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此去七年 ...

  •   自三岁遭遇那波杀手之后,沈清乐长年和师父待在山上。

      没有如幼时一般的机会,趁祖母大寿可以回家看望亲人。而且沈子常更是因为之前的事禁止她回来探望。

      因这山上清冷,人也越显淡薄。

      许是早早做好了准备。等到及笄便和师父一样,在这庵中做个姑子。

      约莫是庵中人稀少,沈清乐年幼时跳脱的性子被磨得清清冷冷的,没事除了必做的功课,便是礼佛,偶尔看看书,一天便是这样过去了。

      静言师太对她如今的性子倒是颇为满意,只是估计着她的娘亲看到她现在这幅模样估计又要落泪。不过山中的生活到底没什么趣味,总需要一个耐得住寂寞的性子。

      沈清乐唯有收到家人的来信时才会有一点外漏的情绪。

      静言师太觉得这样很好,至少修佛并不是脱离世间,入世也是一种修行。

      这日沈清乐又在整理沈清音给她的信件,从中将这几年姐姐的生活理出个头绪。

      在最初的相逢,沈清音就偏喜欢严翰瑾一点,她当然感觉到严成瑜对她也是倾心的。

      虽然现在的沈清乐还是不懂这些,刚认识的时候姐姐不过是个五岁的孩童,即使已有不斐的诗才,也不至于引得两个皇家人一见钟情,但是这些事情不因为她想不透而就不发生的。

      尤其是前些年,严翰瑾披上盔甲,骑上战马,去战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和沈清音基本上难以见面,情感就渐渐的淡了。

      相反因为父亲仍教授严成瑜,所以沈清音和他见面的机会较多,再给沈清乐的信中也多提到他。

      严成瑜也懂得在这时候大献殷勤,所以两人现在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

      而沈清音也在他和严翰瑾之间犹豫不定,因着她也快到成亲的年岁了,所以对于这两个都对她有意的人实在不知如何选择。

      当然她只是在信中和她的小妹妹沈清乐谈到,都未曾向其他人透露过这些怀春少女的心事。

      沈清乐虽然比沈清音小一点,但却是个心思玲珑剔透的。所以她看到姐姐的信,心中多了些隐忧,却不知向谁说起。

      而且这些年严成瑜也一直有给她写信。里面也隐隐提到对沈清音的有意,只是沈清乐不好说什么,也不好告知他人。所以这件事沈家的长辈无人得知。

      但沈清乐的直觉是,家中无人希望沈清音和他们叔侄二人中的谁有嫁娶关系。

      沈清乐这些年和严成瑜的通信使得两人关系不错,虽然对他喜欢沈清音这件事上她一直装看不懂,不曾主动提及给他什么帮助。但是他们大多写的都是彼此的近况,和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也算是有话可聊。

      因为沈清乐久居山中,所以对外界的事物了解的不多。严成瑜经常托人送来些新出的小玩意儿,使得山中的生活不至于全然无色。

      前些年皇上的身体愈加变差了,朝局开始有些动荡。严成瑜因为身居太子之位,朝政的负担越来越多的加到他的身上,他也愈加的成熟。

      沈子常虽是太子的老师,但是沈家的沈家家主都是太子的老师,沈家一脉是纯粹的纯臣,是朝堂上的一股清流,他们只忠于为国为民的君王,是百姓的臣子。这样的家族说起来最好控制,也最难控制。

      若君贤,必倾力辅佐;若君不贤,沈家也一直为民。

      而且沈家家主只任闲职,只有君主决定了继承人后,他们才有明确的公务。所以沈子常对太子的助力并不算太多,除了使得他的继承更名正言顺外,好像没有什么了。

      三年前皇上自知时间不多,急诏严翰瑾的父亲进宫希望他能为新皇控制朝局。独留严翰瑾一人率领将士们抵御因为朝局变动而蠢蠢欲动的敌国。

      皇上的病体最终无法支撑,在三年前驾崩。严成瑜一瞬间有当年笑得妖魅,内心温柔的少年变得冷硬强大。

      他虽然笑着,却没有了当年的温度,他的面前再无那个心胸宽广、臂膀坚实的男人了,整个国家担在了他的肩膀上。

      严翰瑾在边关为国家抵御了数次外敌入侵,杀敌如麻。当年那个儒雅少言的少年已长成一个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胆寒的男子。

      也因此这三年来他不曾有过机会的沈清音见面。

      沈清乐幼时就没有和他说过什么话,对他的情况的了解也是从严成瑜和沈清乐写的信中拼凑得到的。

      还有一个人,沈清乐理平有一点卷起的信纸,微微叹道这个人在自己的记忆中似乎不曾说过什么言语。

      周佑腾,字祈顺,一个可以冰冻三尺的少年,现在成为新皇的左膀右臂。在三年内为新皇平定朝局,一举成为革新派的带头人。和严翰瑾两人一文一武,治国安邦,为严成瑜的统治奠定了基石。

      在这三年中沈清乐和严成瑜之间的信件日益减少,但是每一封中周佑腾都占据了大量的笔墨。这或许就是新皇心中对他的器重吧!

