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第十章
九月的天气特别好,阳光温暖和煦,天空很高很蓝,就像一块透明的水晶。
坐在这温暖的阳光下吃饭,身上暖洋洋的,鼻尖似乎能闻到玫瑰花的味道,甜甜的,带着一丝被晒干的气息。
半塘小学的围墙那边栽种着一排槐树,已经种下有一些年份,槐树长得很高大,郁郁葱葱,洒下一地荫凉,几张桌子拼起来,上边铺了一块塑料布,中间放了五个六个大菜碗,桌子周围站着一群孩子们,拿了筷子开开心心的吃饭。
“小欧姐姐,这青椒炒肉真好吃啊!”
孩子们不遗余力的赞美着欧小苏的手艺,一脸崇拜:“我们每天都能吃到小欧姐姐做的菜吗?”
欧小苏摇了摇头:“不一定哟!要是小欧姐姐要到村里有事,肯定就不能给你们弄饭菜啦。曹老师的手艺也很好啊,我觉得她煮的菜特别好吃!”
说实在话,欧小苏基本上就没有厨艺,因为她没有煮饭菜的机会。
小姨很宠她,基本不让她进厨房,念高中的时候父母虽然把她接了回去,可她念的是寄宿,很少回家。而且,即便是她回到了父母身边,她一点也没有家的感觉,与父母哥哥的关系很冷淡,就像最寻常的陌生人一样。
父母没有要求她做家务,她也没有主动抢着去承包家里的活,只是回家的时候偶尔帮忙打扫一下房间,厨房那边她基本不去。念大学的时候班上同学在春游的时候举办过野餐,可大部分都是以烧烤或者是凉拌打包食品,班上男生多女生少,根本轮不上她来插手。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欧小苏,厨艺精湛是绝无可能的。
为了给半塘小学的孩子们当好厨师,她百度了一下炒菜的教学视频,今天是第一次在曹老师指点下的实践。
看起来还不错,孩子们吃得很开心,欧小苏的视频里录下了他们愉快的笑脸。
这是她在半塘村发的第一个直播视频,在此之前,她让孩子们把父母亲的微信或者电话号码告诉她,先跟家长通个气,把自己的抖音号发给他们,他们可以关注她的抖音号看到孩子在学校用餐的场景。
通过看抖音视频,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一定了解,也能更放心一些。
中午录制的视频才发出去,就有家长在下边点赞留言。
“小欧老师,谢谢你用心照顾我们的孩子!”
欧小苏有些窘迫——她不是半塘学校的老师,家长们都误会了!
然而她并不想澄清,半塘村的第一书记又比半塘小学的老师更高人一等吗?没有必要说得这么清楚。
吃过午饭,稍微休息一会儿,欧小苏开始朝村民家里出发。
她走访的对象是一户姓熊的人家。
熊家是半塘村的贫困户,家里总共有六口人,然而劳动力却只有两个,而且这两个劳动力里还包括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
熊奶奶的丈夫过世早,给她留下一儿一女,儿子小时候生了病腿脚落下残疾,长大以后干不了重的体力活,所以一直找不到媳妇,熊奶奶的女儿嫁的人家条件也不是很好,每年攒一点点钱贴补娘家还要被婆婆骂,所以也不敢多给,一年到头给上个五百块已经是极限。
后来熊奶奶咬牙借钱给儿子找了个媳妇,这媳妇小时候生病把脑子烧坏了,有时候糊涂有时候清醒,所以拖到很大年纪才嫁了出去。嫁到头一家生了个儿子,人家把她赶了回来,娃儿给留下了,她娘家的人去对面吵闹也没结果,正好熊家托人给儿子找媳妇,她家收了熊家的钱就把她给嫁过来了。
这媳妇虽然脑子糊涂,可是能生,头一个生了个男娃娃,把熊奶奶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媳妇不错,肚子争气。
“既然你抱上孙子了,那就把你媳妇送回去吧,她平常看起来还行,可发起疯来着实吓人。”半塘村里的人劝熊奶奶要为自己着想:“你留着她在这里干啥,又不能带娃娃儿,又不嫩个下地干活,你还得给她花钱治病。”
“做人不能没良心。”熊奶奶是个很老实淳朴的人,她没有听村里人的话,把媳妇留了下来,一边照顾孙子,一边照顾她。
受了熊奶奶的精心照顾,媳妇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病,过了几年又生了一对龙凤胎。
这一回熊奶奶没有上次那样开心,家里多了两个人,就多了两张吃饭的嘴,儿子残疾儿媳也有病,靠着自己怎么能养得活这一家子人?
