
郑元忠此时终于放下心来。
然而朝堂局势,平静之下总是暗潮汹涌。
永宁七年的十二月十五,大明宫像往常一样举行望日朝会。郑元忠的弟弟郑元根有意刁难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江陵王,被年仅九岁的江陵王抽了几鞭子。郑元根恼怒之下,便派人去暗杀江陵王,计未成,大明宫便出事了。
睿宗永宁七年的十二月十八夜,郑元根被一直称病不朝的齐王射杀于大明宫宣政门。之后齐王带领左右金吾卫执杖营数百人冲入大明宫内朝纹绮殿。当时睿宗皇帝正在与郑贵妃以及郑氏诸人宴饮,齐王以“郑氏与杜预勾结谋反,清君侧,除奸臣,匡扶社稷!”为由,当场将纹绮殿中的郑氏诸人屠戮殆尽,郑贵妃的脑袋被齐王当着皇帝面亲手割下。
之后齐王软禁了皇帝,带人闯入郑氏在长安的各个府邸,不论男女老幼,皆从府中带出,一起拉到长安城外,屠没不留。再将那些尸体的头颅割下,悬于木桩之上。
长安城的百姓被那一晚的哭声与求饶声吵醒,心中害怕却又不敢去一探究竟,等到第二天清晨出城,见城外悬着的几百头颅,以及城中各处所贴的告示,才明白,只一夜,郑家已经垮台了。
大唐的权力中心,也从此离开了睿宗皇帝的手中。
这一晚,史称纹绮之变。
纹绮之变后,齐王便控制了大明宫,睿宗皇帝被软禁在麟德殿中,任何人不得觐见。
只是他毕竟年轻,对朝堂之事没有多少了解,虽然表面上掌控朝局,实则大权已经旁落到自己的母妃杨氏一族的手中。
齐王的舅舅杨彦在郑元忠死后就从礼部侍郎升任为中书令,而后如郑氏一样,提拔自己的亲信,排斥异己。
只是杨氏毕竟比不了郑家,名不正言不顺,朝中重臣不免有些怨言。其中最为不满的就是萧氏一族的人。
晋鲁两地的党争由来已久,因郑氏得势曾平静过一阵子,如今郑氏一倒,两边的人又开始窝里反。
朝堂上一片大乱,齐王也不懂,就全交给杨彦。杨彦虽然胡来,但也不敢动作太大。
所以现如今,莫说是平乱了,就是三省六部好好商议个元日朝会的事都商议不了。
同时,朔方,陇右,河西和桓家的大军自接到宫变的消息后,便在原地按兵不动,不再平乱,静候时局。这到给了杜预喘息的机会。
唐军和叛军就这样僵持着。
齐王毕竟气盛,急于平定叛乱,增加自己这边的砝码。可是李承勋留下的将印如今在潼关,没有将印与皇帝的诏书,天下兵马根本无法调动。
半个月下来,转眼就要到了元日,朝中和朝外的局势都在那僵着,杨彦和齐王的命令根本施号不出去。于是齐王虽然看似掌握了朝局,实则也只是大明宫一隅之地。
“听说了吗?齐王想在元日大朝上做监国。”李承熙的舅舅萧纵器一进到屋中便将旁人都赶了出去,关上门,走到李承熙身边偷偷摸摸的说道。
“监国?”相王挑了挑眉,喝了口茶,“我以为他会直接登基。”
“小熙啊,你难道就一点不着急吗?”萧纵器坐了下来,看着李承熙,愤愤不平的接着说道,“那个杨彦,什么东西,竟然能做中书令?天天在我眼前耀武扬威,呸!还有那个齐王,就是个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愣小子。他要当了监国还了得。”
“所以我也一直奇怪。”李承熙的食指轻轻敲击着桌案,“这次牵李承瑞鼻子的人是谁?”
李承瑞就是齐王,李承熙很少称呼自己的二哥三哥为兄长。
“牵齐王的鼻子?”萧纵器压低了声音,“你是说,齐王所作所为,都是被人利用的?”
“在纹绮殿杀个人金吾卫够用,但是如果是一夜之间杀尽郑氏一族……”李承熙转头看着萧纵器,“舅父以为,就那些金吾卫够吗?”
“难道齐王还私蓄府兵?”
“他要私蓄府兵郑家会不知道?那晚大明宫还一直有金吾卫当值,街上金吾卫也照常巡街守门,能和齐王一起去抄没郑家的金吾卫至多五百人。五百人能去抄了郑家?至少也得两三千。”
“那还有谁能帮他?”京中的禁军都在潼关,郑元忠集结的那五万人不可能,难道那凭空冒出来两三千人是鬼啊?”
