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生男无喜,生女无怒——卫子夫(二) ...
-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缺。
在卫家权倾朝野之际,却突然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料不及之事,那便是——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了。
好在霍去病去后,还有卫大将军在,所以虽然卫皇后失宠,刘彻又添了好几个儿子,那些小人倒也不敢打什么坏主意,太子母子的地位倒未曾受到什么影响。元鼎二年,刘彻还将太子太傅石庆和赵周分别认为御史大夫和丞相,也可算是对太子势力的一种培植吧。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帝越来越神神叨叨,希望能求得不死秘方,因而招了一批方士,身边聚集了一批小人。大概这时候,已经有人看着卫子夫失宠多年,而卫青也多年未出征,就开始打太子位的主意了。偏偏太子中儒学毒太深,对武帝的南征北讨很不赞成,这种不赞成还直接表现出来了,让野猪很不高兴,卫子夫因而十分担心。
但刘彻察觉到卫子夫的担忧后,便让卫青转告皇后:“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
从这段话看,那时候刘彻还是很清醒的,很明白太子的长处,明白太子是安抚天下的最佳人选。可是元封五年,卫青也去世了。皇后和太子,这次真的什么靠山都没有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武帝头脑一直清醒,不要被小人蒙蔽(其实还不如祈祷他快点挂了。。。)。
卫皇后失势,各皇子背后的势力都开始活动起来。可是刘彻虽然跟太子个性不合,倒一直很相信他,每次出外巡幸,便命太子监国,一直也没出过什么乱子,直到太始三年。
太始三年,钩弋夫人生子刘弗陵。
钩弋夫人这个女人相当不简单。据汉书记载,“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乃使使召之。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幸,号曰拳夫人。后居钩弋宫,号曰钩弋夫人。”
一个女子,十几年双手皆不能伸展开,而武帝轻轻一掰,她的双手就好了。今天,还有谁信世上真有这样的事吗?显然是和武帝身边的那些方士串通好了,利用武帝迷信的心理演的一出戏而已。而武帝常年听那些方士神神叨叨,对他们信任有加,居然还真的就信了。当然,也有可能武帝也是将信将疑,不过钩弋夫人大费心机,自然应该是自恃姿色过人,既然是美女,他也就懒得计较了。
不过我比较好奇的是,既然双手从小一直紧握,那自然不会自己用筷子,也不会写字,弹琴,绣花,穿衣服。。。。总而言之,一切要用手的她都不会,她得装多久才能不惹人怀疑地 “学会”那些该用手做的事情?
这样的一个女子,这般煞费苦心的走到皇帝身边,难道会是爱上了素未谋面的六旬老翁刘彻吗?难道她的追求会仅仅是几年的荣华富贵,而后几十年的后宫寡居吗?她要的究竟是什么?
太始三年,刘弗陵出生。武帝在63岁高龄得子,非常高兴。奇的是,这个儿子居然十四个月才出生。迷信的武帝说:“听说当年尧是十四个月才出生的,如今钩弋夫人生这个孩子也是如此。”于是下令将钩弋宫宫门改称尧母门。
尧是什么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知道。而今刘彻将幼子比作尧,不管他本意如何,叫外人会作何猜想?这是刘据的太子位第一次真正受到威胁。
而学过现代科学的我们不会不了解,十四个月产子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小。而且不多不少,正好是十四个月,和传说中的尧一样。钩弋夫人这造势的水准真不是盖的,不愧是费尽心机往宫里钻的人。
可笑的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当她的儿子登上宝座之后,却让刘彻的其他儿子怀疑刘弗陵并非刘彻的骨肉。
其实我也有怀疑,她宣布怀孕的时候,刘彻已经62岁了,很可能已经没有生育能力了,万一之后她一直无法怀孕怎么办?难道她打算到时候再找个男人OOXX一下充数?而且她还得算好日子,在第十四个月产子,早了晚了都不行,莫非她或者那些跟她勾结的方士搞到了催产或推迟生产的药方?
总而言之,越想越复杂。不知道刘弗陵后来体弱多病是否是他妈当年乱用药所致?
