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刘亚靠在沙发上玩手机,客厅的灯大亮着,刘妈妈在卧室里喊,“你又不学习,把灯弄暗点,这样多费电啊。”
刘亚嘴里“嗯、嗯”着,屁股就是不动,安安稳稳的在那坐着玩手机。过一会儿 ,刘妈妈咆哮,“让你把灯弄暗点,你听不见哪?”
刘亚大声答应:“知道了,马上就弄。”
拿着手机在茶几上找遥控,找到后把灯光调暗。
班级群里的头像一直闪一直闪,消息一条接一条的冒出来。
辅导员在群里嘱咐大家,寒假不要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天气还很冷,注意保暖,小心流感;另外注意安全,不要玩火。
大家在群里炸了窝,纷纷讨论起“流感病毒”来,说那个新研发出来的疫苗管不管用,有没有预防的疫苗,有人说想去打个预防针。
大家的聊天气氛还是很轻松的,直到有人匿名发了一条“听说咱们学校‘流感’死了两个学生”的消息,群里的气氛陡然凝重起来。
死的两个学生都是女生,一个是电气院的大一学妹,一个是刚考完研准备复试的大四学姐。
不过两人出事都不是在学校,学妹是在寒假回家后一周感冒的,又一周病情加重,不治身亡;学姐是在校外租的房子,感冒后发烧头晕,一个人在出租屋里病逝。
可能两个人都以为不是什么大病,没有重视,所以就这样悄悄的去了。
但是刘亚从新闻上得到的消息都是正面的,新研究出来的疫苗效果很好,已经治愈病例百余起,没有治愈的病情也已经得到了控制,患病人数没有大的增幅。
可能今年冬天太冷,都立春了,天气也没有回暖的迹象,刘爸爸最近的业务又多了,当然运费也高了。回家的时间没有规律,回家后吃完饭就开始睡。
刘爸爸跑业务的时候都是熬夜开车,整天整宿的不睡觉,所以回家后的休息、睡眠质量就格外的重要。大家没事都不往刘爸爸睡觉的卧室里去,以免打搅刘爸爸休息。
刘爸爸睡觉以前告诉刘妈妈或者是刘亚走的时间,到点的时候再去把他叫醒,醒了再吃一顿饭就又走了,忙碌又辛苦。
刘爸爸车队的人包括刘爸爸谁醒的早,就会给其他人打电话联系,是个提醒,别睡过头了,也是走之前再确认下时间点。
村里的道路比较窄,有的道路两边还堆放着玉米秸、梨树枝等柴火,只有一条主过道是条大马路,虽然才修了没几年,质量不太好,现在坑坑洼洼的。这条大马路基本上贯穿了整个村子,是连接村里村外的主要交通过道,去城里,去定州都要过这条道,磨损比较厉害。过车倒是没有问题,停车就不太方便了。
为了方便,也有省油、省事等各种因素的考虑,车队的车都停在了一零七国道旁的加油站里。出车的时候,在加油站集合。
车队里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都是沾亲带故,或者是发小、邻居,相处的比较好的。车队并不大,也就六七辆车,都是拉煤的半挂,村里边直接叫“大车”。
刘亚家刚买大车的时候,刘亚正在上初中,刘爸爸逗着她和刘静去数轮胎。俩人数了半天才数正确,加上备胎一共二十四个轮子。
新车抬头挺胸用轮子狠狠的鄙视了姐妹俩的智商。
当然,当初的新车现在早就报废了,刘爸爸现在的车是刚买不久的。还比较高科技,烧的不是油是气!是燃气和太阳能两用的,有太阳的时候,车速不快完全可以只用太阳能供能。
刘爸爸对自己买的车很有爱,絮絮叨叨的给闺女介绍,刘亚听的啧啧称奇,听完就放一边了。
刘博在腊月二十一那天放假了。傍晚的时候刘博骑着自行车回家,说学校放假了,宿舍不让放东西。然后刘亚就被弟弟用电三轮拉着,去给他收拾行李了。
一进男生宿舍的门,刘亚连呼吸都放轻了。那个气味,真是~
刘亚快手快脚的收拾东西,把铺盖卷起来放到电三轮上,洗漱用具,衣服什么的都收起来,拖鞋、衣架零零碎碎的东西也都打包放到电三轮上。
收拾好了,走出男生宿舍的门,刘亚才深深地吸一口气,简直不能再忍受下去了。
刘博在镇上的乡中上初三,上初三以后才开始住宿,上早晚自习,两个星期一回家,期末考试结束后,又补了一周的课才放假。
刘博回家以后抓紧时间玩电脑,玩游戏穿越火线。
第二天早上,刘妈妈叫刘亚起床,她蒙上被子装听不见。
刘妈妈一次次的吼她,她继续不动如山。
如是再三,刘妈妈放弃了。
刘妈妈吃完饭把刘亚揪了起来,使唤着她干活。不吃饭也得干活!
刘亚:-_-|||
……
刘亚还在被窝里的时候,有人来叫刘妈妈,说今天灌肠子。
刘妈妈和刘亚把粉面、葱姜蒜、肉馅、盐、肠子、一斤香油、十六香、线、柴火搬到电三轮上。
刘妈妈挺着急的,因为是在别人家干活,最好是把什么东西都备齐了再去,尤其是葱姜蒜这类,需要剁碎了再带过去。因为没有提前通知,葱姜蒜都还没有处理。刘妈妈就把刘亚也叫上了,说:“你也去吧,天天在家呆着,有什么劲啊?连帮帮忙!”
