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打死不离婚的女人3 ...
-
在24小时便利店坐到上班时间,东耳陪着刘雪华去派出所接小雨,小雨正和那位姓赵的年轻高个警官一起从食堂回来呢。
东耳微笑看着刘雪华迎上去,小雨看见他妈妈来了,反而表现的有些抗拒,和赵警官告别了好一会儿牵了刘雪华的手。
一般来说,人总是惧怕比自己高大强壮的人,小时候女孩子可能会还怕叔叔伯伯之类的人物,因为他们太高太壮了。赵警官能做警察,一身的腱子肉可不是白给了,昨晚上东耳看见他和刘雪华拉扯,第一反应就是隔开他们,这才是人之常情。可小雨为什么这么信任赵警官,尤其他还有一个家暴的父亲,难道赵警官的亲和力真有这么强吗?
离派出所不远就是公交站,直通村里,东耳把刘雪华母子送上公交车,才返回派出所。
“赵哥,换班了啊。”东耳仰着笑脸和赵警官打招呼。
“嗯。”
“赵警官,我这人牛脾气,晚上被吵醒了一肚子气。我没换位思考,你可忙了一晚上呢。喏,给你带了玉米团团赔罪,你大人不计小人过啊。”干了好几年社工,脸皮也练出来了,当面认错算什么。
见赵警官不接,东耳做个鬼脸道:“你不接这就是不亲近人民群众了啊,又要去投诉你了。”这样有典故的玩笑话一说,赵警官也忍不住笑了。
“我一大男人难道和你小姑娘计较,我也是值夜班没缓过神来,成,我要回去补觉了。我态度不好,你别放心上。”
“气话不算话,咱们都别上心了。以后还有麻烦你的地方,赵警官慢走啊!”东耳微笑挥手,送走了赵警官,看他边走边喝玉米团团,心里自豪自己观察力强。这边有藏族聚居,饮食上早饭习惯吃一种嫩玉米和酸菜混在一起煮出来的流体食物,当地叫玉米团团。昨天说话的时候,赵警官不自觉带出了藏族那边的叹词“阿妈妈”。
东耳和督导徐涛请了假,也准备回去补眠了,一开门却见孙柳柳也在。
“你怎么起来了,平时不要睡到中午吗?”舞蹈培训学校是下午和晚上上课,连带老师的上班时间也与常人不同。
“嗯,睡不着出去吃早饭了。”孙柳柳把东耳拉到沙发上坐下,问道,“听说昨天刘家两口子闹到公安局去了,怎么回事儿,和我说说。”
“不是公安局,是派出所出的警,具体不能说,你知道的,保密原则。”东耳笑道。
“屁的原则,县城这么巴掌大的地方,谁家不是拐弯儿亲戚,谁不知道谁。刘家两口子的事情大多数人都知道,你这儿还保密呢,我听他们说刘雪华正兴致勃勃的宣扬呢。”
“合着进派出所还是光荣事迹呢。”东耳给气笑了。
“进派出所不光荣,但能吓住老刘家就光荣了。”孙柳柳撇撇嘴,“你是外地人不知道,我可是从小长大都在这儿的,穷山恶水多刁民,这话不是说说而已。”
“哪儿有那么夸张,我干社工五年,自认见得多,来这儿也两年了,大家都挺热情的。”东耳十分喜欢青山这个小县城,到处青山绿水不说,也有人情味儿。
“你来就坐办公室,打交道的都是政/府机关,学校企业,没见识过真正的当地人呢。现在民族政策又怪,你瞧瞧县城里穿藏袍的谁敢惹,乡下女人都是泼妇,刘家的就是代表。”孙柳柳撇嘴。
“好人坏人也不是按民族、按乡下城里分的,昨天刷微博还有上海大妈坐公交车不刷卡,被查出来就躺地上撒泼打滚呢,上海是不是大城市?”
“随你吧,干你们这行容易让人傻,职业目标不就是那什么天使吗?”
