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南周公龙山开业 薄命儿随母进城 ...

  •   故事要从南宋末年金兵南下刘氏南周公在庐陵龙山开基说起。

      话说当初金兵南下,客家民系中赣南有一户人离开了刘氏聚居地乱世乡,挑着半口铁锅带着家眷来到偏远的龙山躲避战乱.

      龙山在庐陵郡青原县,这里是中国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在华夏大地南方的群山峻岭之中,离赣江有三百六十五里的大山之中有个村镇,这个村镇与及方圆几十里都叫龙山,这个地方如何会叫龙山?在龙山随便找人他都能告诉你。其究竟是因为此地有一个风水名穴叫“苍龙吐翠”。也叫“苍龙吐珠”。所谓“苍龙吐珠”其实就是群山中有一开阔地,一座山从远方长长延伸过来,前端分叉似龙开口,正好前方又有一座圆形小矮山,所以人们以山形为名。据说这个地方吸引过许多风水师在此开过盘,总之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龙山。

      这刘氏定基龙山后,与乱世乡刘氏家族血肉相连这是情,逃离战乱求生这是理。他感叹情理两难周全,从此他改名刘南周。后人称南周公。

      自南周公带着家眷入住龙山后与长子刘国光、次子刘国亮三父子在龙山兢兢业业,在龙山其他四姓的打压中兴起。至刘南周古稀大寿时共有二子三十孙,不少子孙也家业有成。可谓人财两旺。渐渐龙山其他龚、茗、诠、黎四姓也不敢对这新来的刘氏小视,反而心存几分敬意。有事都有商量。

      于是刘南周在七十大寿时提议要在龙山建刘氏宗祠,宗祠选址就是龙山的“苍龙吐翠”。当初刘南周选这个地方建宗祠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因为虽然“苍龙吐翠”座山、案山、朝山各方面都漂亮。但却有风水家忌讳顺水局存在,所谓顺水局就是站在此处看河水往远处流。暂不说风水说在中华民族历史中传播是好还是坏,但风水学说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很深了。讲究风水的都说顺水局是“万水出堂,人财两茫茫。”所以历代有人看却少有人会在此开盘,在各代风水人的心中顺水局再漂亮也不必开盘的,更不敢在此动土建筑。

      龙山其他四个姓氏的家族长老也好心劝说此地“万水出堂,人财随水流去两茫茫。为子孙万代着想此处不能建房”。但是刘南周不听任何人的劝,反而说“避风向阳,前面开阔视线长,万水出堂,那是我塘花香溢四方。”说得自家儿孙和其他四姓长老无话可说。

      刘南周死心塌地在此建了刘氏宗祠。整个建筑墙基由石条做基,墙壁由青砖堆砌,古木做梁,青瓦盖顶,顶上有砖雕龙虎。宗祠三进门,三天井,天井旁有古杉木梁柱,画栋雕梁,宽敞明亮。

      宗祠门楼大理石条的门框,青砖青瓦。门楼上悬樟木匾,刘南周为刘国光刘国亮两兄弟亲笔题“两国遗风”。

      门楼两旁有对联。

      上联:两支香火千秋共祀,
      下联:一脉花开万代同根

      进了门楼是个院子,院子是乱石铺的院坪,青砖铺道。走五十步上九个台阶就是宗祠大门。大门也是大理石门框,门上方也悬一块楠木匾。并亲手题下“华夏遗风”。

      大门两边有对联。

      右门边有上联:华堂骏马各出疆,风行天下。
      左门边有下联:夏雨秋风皆满堂,遗继古今。

      进了大门堂内青砖铺地,每十五步有个一丈宽的井,每个井上方有个天窗。常见的四水归堂式天井。走到第三个井再走三十步,眼前是一张柏木雕花桌案,案长两丈余,宽两步。案上三石制炉鼎。案前就是一些灵牌位。牌位上方正堂处一块金丝楠木漆金云龙匾,从右往左书着“彭城堂”三个大字。

      宗祠建好后还修了家谱,刘南周,开始排辈为:“南国运显汉,远志业流芳。继往开万世,全祖耀华堂。”

      刘南周在龙山建宗祠后刘氏人口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 ,由于其他家族不善管理经营不利。直到明朝初期龙山几乎掌控在刘氏手中,只有龙山边缘少许村落还有其他异姓居。到了明朝中期,龙山刘氏已经非常庞大。“南国运显汉,远志业流芳。继往开万世,全祖耀华堂。”传至全字辈这时是弘治年间,家族中有个刘全甲生三子刘祖百、刘祖千、刘祖万。

