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君子之泽 ...

  •   谢又陵望着佑延远去的身影出了好一会儿神,半晌,只觉得一张染了凤髓香的帕子拂过他的脸,耳听得妙瑛笑盈盈道,“瞧什么呢,入了定似的。”

      谢又陵收回目光,迎上去道,“公主所思之事办妥了?”

      妙瑛点点头,一壁走,一壁蹙眉道,“刚才里头的话,你都听见了?”

      谢又陵想起适才佑延失神的样子,点头道,“是,臣听见一些,是为了江西巡抚汤大人的事。”他一顿,感慨道,“也难怪,汤大人和首辅同气连枝,又推举过信王殿下,只是王爷今次来求情却有些操之过急了。”

      妙瑛微微一叹道,“你也这么觉得?十五哥被父皇噎得没话说,那样子怪可怜的。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哥哥们在父皇面前是那样小心,比起他们,我真是自在多了。”

      谢又陵一笑道,“您是老爷子最疼爱的掌珠,将来只需做个太平公主,和都尉在公主府和和美美的生活,不必争储,也不必操心朝堂之事,自然是天下第一等尊贵闲适之人。”

      “这样说来,我倒该庆幸自己是个女孩,国朝虽然不禁女主,可有皇子时,还是当立皇子继储。幸而我前头有那么多哥哥,倒省却了我多少麻烦。”妙瑛说着,忽然想起佑延临去时看她的那一眼,心下生疑道,“刚才父皇提到杨潜,十五哥便好似很不悦。我知道他不喜欢杨潜,只不知道汤禾的这桩事里,杨潜又充当的是什么角色。”

      谢又陵思量片刻道,“杨大人和汤巡抚却有一段故事,臣曾听司礼监的人提过,公主要听么?”

      妙瑛点头,示意他说下去,谢又陵沉吟道,“那是咸平四十年的事,杨大人一年之内从御前侍卫连升四次官职,位列内阁,多少人正看着眼热不服气,刚巧那时节,汤巡抚进京述职,照例去内阁拜谒阁臣们。当日那一屋子的人都是故交旧识,倒也其乐融融,偏杨大人一个是年轻的生面孔,汤巡抚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唯独对杨大人丝毫不假辞色,反倒行至他面前说道,汤某两年多没来,没想到内阁又添了新人。有人这是坐上了冲天炮仗了,飞得也忒高了些,能耐倒是大得很呐。他这话说完,大约触动了其余人眼红不服气的同仇敌忾之意,都跟着窃笑起来。可这么一来,杨大人的难堪就可想而知。打从那时候起,他们二位的梁子就结下了。如今杨大人若有意针对汤巡抚,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

      妙瑛默默的听着,脑海中不禁想象着杨潜在内阁中孤立无依的样子,那样人前备受父皇宠信的一品大员,背后竟也有不为人道的辛酸煎熬,可若他有意拿汤禾的错处来打击报复,那也确是有失君子之道。

      “依你看,这事和杨潜的关系大么?”她一贯信任谢又陵,遇到事情常会问他的想法,这次也依旧如是询问道。

      谢又陵直觉杨潜与此事一定有关,可他不愿这么回答,他有些怕妙瑛因杨潜之故对杨慕产生嫌隙,他想到杨慕那双清润明净的眼睛,那里面流动的是恬淡谦和的神采,真诚而温润,那玉人一般无暇的少年,不该因任何人,任何事而沾染上一点俗世的尘埃。

      他摇着头道,“臣猜不出,也许无关罢。老爷子只是让杨大人彻查此事,想来也是汤巡抚自己有错在先,即便被人抓到把柄,也只能怪自己不谨慎。”

      妙瑛默然颌首,到底也不愿多想这事,她在心里安慰自己,无论杨潜在官场上是什么做派,杨慕却未必会做一样的选择,她还是愿意相信她亲眼所见,亲身所感。

      翌日妙瑛下了课,照例要去给嘉妃问安,忽然记起那英国公夫人该在正殿和嘉妃叙话,她不愿应付那些人,索性先回了寝殿,在书案前临着魏碑。

      不一会功夫,就见青莲满面喜色的进来道,“给公主道喜,皇上才叫人来传话,夸奖公主近日做的文章大有进益,赏了公主一只红漆描金凤纹笔,并一柄翡翠灵芝如意。娘娘高兴的了不得,说要晌午后亲自去跟皇上谢恩呢。”

      妙瑛笑道,“这点子事,还劳动姐姐亲自来传话,那英国公夫人走了么?”

