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茧:最后的后记 ...

  •   若不是因为我的强迫症发作,我真的再也不想碰这个故事。
      依存,依恋,依赖,因为弱小与需求而结合。再来是做戏,自我欺骗,沉浸其中。若是能这样骗一辈子,诚然是好的。我不是很想讨论许窦之间的感情是不是爱情。毕竟,爱情这种是,说有就有,说无则无,若是说得太透,便索然无味。
      不爱人的我理性且刻薄,真是毫无浪漫可言。啧啧啧。
      然而我依旧相信爱情是存在的,有过类似于精神疾病一般想去联系某个人的想法,在爱情这种顽疾面前,理智显得十分单薄,好似前多少年受过的教育都付之东流了一般。感觉十分虚幻。十分十分虚幻。握拳像在捏棉花糖。
      关于《蚕》和《蛾》,在一四年写的那篇后记中已经写得很明白了。
      这里我想说说关于《茧》和《庭有枇杷》的事。
      《茧》很甜。直到许思辰带着窦安回家见母亲。老妈妈拿着一把花生莲子塞给窦安的时候,真心想哭。
      这句“老母亲说在家门口看到许思辰给窦安摘梨了,说当年许思辰的爸也是这么给她摘梨的,若是喜欢,就多拿些去”不知道大家看懂没有。看懂了心很痛。老母亲说,许思辰的爸当年是这么给自己摘梨的。当老母亲看到许思辰在给窦安摘梨的时候,恍惚看到了当年丈夫的影子。两代人的背影重叠在一起,显得非常熟悉。可是许思辰的父亲已经不在了。这段话其实是想表达,上一辈当年也很好,这一代也很好,可是,不管有多好,总有一个人要先走。留下另一个人在原地。
      我努力思考过谁该先走的问题。
      觉得若是许思辰先走了,太过于无趣。因为窦安不管怎样都会一个人活下来,不够痛。而若是窦安走了,许思辰的表现则会显得戏剧性般的让人期待。毕竟,她是个偏激的人。
      而且,不能让窦安死得太快。她得慢慢死。越慢越好。
      最初的结局,是许思辰在武汉调研时听到窦安疯了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的消息,从武汉长江大桥上一跃而下。后来改了,改成这样了。其实不差。许思辰同样是从桥上跳了下去,只是从由别人建的桥改为自己建的桥罢了。
      关于窦安为什么非要许思辰种一棵树。
      聪明如窦安知道自己走了许思辰不愿久活,那棵树是一种死缓。这种死缓的理由十分残忍。窦安一个人面对了十年的凄苦,所以她想让许思辰也感受一下同样的感觉。那种,孤独与绝望。
      这样才算是对等了。
      许思辰自然知道窦安的意思。并且也照着她说的去做了。那些日月真是过得生不如死。
      还好窦安想要的那个小孩没有生出来。不然窦安走后,许思辰一定是天天吊打小孩的节奏。想想就觉得可怕。
      故事到这里了。结束了。两个人都走了,也并没有什么想讲的了。
      希望大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