刘亚就穿着她的小破袄,瑟缩着上了车。刘亚在家不穿羽绒服,家里不冷,就穿着以前过时了的一个羽绒棉的袄。
刘亚哆哆嗦嗦,在寒风凛冽中到达了目的地。
在一个刘亚初中同学家里,她初中毕业就不上学出去打工了,现在还没回来。她爸爸是一个厨子,姓高。
刘妈妈到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人了,什么都准备好,粉面也泼好了,只等着灌肠子了,是早上叫刘妈妈的那个邻居,刘亚管她叫瑞安奶奶。
刘妈妈进屋跟女主人高妈妈打了声招呼说:“小玉,”小玉正在案板前剁葱,一个瘦瘦的少年正跟她并肩而立,“刷刷刷”的把姜切成丝。
“我们家的葱姜蒜也还没有剁呢,你们家还有多余的刀不,借我们用用。”
小玉右手剁着葱,左胳膊抬起来擦了擦眼睛里流出来的泪水,说:“有,我们家的刀多得是。”说着指使她旁边切姜的少年,“老三,去!给你婶子拿把刀去。”
老三停下手里的活去厨房拿了把刀出来,递给刘妈妈。
刘妈妈接过来,把蒜拿出来,用手一搓,蒜皮就下来一层,剩下的一瓣瓣劈开,在案板上拍。“闺女,你把我拍好的蒜,皮剥了,一会我再剁。”
刘亚一直跟在刘妈妈身后,进屋后也没说过话。她从案板上捡起刘妈妈拍好的蒜,把皮撕下来,蒜瓣放到一起。
刘妈妈拍完几头蒜,就把刘亚堆在一起的蒜瓣剁了。
正忙着,屋里又进来一个穿黑衣服的个子不高的中年妇女,一进来就喊刘妈妈的名字,说;“你们已经到了?”
小玉已经把葱剁完了,找了个直径差不多二十公分的盆,把葱和已经剁好的蒜放进去。
那个刚来的妇女见状说:“我的葱姜蒜也没剁呢,正好,用用你们家的刀,也剁了吧。”
小玉说:“行,你剁吧。”说完给她让地儿,端着盆往旁边走。
老三的姜也剁好了,把姜末也放进小玉端的盆里。小玉就端着盆出去了。
黑衣妇女把拎过来的袋子放在桌子上,一边拿出葱来剥葱,一边不客气的说:“老三,正好!你给我切姜吧。”然后就把姜拿出来递给了老三。
刘亚闻言诧异地抬头瞅了黑衣妇女。
老三把姜放在案板上,转身出去接了盆水,把姜放进去洗,洗完就操刀“刷刷刷”的继续切姜丝。
刘亚赞叹的说:“哇塞,刀工真好,比我强多了。”
刘妈妈说:“是吧?比你强吧?人家还比你勤快呢,跟你弟弟一般大,比你们俩谁都懂事。”
刘亚鼓着腮帮说:“我能给你切出来就不错了。”
老三腼腆的笑了笑没说话。
这时候最先来的那个妇女,瑞安奶奶说出去买两包烟,不能让人家白帮忙。刘妈妈赶紧说:“也帮我买两盒,钱你先垫着吧,回去再给你。”
瑞安奶奶答应着出去了。
刘妈妈把葱姜蒜都切好了,放进盆里,端出去,看见小玉在院子里,就问她:“这点葱姜蒜多还是少?”
小玉看了看说:“差不多。”然后让刘妈妈把肉馅倒进盆里,一袋十六香、一整瓶一斤的香油都倒进去,舀了一瓢花椒水倒进去,搅拌好说:“行了,就这么放着吧。”
瑞安奶奶和小玉家的粉面已经泼好了,就先灌他们两家的。
刘亚帮他们把白线剪成长度差不多的线段,用来绑上肠子的首尾。
刘妈妈帮小玉,瑞安奶奶和另外一个把式(行家,能手的意思)两人一组灌肠子。
先把肠子剪成合适长度的段,然后绑上肠子的一端,在另一端塞上从饮料瓶上剪下来的头,往里灌浆。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长度,用手从肠子的底部轻轻的往上捋,捋到整根肠子的二分之一处,用手掐住,把手掐住往上的部分的粉浆倒回盆里,这样在煮的时候不容易被气胀破。最后再把肠子的另一端用线绑上。
等两家的弄完以后,才开始给刘妈妈和黑衣妇女家泼粉面。
用吃饭的碗量满满五大碗粉面到大盆里,一个人用瓢往里倒烧开的花椒水,一个人用擀面杖不停的搅拌,一边倒水一边搅拌,另外两个人按着盆子,固定住。
三瓢水倒完,搅拌的把式说:“行了,不要加水了。”然后更加用力的搅拌,在大盆里画出一个个圈。
原本薄薄的粉面只能盖住大盆的底部,而现在粉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到了大半个盆,白白的粉面也变成了果冻状。
这个过程叫“打芡”。
然后有一个把式量出十碗粉面,倒进另一个盆里,和面,最后,倒进刚才打的“芡”里,搅拌。再把刚开始搅拌好的肉馅倒进去,搅拌均匀后就可以灌进肠子里了。
煮肠子的时候,用的是大锅,直径超过一米。
在大锅的底部放一个篦子,防止沉底粘锅。水开后把肠子放进去,等肠子飘上来就熟了。煮的过程中要不时的看看,把快涨破的肠子用针扎几个洞,放放气。
等刘亚家的肠子灌好煮熟,她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