      青莲抿着嘴笑了一阵,才缓缓道,“走了,哪儿还坐得下去啊。先时过来,我见她脸上好像有怒色似的,也不知生的哪门子气,后来便说起她家的三公子在官学里被人打了。娘娘待要问是谁家的小子这么张狂,偏巧皇上派来送赏赐的人就到了,那一通夸您,还顺带夸了几句杨都尉在官学里的文章做的也好,说是赶巧儿了,您二位都在学业上让老爷子这么省心。那英国公夫人听见这些,早把之前要说的话都丢在脑后头了,坐了一会子,讪讪的去了。我原也不知道咱们都尉和那罗三之间的公案,还是又陵说给我听,两下里一对照,我就全明白了。”

      妙瑛心中欢喜,脸上却装作不在意的笑笑,“父皇也真是的,单夸我也就是了,还饶上不相干的人,什么意思。”

      青莲猜出她的小儿女心思,笑着打趣道,“是了,原来那不相干的人也值得我们公主殿下,费尽心思去帮忙应对,生怕那人在娘娘面前落下一点不好。依我说,权且看在这操碎了心的份上,那不相干的人也该承公主的情才是呢。”

      妙瑛听她说的热闹,索性也不再害羞,抬起头朗然一笑,她倒不觉得杨慕该感激她,也不需要他知道这些事,只是心里暗自想着,能为他做点事情,她心中也是欢喜的。

      傍晚时分,一场春雨淅淅沥沥的落了下来,杨慕下了学,换了青罗春衫,脱了玉冠,只用一根家常的碧色丝绦束好发。

      玉笙收拾着他换下衣裳,笑问道,“早起二爷说,床前屏风上的画旧了,可是要换新的?我见今日这场雨下的就好,不如二爷画那庭前的雨后海棠罢,不比那些山水更鲜亮好看?”

      杨慕推开一扇窗子,见细雨霏微中,那海棠枝叶新绿重重,一树的秾丽妖娆全在欲开未开时,花瓣的色泽被东风春雨用意匀过一番,更是清新妩媚,他心中一动,转去书案前,铺开纸笔,准备记录下这雨中花木的风情。

      他细细的画着,过了好半天,外面雨丝风片渐渐地住了,唯有屋檐上流淌的水犹自滴滴答答的落下,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传来,却是外书房的珊瑚来传杨潜的话,“二爷,老爷让您这会去前厅,有事问您。”

      杨慕的画笔一滞,珊瑚见他抬头间,眼里有一星怯意,便笑着安慰道,“老爷今儿心情不错,必然不是难为二爷的事,请二爷放宽心。”

      杨慕自那日学堂打架之后,便对杨潜有了层惧意,他倒不是惧怕父亲如何对待他,而是本能的对父亲处置事情的手段有些畏惧,他垂下头微微苦笑,或许他企盼的是父亲能亲口对他讲述那些幼年遭际,成长困苦,仕路艰辛,然而这一天却不知何时才能到来。

      前厅院落里已是灯火通明,除却檐下的珍灯,屋内的烛光,尚有小厮擎着火把立于两旁,本该是月色朦胧晦暗不明的光景,如今却是恍若白昼般清晰耀目。

      那粉油影壁下已立着一个箭垛,从箭靶到花厅的距离刚好是一射之隔,杨慕心下明白,父亲传他来,是要考较他的箭术。

      杨潜缓步从花厅走出来,手中抱着一只錾花手炉,在这三春时节显得格外突兀。杨慕知道,春夏之际空气潮湿,父亲那经年未愈的风湿怕是又发作了。

      他心中紧着一疼,快步上前躬身道,“给老爷请安,今日天气不好,老爷有什么事吩咐儿子,传儿子去内间就是了,这里湿气大,恐老爷受了寒。”

      杨潜的膝头,指间正自酸痛,加之地上的潮气浸入肌肤,让他感觉一阵彻骨的寒意,听到杨慕关切的语气,心头不由得发暖,却依旧板着面孔道,“你若省事,又何用我这般辛苦。端午宫宴上射柳,你的箭术能见得人么?”

      杨慕欠身道,“儿子不敢妄言,但自当尽力一试。”

      “那便试给我看,”杨潜示意仆从将弓箭递给杨慕,“此处不过一射之地,你若射不中靶心,便是平日里功夫上偷懒不用心,你且去射一箭来。”

      杨慕道了声是,接过那□□簇箭,不敢怠慢,屏气凝神,用足力气将弓弦扯满,瞄准靶心,正待一箭射出,忽听杨潜低声喝道,“且住。”

      “这般射中也不算是你本事,刚才你已瞄过红心处,既知方向,便蒙了双目去射罢。”

      杨慕一凛,没想到父亲用这个法子考量他,他没试过这闭目射箭,登时有些紧张,却又不敢违逆父亲之命,只得用力凝目去寻找红心的位置,在心中默默记下,又瞄准数次后,才合上双眼,缓缓抬手挽弓。

      他没有犹豫,手臂上用了十成的气力,但听嗖的一声,箭已离弦,而那弓弦兀自发出一串镝鸣,直震得人心头也跟着铮铮作响。

      “二爷好箭法,正中红心。”影壁下侍立的小厮高声禀道。

      杨潜脸上闪过一丝笑容,微微颌首,“也还罢了,勉强拿得出手。”他转顾杨慕,道,“端午那日,切记不可逞强,没有把握之时便安分藏拙。绝不能在人前,尤其是在公主面前失了颜面。”

      杨慕听到最后一句,微微一怔,不解道,“儿子听说,射柳规则简单,如今已是轻竞技而重戏娱,儿子不敢夸口,但自问尚可应付,老爷却为何这般紧张,莫非那日皇上会特意考较儿子一番?”