“是天使之手,助人自助。”东耳强调。
“随便,我回去接着睡啊,昨天跳完舞还去吃烧烤了,一点过才回来。”孙柳柳打着哈欠回卧室了。
东耳下午准时上班,刚到机构,督导徐涛就把她叫到了办公室。
“昨天一晚上没休息,下午不来也行。”徐涛关心道。
“涛姐,没事儿,在家也睡不着,我来查查刘雪华案子的记录。”
“不顺利啊。”
“嗯,昨天忙了一晚上,在便利店又坐了三个多小时,和刘雪华聊了很多,都是家长里短是事情,刘雪华大多数在抱怨,看得出来她对我并不信任。”东耳叹息,孙柳柳说的不全然对,敢社工这行的,听着似乎就是“圣母”,全凭一腔热血,可真正专业的社工,总在一言一行中观察案主,有点儿像心理医生。
“他家的事情是挺麻烦的。你接手项目部之后,很少遇到这种个案的,当成一个挑战吧。也别太有压力了,个案本来就是社工领域最难的。”徐涛宽慰道:“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再来问我。”
“好,谢谢涛姐。”东耳从徐涛办公室退出,回到项目部。对新来的松吉道,“松吉啊,我现在主要精力在手上的几个案子,你先跟着□□做项目吧。我们承接了政/府在新村的文化建设和关爱妇女儿童项目,你先跟那边。思敏,你先带带松吉。”
“没问题,东姐。”□□是个有些胖的女生,十分温和。
春风公益规模很大,从省上总部在全省铺开,到市再到县,称三级体系,在有些重点村落、乡镇还有派出点。网络覆盖整个省,经验丰富、辐射广阔,在中西部都是数一数二的公益机构。这些年国家频发大灾,社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媒体都报道“公益机构迎来发展春风”。
这在春风公益上体现出来的就是,从原先省会城市的一个社区公益机构,五六年时间内扩展成遍布全省的大机构。东耳一毕业就进了春风公益,见证它一步步成长,与有荣焉。在省城总部的时候,做的是行政管理,没有接触到具体案子。等到了青山县,又在宣传部门任职,做的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工作,为政/府提供服务,给大公司做素质拓展,帮助村民开战文化娱乐活动。活动轰轰烈烈,效果勉勉强强,成果东拼西凑,看上去花团锦簇,可总感觉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刘雪华的案子被村委会推过来的时候,东耳才赶紧接下,个案的确是社工中最难的,可也是最能体现专业水准的。
东耳再一次感到了如室友孙柳柳一般的外人对社工行业的误解,社工真不是圣母,他们也有职业追求。
在办公室翻了一下午的档子资料,把重点都摘抄在笔记本上,东耳和督导徐涛说一声,明天继续出外勤,不来办公室了。
既然不能从刘雪华本人身上找到突破口,那就试试从周围人开始吧,东耳没忘记小雨不合常理的表现。
搭着公交车摇摇晃晃往村里走,农村客运公交名义上是客运车,可总有农村带着农作物上车,甚至还有鸡鸭之类的家禽,整个车厢弥漫着家禽身上那种难以言说的味道。
东耳把车窗打开,看着乡村风景。小县城就是这点儿好,空气清新,处处青山绿水。之前在总部的时候,感觉空气是粘稠的,灰色的,在这里空气是透明的,暖风如同轻纱。
一不小心东耳看见了乡村公路两旁的告示牌,这些告示牌也是春风公益的成果。如今大量进行新农村建设,政/府在基础建设后,把两旁的氛围营造和文化建设外包给春风工艺,这些告示牌、路旁房屋上的彩绘等等都是他们的功劳。这是东耳到青山县后的第一个项目,如今“故地重游”,心中快慰。
刘雪华家在村子中间,他们两口子是“出名人物”,东耳随意一打听就知道了。
到了刘雪华家,发现两口子都下地去了,屋里只有一个年老女人在家。年纪也不大,看着就是六十岁左右。
东耳站在院门口,满脸堆笑道:“大妈,你好,我是春风工艺的东耳,我来找刘雪华……”
“不在。”
“那我能和您说说话吗?我是……”
东耳话还没说完,房门就砰得一声摔上了。徒留院中鸭子嘎嘎叫着,嘲讽院门口的东耳。
东耳叹息,自己被热情的当地人惯坏了,碰到个冷脸的还真是不习惯。书上总说做走访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配合的,一定要会调整心态。东耳以前觉得自己没问题,现在才发现,热脸贴冷屁股,总是不让人高兴的。
东耳站在门口运气,隔壁一个头发花白的大妈出来,叫道:“小姑娘,你干什么的,太阳大,进来坐。”
世上还是热情的人多啊~
东耳快步走过去道:“我是春风公益的,来找刘雪华的。”
“进来,进来,坐,单位上的吧,是不是妇联派你来的。”大妈热情招呼东耳,道:“吃水果,吃水果,自家种的,别客气。”
“嗯,是村委会找的我们,也算政/府的吧。”
“政/府还管他们家啊!”大妈拍着腿道,“真是好脾气呢!来来回回折腾,政/府不烦,我都不耐烦了。你说刘四孃才六十,就不下地了,小雨也不帮着带。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一家子都是懒货,又去给政/府添麻烦。”
大妈一边说一边看东耳,仿佛在观察自己这通马屁有没有拍到实处。
东耳勾起嘴角,竖起大拇指道:“您这觉悟可真高啊!”东耳叹息一声,引导道,“不过也不好说,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
“困难什么啊,我给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