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知识就是力量 ...

  •   第5章知识就是力量

      收拾完锅碗,唐小鱼搓着手进了屋,见她娘正坐在炕上发呆,手边上推着还没做完的活计,一脸的愁云。

      “娘啊,你怎么了,又不开心了?”

      唐娘子回了神,招手叫小鱼来炕上坐着。

      “你年岁也大了,今儿你婶子的话你也听着了,以后的事咱们也该多想着些才是。”

      突然听到唐娘子说这些,小鱼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她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想要给她说婆家了?

      她才十岁!十岁!

      算下来不过是上小学四年级的年纪,还是弱弱的幼苗一支!她不会想把她现在就嫁出去吧!

      还是不是亲娘了?

      唐小鱼一头扑到唐娘子怀里头,哇一声哭了出来:“娘你别不要我!”

      唐娘子被她一嗓子嚎得吓了一跳:“你说什么呢,我哪里说过不要你了?”

      “你别把我送到别人家去,我不要给人当媳妇。”唐小鱼有些慌了,她来到这世上,最亲的人就是唐娘子,对她最无私的人也是唐娘子,她叫她一声娘,是真的把她当亲人来待的,要是唐娘子想把她卖给人家当媳妇,那她这辈子可就完了。

      “娘,我有手有脚有技术,现在虽然难了点,等我把土豆玉米种出来,就能换好多钱,够咱们好好过日子的。将来我有钱了给你盖大房子住,买丫鬟伺候你,让你有肉吃,有绸子衣裳穿……真的,你要信我,我一定能赚到钱的!”

      “胡说什么,谁要把你送别人家去了。”唐娘子明白过味儿来,又好气又好笑,心里带着几分酸涩,搂着小鱼轻拍她的后背道,“你是娘的命根子,哪能随便就将你嫁到这山沟乡野里?必是要找家世清白,人品出众的方能安心,最好是士子……”

      娘喂,她在做什么梦呢?

      唐小鱼眉头拧成乱七八糟的一团,她是听出来了,唐娘子这是压根没打算在阳明村子里找女婿。人家不挑捡她们也就算了,她还挑捡起来。不过唐娘子抱着这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错,最起码,她这几年是安全无虞的。

      “你成天在外头野野着,明儿开始,娘教你识字吧。”

      唐小鱼的眉头还没舒展开,唐娘子又一道雷把她两条眉头打结在了一起。

      “娘啊,你还识字?”

      乡间识字的人可稀罕,更别说唐娘子一个妇道。庄户人家极少有人会送孩子读书,女孩子更加没有机会。唐小鱼眼珠子转了转,忍不住开口问道:“娘啊,您以前难不成是个大家小姐?”

      唐娘子伸手在她头上轻轻一拍:“什么大姐,我哪有那福气。不过是我打小给人当丫鬟,主家心慈,我伺候小姐们进女学,跟着学过一些。”

      这还算合理。

      然后唐小鱼看到唐娘子从床头抽出一本破旧的《道德经》,和颜悦色地对她说:“咱们就先从认字开始学吧。”

      唐娘子本想着小鱼已经十岁,启蒙太晚,只盼着她能多识些字,将来也能知道大道好歹,不至于如乡野村妇一样只看得见眼底下一指宽的事儿,明理知义,进退有距,将来年长嫁人可以配得上夫家见识,不会被人嫌弃了去。

      却没想到唐小鱼的进益比她想像得快了许多。虽然写得字歪歪爬爬总是缺横少捺,但认字认得快,记得牢,不过学了两个月,竟然能磕磕巴巴把一本《道德经》背下一半来,缺字少句地也能默点出来,这叫唐娘子简直喜出望外。只有唐小鱼私下里不知翻了多少白眼。

      想来唐娘子也不会教小孩子,启蒙用《道德经》,这么博大深厚的东西哪里是小孩子能接受得了的。

      不过每日无事时拿着树枝子在地上划写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倒把自己一腔子焦虑不安,轻躁冒进的心思慢慢安抚下来。

      拿鞋底子将新写的一行字抹了,唐小鱼想了想又写了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小鱼儿能写这许多字了!”常思和常宁不知何时来了她身后,抻着脖子看那地上歪歪斜斜的字,眼中透出羡慕来。这两个丫头虽是在观里养着,却不是真的女冠,平日也就帮着静言静安做些粗活杂事,慈心偶尔教她们认几个字,不过是能写自己的名字,识得一些简浅的。道德经是能自头背到尾,但绝提不了笔。

