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忆古论今 ...
-
春节前何老爷的调令下来,果然高升海宁知府,何府一边忙碌打点老爷出京上任的一应事物,一边迎来的春节。
何晴悦来古代的第一个春节并没有什么特殊,被一群不那么熟悉也不那么真心的“亲人”包围,何晴悦只觉得倍感孤单,愈发思念起远在天边的父母亲人。慈祥话唠的父亲,严厉又柔软的母亲,逗比不靠谱的哥哥,甚至连聒噪的侄儿侄女在她印象中也可爱了许多。终于,除夕夜里大小主子们一起守岁,何晴悦终于控制不住,早早告退,自己躲在被子里痛哭不已。
或许这时何晴悦才真正接受自己独自一人要在这该死的生活下去。这里不是何晴悦熟悉的朝代,而是一个叫大盛的朝代,前面秦汉三国隋唐宋元都没有问题,到元末的时候历史转了一个弯,并不是朱元璋同学带领农民起义,而是一个叫盛凌的男人,并以自己的姓氏建立了大盛王朝,以期国运昌盛,绵延不绝。
原身本身就是识字的,何晴悦来古代这几个月,也借助各种机会向丫鬟仆妇打听,让她亲二哥捎话本子,还在她住的云锦院,在二少爷没来的及搬走的一柜子书里淘到了一本盛朝初期写的游记,这才对现在所处的朝代和世情略略有所了解。
盛高祖起兵金陵,作为龙兴之地,盛高祖并没有定都金陵,而是建都城于上京,在他在位的30年中,在北边建立重重防线抵御外族,也不断的派军队攻打外蒙,恩威并用,基本上外蒙各部落降的降,走的走,蒙古万里草原均收于帝国版图之下。在治国方面,盛高祖并不一贯的重文轻武,也不意味的轻贱商人,商人只要名下有田地,都可以参加科举。也并不一味的海禁,鼓励商人出海经商,但中华大地富庶,世人又多故土难离,即使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盛朝商人也多是在东南亚附近打转,并没有发现新大陆。另外,近几十年来海上倭患严重,出海经商的人也少了许多。
这些种种举措让何晴悦同学强烈怀疑这位盛高祖和自己一样,是穿越人士,可惜盛高祖可能是个大男子主义,照样三宫六院,并不奉行一夫一妻制度,女子地位没有很大的提高。盛高祖倒是提倡有条件的女子应该接受教育,又提倡女子晚嫁,严禁给女子裹小脚,可能觉得这样的母亲培养出的孩子素质比较高吧。近两百年来,贵族官宦人家女孩儿接受教育成风,多是几家亲戚朋友在一起,或起私塾,或办女学,渐渐的也兴起几所闻名的女学私塾,这里毕业的女学生连说亲都要热门几分,因为大族娶妇,并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是既看家事,又看才名。
嗯,这一点,有点像现代,何晴悦心想。只是现代还可以通过高考提升阶级,改变命运,而在这古代,才学只是锦上添花的荣誉,如果不是托生在官宦大族,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也很难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想到这里,何晴悦有点心里平衡了,她曾经认真想过要不要自杀,自杀能不能回到现代,但考虑到现代她是潜水过程中穿越的,估计是不可能回去了。她如果自杀的话,不仅白瞎了老天又给她一次的生的机会,而且还会连累到身边伺候的丫鬟们,害人害己。
既然来了,那就好好活着吧。何晴悦心想。
大盛王朝已建立两百年,虽然世人耽于享乐,少于进取,但目前北方外族隐患已清,世间富庶,从上到下奢靡成风,虽上有禁令,但民间乱用之俗自如。居室则一概雕画,首饰则滥用金宝,工匠技艺之人任意制造,市井光棍以锦绣绫袜(注)。官宦大族人家更是广营居室,像何家只是个祖上有点小钱的五品京官,府邸就占地极广,有大大小小的院落五六处,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假山奇石,花木水塘,应有尽有,可何晴悦听说渣爹还算为官清廉简朴的,可见士族靡丽奢华之风久矣。
何晴悦也没什么大的愿望,如今四海生平,百姓安于享乐,她只要到了年纪,嫁一个门当户对人品差不多的官宦子弟,安静的度过这一生就行。如果以后夫君忠于她,那么她必对他一心一意,如果以后夫君和这世间男子一样,娶妾狎妓,她也不会反抗这个世俗大势和离,只是你既无心我便休,就各过各的,她手里有嫁妆田产,只把孩子养大就算了,大不了青灯古佛,她还可以四处云游,四海为家,踏遍这大好山河,只要手里有银子有人,怎么样都不会受苦。
打定了主意,何晴悦开始了她重生后的第一个目标—攒钱。
何晴悦算了一下,她姨娘留下的田产铺子,她出嫁时应该会分她三分之一到一半,按目前的收入,一年千两银子是有的,在这个二十两银子可以买一个成年丫鬟的年代,虽过不了大富大贵的生活,但小富即安还是绰绰有余的,当然,能多攒点钱就更好了。
注:参考明周玺《垂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