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是非不分、稀里糊涂的窦妙 ...

  •   窦皇后名妙,父亲为窦武。窦武是窦融的玄孙,算起来和章帝窦皇后是同一脉。

      延熹八年邓猛女被废之后,桓帝本来是打算立自己所宠爱的采女田圣为皇后的,但司隶校尉应奉上书道:“皇后的地位非常重要,关系着国家的兴废。汉朝曾立赵飞燕为皇后,使后嗣断绝。陛下选立皇后,应该首先考虑关雎中提到的种种美德。” 太尉陈蕃也认为田圣出身卑微,那一年窦妙正好已被选入宫中,被封为贵人,因此陈蕃赞成立窦贵人为皇后。

      桓帝被他们烦得不行,只好于当年十月立窦贵人为皇后,将她的父亲窦武擢升为特进、越骑校尉,封为槐里侯。延熹九年十二月,又将窦武改任为城门校尉。

      可是大臣们能勉强桓帝立窦妙为皇后,却不能勉强桓帝喜欢她。桓帝根本就懒得见她,窦妙独守空房是常态。

      桓帝不宠爱窦皇后,还可以从据资治通鉴的一则记载看出来。资治通鉴说,窦武在任期间表现得很不错,很忠于职守,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赞誉。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窦武一家仅够温饱而已。这固然跟窦武为人正直,乐善好施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皇帝实在不宠爱窦妙,对她家封赏不丰厚才会搞成这样。

      窦皇后就这样被冷落被搁置了三年。永康元年,十二月,桓帝终于挂了,窦皇后的皇后身份终于有价值了。由于桓帝无子,所以窦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还没来得及另立新帝,桓帝的棺材也还停在德阳殿,窦妙就下令处死桓帝生前所宠爱的田圣,又想杀尽其他贵人。幸亏中常侍管霸、苏康等苦苦相劝,那些贵人们才逃过一劫。

      而朝堂上,大臣们才不关心窦妙心中的那坛子老陈醋,他们的目光只会盯着新皇帝人选。窦妙的父亲窦武召侍御史刘鲦,向他询问刘氏宗族谁最贤德。刘鲦推荐了解渎亭侯刘宏。于是,窦武便入宫禀告窦太后,让刘鲦和中常侍曹节率一千人前往迎接刘宏即位。

      几天后,窦太后封窦武为大将军,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和司徒胡广一同统领尚书台事宜。这些事自然不会是窦太后的主意。她就一小心眼的小女娃,这一年不知道满二十了没有,应该都是她父亲的授意。

      按理说,现在应该是东汉中兴的机会。这么多年以来,东汉总是女主当政。众多女主中,不乏想要振兴国家之人,遗憾的是外戚都不给力,尽是些贪得无厌仗着太后胡作非为之人。而窦太后的父亲窦武,前面我们就说过,非常正直,非常清廉。太尉陈蕃也是这一路人。这难道不正是东汉复兴的曙光吗?

      不光我这样认为,当时的人都这样认为。窦武和陈蕃一当政就把天下名士如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都召入朝廷,使得天下士人归心,人人都以为太平盛世终于要来了。可最终,这一切憧憬,却是被几个阉宦破坏。

      当时,灵帝的奶妈和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人都看出窦太后人傻好骗,相互勾结,每天极力奉承窦太后。窦太后自入宫以来,还没被人拍马屁拍的那么舒服过。她反正啥都不懂,也啥都不管,一高兴就给他们封爵拜官了。

      窦武和陈蕃被这个不争气的太后气死了,但身份高低不同,总不能去训斥太后吧?于是,两人决定除掉这些祸害,尤其是曹节、王甫等人,他们自桓帝时期就参与政事,掌握大权,不趁着现在下手,以后他们得了新皇帝的欢心就更难办了。

      当时正好发生了日食,于是窦武将异象归结到宦官专权上,禀告窦太后,将宦官全部诛杀或罢黜。窦太后闻之,非常吃惊。她说道:“从汉朝建立以来,代代都有宦官。杀有罪的也就罢了,怎么能都杀光呢?”

      窦太后不答应,窦武也没办法。当时宦官中以中常侍管霸最有谋略,最跋扈,于是窦武请窦太后下令先逮捕管霸和苏康等人,将他们杀掉了。之后,窦武和陈蕃又多次请求诛杀曹节,但窦太后被曹节哄得很开心,总是不忍心杀他,因而犹豫不决,一直拖着。

      于是,窦武和陈蕃决定先斩后奏。他们先任命朱寓为司隶校尉,刘祐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又将黄门令魏彪免官,任命自己亲信的小黄门山冰接替。然后由山冰出面,弹劾和逮捕长乐尚书郑飒,送往北寺监狱囚禁。

