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幸运儿 ...
-
“啪啪啪.”随着鞭炮声不断地响起,周围的邻居都跑了过来,有些不知道实情的父老乡亲会争相问:“发生了什么好事?”
“这么大的喜事,你还不知道啊?李大爷家的小儿子考上重点高中啦!”乡亲的说话语气很激动。
“真的呀,怪不得一向节俭的李大爷既然放起了鞭炮。”另一位乡亲也跟着激动。
“多聪明的孩子,以后要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学.”乡亲们都在议论纷纷。
随着鞭炮声的想起,村子出了第一个重点高中生的好消息马上传遍了整个小村庄。
李大爷家有四个小孩,大儿子和大姑娘都已经成家了,除了考上重点高中的小儿子外,还有一个在念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儿。
老两口都是在家务农,或者出去打些零工补贴家用,但是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也干不动了,所以常常需要靠两个大的孩子照顾,小儿子和小女儿上学的费用也是哥哥和姐姐资助的。
小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在这样的大山里,能够念完初中的小孩其实不多,考高中的更少,能考上省级重点高中的更是凤毛麟角,记得当时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娃子,政府还特意坐专车来放鞭炮道贺。
但是此时却愁起了学费,以前两个大娃都在尽力的照顾父母和弟妹,但是现在两个大娃都有了小孩,生活负担更重了。
大女儿几乎没出去赚钱,都是靠老公到工地上打散工作为经济来源。大儿子一直都在深圳的一家工厂打工,儿媳妇之前也是和儿子一起在工厂上班,但是现在有了小孩后,就回家带孩子了,所以大儿子的经济现在也有些拮据。
“爸爸,我不上学了。”小儿子说的很冷静。
这个小儿子总是那么的懂事,无论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上都不会让家里人操心,每学期都会带回优异的成绩单,家务活总是他独揽。在他身上有着一股子无穷的能量,也让人觉得少年老成。
“你疯了吗!”父亲几乎要跳起来。
“我要出去打工,我要赚钱养家,我要赚钱给妹妹上学.”小儿子说的如此绝决。
村子里和他年龄一样大的伙伴们都已经退学回家了,很多都已经到深圳的工厂打工了。唯有他,一直在念书。
父亲一直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两个大娃的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当时真的没法支撑下去,才不得不让他们退学。而此时,他不想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自己的小孩身上。
“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送你读书。”父亲的话语铿锵有力。
小儿子从来不敢反驳自己的父亲,但是现在他不想看到渐渐老去的双亲如此的辛苦。
“我已经决定要到深圳去打工了。”小儿子显示出从未有过的倔强。
“你敢!”父亲边说边打了他一巴掌。
在这之前,父亲从未打过他。
一家人都陷入了愁思。
这么高的学费,该怎么凑得来呢?
高中的学费不仅高,而且还要住校,那么就会产生生活费。
家里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能借的亲戚也都借完了,还是筹不够。
“爸爸,我退学吧。”小女儿的声音还有些稚嫩,但是拿起主意来也不比哥哥差。
李大爷这辈子也许最欣慰的事情就是有四个都很懂事的小孩。
李大伯无言的看着小女儿。
“我是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小女儿说起风俗礼仪来条条是道。
“妹妹,不要这样,你还小,你更应该好好念书识字。”小儿子当然不希望年小的妹妹为了自己而放弃上学的机会,男孩子,才应该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父亲一直在沉默。
“娃,父亲没有重男轻女的看法。”父亲显得如此的无奈。
“我知道,爸爸。”小小年纪说话既然如此果敢。
“我可以跟邻居家的叔叔一起去打工,然后就可以给哥哥交学费。”小女儿显然已经下了决心。
“而且哥哥考上重点高中,一定不能退学.”小女儿继续说到。
在不忍心的情况下,看着妹妹就这样退学了。
此时,小儿子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大学,找好工作,不让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受苦!”
妹妹在认真的收拾着行李,说是行李,其实就只有几件简单的衣服,而且都是大姐小时候穿过后留下的。
“哥哥,等着我,我会很快赚够学费寄回来的。”妹妹抱着小包跟着叔叔坐上了开往深圳的大巴。
男儿有泪不轻弹。
在转身的刹那,却已经泪流满面。
这个季节的村庄显得有些热闹,树上的知了在叫个不停。
“爸爸,要不我也出去打工吧,等暑假结束我再回来。”小儿子只是想趁暑假出去多赚些钱,这样家人的负担就会减轻些。
但是父亲担心他一出去就不肯回来了,所以怎样也不答应他出去打暑假工。
看到拗不过父亲,小儿子只能默许待在家里。
为了更好的迎接高中生活,小儿子天天都会早起背单词,尽管是已经学过的,但是还是继续“温故而知新”。
他还向之前念过高中的邻居家的孩子借来高中课本自学,他希望通过努力,更好地在入学之时就可以更快地融入到高中课程的学习中。
“娃,妹妹写信回来了。”父亲边说边把一个牛皮信封递过来。
哥哥:
我在这边很好,我每天上班都会有工钱,很快就可以寄钱回去给你交学费了。
替我向爸爸妈妈问好。
祝你们身体健康,勿念。
看着妹妹的信,泪水再一次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也许,这一辈子会有很多可以放下的牵挂,但是亲情却是一生都不能割舍!
一个月后,小儿子揣着小女儿寄回来的钱,背着简单的行囊,坐上了开往县城的大巴。
父亲伫立在村口目送着远去的大巴,直到大巴消失了很久很久。
四周的山显得如此宁静,远处的夕阳让人觉得是如此的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