      杨潜横了杨慕一眼,道,“皇上不单独考较你,便可以掉以轻心了?你可知道,六公主殿下,最喜欢,最擅长什么?”

      杨慕对这个问题全然不知,只得低眉摇了摇头。杨潜道,“公主最喜围猎,精于骑射,小小年纪便已能拉动十力弓。射柳虽不是什么难事,怕就怕公主或其余子弟要和你比试,与其出乖露丑,不如退避锋芒,千万不能让公主因此对你生厌,这才是我今日特别嘱咐你的用意。”

      原来父亲竟是要他曲意迎合公主,杨慕心里好似被针扎了一般难过,他垂下眼帘默然不语。

      杨潜看出他的不情愿,轻撇嘴角冷笑道,“怎么,你不愿意?还是觉得我让你奉迎公主,是委屈你了?”

      杨慕一惊,忙摇头道,“儿子不敢。”

      “是不敢,还是不会,我分得清楚。”杨潜盯着儿子清华如玉的面庞道,此时院中通透的灯光映照下来,将杨慕脸上的一丝惶恐,几分不甘,十足落寞都照得清清楚楚,分毫毕现,他心中一阵恼怒,只觉得今日须点醒这个教养得过于清贵,不谙世事的儿子,“你别打错了主意,以为尚主和寻常娶妇一样,公主嫁到杨家,那也是天家女儿,是杨府的主子,连我都只是她的臣下,更遑论你。她是君,你是臣,你惟有以她的喜好为喜好,她的厌恶为厌恶,才能维系稳固你们之间的关系。”

      杨慕不是没想过父亲说的这些,但亲身聆听,依然不免觉得刺耳,他咬了咬牙,鼓起勇气低声问道,“儿子想请问老爷,凡事以公主为先,讨她欢心,又所求为何?”

      杨潜闻言深深蹙眉,不悦道,“糊涂东西,自然是一世喜乐,富贵平安。”

      杨慕深吸气,轻声道,“老爷想的不只一世,而是世代罢,为杨家能跻身世家勋贵,儿子能做的便是今生今世都不违逆公主,以她为君,侍奉周到?”

      他的语气轻缓恭顺,却分明透着一股柔韧的倔强,令杨潜又惊又怒,“这是为臣子的本分,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亏你平日还自诩熟读经义,那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杨慕听着父亲的喝问,心已失控的猛跳了数下,却不知怎么,只想把胸中积郁已久的话尽数道出,他稳了稳心神恭敬道,“儿子以为,老爷入仕是心怀兼济天下之心,愿意为朝廷为国家效力,并非只为求荣华显贵。何况,天下间最不长久的便是如流云一般的富贵,历古至今,那些门阀世家岂有过五世而不斩的,多少风流都被雨打风吹去,半点强求不得。所以儿子斗胆,劝老爷在此事上看开些,子孙后代自有他们的因果缘法,老爷实不必为此太过殚精竭虑。”

      他略一停顿,继续道,“老爷批评儿子书读差了,儿子不敢辩,只是想到了中庸上的一句,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是故君子各安其位,既不攀援在上位之人,也不欺侮在下位之人,端正己身,才会无所怨尤。天下间也会少很多痴枉的非分之想。”

      杨潜面沉如水,冷冷哼道,“你倒是能安之若素,委屈你生在个富贵之家,等你尝过贫贱滋味再来说嘴也不迟。你既说中庸,我且问你,中庸之道是什么?”

      杨慕略一沉吟,道,“儿子以为,中庸之道,是知止而后安。人生而有欲,不过却要理清自己的欲望,对心中所想讲求分寸和度量。儿子近日看到朱子的一首诗,其中两句说,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儿子觉得,中庸之道亦是君子之道,正心立身,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如履薄冰。”

      杨潜听着这些话,觉得自己的脸好似发烧了一般,杨慕刚才所说的不正是指摘他过于沉迷自身欲念,贪得无厌么?他恼羞成怒,喝道,“以为看了几本书,便把世间的道理都参悟了,随意注解,妄谈圣贤,还一副颇为自得的样子,我竟不知哪部经典里,教儿子这样公然指摘父亲的,简直忤逆不孝。”

      杨慕顾不得地上尽是雨水,慌忙双膝跪下叩头道,“儿子绝没有指摘老爷的意思,更不敢忤逆,老爷息怒,莫气坏了身子,儿子再不胡言乱语了。”

      杨潜看着他伏在那湿漉漉的地上,只觉得自己的膝盖上隐隐的传来一阵生疼的感觉,他不想再看杨慕那惶恐的面色,怫然道,“还不下去,跪在这里也是让人生气。”

      杨慕心里狠狠一痛,知道自己今日的话是过了,他有些后悔,却又耐不住想,若是再给他一次机会,恐怕还是会对父亲说出自己心里的这番话,他为自己和父亲心意相背而惭愧,只得又叩了一个头,才提衣站起,躬身后退着离开了前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君子之泽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