      不过沈清乐不是朝中人,以后也不会嫁为人妇,这种事情看出来了,也只是当成小消息,看看就可以放在一边了,甚至比不上她做早课得到的新领悟。

      她整理好信件,放到旁边的柜子里,开门离开房间,估计了一下师父现在在何处,抬步离开。

      许是这个世间,一个人再大也是渺小的。沈家并没有因为沈清乐的离开而停滞,大家都在走自己的路,只有逢年过节几位亲近的长辈会想起她,其他人的生活的确和沈清乐没太大关系。

      前些年,沈清乐曾经见过比自己小一岁的庶妹沈清舞,那时她的师母带着她来庵中祈福,两人才见上第一面。

      沈清舞因为年幼时很喜欢花花草草,沈子常找她长谈一次后就把她送到了她现在的师父处学习医术。

      幼年时的两人一直没有见过,因为沈轻舞一直养在她的母亲王姨娘处,沈清乐走时才两岁,作为嫡女自然不会跑去看只有一岁的庶妹。

      山中难得有同龄的小孩子,两人又是自家姐妹,在长辈的引导下很快就玩到一起。在她走后,沈清乐也常收到她的来信,从中也学到了许多的医术,认识了不少草药。关系也在信件的来往中日益的密切。

      这一年,沈清乐已经十二岁了。算起来她已经在山中待了十年。

      因为新皇继位,沈子常也卸下了身上的职务,只挂一个闲职。收了一些徒弟在家中教授,生活也自得其乐。

      沈家的嫡长子沈清风已从外游学归来,在沈父的要求下任了一个小职,去体验下层官员的难处。准备在皇上确定继承人后由他教导。

      而沈家嫡次子沈清水依旧跟着他的师父茶圣在全国各地寻找不同的茶叶,生活也是自得其乐。他的心思不在朝野,过一种随心而悦的生活也是好事,这是沈家父母的一致观点。

      沈清水上面还有一个庶兄名为沈清山,他对为官倒是很感兴趣。其实也谈不上,他只是觉得当了官才有一个好的由头把他的娘亲叶姨娘接去享福。不过他师从上一任丞相,学到的确实是真本领。但因为他姓沈注定了他无法坐到高位,这也是他的师父的遗憾。

      四年前沈母刘氏再次怀孕,次年生下一个男孩,唤名沈清溪。这一年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刘氏这几年的信中提到他也是最多。从信中提到的来看确实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不论是沈家人中的谁来信,他都占据着很大篇幅,使得沈清乐还没有见过他,就对他有了很好的印象。每一年他的生日时的礼物,沈清乐也是极费心思准备的。

      送礼物对于沈清乐来说已是除了写信外做的最大的俗事了。她每天跟着庵中的尼姑一起作早课、晚课,其他时间都在师父学习。静言师太确实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是样样精通的。

      据说她当年也是名动京华的,这是沈清乐听当年自愿跟着她来庵中修行的丫环说的。

      那人其实已看不出有什么为奴的痕迹了,很多的是一种堪破和随性。她现在正在教导刘氏特地送过来服侍沈清音的四个丫环。

      静言师太对刘氏的行为很是不满却不好说些什么,便让现在称为慈安的尼姑教导她们。

      慈安和沈清乐的关系极好,静言师太没有带孩子的经验,所以沈清乐可以说是慈安一手带大的。

      慈安觉得庵中极好,没了家宅中的纷扰,更何况她是孤女谈不上要在父母身边孝敬,所以她来到庵中也没什么阻碍,静言师太劝不过就随她了。

      但她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和她这般。虽然刘氏选的四个丫鬟都是孤儿,但不代表她们都不想嫁人。所以慈安从中观察将半夏和甘草选为大丫鬟,萱草和兰草放在稍次一点的位置。

      这些年教导下来,四人虽已认沈清乐为主,但是都多了些长待在庵中所特有的淡泊。

      刘氏其实还为沈清乐准备了两个嬷嬷,但是被静言师太直白的拒绝了。但是刘氏仍抱有一种自己小女儿会嫁人的愿望,把她们都放在山下的庄子里,偶尔给山上的沈清乐送些女儿家必要的物品。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章 此去七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