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瑟瑟谷中风 ...

  •   钱丰端坐在花厅上首处,万安在下首陪坐,杨慕入内时,两人尚在吃茶寒暄。那钱丰四十岁上下,面容清瘦,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见杨慕进来,一壁起身一壁快速地上下打量着他。

      “都尉金安,下官叨扰了。”钱丰微微欠身,脸上薄露笑意地道。

      杨慕拱手道,“钱总管客气,家慈刚刚过世,目下一片混乱,若有招待不周之处,望您海涵。”他依旧请钱丰在上首坐了,道,“您今日前来,可是有公务在身?”

      钱丰笑道,“谈不上公务,只是下官新接手内务府,有几桩事体还须请教都尉才行啊。”他示意随从拿出账册之物,一边翻找一边对杨慕提了几个问题。

      杨慕见他所提之事俱是自己已清楚交代过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时心里只觉得奇怪,却还是对他诚恳作答,眼见他已是问得差不多了,忽然话锋一转,半含笑意地问道,“还有一事,请问都尉,那皇商许纯钧曾是造办处的木材供应,历经了两代,如今却被夺了此贡奉,改为由山西商人袁氏接手,却不知都尉当日做此决定,出于何意?”

      杨慕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钱丰今日前来的目的,原来便是为了这许纯钧。他自然清楚,许纯钧乃是京城有名的皇商,家中富甲一方,不仅如此,他与太子良娣薛氏乃是两姨表亲,多年来靠着这层关系一直在内务府挂着皇商之名,供应之处颇多,实是皇商中的翘楚。然而许纯钧本人确是十足的纨绔,对经营之事全不在行,所脱赖的无非是薛良娣的关系和家中几个忠诚可靠的管事,他每日斗鸡走马,专好干一些不入流之事,一年前因和外埠商客争一名乾旦,竟指示手下恶仆将那商人打死,随后又使了钱买通顺天府尹匆匆结案,只判了个误伤了事。杨慕听闻此事,十分厌恶其为人,又恰逢内务府甄选皇商,他不能剥夺其所有贡奉,便寻了个错处将大内木材供应之职转给了旁人,以此聊以慰藉那枉死的一条人命。

      杨慕知道面前的这个钱丰是薛氏保举上来的,自然要为薛氏姻亲说话,便回道,“皇商所司之事,历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氏担任内廷皇木供应一职期间,曾出过纰漏,咸平五十六年重华宫偏殿失火,修缮时采办的皇木便是许氏供应的,建造不到一半却被造办处查出其以杉木代楠木,因此我才命人将许氏的此项供应之名除去。不知这样的缘由,钱总管可有异议?”

      钱丰敷衍的点点头,大喇喇一笑道,“都尉自然有考量,只是此后却将这一职给了那籍籍无名的晋商袁氏,想必大有深意罢?”

      杨慕轻轻摇头道,“并无深意,只是那袁氏持有户部所发的盐引,证明其曾为大同、辽东两处大营供应过军需粮草,朝廷许诺过对这类有功之人给予皇家供应之权,他又常往来于四川、云南等地,对当地出产的皇木颇为了解,故此我才将这一贡奉交给他。”

      “原来如此。”钱丰连连点头,哈哈笑道,“都尉如此说,下官便明白了。下官只以为那袁氏乃无名之人,何以突然间便摇身一跃成为内廷皇木贡奉,却原来他是拿了那盐引,盐引为户部发行,自然须经过杨阁老首肯,不想这袁氏倒也机灵,走得竟是阁老的门路,下官本想查验此人一番,如是便不敢再多此一举了。”

      杨慕见他虽一脸笑意,眼中却大有讥讽之色,话里话外又暗讽袁氏是向父亲行贿才得皇商身份,心里有些不悦,待要出言解释,却听得身后万安轻轻咳嗽了两声,将他面前的茶盏端起,微微摆首,示意他暂时不要言语。

      杨慕的心着紧地跳了两跳,看万安的神情像是知道个中缘由,怕是那袁氏确与父亲有私,只是自己蒙在鼓里而已,他此刻陡然间被人揭了底,竟是失了辩驳的立场,一时心里又羞又愤,他一直以为自己任职期间不曾徇私,行得也算端正,到头来只是自欺欺人,在旁人眼中他不过是听任父亲吩咐的傀儡,所做的一切也不过是为了利益二字。

      他垂下双眼,心中一阵难过,他知道在世人面前,他和父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如何能让别人相信,他从未想过以手中那点权柄为杨家谋私,何况即便他没有亲身去做,就可算得清白无罪么?他今时今日的荣华、地位、富贵哪一样不是父亲经营半生的结果,这里面含了多少业、多少血、多少泪、多少恨……父亲若占得六分,他便占得余下那四分。

      杨慕双手禁不住微微颤抖起来,越想越是心痛难捱,今日钱丰来访,原本就是为了借此一问来羞辱他,他的无法辩驳,无地自容皆被钱丰看在眼里,也被钱丰身后的薛氏,太子明悉在心头。