      慈心常说她们尘心未净,俗缘尚存,说不定哪日还要回亲人身边儿去,且这清心观也不知还能存着多久,今日不知后日,所以只养着她们,并不教功课。

      常宁是个好玩的倒也不觉得怎样,常思却是个用心的,见小鱼儿能看会写,便动了心思,想叫小鱼儿拨空儿教她。

      左右猫冬也没多少事儿,唐小鱼觉得常思肯上进是个好事儿。这年头能读会写的人少,知识也是生产力,常思常宁打小被道姑捡回来养,无家无业的,将来能在村里找个本事厚道的人家嫁了,手上有点本事也不会吃亏。便点头应了。

      阳明村上有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之乎者也写了一手好字,是村里头一位受人尊敬的先生,只是这位老先生收的束脩太高,一般的庄户人家给不起,所以村子里的小子闺女们大字也不识一个。唐小鱼便去跟唐娘子商量,村子里头帮了娘儿俩这么多,眼下她们也没什么可以报答的,便不如趁着农闲的时候教这些孩子识些字,也算是能提高一下村子里后代的综合素质。

      唐娘子听了很是心动,只是她现在一个寡居妇人,若是出面教孩童读书多有不便,也怕有闲话传过来。

      唐小鱼便跑去找了里长。

      “三爷爷,咱们这也不叫授课,不用拜师,不过是趁着闲,让大家学着写写自己的名字,认些平常需要的字,省得出门被人笑话遭人骗。”唐小鱼游说杨三爷说,“我跟我娘学了些日子,如今也会些大字,三伯伯信得过我,便让他们来观后来找我,若觉得不妥,便当我没说过。”

      杨三爷胡子直抖,激动的。他只知道唐娘子母女是被婆家厌弃走投无路的,却没想到唐娘子还识字。这年头,识字的人可是金贵的,更别说她们还肯教村里孩子识字,且不收钱。

      “你当真能教得?”

      “能的。”

      杨三爷让她等着,回到里屋拿了本破书出来,却是一本磨破皮的《诗经》。他翻了一页,指着上头对唐小鱼说:“小鱼既然识字,那念一页给我听听。”

      唐小鱼知道他是不信,拿了文章来考她呢,当下一笑,也不接过里长的宝贝书,只将脑袋凑过去一些,声音琅琅。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杨三爷哈哈大笑起来:“果真识得字的,好孩子,咱们也不做别的想头,你能让他们能写得自己的名字,多识几个字,就是对村里的大恩了。”

      里长叫了村子里的几个老人,将唐娘子母女要教村里孩子识字的事说了,自有那欢喜不尽的父母带了礼物到观里去答谢。当然也有近一半的人家觉得庄户人家的孩子识字没必要的,便不当回事。

      唐小鱼也不在意,要来的便来,不来的便不来。只是人家送礼都不肯收,推辞不过的,便留十个八个鸡蛋或是一小口袋米面,旁的坚决不肯要。

      每日吃过晌饭,各家的孩子便自备小木条凳到了清心观后头小山坡下,跟着唐小鱼学字。

      唐小鱼自然不会上来就教他们《道德经》,而是先找了些木条子,十几个孩子自己给自己钉了个沙盘。

      河边淘来的细砂淘净晒干了倒在沙盘里当纸,另找粗细合适的木枝削了皮缠上麻布当笔,这样学字便不用纸笔钱,孩子们玩得也高兴些。

      等过了三天,这些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沙盘给父母们看他们写出来的自己的名字时,不少家长都哭了起来。

      唐小鱼把删删又减减的三字经拿来当教材,上午学认字,下午带着他们玩,玩石头,玩沙子,玩树枝子,边玩边教他们简单的加减乘除。这些孩子别看拿着树枝写字有多别扭,对学算术却是充满了兴趣的。

      这些孩子以前闷在家里头不是调皮就是捣蛋,自打去清心观上了学,就像有人给他们套了个无形的嚼子,一个个收心老实了不少,村里人更是高兴。

      冬天活计不多,这些孩子只上午下午各学一个时辰,多余的时间会上山砍些柴。过冬的木柴大多在秋天就准备好了,孩子们拾了柴,等聚的多了,便会约着一起背到十里外的县城里头去换点铜钱帮补家里。