不管钩弋夫人使了什么手段,反正她成功地让武帝喜欢上她们母子了。
征和元年正月(科普:从太初元年起,武帝改历法。以正月为每年首月,十二月为每年末月,跟我们现在的农历基本一样了),武帝驾幸建章宫,一住就是半年。
某天,武帝在建章宫看见一个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很是怀疑,便命人捉拿。该男子弃剑而逃,侍卫们追了半天,未能擒获。武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之人处死。同年十一月,武帝征调骑兵对上林苑进行了大搜查,无果;又下令关闭长安城门,对整个长安城进行了持续11天的大搜查。巫蛊事件就此开始。
巫蛊事件第一个受害者就是卫皇后姐夫公孙贺,当时任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因挪用公款,被捕下狱。这时候武帝正在紧急通缉当时的一个豪侠朱安世,公孙贺便主动请求负责此事,为儿子戴罪立功。后来抓到朱安世,朱安世却在狱中倒打一耙,上书皇帝“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他得知皇上将要前往甘泉宫,便让巫师在皇上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木偶人,诅咒皇上,口出恶言”。
征和二年正月,公孙贺被捕下狱。经调查,罪名成立,父子二人死于狱中,全族被灭。
同年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卫皇后之弟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都因巫蛊案而被处死。
可是这些虽然看起来都是针对卫家的,却还是未能使武帝对太子产生怀疑。
自卫青死后,眼见太子便没了靠山,武帝身边围绕了一大批一天到晚无中生有说太子是非的人。卫子夫曾劝太子禀明皇帝,杀了苏文等人。太子却觉得身正不怕影子斜,他相信皇帝不会相信小人之言加害他,完全用不着担心。
事实上,武帝虽然很少见太子,但的确对太子非常信任。
前面就说过,武帝每次巡幸,都很放心的让太子监国。卫青在世的时候,太子虽然经常跟武帝唱反调,但武帝却并不以为意。卫子夫怕太子得罪了武帝,因而劝太子以后顺从一点,被武帝知道后,反而支持太子,认为皇后这样劝太子不对。
有一次,太子进宫谒见皇后,过了很久才出来。宦官苏文就向武帝说太子的坏话:“太子调戏皇后宫中的宫女。”武帝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将太子宫中的宫女增加到两百人。
又有一次,武帝身体不舒服,派宦官常融去召见太子,结果常融回来对武帝说:“太子听说您病了,面带喜色呢。”武帝默然。及至太子到了,武帝观察他的神色,发现他脸带泪痕,却深怕武帝看出来,强颜欢笑,与常融所说的不符,便命人调查,最后发现果然是常融在诬陷太子,便将常融处死。
可是,再聪明睿智的人,也终究会有犯糊涂的一天。
征和二年的某一天,宫中爆发了女巫竞相告对方大逆不道,诅咒皇帝的事。武帝大怒,将被告发之人全部处死。受牵连的大臣、后宫嫔妃、宫女数以百计。之后,武帝某天小睡,梦见好几千木头人手持棍棒要袭击他(我觉得这纯粹是因为那段时间刚处理完这种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武帝霍然惊醒,之后就感到身体不适,精神恍惚。江充趁机进言,说皇帝的病可能是巫蛊之术造成的。于是,武帝命江充调查此事。
江充带人到处挖掘,寻找木头人,逮捕了许多民间的巫师。他对这些人严刑拷打,让他们承认曾用邪术害人。这些人熬不住刑,开始胡乱攀扯,越扯越多。最后京城百姓还是互相诬告,朝中官员也开始相互陷害。
而发了神经的刘彻,这时候怀疑身边所有人都想害他,所有人都盼他死。江充便利用武帝这种疑惧的心理,指使胡人巫师檀何言称宫中有巫蛊之气,这才是皇帝生病的缘由。于是武帝命江充深入内宫彻查。真的是彻查呀,不仅在宫中掘地三尺,连皇帝的宝座都毁坏了查。
江充为了不引人怀疑,一开始还不敢直接针对太子和皇后。他先带人到一些失宠的后妃宫里挖,然后慢慢地挖到皇后宫和太子宫。他命人在皇后宫和太子宫掘地三尺,真正的掘地三尺啊,据史书记载,挖到皇后和太子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
我得说,卫子夫御下还是有些手段的,江充就没能直接陷害到她。而太子宫,当场挖出来N多木人偶,太子目瞪口呆!
