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4 章 ...

  •   贞观十七年对于李唐而言是厄运不断的一年。
      太极殿殿前的战斗,以禁军牺牲了数百人,晋王妃重伤终了。那一天晋王妃其实已经快没命了,晋王抱着重伤的王妃不让任何人靠近,直到青雅带着孙大夫出现在太极殿前,王方翼强拉开晋王,才让王若瑾得到救治,一条小命算是救回来了。说起来王若瑾能从鬼门关回来还应该要感谢赵非,赵非带着沈玉一起退隐,孙大夫见他们两人不在洛阳,也打算离开洛阳云游天下。赵非想起自己离开的太仓促没给王若瑾准备新婚贺礼,就对孙大夫说,王若瑾孤身在长安很可怜,要孙大夫云游时顺道去长安见她一面,同时为他和沈玉带去新婚贺礼。所以孙大夫就把云游的第一站定在长安,不成想误打误撞救了王若瑾一条命。
      王若瑾的性命虽然无碍,但伤势太重,一身武功算是全废了,不仅如此因为这次的伤对身体造成太大的损害,以后她受孕的机会很小,几乎不可能。李治听到这些话时,没有说什么话。他只是轻轻的执起王若瑾的手,放到唇边感受她手中那属于活人的温暖。他其实并不喜欢王若瑾身怀绝世武功,几次都想过要想办法废了她的武功,他也知道王若瑾可能无法生育,因为上一世她就没有孩子。所以对于李治而言,这两件事都比不上王若瑾可以活下去重要。直到现在他还是很害怕,太极殿前王若瑾浑身鲜血倒地的画面总是不时的在他的眼前飘过,刺激着他原本就不稳定的神经。

      就在晋王大婚事件后不久,齐王和权万纪的矛盾也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最终逼的齐王杀了权万纪起兵造反。说起来这事还真不能只怪齐王,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齐王的母亲是阴世师的女儿,而阴世师是隋朝大臣,而且与李唐可谓有着说不清理还乱的国仇家恨。话说当年高祖起兵造反围攻长安,阴世师一怒之下便杀了高祖留在长安的幼子以威慑敌军,并挖了李氏祖坟。其实以当时的立场来说,高祖是乱臣贼子,而阴世师是忠臣良将,所以阴世师杀高祖儿子理由还是可以说的过去的,只是挖人祖坟让活人世界的争斗波及死者世界还真的有些缺德。而后长安城破,高祖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杀了自己儿子毁了自家祖坟的仇人,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杀了他。自此阴家和李家的仇才算是了结。而且李世民很大肚,收了阴世师的女儿当妃子,对阴世师的儿子也不予追究,还和阴妃一起养育了齐王这个孩子。父族和母族的上一辈有这样复杂的恩怨,给齐王的幼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齐王比一般的皇子更早熟一些。因为表现的沉稳和聪敏,所以幼时的齐王很讨父亲喜欢,直到前往封地时,父子两感情都挺好的。只是前往封地后,没人约束的齐王自然就表现出一般皇子都有的优越感,俗称纨绔气派。
      李世民看齐王在封地闹得不像话,便给齐王换了一个长使想约束他,这是父亲爱子心切想出的法子,可惜好心办坏事应该就是这样。李世民指派的这个长使叫权万纪,能力出众,人品端方,就是为人有些迂腐。权长使走马上任后吸取了前任因没尽到规劝齐王而灰溜溜走人的教训,对齐王的言行多有规劝。刚开始齐王因为受了父亲的教训,又知道他是父亲特意派来的,所以很是受教,两人相处尚算愉快。如果权长使适可而止,齐王又真的改过自新的话,那也就没什么事了,可惜不可能。首先,齐王是皇子,又是长官,不可能长期愿意被约束不得玩乐,慢慢的齐王开始恢复过去潇洒的生活,当然对于权万纪他还是很给面子的,其实齐王就想跟权万纪签一个合同,公事你负责我不过问,私事我主宰你也不要过问。齐王的大肚,权长使看不见,他只看到齐王打猎劳民伤财,齐王游乐不务正业,齐王识人不清结交奸佞。为了不愧对陛下,权长使禁止齐王打猎,毁了打猎用具,放走猎狗;禁止齐王无所事事每日都将政事交给齐王打理,他在一旁辅助;至于齐王结交的小人,不要紧赶走就是。权长使的行动很有针对性也很干脆利落,就是稍微粗暴了一些。
      齐王看着权恶人的所作所为觉得自己受到极大的侮辱,毫不犹豫的展开反击。你毁我工具难道我不会再造,本王什么不多,就是钱多。你让我干事我就干事,那我岂不成了你的孙子,说不干就不干。你说那些人是小人,我看你是贼喊捉贼,全都给本王找回来。
      面对齐王有力的反击,权长使很无辜,他觉得自己是为齐王好,怎么这孩子不开窍呢。无奈,权长使使出了让学生最不屑的一招告状。这一状告到皇帝那里,皇帝又头疼了,怎么又开始闹了,皇帝对齐王其实是疼爱的,所以很快作出决定,下旨要齐王回宫,打算亲自教教他。
