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雨霁大人:
中国玉的历史:
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沈阳新乐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真正玉器。而玉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属性,夏、商、周三代已经渐次完善。
在约距今七千至四千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掌祭祀大权者,多用珍贵的美玉制作「祭器」,礼拜神祇祖先。他们相信天圆地方,便琢制圆璧与方琮,来礼拜天神与地祇;他们相信氏族远祖的生命,是经由神物源自上帝,便在玉器上雕饰想像中神祇祖先的形貌,甚至刻绘极具深义的符号,以礼拜之。希望藉玉器特有的质地、造形、花纹与符号,产生感应的法力,与神祇祖先交通,汲取祂们的智慧,获得福庇。
上古社会里,个人地位的高下,端视人与神祇祖先关系的亲疏而定。事神之「礼」,建立了人神之间的沟通管道,也维繫了人际间的和谐关系。「瑞器」就是象徵身份地位的玉器。「祭器」与「瑞器」的制度,都源起於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三代,配合不同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继续发展。在宗庙祭典与朝享会盟上,发挥其形而上的功能,以维繫礼制,故总称为「礼器」。
东周时,人文主义兴起,儒家将一些传承自原始宗教的文化成份,道德化,生活化,提倡「君子比德於玉」的观念。於是佩玉之风大盛,而雕琢之精美,後世亦难出其右。
汉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甚至在帛画、墓砖上,都饰以玉璧图象。圆璧有助於灵魂通天的观念,此时发挥至极。
六朝至唐,中土玉雕艺术转衰。虽然李唐盛世,仍秉承道统,举行封禅大典,然而礼神之册都难用真玉,而以次玉代之。传世玉器,仅见带銙、梳、簪、佩等。部份亦系西域工匠所制。
宋、明以降,玉雕艺术再度兴盛,帝王祭典用玉之外,更因学者对商、周礼制的考订,民间遂兴起了研究与仿制古玉的热潮。此时,以知识相结合的士大夫阶层,重视生活品味。玉制文房陈设,除供欣赏把玩外,兼具实用功能。自然界的花鸟、人物、山水等,也成为装饰主题,呈现柔美雅緻的文人品味。由於所取玉料,多为河中玉子,玉工常是因材施艺。所琢成品,常是图必有意,意必祥和。
^_^ ^_^ ^_^ ^_^
这是我找的关于玉的资料,文中讲述东周后,佩玉之风大胜。孔子也说“君子无故不离玉”。
也不知道胜到什么地步,我这也不是史书,没有具体深究。不过我知道,那个时候佩玉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就和穿衣服一样。至于战国时期,玉普及到何种程度,不得而知。
不过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是谱写名曲《广陵散》的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珮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就用到了玉做琴。当然嵇康比我写的文晚了一些时候,大概有四五百年吧?我记不清了,但说明玉并不是只有祭祀和贵族才能用。
大人在看电视的时候似乎断章取义了。
不过我曾经在后文中的一篇文章中说到,我书中的每一个资料基本都是查过的,尽可能做到严谨。
既然玉器当时流行或者盛行,作为文中的王室贵族的浩然当然有权利指定购买或者佩戴。至于该不该有玉器店,我没有细想,或者改为珠宝店更合适?关于跪坐的问题,我早已经纠正过来。
谢谢大人关心!我会尽可能注意到每一个细节。我也曾呼吁大家一起帮我找问题,使文章更趋于合理和完美。再次衷心感谢支持^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