      唐小鱼没事也跟着他们拾了不少柴,见着一个晴日,捆好柴垛便要跟着那些半大孩子一道进城去。

      这是唐小鱼头一回离开唐娘子出门,唐娘子少不得千叮万嘱了一番,又叫着两个大些的姑娘拜托她们照顾小鱼,这才依依不舍放她走了。

      这群孩子像放归山的小雀儿,叽叽喳喳地一道走。

      进宝家老三推了辆板车,把大家的柴都堆上,两个扯着绳子在前头拽,两个在后头推,倒也省了不少力气,少男少女们便说笑打闹着一路上县城里去。

      如今天下还算太平,这路也是大家都走熟了的,孩子们拾柴要换些果子零嘴吃,这都是他们自己得的,家长们自然不会贪他们那点子辛苦钱,在家里猫着也憋闷,去城里的日子便是家长们给孩子们的假日,他们自己高兴得了不得。

      同行的杨大牛不住跟唐小鱼说着城里好玩的去处,两个姑娘也拽着她说这说那的。

      唐小鱼在这些孩子们眼里已是有大本事的人,虽然嘴里不叫先生,但心里是把小鱼当先生一样敬着的。进宝家老三叫小山,总是想让小鱼坐到车上去,小鱼死活不干。大家伙都在下头走,她一个人坐车上算什么?只说自己走得自在,动动身子还能暖和些,小子们这才作罢。

      县城里头果然热闹多了,没到晌午,街上行人不少,街旁店铺里有热腾腾的杂着发面香气的白雾升上来,村里来的孩子们都咽了口唾沫。

      白胖胖的大包子是干豆角和猪肉沫剁成的馅子,暄发的面有一种甜香味儿,像是人拿了把小勾子,不时在他们心上勾一勾。

      一大早上路,又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少年们馋得慌,却也都很懂事,没一个蹿过去的。

      将柴推到城里头一间不大的酒楼易记的时候,少年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来。因为易记的掌柜有亲戚是住在阳明村的,掌柜对这些村里的孩子挺照顾,给的钱也公道,所以他们打的柴都是送到这家店子里的。大牛先进去跟掌柜打了招呼,不多时便有一个小伙计斜眉耷眼的到后院里翻捡车上的柴禾。

      “还行,挺干硬。”那小伙计嘴角松了松,从搭裢里摸了一把铜钱数了数递给大牛,“照着老规矩,一捆柴四文,这儿的量看着差不多十三捆,给你们三十六文钱。”

      大牛听了还挺开心,收了钱正要道谢,小鱼眉头一皱开口说:“不对吧,四文钱一捆柴,你怎么只给我们三十六文?差了。”

      那小伙计眉毛一竖:“哪儿来的小丫头片子,识数不?十三捆柴,当然就是给三十六文!快收了钱走,不识数就别耽误我做活。”又指着大牛,叫他把柴从车上卸下来。

      往常听话老实的大牛却不知怎的站着不动了,嘴里只说:“哥你是不是算错了,再给算算。小鱼说不是这个数。”

      那小伙计平日唬这些山里孩子都唬惯了的,见有人挑事儿,当时就卷了袖子:“怎么着,看着吴掌柜有远亲在你们那儿就想讹钱了不是?不守本份老实做事,倒挑起老子毛病来了。你们识数不识,能从一数到十不?”

      一个性子泼辣的女娃子叫了起来:“你埋汰人呢,谁家不会打一数到十?小鱼儿说你算错了钱定是你算错了。以往我们来送柴,回去分账总分不匀,定是你给的数不对。”

      “呸!你们自己不会分钱倒赖上我了。爱给给,不给就把这破柴拖走了,咱家不收了。”那小伙计趾高气扬的,等着这些孩子低头认错,领钱回家。

      谁知道这里头一个身量不高的小姑娘突然笑了起来,招手就叫大牛就拖车子。

      “这家不是厚道人,总共五十二文钱就能贪十六文下去,可见平时是怎么欺负你们的。咱们这柴又干又好,换哪家不能卖。这就拖了走。”

      那小伙计倒有些慌了,他没想到这些往日打一棍子放不出一个闷屁的乡下小子们怎么就犯了倔,送进来的柴禾要拖出去。

      这里头的杨小山是跟掌柜打了招呼的,一会若是掌柜问起,他也不好交待。

      “得了,你们远来一趟也不容易,我再多给你们几文就好了。”

      听了小鱼的话,谁还愿意啊,他们没小鱼算的快,一听这伙计坑了十几文钱,心里早蹿了火,一个个又跳又骂,拉着车就要出门。小山气得要去前头找掌柜的说,被小鱼拦了。

      “走,就到易记门口卖柴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