“舅父,这长安城,除了禁军,可还有支府兵。那支府兵虽然不过九千人,但既不归父皇,也不归郑家,更不归齐王统辖。而且现在,貌似还无人掌控……”
萧纵器听到这里,恍然大悟:“你是说……是说……”
萧纵器没有说出来,而是往东边指了指。
李承熙微笑着点点头。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掺合起来?”萧纵器疑惑的问道,“难道他们也想拥立齐王做太子。”
“他们若是想拥立齐王,为何现在却无声无息,还故意隐藏自己?”李承熙说道,“我也只是怀疑,到现在,整个长安城,一点证据都没有让我找到,可谓是无声无息的。恐怕,只有齐王那批人,也是口说无凭。”
“那我们该怎么办?”萧纵器接着问道,“眼睁睁的看着齐王做监国,再看着他登基?”
李承熙摇摇头:“按兵不动。那批人既然能消失的无影无踪,必定另有所谋。他们一定会出来阻止李承瑞。我可不喜欢敌暗我明,等他们先出手,我要看看他们能有什么花招。”
……
元日那日的朝会十分简单,杜预占据河南,南边各地的官吏无法到长安述职,西北诸军又在河北平乱,各国的使臣也没有来齐,说是元日朝会,实则和平常没有什么差别。
元日朝会是在丹凤门内大明宫第一殿含元殿中举行。
相王依旧称病不朝,没有掺合这件事。
由门下侍中梁宏和中书令杨彦为首的百官,在宫门刚开始就在含元殿两侧的翔鸾、栖凤二阁内等候。等到了时间,便从两边的龙尾道整齐有序的进入含元殿中。
含元殿的主位空悬,皇帝当然没有来。
等齐王带着金吾卫到了之后,杨彦掂量着时机,示意身边的中书侍郎。
那中书侍郎站出来说道:“如此元日大朝,竟成了这副样子,成何体统?”
其余人听了,都缄默不语。
又听杨彦的另一心腹说道:“如今叛乱未平,皇上已经半个月未上朝,这朝中总得有人主持大局吧!”
话音刚落,又一人说道:“梁相向来德高望重,这朝中大局由梁相主持再合适不过。”
门下侍中梁宏就是他们口中的梁相,大唐不可多得的老好人,将明哲保身一词可谓是演绎的淋漓尽致,听了这话,忙说道:“哎呦……这话可不能乱说……”
一边说一边擦了擦额头,小心翼翼的看了眼前面面无表情的齐王。
杨彦听后,便故意道:“梁相太自谦了,如今这大局确实由您来最合适……”
“哎呦,不行不行……老身……咳咳……”梁相捂着嘴咳嗽几声,“老身实在是当不起,咱们还是去请旨圣上吧……”
一听请旨圣上,齐王不禁有些耐不住气,说道:“父皇还在昏迷不醒,如何请旨?”
齐王话音一落,满朝都立刻静默不语。
“哎……圣上龙体欠安,应当由太子监国,可是如今,太子……哎……”又有人假惺惺的来了一句,打破了沉默。
那人说完之后,朝臣又开始小声议论,齐王扬着头看着前方,不发一语。
“太子不在了,那就该由年长的皇子来。如今圣上最年长的皇子,不就是齐王了吗?”
于是终于把话题引到了齐王身上。
齐王瞥了说话人一眼,而后满意的看了眼杨彦。
朝中诸人也开始小心翼翼的看着齐王。
如今殿外的金吾卫都是齐王的人,齐王当日如何逼宫,又如何残杀郑氏一族的事天下皆知,众臣都对齐王心生畏惧,害怕稍微不慎,就会血溅含元殿。
“梁相,臣以为由齐王来监国,最合适不过。”
于是又把这事传到了梁宏身上。
梁宏假装没听明白,对杨彦说道:“杨相,他刚刚说什么?”
杨彦知道梁宏在装傻,也料定梁宏不敢阻拦,说道:“梁相,他在说让齐王监国……”
“齐王监国啊……”梁宏重复了一声。
还未再开口,已有人又说道:“齐王素有贤名,是再合适不过啊!”
“是是是,齐王再合适不过……”
接下来又是一阵耳语。
不一会儿就有人忽然站出来,向齐王跪下,说道:“为保我大唐江山社稷,臣恳请齐王监国。”
这一人跪下后,接下来又有几个人接连着附和,陆陆续续又跪下一批人,“臣恳请齐王监国。”
杨彦又等了一会儿,环顾四周,看自己的那些亲信都已经跪下,但是还有差不多一半的朝臣站着,为首的工部尚书萧纵器冷着脸,轻蔑的瞥了眼杨彦,纹丝不动。
杨彦心中恼怒,却无法发作,便想着拉拢了梁宏,这朝臣就被拉拢了大半,到时候萧家那伙人,直接找个借口除掉。
于是凑过去对梁宏说道:“梁相您怎么看?”
梁宏捋了捋胡子,看了看跪在那里的朝臣,“这监国之位,事关重大,实在是……老身不敢多言啊……”
杨彦被他打太极的态度气结,却还是得笑着脸:“梁相,如今圣上龙体欠安,无法主持朝局,梁相还有什么其他法子吗……”
“这……依老身所见,还是得请示圣上!”
“本王都说了,父皇昏迷不醒,如何请示!”
“谁说朕昏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