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修炼不是想炼就能炼的,还要讲条件,所需要的条件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法、侣、财、地。
(1)、法
一为真师。什么叫法?天地思想,生命思想,修行思想,这些都需要了解,这都为法。这些内容怎么知道呢?可以看书,所以书就是老师,还必须看写得明白的书,这是真正的老师;或者去听别人讲,别人教你,这也是老师。所以法的第一个含义就是真师。
真师传你道,授你业,解你惑,这为老师的责任。老师的行为,如果不够这三个条件的,就不是真正的老师。传道即传理,授业即传法,解惑即去掉人的障碍,以明心睛,使心里的眼睛能亮。
二为明理。有真师之后,才能明理。但真师只是教理,也就如别人把饭放进嘴里后,还需要自己咽下去,还要靠自己消化吸收。所以这里所说的明理,就是说从书本上从别人身上所学的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悟,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明理的过程就是悟的过程。只有真师才能给人带来“觉”,把昏昧的元神“唤醒”,把“善性”浇醒。醒了之后,靠自己去活着,这叫悟。明什么理?明修持之理。
三为方法。修持是贯穿人的生命及人周围环境的事情,这也是人天合一思想。虽然修持是立足于现在,但修持之后达到什么结果?怎么实现这个结果?这需要修持的方法。这个方法里面的各个环节都要知道,一步不知道,就象黑暗中走楼梯一样,看不清楚,有一步踩空,就有可能掉到楼底,所以处处都要明白。实修时的方法,是结合自己的行为,用老师教授的,自己悟到的,踏踏实实地去走,用整个身心去做,而不是琢磨琢磨就行了。
修行是培养自己的生命,而生命必须是一个人完整的东西,不完整的东西不叫生命。所以要修行也必须用自己完整的东西去修。什么是完整的?就是用□□和精神、或者说身和心、或者说精气神整体去炼,不能只付出一部分。
如果在这里琢磨琢磨,或者在那儿比划两下子,这不行。打个比方,一个研究哲学思想的人,才智达到很高很深的境界,但可能身体也会不好,为了健康,可能会去跑步锻炼;他研究学问时用的是精神,跑得汗水淋漓时用的是□□,两者没有调合在一起去做,对生命而言,没有起到本质上的修炼,所以不一定能改变自己健康的程度。
这些年社会上有些老年人,只是自己踏踏实实地炼一些小功法,一天炼半个小时,结果药物没能治好的病,靠这个就好了,变得面色红润,身体健康,心情平和。而老人们所锻炼的事不一定有那些“哲人”研究的深刻,也没有他们付出的代价更多。主要是因为这些老人们没有身心分离而是融在一起去做。什么叫修持?能把自身整体融在一起去干一件事就是修持。用道家的语言来讲,就是精气神融一而化;这三个融在一起,不能分离,融在一起才能转化,转化之后,才能使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这就是实修。
(2)、侣
有伴即为侣,即非个体。人的存在不是只靠自己就可以的,人需要万物包括饮食、空气、水来养他,靠父母亲情来滋润他、照顾他,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物质上都需要外界的帮助,否则人就无法生存。同样,人身体产生的粪便、鼻涕等垃圾或感情上的垃圾,都需要外界承纳。人的存在不是个体的,同样的,修持也需要侣。具体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为同参。就是志同道合,共同研究,互相探讨的伙伴。通过这种形式,能使自己心中的难解之结解开。一个普通人往真人方向去修,但过程中还不是真人,还是普通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身体不可能不需要照顾,心理不可能不需要安慰,这时就需要同参来帮助。
修行经常讲一个“苦”字,佛家入手就讲苦集灭道,以苦为首,认为人生即为苦;道家炼丹的时候,行为上苦,身体上苦,心理上也苦。修持当中不可能不遇到种种障碍,包括内心障碍,
遇到之后,就需要有侣来互相化解,有可能互相一笑而了之,或者互相踢几脚就发泄完了。这是同参的作用,互相探讨,共同深入。
二为护持。修持到关键阶段的时候,如六根震动、元神出关等,都需要护持,这是必须的。在元神出关修炼中能够获得成功的希望很小,不成功即为死亡。六根震动阶段,身体上的痛苦也需要护持,在这时连做饭、洗衣自己都做不到,真的无能为力了,就象初为人母者坐月子时需要别人照顾,因为生产时,骨缝开了,容易受风寒,外邪易入侵,过于劳作,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修炼与此差不多。
