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纵使秦国宫室上下极力掩盖韩使来秦的消息,但消息还是早早地传入了秦人的耳中。仿佛在一夜之间,秦国便沸腾了。但凡有闲暇的时刻,定然能看到几个相熟的人相互交换自己得到的信息,尽管大家都知道自己手上的消息定然已是几日前的零碎玩意儿,但架不住国人心中高兴啊!一百多年了,老秦人终于有翻身的盼头了!眼看消息藏不住了,秦孝公也就挥手让消息彻底散播在秦国所有土地之上。一时间,栎阳成了秦国最精贵,也最繁忙的地方。六国的斥候商贾往来频繁,络绎不绝。那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模样,让人恍惚间还以为到了大魏国的大梁。

      “这场时间没有出来,想不到秦国变得这么热闹。”嬴姜带着小妏慢悠悠地在街上走着。今日荧玉不在,嬴姜请示过太后便无所顾忌地拉着小妏出了宫室。秦国国风淳朴粗犷,自然没有了山东六国所谓的不迈不出。但就算如此,嬴姜还是让小妏找来了男子的衣裳,两人换了装,又让几个侍卫暗中跟着,这才放心大胆地出了宫。

      “公子不知,听说自从韩国遣使赴秦的消息传开了,秦人都乐极了,商贾也趁机降价贩卖物什,就为求得个好兆头。”小妏是土生土长的秦人,得到这些消息自然也是与有荣焉,说起来也是豪气得很。

      听小妏这么说,嬴姜没有开口。她沉默地注视着街上百姓的一切举动。街上,有些人正忙着将自家的屋舍店面修整一新,有些人看到主人家不得空也会搭上一把手。纵是不相干的人,走在路上也是行色匆匆,所有人做着不一样的事,可所有人沾满尘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那种几乎要溢出的兴奋很容易就感染旁人。嬴姜看着这一切,脸上也多了几分动容。这种充满希望的场景有多久不曾见过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首民谣沉淀着秦人的血与泪,也满载着秦人的耻辱与悲哀。秦人是彪悍,秦人不怕打仗,不怕流血,不怕死亡,但秦人也渴望安定,渴望富足,渴望康乐!

      一次次的战争磨灭的不仅仅是秦国的人马,秦国的粮草,秦国的兵器,战争也在悄无声息地磨灭着秦人的斗志与希望。如果没有见过现在的场景,嬴姜相信,自己定然还是在宫室之中,面上附和着左庶长的变法之策,心中却还是不以为然。但现在,看到如今的秦国,如今蓬勃向上的秦国,嬴姜觉得自己似乎错了。或许,现如今的秦国,需要的正是卫鞅那般的铁血政策,霸道新法!以法治国,以法治民对于其他山东六国而言,或许过于残酷,而对于冥顽不化的秦人而言,却是相得益彰的完美!嬴姜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什么。

      其实不是秦孝公选定了卫鞅,也不是卫鞅选定了秦国。而是秦国选定了法制,而法制也选中了秦国。

      “走吧……”嬴姜看着街上的热闹场面,许久开口,“去左庶长府。”

      “嗨。”小妏生性乖巧懂事,嬴姜没有解释,她便也不问,只专心伺候嬴姜。

      卫鞅的左庶长府实质上是之前秦国的招贤馆改建而成的。由于秦国贫弱,卫鞅新上任为左庶长的时候,秦国还没有符合他身份的空置府邸。结果,秦孝公长袖一挥,便将之前新造的招贤馆给了卫鞅,还将身边得力的景监、车英转给卫鞅做属官。可以说,从秦孝公拜卫鞅为左庶长,统领秦国大小事务起,卫鞅便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如果不是因为变法,只怕左庶长已然门庭若市。

      刚到左庶长府门前,正巧遇上景监。嬴姜住于宫室,景监原守卫在秦孝公身边,自然认识嬴姜。嬴姜虽说身份并不出众,但从小被秦孝公接入宫室生活,加之在孝公跟前也说得上几句话,精明如景监自然不会轻慢。“景监见过……公子。”

      “不用多礼。”嬴姜轻笑,“今日无事,便想着出来走走。不知左庶长可在府中?”