又有人劝她把孙子或者孙女送一个出去,这样可以减轻负担,可熊奶奶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自己的骨肉,咬咬牙劝儿子去做了结扎,把两个小的都留了下来。
一家六口人,就熊奶奶和儿子熊小安能干活,小安媳妇不疯癫的时候照顾孩子,疯癫起来孩子要照顾她。
欧小苏从赵老师和曹老师那里知道了熊奶奶家的遭遇,非常同情她,把熊家定为自己的第一户帮扶对象。
熊奶奶是一个身材瘦小的人,虽然个子不高大,可看上去却精神矍铄。
欧小苏自我介绍以后熊奶奶赶紧翻箱倒柜的去找茶叶:“原来是咱们村新来的干部啊,您坐,您坐,我这就去给您泡茶去。”
“熊奶奶,您别客气。”
欧小苏一把拉住了熊奶奶的手。
这双手上全是老茧,摸上去很粗糙,皮肤有些开裂,深深的纹路横七竖八。
欧小苏眼眶有些湿润,这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挣扎了一辈子,努力维持着她这个破旧贫穷的家。
熊奶奶站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欧干部……”
“熊奶奶,我今天来是想跟您说说扶贫的政策。”欧小苏声音有些哽咽,她努力想克制自己的感情,可却怎么也没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这低矮的土砖屋好像把阳光都挡在了外边,屋子里有些阴暗沉闷,土砖砌成的墙面能看到里边的稻草秸秆。堂屋里放的桌椅看上去很陈旧,可能是几十年以前做的,一张缺了几根竹片的椅子摆在门口,完全可以当废品扔出去。
站在这房间里,好像时光倒退了几十年,欧小苏觉得她似乎又回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记忆里结满蛛网的一片灰色。
“扶贫政策啊?”熊奶奶点了点头:“我晓得的,晓得的,现在都在说这个,国家政策好,关心我们这些穷人,村里给我们家报了三个低保,每个月能拿七百多块钱,省着点用也就够花销了哪。”
七百多块钱,六口人吃饭,这还够?
欧小苏叹气:“熊奶奶,听说您养了猪,是不是?”
熊奶奶点了点头:“是的,欧干部,国家有扶贫政策,今年年初免费给我们家发了五头猪仔,现在养到一百多斤了,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卖了,卖了猪以后能挣一笔钱,我再捉几只猪仔回来养,每年应该也能挣两千块。”
“五头猪才挣两千块啊?”欧小苏有些不敢相信,超市里的猪肉不卖到十多块钱一斤了吗?还有那些排骨什么的卖得特别贵,猪肚猪肝猪肠,什么都能卖呢。
“可不就这么点?”熊奶奶一个劲的叹气:“长大了以后,乡里屠户来收才给五块一斤,五头猪卖不过五千来块钱,刨了成本也就剩个两千多了。”
“这么便宜啊?”欧小苏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还以为至少也能卖个七八块呢,竟然只有五块钱一斤!
她皱了皱眉:“熊奶奶,您能带我去猪圈看看吗?”
“行啊,欧干部,你跟我过来。”
猪圈就在熊家的屋子一侧,茅棚低矮,但是里边倒还算干净,没有她想象里的猪粪堆积如山。熊奶奶拉亮了挂在猪圈上头的灯泡,指着里边喜滋滋的对欧小苏说:“你看,这就是我养的五头猪。”
听到外边有人说话,猪圈里的猪开始哼哼唧唧,耳朵不住的一扇一扇。
欧小苏举起手机开始给猪圈录制视频。
她要把视频发到抖音上,帮熊奶奶寻求买主。
五块钱一斤实在太便宜了,怎么着也要有七八块钱一斤的收购价格吧,否则熊奶奶辛辛苦苦大半年,这也挣得太少了。
“熊奶奶不给猪喂饲料,每天都是在外边打猪草,混着剩饭剩菜喂给猪吃,这样喂养出来的猪肉吃起来很香,肉也比较紧。”
欧小苏一边拍摄一边介绍熊家的猪圈,把五头猪逐一拍了一遍以后,摄像头转向了熊奶奶:“这位就是养猪能手熊奶奶,她今年六十多了,可生活艰难,不得不继续干重活,希望有爱心的人士认购熊奶奶养的土猪,等猪可以出栏的时候,你们可以亲自来提,也可以宰杀以后真空包装寄给你们。”
熊奶奶看到手机对准了她,有些惶恐,一只手在衣襟上擦了擦:“欧干部,这是干啥哩?”
“帮您卖猪!”欧小苏笑着跟她解释:“我把您家的猪拍下来发布到网上,要是有人感兴趣就会来联系购买,您可以把价格提到八块一斤,这样就能挣得更多。”
“这么高的价格!”熊奶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能卖出去不?”
“或许可以,咱们试试看。”
欧小苏也没十足的把握,可什么事情都得试验,不试怎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