      刘祖百见世下纸张稀缺便在龙山利用当地资源开创纸坊,经营生产井然有序,取杨氏生有三子四女。
      弘治九年长媳尧氏生有一子华真、两年后再生华诚。一家人生活算宽裕。

      却好景不长,不料这刘老爷子年刚四旬开始就顽疾缠身,到五旬时已无能力经营龙山纸坊,偏偏子女又不得力无一能持撑大局。眼看家业倾倒,龙山纸坊经营不善,负债不少,一时伙计们纷纷离开龙山纸坊另寻栖身地,刘老爷考虑到自己无力经营,子女又无一可用,见太势已去,不得不放手转手给家族里的其他同宗旁亲。归还众人工钱,无法还清的只好立字据欠帐。

      弘治十六年刘祖百一手经营起来的龙山纸坊就这样转手于他人,大的三个女儿早就嫁人了,剩下的子女不得不远离故乡在异乡沦为长工。每年回来数次,刘祖百老爷子留在破旧老宅里天天以药维生,亏得老伴杨氏身体好能照顾他,扬氏当初龙山纸坊的女主人如今家业凋零子女远走他乡,自己要照料老伴又要照料孙子,也实属命苦。家长命苦自然孩子也苦。哎,世态炎凉。

      正德五年秋身缠病魔的刘老爷子撒手人寰。消息传到子女耳里,子女赶回来办理后事,岂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杨母也在悲伤中死去。处理完父母后事三子四女又得奔赴他乡,长子耀山与配偶尧氏也带着两儿匆匆离开龙山。

      耀山与尧氏带着华真华诚两儿打算去赣州城,走到东门浮桥上浮桥断裂,长子华真“扑通”一声落水。东门浮桥是由上百条四五长反船连接而成的,桥身顺江水漂在江面上浮桥上行人无恙。像两条根在两岸的水草。等刘耀山与尧氏发现长子落水欲救已不见人影,以后的日子只好与结发尧氏带着小儿华诚沿江一路谋生并打听长子华真下落。

      正逢正德五年皇帝突然对朝臣说自己愧对列祖列先,说他玩物丧志错归于从小宠络他的太监刘公公,决意处死毒害自己思想的东厂太监刘瑾。对当初反对刘瑾遭贬的朝臣表示歉意。

      王守仁得到宽待,从贵州龙场回到京城面圣。又没忘故友,特来与好友赣州太守赵梦详叙旧。
      想着君主已不糊涂,赏善罚恶,天下百姓隆浴天恩。刚过了惶恐滩,想起文天祥的诗便说道:“惶恐滩头不惶恐,零丁洋里不零丁。”一路上带着豪情逆水南上。

      已近黄昏,见八境台已在那边立着,心知船已临赣州,一时心切走出船蓬来看。见江面一人有气无力地游在江面上,忙叫船家停船救人。王守仁与船夫拉起溺水者,见是一个少年,还会动,赶紧把少年带到赣州府。第二天那少年醒来精神萎靡,王守仁与赵梦祥前来看望,这少年却无语只有清泪两行。

      王守仁奈心地问:“孩子,你昨天为什么会在江里?”少年良久才弱弱回答:“浮桥断了,我就落水了。”
      赵梦祥道:“身为父母官,我却不知这桥将要断”王守仁生下说:“这不能怪赵兄,赵兄才刚上任不过一个月,要处理的是太多。都怪前任太守不知修桥补路。”

      赵梦祥忙问床上少年:“你叫什么名字?父母姓甚名谁?你们本打算去往何处?我帮你张贴榜文全城寻找。”少年流着泪说:“我叫刘华真,我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龙山,前不久爷爷奶奶去世父母才回来,昨天带我来这,过浮桥时桥断裂我就掉水里了。我也不知他们将准备带我去何处,只知道父亲叫刘耀山,至于父亲相貌不太记得。”

      赵梦祥叹了口气:“休息几天,身子好了你先住到薜院长那里去,你父母去向我们以后慢慢打听。”
      王守仁:“薛院长是…?”赵梦祥起身说:“廉溪书院的薛世书院长。”

      少年憔悴中流泪道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