      “左庶长在,还请公子随我来。”说罢,便引着嬴姜往府里走。

      “左庶长今日可有事?姜仓促造访,若左庶长有事,姜改日造访亦可。”嬴姜转头看着景监,眼中带着询问。今日在街上的所见所闻对嬴姜的震撼实在太大。无意间,嬴姜对着卫鞅身边的人都多了些许敬意——尽管她自己没有发现。

      景监见嬴姜这么问,不由一愣,随即轻笑:“今日府中无事,公子放心。”

      嬴姜轻轻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进了厅堂,便见到正襟危坐的卫鞅。翩翩白衣,周身气势沉稳,仿若一位理事多年的重臣,但任谁都能一眼看出他不是秦人——书生味十足,全然没有秦国人的粗犷与豪迈。

      见嬴姜进门,卫鞅不慌不忙地起身下榻,对着嬴姜拱手作揖:“见过公子。”

      “左庶长客气了。”嬴姜看着卫鞅,“今日是姜叨扰了。”

      “公子有事,但说无妨。”卫鞅看着嬴姜,面色不变。

      “姜心中有惑,特来请教先生。”嬴姜看着卫鞅,面上轻笑,眼睛却是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卫鞅。自从荧玉从魏国回来,卫鞅这个名字就时时刻刻地挂在她嘴边。纵使嬴姜再不记事,都已能将荧玉说的内容倒背如流。在荧玉的种种描述中,卫鞅几乎都快成圣了。日子久了,嬴姜倒也好奇,这所谓的左庶长,到底有什么能耐?竟然能让自家姑母这般念念不忘,久久念叨?

      “公子请。”卫鞅没有多问什么,挥袖就请嬴姜入座,又让侍从上茶。

      “前些日子,姜在宫中遇上两只雀鸟。两只雀鸟正被雄鹰追赶,姜心中不忍,便出手将两只雀鸟救下。事后,姜想要将雀鸟再放回树上时,却发现雀鸟的巢穴都已经被雄鹰冲撞地支离破碎,摇摇欲坠了。”一坐定,嬴姜便对着卫鞅说道,“姜原想将雀鸟带回饲养,却不想,这两只雀鸟都想着独自面对。姜无法,只得再将雀鸟放回树上。”

      卫鞅本无甚表情,可听了嬴姜的话,忍不住挑眉看了嬴姜一眼。嬴姜正低着头没有注意。卫鞅也就收回了视线,只是垂眼轻笑:“公子果然心善。想来,那两只雀鸟定然于心感激公子之善举。”

      嬴姜听到卫鞅这样评价,忍住反问的心情,继续道:“昨日,姜想起那两只雀鸟,便去后院寻了。结果在原来的位置又找到了那两只雀鸟。原来,姜将它们放回树上后,它们并没有离开,而是又重建了自己的巢穴。而最令姜惊异的是两只雀鸟对巢穴的造法。”说到这里,嬴姜不由一顿,下意识看了卫鞅一眼,见卫鞅仍是低头看着茶碗,只好继续道:“前一只雀鸟衔来许多细枝,短时间内就将巢穴都修葺的和以前一样,甚至还有闲暇的时间将巢穴内外反复加固。而另一只,却是衔来许多粗壮的树枝,姜去时,见其正拖着一根几乎和自己一样粗重的树枝,而到它原来巢穴的位置看时,姜发现它竟只留下原来巢穴的地基,其上的枝杈及栋梁柱几乎都被清除得一干二净,不留些许碎屑。那只雀鸟除了保障自己不受风雨侵袭外,整个巢穴只修复了巢穴的二分之一。姜不解,两只雀鸟,究竟何者思虑更佳?还劳烦先生教我。”

      卫鞅轻啜一口热茶,脸色微敛:“鞅以为,后者更佳。”

      “哦?”嬴姜听卫鞅这么说,忍不住将身子前倾,“还请先生详解。”

      “雀鸟筑巢,无非就是为了抵御雄鹰这类的侵袭。既如此,将巢穴构筑坚固,自然是首要目的。前者虽在短时间内将巢穴修葺一新,事后还反复加固,以防止日后再被雄鹰攻击。但它不知,如若巢穴的基底坏了,便是日后再多的加固也只是徒劳之举,没有半点用处。而后者,”卫鞅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碗,思虑片刻,侃侃而谈,“看似失去了现在仅存的优势,实则是刮骨疗毒,将根基打得严实,没有破绽。但凡给予其时日,他日必然无惧于区区凡鸟之忧。”

      “那如若雀鸟还未将巢穴筑成,雄鹰载犯……该当如何?”嬴姜蹙眉反问,没有丝毫懈怠。

      卫鞅看着嬴姜,轻笑:“公子方才不是说了么?是公子将雄鹰驱逐的。既如此,雄鹰定然短时间内不敢再次侵袭。雀鸟也自然有了修筑巢穴的时间,不是吗?”

      嬴姜看着卫鞅,面色有些呆愣。卫鞅也不催促,只拿着茶碗喝茶。许是茶汤太烫,卫鞅喝得并不快,只是慢慢啜饮。许久,嬴姜看着卫鞅,轻声道:“先生大才,姜求教先生。第二只雀鸟如此劳动,拖拽和自己一般大小,甚至可能更大的树枝修筑巢穴,可曾想过自身会因此受伤,乃至……身死?”

      卫鞅停下啜饮,轻轻一笑,脸上带着轻快,语气却是严肃正经得不同于之前:“纵百死,吾亦前往。”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 5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