      那钱丰见目的已达到,也无心恋栈,只随意调侃几句便即告辞离去。杨慕亲送了他出去,待见他车马已行的远了,才回首对万安轻声道,“多谢安叔提醒,只是……今日之事,还请安叔不要告知父亲,只当是我求您好了,我不想为此事再添事端。”

      万安见他神情低迷,心中十分不忍,随口应道,“二爷放心,我都省得。”

      这不过是万安哄杨慕的话而已,晚间杨潜回到家中,他便将今日之事悉数禀告,杨潜听得片刻,已是连连冷笑,哼了一声道,“太子爷是要送给我一份大礼,我才丧了妻子,他便来离间我们父子,打得好算盘!他想要提醒我,可惜选错了事由。万安,太子爷这么瞧得起咱们,咱们也得给他回个礼才是。”

      万安点头道是,想了一会,回道,“近日听闻那许纯钧看上了一个花魁,已为其赎身,连她的家人都接上了京,在南郡购置了一处田地房产好生养了起来,说是不日便要抬那女子进门,他老婆在家正为此事闹得天翻地覆,老爷觉得这事上可有什么文章能做得?”

      杨潜闭目凝思一阵,睁开眼阴鸷地笑道,“去找那女人,许她重金财帛,告诉她进了许府便找机会逃回娘家,待许纯钧来拿人,就一口咬死不堪主母欺辱,其余的事不用她管,只要她做的周全,我保她全家平安富贵,倘若有半点不妥,我自有办法收拾她的家人。”

      万安躬身道了声是,沉吟片刻,又道,“老爷的意思是,要让那姓许的家宅不宁?”

      杨潜摇头,浅浅笑道,“那姓许的还不配我大动干戈,我是要让太子家宅不宁!告诉南郡县令,待许纯钧前去寻人,便将其拿下,只问他一个蓄养恶奴,肆意抢占民田之罪,这事就是捅到顺天府去我也自有道理。我便要看看,如今是他太子的话管用,还是我这个内阁首辅面子大。”

      万安颌首应下,想那许纯钧一向横行无忌惯了,知道爱妾出逃,定会带上一众随从前呼后拥地去拿人,只怕多少会做出些惊扰当地乡民之事,他便可怂恿当地人告其惊扰良民,纵奴行凶,届时就端看那位薛良娣肯不肯保她这个表弟了。

      他略一迟疑,欠身问道,“老爷,那事成之后,那个女的和她的家人,怎么个处置,是否要送到外埠去?”

      杨潜横了他一眼,道,“你办事办老了,倒愈发昏聩了,这样的事还需问我?从前怎么做的,如今照旧,你还想留下日后的祸患不成?”

      万安忙躬身道是,不知为何被杨潜一记冷眼扫过,他竟浑身一阵战栗,一股寒意从心里一直涌上来,他想着,也许他是真的老了,连带着那颗心也一起变得绵软无力起来。

      不久之后即是新春宫宴,杨慕因有孝在身未曾出席,待过了上元节,皇帝于八十大寿前夕召了儿女们前来,在乾清宫设家宴,欲先行热闹一番。

      杨慕陪着妙瑛坐在御座之下西首第一个位置,面前的高几上摆放的尽是素菜清茶,此是为照顾他居丧期间特意换过的饮食。皇帝连日心情大好,皆因今年是他执掌大魏整六十年,李魏自立国以来,还从未有一位皇帝得享如此高寿,他看着满殿的儿女孙辈们,面上不由露十足欣慰的笑容。

      待得太子率众向皇帝恭贺祝词敬酒过后,皇帝凝视太子良久,转头对赵旭低声道,“朕瞧着佑延面色不虞,出了什么事么?”

      赵旭近日早与杨潜通过气,得了消息,当即俯下身子在皇帝耳畔轻声道,“皇上圣明,是东宫那边出了点小麻烦。日前薛良娣的表弟在南郡纵奴行凶,被南郡县令拿住,本来这案子一目了然并没冤屈,可顺天府尹又从中插了一手,怪责南郡县令断案有失偏颇,想来也是顾念薛妃和太子爷的面子……如今倒成了个悬案,有御史上疏要弹劾顺天府尹,据说……还有要弹劾太子爷包庇的呢。”

      皇帝嗯了一声,问道,“怎么朕竟不知,那弹劾的折子呢?是被你赵旭私吞了,还是被太子拦下了?”

      赵旭忙欠身笑道,“臣哪有那个胆子,也不是太子爷拦下的,是杨大人想着此事牵扯东宫,又尚未有定论,由着这些言官捕风捉影终究对太子爷不好,便先将那些折子压下来了,杨大人为此事也是费尽心思,前两日还专门去了都察院游说几位大人暂缓上疏,待案子查明再做定论。”

      皇帝点点头,缓缓笑道,“致斋如此费心,倒是难为他了。太子怎么说啊?”