太子少傅石德建议太子假传圣旨逮捕苏文等人,然后亲自去甘泉宫向武帝解释。而且他还提到,太子和皇后派去向皇帝请安之人已许久未曾见过皇帝本人,皇帝是否还在人世实未可知,应提防秦朝扶苏被赵高陷害之事再重演。
太子刘据一开始不想采纳这个建议,觉得擅杀大臣是不对的,不如直接去见武帝请罪。可是江充却不肯放太子走,迫于形势,太子只好依石德的建议,派了门客假冒皇帝使者,逮捕江充等人。
与江充同去的按道侯韩说怀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诏书,被太子门客当场杀死。太子亲自监杀江充,将江充带来的胡人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而章赣和苏文却逃脱了。
之后,太子命人乘夜入未央宫,将一切禀报皇后。卫子夫这时候的表现倒真无愧于她一家子的将门本色。她同意太子的做法,让他用皇后玺调发长乐宫卫卒,征集宫中所养军马射手,开武库,命人侍卫分发兵器,昭告百官江充谋反,已被诛杀。
同时,苏文逃回甘泉宫,报告武帝太子的所为。武帝这时候还是相信太子的,他对人说:“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恨江充等人,才会这么做。”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来问话。
使臣也知道目前的情势很危险,他不敢入长安,在路上打了个转便回去报告武帝太子谋反,要杀他,他是逃回来的。武帝大怒!
而长安城中,丞相刘屈牦得知太子异动,赶紧命人快马奏报武帝。于是武帝给丞相颁发诏书,令他紧守城门,不要放走叛军。逮捕叛逆者,但不要和叛逆者短兵相接,多伤士卒。
此时,太子也向百官发出了号令。他说皇帝病困甘泉宫,可能已经发生了变故,是奸臣们想学赵高趁机造反。他还假传圣旨,将长安中都狱中囚犯全部放出;同时派囚徒如候持节去调宣曲和长水的胡骑,可惜这个计划被从甘泉派往长安的侍郎马通破坏;亲自乘车到长安北军门外,召见北军统领任安,赐节命他发兵,任安领了节后却闭门按兵不动,北军也未调成。太子无可奈何,只好将数万长安市民都武装起来,与囚犯一起,充作自己的军队。
最后,太子与丞相在长乐宫西门外短兵相接,激战五天,死伤数万人。
太子兵败后,逃到覆盎城门,守城门的田仁认为太子与皇帝乃是骨肉至亲,不愿意过分逼迫太子,便放他逃出长安。
太子逃走后,武帝下诏收回皇后的印玺和绶带。卫子夫此时对武帝的回心转意已不抱希望了,或许是为了不成为已经逃走的儿子的羁绊,卫子夫自杀了。
之后,武帝怒气未消,认为既不肯打太子,也不肯帮太子的任安是墙头草,政治投机者,将他与放太子逃走的田仁一起腰斩于市。将太子的众门客一律处死;凡是跟随太子谋反的,一律灭族;被太子胁迫而参与谋反的官员一律流放敦煌。
武帝盛怒之下,人人自危。这时,壶关三老令孤茂上书汉武帝陈述太子被江充等人陷害之冤屈,言辞恳切,打动了武帝。
而太子逃到湖县,被当地官府得知,便派人围捕太子。太子见无法逃脱,不愿受辱,悬梁自尽,他的两个儿子也一同遇害。
太子死后,武帝极为感伤,也开始追查事情的始末真相。
征和三年,内者令郭穰告发了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与丞相刘屈牦诅咒皇帝,并谋立李夫人之子昌邑王为太子之事。刘屈牦被腰斩于市,夫人和儿子也被杀。李广利正在出征途中,得知全家被捕,本来打算戴罪立功,却被匈奴人打败,于是投降。武帝得知此事,诛其全族。
同年,武帝查清巫蛊之祸中百姓官吏相互攀扯出的那些所谓案件,多有不实。此时,武帝已经明白太子是被陷害的了。
正好,守卫汉高祖刘邦祭庙的郎官田千秋又上紧急奏章,声称自己梦见一位白发老者,让他告知武帝“作儿子的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其罪应受鞭打。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有多大的罪呢!”