三为印证。修炼到一个阶段,通过明理和方法就应该知道这个阶段对应在哪个位置,炼到下一步时,再对照一下。就象看地图似的,知道下一个路标,只有去过或了解到,才能知道。修炼熬到某一阶段时,就差那么一点点, 自己怎么熬都熬不过去,如果有同伴来印证此时的状态,就可能受益非浅。
而且在平时积累修炼的时候需要一段时间,或一个月、或两个月,之后就到一个关卡,这就需要悟,这个悟也需要印证,这样才能效率快,否则自己闻,就费时间了。当谈到悟时,还有受外界现象的影响而得悟的,比如《周易参同契》讲阴阳交,如果是清修之人,偶然看到两个蝴蝶或者两只猴子在一起交合,或许会豁然开朗。这就是悟,需经过外界的点拨,有感而悟。
(3)、财
财就是有资财。有物质基础之后,才能安心去修。饿着肚子,没有衣服,天气一冷,就哆嗦,怎么可能放下心来去修?因此,必须先准备好条件,这就需要必须有资财的基础。
一为了俗。了俗是什么意思?很多事情都不在乎了,能看得开。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方面的东西,离不开财,也离不开感情方面的东西;如果具备了,就有了财,如果又能放下了,即是了俗。就象没有结过婚的人,对男女之事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憧憬,一种幻想,当一个人的时候,他可能还安静,但如果看到别人成双结对时,他可能就会有太多的感觉。
在身体方面也一样,身体健康的时候,不在乎什么疾病,如果病得很重,就不可能安心。所以为了修持与修炼首先应该从养生入手,踏踏实实地让身体健康起来,之后才能往后去修。这也就是说,在境界方面不够的话,就摆脱不了这些。境界上去了,就会对下面的东西不在乎,酒色财气都如此,人情也一样。这是了俗。
二为根性。财也指个人之财。现在是什么基础,是认识几十个字还是几千个字?是一个老年人的身体还是青年人的身体?能放下很多事情还是放不下?已经明白修持之理,只要踏踏实实去做就可以了,还是一窍不通?别人一提修持,就摇头,就嗤之以鼻,还是勤而行之?这些都是根器的因素,是原有的东西,是根性,是修炼之财。
三为物资。修持时需闭关,需护法。闭关,过得快需几天,过得不快,需几年。自己要吃喝,还要找个护持之侣,这需要在闭关期间有足够的物资,这也即为财。人生活中的一切东西,都是财。为什么古时修道人以富家子弟为多?因为有钱人才能读书学知识,知书达理,才能知道修持这回事,否则他可能没有机会知道。
(4)、地
一为断缘。断缘和了俗不一样。了俗为了欲了情方面,了的是外在的东西;断缘是能够回到本来,能够赤裸裸一些,这样才能做到佛家的“空”,道家“静”,儒家的“中”,这才叫断缘。不是与外界隔绝的意思。而了俗之后,回归到自己内在之中,回归本来,回归神境,这都为地,这叫断缘之地。
二为风水。修持之人从古至今都讲云游,其目的是求法,实际上法在真师讲法的过程中差不多已经得到了,只是需要以后逐渐参悟而己,所以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求能量,求气,这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叫求气呢?中国有八卦阴阳学说,强调万物的存在都是由不同的气构成。八卦强调,不同的卦位,不同的排列组合,有不同的能量存在态,而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都偏重于某个方面,肯定有不足的部分,要把生命修持圆满,就需把不足的东西补足。若在同一个地理环境修炼,尽管春夏秋冬四季变更,阴阳消长也在不断进行着,但已经满足不了继续前进所需的要求了。
就只有四处去走了,哪个地方好,就席地一坐,炼几天,如果非常需要,就在那里结庐。所谓结庐在山间,不管道家还是佛家,都讲结庐,住的是茅蓬,不是盖的那些庙宇。庙宇都是自己修完了,给后人留下的思想传播地,象学校似的,道家、佛家大多通过这种形式把思想传下去。
什么叫茅蓬?就是找一些树枝、茅草搭成一个栖身之所,遮蔽风雨。云游修行都是走到哪修到哪,可以说云游的目的就是为了找风水。环境之不同,气脉之不同,无论对身体能量的补充还是对心情的滋养也就都不一样。
三为环境。就是地方。我们今天讲课,就在此时此地这个环境,那么今天的法侣财地是怎样的呢?我站在这里讲课,讲的内容,就是法;我们这些人就互相为侣;你们手里有笔和纸,我有黑板、粉笔,这是财;这个房间,就是地。修炼的地方要选择那些安静的、清静的、干爽的,能够使心情平淡的场合,然后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