      赵旭面露难色,道,“这个臣也说不好,只听说近日薛妃闹得厉害,薛大人并顺天府尹也去东宫递过牌子,太子爷眼下恐怕有些为难,那薛妃一向得宠,四殿下又极得太子爷喜欢……”

      皇帝一摆手,打断他道,“朕也极宠爱公主,若是杨淇家的小子杨崇犯了国法,难道也让公主来求朕宽赦一二么?这是太子糊涂,身为储君,当断不断,是为无谋;任人诟病,是为不智。”他说着,眼风冷冽地扫过佑延,后者正巧望向御座,被皇帝这一记注目看得一阵发慌,半晌才回过神来,捧了酒盏起身行至皇帝身畔,提衣跪下道,“臣恭贺父皇万寿。”

      皇帝却不接那酒盏,漫视了他一阵,“太子有心了,只是你这酒里尽是犹疑,朕怕吃了腹内郁结,还是算了罢。”

      佑延闻此言,更是慌了慌,连持杯的手都一阵发抖,好不容易挤出一个尴尬的笑容,道,“父皇这般说,令臣惶恐。臣虽不敏,也断然不敢在您万寿千秋之时,心存疑虑,还望父皇明鉴。”

      皇帝闷闷地笑了笑,道,“起来罢,你说没有,朕便信得。”他看着佑延依言站起身来,便顺手接过那酒盏,仍是搁在了御案之上,缓缓道,“朕昨日又翻起后汉书,看到那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朕记得你小时候,曾问过这话的意思,如今可还记得当日朕是如何告诉你的?”

      佑延脑中轰然一响,联想起皇帝适才的言语,明白近日那桩案子已是瞒不住了,他快速的瞥了一眼赵旭,只见那老狐狸装得一脸无知无识,似全然没在听皇帝和他的对话一般,他心下冷笑几声,却仍是极尽恭敬地道,“臣辜负父皇当日教诲,有负圣恩,请父皇降罪。”

      皇帝摆手,冷冷道,“朕不想听这话,朕要听的是你如何治理一室之乱。”

      佑延没料到皇帝竟是这般急切的逼迫于他,他缓缓抬眼望向皇帝,见那对苍老得有些浑浊的眸子里泛着些许寒光,他心中一凉,知道今日无论如何拖不得了,皇帝听信小人谗言,硬是要坐实许纯钧的罪名,还要让自己亲口说出,他无奈垂首道,“臣日前处理皇商许纯钧一案有失妥当,令父皇失望,臣即刻责令顺天府彻查,务必给父皇一个交代。”

      皇帝蹙眉,两根手指在御座的扶手上一下下的敲着,隔了半晌,才又开口道,“朕记得顺天府尹汪周和薛文远是同科,你盯紧些,不要让他徇了私情。至于薛良娣,你待如何处置?”

      佑延被问得一震,他已做出退让,皇帝竟还不肯饶过薛氏,他沉默片刻,终是咬了咬牙,道,“臣已斥责过她教导不严,纵容亲眷之失。但此事到底和她无关,她事先也不知情……”

      皇帝断然挥手道,“知不知情不重要,你拖延此案不就是因为她反复求情?她敢左右你的心思,就是犯了大忌,你还要她日后干政得更彻底些才肯醒悟?朕说过,要听你治理一室之乱的法子。”

      佑延内心几番挣扎,亦知道自己避无可避,只好狠下心肠,道,“薛氏有罪,当降其位份,褫夺其良娣封号,降为选侍。”他顿了一顿,深深吸气再道,“臣今日便下钧旨,请父皇念其曾养育皇孙,许臣如此从宽处置。”

      皇帝沉默须臾,点头道,“也罢了,薛选侍失德,即日起着太子妃抚育皇孙。”

      佑延虽则料到皇帝会如此处置,还是禁不住心中一酸,薛氏所出之子今年不过两岁便要和母亲生生分离,他稳住心神,跪地叩首道,“是,臣代薛氏叩谢皇恩浩荡。”

      皇帝看着匍匐于地的太子,他的头紧紧地贴在金砖地面之上,鬓发间一丛白发便突兀的显现出来,皇帝忽然想起,太子今年三十六了,已是接近不惑的年纪,自己在这个年纪上已即位近二十年,他淡淡笑道,“你嘴里叩谢朕,心里恐怕在怨朕。朕知道你与那薛氏也算得少年夫妻,朕赐婚之时你不过才十九岁。可是朕便是要你知道,皇家无小事,亦无家事,你若处置不当,不仅护不住你想护之人,还会令你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佑延腹内一片冰凉,皇帝为了旁人几句谗言便逼得自己如此,尚且还要摆出堂皇的理由,这便是他的父亲,在以自己的言行亲身教导他帝王之道。他深深叩首,再拜谢皇帝隆恩,随后才缓缓起身,余光瞥到那御案上放冷了的残酒,垂下的目光亦随之变得冰冷而没有温度。

      大殿之上的皇子公主一边说笑闲谈,一边暗暗观察着阶壁之上的那一对至尊父子,只见他们二人一会儿面色严肃,一会儿又轻快言笑,太子几度伏身于地,似是在拜谢皇帝,而此刻这二人面上又再度扬起祥和愉悦的笑容,众人心中亦踏实了几分,此情此景才是天家骨肉至亲原本该呈现于世的一副模样。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1章 瑟瑟谷中风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