      陈蕃对窦武说:“对于这些家伙,抓住便应当场诛杀,还用审问?”窦武没有听从,命山冰、尹勋、侍御史祝共同审问郑飒。郑飒在供辞中,理所当然的牵连到曹节、王甫。根据口供,尹勋、山冰立即奏请窦太后准予逮捕曹节等人。窦武和陈蕃更是奏请诛杀全部宦官。

      可是啊,既然走正规程序,就需要时间。适逢窦武的休沐日到了,他就回家休假了。负责主管奏章的宦官趁机拆阅了窦武的奏章,看了之后骂道:“宦官犯罪自然可以杀,可是我们有什么罪过,为何要连我们一起杀?”于是他们连夜召集一向要好的健壮宦官、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歃血共同盟誓,合谋诛杀窦武等人。他们还打出口号,称窦武和陈蕃奏请皇太后废黜皇帝。

      曹节抓住机会,拉新皇帝灵帝入伙。将窦太后保管的皇帝印玺抢过来,发动政变,派人逮捕窦武。但窦武拒不受诏,跑到了步兵校尉军营。步兵校尉正是窦武的侄子窦绍。叔侄俩一起射杀了前来逮捕的使者。召集会合北军五校尉营将士数千人,进屯都亭,下令军士:“黄门、中常侍谋反,努力作战的,将有重赏。”

      而太尉陈蕃听到事变,率领他的部属官员,和学生门徒八十余人,各人拔出刀剑,闯入承明门,一直走到尚书台门前,振臂大声呼喊说:“大将军忠心卫国,明明是宦官反叛,为何反说窦武大逆不道?”一番力战,终于寡不敌众,被捕入狱。当天,陈蕃在狱中被杀。

      这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正好被召回京都洛阳。曹节等人因张奂新到,不了解政变的内/幕。便假传圣旨,擢升少府周靖为行车骑将军,和张奂率领五校尉营留下的将士前往讨伐窦武。

      天已微明,宦官王甫率领虎贲武士、羽林军等共计一千余人,出朱雀掖门布防,跟张奂等会合。两军对阵,王甫等向窦武军中喊道:“窦武谋反,你们都是皇帝的警备部队,应当保卫皇宫,为什么反而追随谋反之人?先投降的有赏!”

      北军五营校尉府的官兵,一向畏惧这些宦官。现在他们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再加上情况未明,实在不宜贸然搅和进去。于是窦武的军队开始有人投奔王甫。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从清晨到早饭时,几乎所有人都投降了。窦武、窦绍被迫逃走,各路军队追捕包围。最后,他们两人都自杀身亡,人头被砍下悬挂在洛阳都亭示众。东汉复兴的希望就此破灭。

      紧接着,这些人又大肆搜捕窦武的亲族、宾客、姻亲,将他们全部诛杀。从三公、九卿以下,凡是陈蕃、窦武所推荐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学生门徒和过去的部属,全都免官,永不录用。

      窦太后被迁到南宫云台居住,窦武的家属,也是窦太后最亲之人,全都被流放。

      三年后,灵帝偶然想到当初是窦太后立了他,感念她的恩德,便率文武百官去朝见了她一次,还亲自为她祝寿。黄门令董萌一直同情窦太后,见皇帝似有感激怜惜太后之意,便不断在皇帝面前为太后求情。灵帝前面才刚做了感恩的姿态,哪能什么都不表示?于是便增加了一点供养窦太后的费用。就这样,曹节等人还不满意。他们将董萌害死,窦太后身边终于连一个同情她的人也不剩。

      次年,也就是熹平元年,窦太后的母亲在流放地比景(越南境内)病故。窦太后忧伤过度,终于染病。六月,窦太后病逝。她之前竭力维护的宦官们,不仅杀了她的族人,流放了她的亲人,连她的身后事都不愿意好好为她操办。

      他们用运载衣服的车,随随便便把窦太后的尸体运到洛阳城南的市舍,停放数日后,曹节、王甫想用贵人的礼仪来埋葬窦太后,事实上就是想追废窦氏了。

      这下灵帝不答应了。窦太后如果是贵人,她凭什么能立皇帝呢?事涉自己皇位正统性的问题,灵帝坚持按皇太后的礼仪为窦太后发丧。曹节等人还不甘心,又打算将窦太后埋葬到别处,而把冯贵人的尸体移来和桓帝合葬。

      灵帝这次是真生气了,但宦官权大,他也没办法,只好借助大臣们的力量。他召集了三公九卿,共议此事,命中常侍赵忠监督。朝堂上,百官慑于宦官们的威严,居然唯唯诺诺不敢说话。只有太尉李咸和廷尉陈球坚持应该将皇太后与桓帝合葬。与宦官们吵吵嚷嚷了半天,费了无数口水,终于为窦皇后保住了桓帝皇后的名号,得与桓帝合葬。

      这个女人,我不知道该说她什么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