      齐王接到旨意的那一刻开始蔫了,他不是傻瓜自然知道这一次回去要挨批,所以他下意识的找父亲跟前的红人权长使商量。权长使作为老师,对肯改过的弟子自然愿意帮他一马,所以他写了一个奏折,里面列了齐王干得一些事,要齐王在上面签字表示自己有了悔意。齐王看这个人不错,居然肯不计前嫌的帮助自己自然很配合,两人开开心心的返回长安。
      权长使的那一份奏折递上去,皇帝陛下就不开心了,感情你还真没干几件好事啊,说不得狠狠的说教了齐王一通,顺带表扬了权长使。其实权长使真没什么坏心思,他就想让齐王知道自己做的事连陛下都不认可,不是自己故意和他对着干。可齐王不这么想了,经过此事,他突然发现权长使人面兽心,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实在是太不厚道了。齐王对权长使已经由厌恶转为仇恨,两人在封地展开拉锯战,权长使仗着皇命对齐王越发的严厉,而齐王心中的火越烧越旺,终于齐王身边的侍从看不下去了,决定替主出头,然后出了个馊主意,刺杀权恶人。刺杀行动当然以失败告终,权长使不仅记得日日要教导齐王,对于公事也从不懈怠,为人勤恳的他对齐州的安全工作当然也做得很到位。
      经过刺杀事件,权长使突然发现齐王是真的厌恶他了,所以这个地方不能再待了。他将刺客上交刑部,并且写了奏折上去,要陛下处置。皇帝大怒,命刑部查明真相,这事的经过很快就被摆在了御案上,皇帝很是无奈的叹气,好在权万纪无事,所以这事还可以遮掩。陛下再次下旨要齐王入京,其实这一次李世民是真想见见儿子,虽然处罚是有的,但总是自己的儿子,这摊子还是要帮他收拾的。
      可惜这会的齐王已经是惊弓之鸟,他已经散失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身边谋士关键时刻不给力,所以齐王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起兵谋反。他当然不是想造自己老爹的反,他只是要发泄他的不满,所以他干得第一件事就是杀了权长使,然后留守齐州。
      长安的皇帝陛下一听自己儿子造反,真的是惊呆了,这不可能吧。震惊之后该处置的还是得处置,他立即下令李绩带人平乱,李绩很尽责的出发了,只是他还没到齐州,齐州的叛乱据已经被平定,齐王也押解回京了。齐王造反,就像一出闹剧,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结束了,究其原因有几点。第一,齐王确实不是治理地方政务的材料,不得民心。第二,齐王贵气太重,不得臣心,在齐州稍微有些名望的能人都不愿跟着齐王。第三,齐王的本身对齐州的控制力太低,他受封后几乎没有正真经营过齐州,所以他只是齐州名义上的领导,没有实权。第四,如今天下太平,中央兵强马壮,藩王造反成功的几率为零。当然理由还有五六七八九很多,就不多说了。
      齐王在被押解长安的路上,表现得很好,不吵不闹好吃好睡,同时在心里打草稿,回京之后要如何认罪道歉如何向父皇表示自己以后绝对堂堂正正做人,再不干混帐事。对于现在的齐王而言,他以为自己只是闯了祸,性命总是无碍的,可惜他不知道,起兵造反无论如何都没有赦免的可能,因为如果不严惩,日后会酿成大祸。起兵造反一旦功成就会获得巨大的利益,所以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个想法,但是震慑住他们的就是律法的严苛,起兵造反的成本是很昂贵的,你得确定你付得起。
      李世民是个明君,所以对于他而言维护国家的统治大于个人的感情,齐王被赐死是注定的结局,虽然他很伤心。齐王的悲剧不仅仅是齐王个人做错事,李世民这个父亲也有失职的地方。齐王是皇子,天生拥有优越感,他承认自己有错,但绝不是一无是处,李世民听从了权万纪的奏折,一次一次只斥责而不安抚,才会导致齐王有这么大的怨愤,所以他失去了儿子。权万纪过于迂腐,没有真正搞清楚齐王的性子,不懂得迂回前进的方法,不懂得如何处理与长官的关系,所以他失去了性命。
      齐王和权万纪演变到如此地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两人中间没有一个调剂了或者劝解的人,但凡有一个人肯退一步,事情都有和缓的可能,毕竟两人都不是坏人,只是性格相冲而已,可惜没有,或者说有人不愿意这种人出现在齐王的身边。总之齐王死了,权万纪死了,可事情没有结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