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穿越时空的对话 ...
-
穿越时空的对话
穿越两前年的风雨尘烟,仿佛又看见了那个落寞而坚韧的身影,在众多弟子围绕中,持书论道,证经明说,逆光的视线里,夕阳将他勾勒成一幅清晰的剪影,他---就是孔子。
两千年以后,一个落寞的身影踯躅在喧闹的校园,手碰捧一本《论语》,在人潮汹涌,车水马龙中与孔子进行着穿越时空的对话,她----就是我。
我相信时间会冲淡一切,唯有思想和文字可以穿越时空。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你,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你,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你。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你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你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你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在诸子当中,你更令人喜欢,更令人亲近。与诸子相比,你讲忠孝节义,你讲仁义礼仪。字里行间,笔墨背后,我看见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鲜活的你,一个生动的你。读《论语》如同和你交流,读到神悟处,无拍案之激,唯会心一笑而已。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论语》被无数个人读过,有舍生取义的英雄,有阴险狡诈的小人,有叱咤风云的政客,有淡然山水的隐士。最高领域的哲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造就的成功向善恶两极延伸,道德源于内心而非知识,当然内心修养的匮乏也源自道德知识的缺失。记起北宋理学家程颐的一段话,“人生在世怎么活?人生在世,既人做事,又要做人。要想在社会中站得稳,有所作为,应该先做人,后做事。《论语》,有读了后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然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在诸子当中,我知道,你所受的痛苦更多些,你所受的灾难更重些。在心灵上,你失神失信,没有主宰者的神帝、没有造物主的信仰;在身体上,你失炼失养,缺乏康体的修炼、缺乏保健的养生;在家庭人伦上,你失慈孤苦,幼年即丧父恩、终生缺少母惠;在儒家组织上,你失伴悲伤,既无称心教母相伴、更有得意弟子先逝;在父母之邦上,你失国流浪,理想在本国难行,只好到他国蹉跎;在春秋的时世,你失世栖惶,虽然周游列国劝导,最终仍是孤凤悲鸣。因为快乐无法表达深刻的感情于是悲伤来了,伟大的作品往往产生于悲剧与困顿中,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曹雪芹的红楼梦,无不如此。
即使存在如上的缺陷遗憾,与诸子相比,你依然更值得欣赏和表扬。虽然失神失信,你依然敬畏天命;虽然失炼失养,你依然修己修身;虽然失慈孤苦,依你然宣扬忠孝;虽然失伴悲伤,你依然诲人不倦;虽然失国流浪,你依然劝说正治;虽然失世栖惶,你依然企盼复礼。不仅如此,在你的人生当中,你通过广泛学习、教学相长,已获得并养成许多优良的品质与德行:谦虚待己、谦逊待人,人贵于神、生重于死,喜好学习、爱好修养,乐于教诲、乐天知命,关注人伦、注重礼仪,讲求仁德、实践仁道,修己安人、治国济世,如此等等。而这些在《论语》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论语》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中央8台热播的韩国电视连续剧《明成皇后》中聪明睿智的韩国明成皇后竞引用了一句《论语》中的话: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然后,感叹曰:“就连孔圣人还没能参透人生的道理,我又怎能明白皇上在想些什么?”可见《论语》不仅对本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人民都起到过深远的影响,同时可见对论语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老先生,《论语》能有今天这样的影响您也该欣慰了。
论语中也有幽默,但不是赵本山小农民自以为是的幽默,也非钱钟书学者理性讽刺的幽默,而是如同品尝了陈年旧酿后,回味无穷的幽默,是让你看了之后面部平静心在笑的幽默。如公治长篇中,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意思是:一天,孔子说:“我的主张如果不能实行,我就乘木筏到海上去,跟随我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仲由)听了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你只是比我勇敢些,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可取的。”
历史上对论语曾有过不公正的判断,我主张仅仅把它当作一部书,不带历史偏见地来读。这样读一读,《论语》本身并不是框框条条道德规范,它是鲜活的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十分自然。
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但却通篇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
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不必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只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乐趣自在其中矣。与一个伟大的灵魂进行穿越时空后的交流,还有什麽比这更令人高兴的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