武帝幡然醒悟,以为那位白发老者必然是高祖刘邦,是高祖托梦来指教他,便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之后又升为丞相;下令将江充灭族,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将最后参与围捕太子的人,一律灭族。
可是纵然血流漂杵,纵然尸积如山,也无法换回爱子的性命。一世英明,却在晚年做出父子相残这样的糊涂事。
征和三年,武帝思念太子,念及他无辜受害,便特修了一座思子宫,又在太子自尽之处湖县修了归来望思之台。
可惜再多的后悔,再多的思念,太子也不会再知道了。而卫子夫,这位陪伴他四十多年,与他共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少年时光,最激情张扬的中年时期的女人,却从未被他提起,似乎他们之间那一段恩爱甚笃的岁月从不曾存在于他的记忆中。
我想,他大概是迁怒吧。也许在极端的悔恨中,他宁愿将一切错误都归咎到卫子夫不劝阻太子上,好让自己能少一些自责吧。
征和四年,武帝将所有方士遣散,自悔被愚弄多年,从此不信神仙之说。
次年,武帝借故杀了钩弋夫人。武帝自称是为了防止母壮子幼,再发生吕后乱政之事。可是仔细分析他这段话,其实还有深意的。西汉自开国以来,在武帝之前,皆是皇后死在皇帝之后,以太后身份干政。可是除了吕后,薄太后,窦太后,王太后,纵然任用亲人,却从未出现乱政之事。而武帝担心钩弋夫人会成为新的吕后,应该是对钩弋夫人的品性无法信任。
从钩弋夫人入宫的方式,以及她为自己的儿子造势的方式来看,她应该和武帝身边那些胡人巫师是有勾结的。而那些巫师和苏文江充等人又是一伙的。另外,汉书外戚世家中还记载钩弋夫人“其父坐法宫刑,为中黄门”,也就是说钩弋夫人的父亲受宫刑后曾在宫中当宦官,这应该可以解释为何钩弋夫人能够跟宫里那些宦官和巫师搭上线。
有些事情,在卫太子遇害之前武帝也许没仔细想过,但得知太子是遭人陷害之后,武帝一定会串起来想的。可能就是如此,才觉得钩弋夫人心机深沉,志不在小,必须除之以绝后患。
所以我推测钩弋夫人应该参与了陷害太子一事。她陷害太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这才与她前面用尽心机引起武帝注意,来到武帝身边,又编造那个14月生子的故事相吻合。
同时参与此事的,应该还有李广利与丞相刘屈牦,这两人是为了让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取代太子。于是钩弋夫人和李广利两股力量凑到一起,步步紧逼,终于将卫子夫母子逼上了绝路。
卫子夫死后,葬在长安城南,卫太子葬在湖县。直到多年以后,太子刘据的孙儿刘病已即位,才改葬卫子夫,追谥为思后,改葬卫太子,追谥为戾太子。
繁花似锦终如梦,一曲歌尽笑红尘。
======================================================================
PS:虽然以我的主观看法,很难相信刘弗陵真的是刘彻的种,但是我又对刘彻很信任,觉得如果刘弗陵的身世真有问题的话,刘彻不至于在事后好好想过一遍之后,还弄不清楚。所以我到底该相信我自己还是相信刘彻啊?为毛我觉得我好像更相信他呢。。。
PPS:武帝驾幸建章宫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带着钩子。如果有,武帝看到的那个男子会不会就是钩子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第一次公孙贺巫蛊事件可能就跟钩子无关了。但她会不会是从中受到启发,才布置了后面的那些事?
疑窦重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