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大哥【priest】 ...
-
我从来就是个眼窝子特别浅的人,哪怕是杜撰的悲欢离合,我也能伤心到泪如雨下。所以一向不大敢看那些太真的故事,怕从里面看见自己的卑微,怕……那种如影随影走不出来的阴霾。当初看蓝妈的《君子之交》,云翔的电影《安非他命》,生生被虐到好几天都是郁郁的。
所以即便基友跟我推荐了那么那么多遍,告诉我《大哥》有多么多么好看,priest大是她心目中继凉壮壮之后绝无仅有的女神……我还是没敢看。不是没看,是止步于前两章那种锥心刺骨的真实。
——其实,根本不用前两章,只一句话就把我吓住了。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活着》。
还记得那个悲剧老头一生中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一个个先他而去,老头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一辈子就是个巨大的杯具,但杯子里还有水,水面上反射着阳光,他就还那么活着。
一句题记,吓得我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这么一逃就逃了两个多月。直到23号,BSQQ上铺天盖地都是一个消息,清歌一片走了。请假条还在上头挂着,上面写着的回归日期是1月30日,说那文年底就能完结,可是——她再也不会回来,那篇文广陵绝响,再也不能有一个结局。
其实之前没看过清歌的文,可这一刻突然泪流满面。人事之无常,就那么蓦然地、具体而微地扑到眼前来。
——我们都期望花常开月常圆,每个人都能幸福美满地活在人世间。但——徐福东渡炼丹求道,却没有一个帝王能够长生不老。生和死本来就一对孪生兄弟,息息相通血脉相连,死亡是每一个生者逃不脱的宿命。
《大哥》的结尾,是钱钟书的一句:“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初看乍然惊心,久了才品出其中的味道,不过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却有诗经中没有的淋漓坦荡。
——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但在那之前,我会一直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那天,基友跟我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大约读者只会以为她又坑了,到时候文下一片骂声,当真是做鬼也难得安宁。写耽美的毕竟比不得写言情的,多半惧于世人偏见藏着掖着,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她在写什么。但是那一天,她突然做了一个决定,打电话把笔名告诉了她最好的朋友。
突然决定坦荡,是因为也许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隐藏。
正因为人世间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那么多的无常与突变,所以我们更喜欢在故事里看到开心的事,看到每一个人都得到属于他们的团圆美满。在供人们茶余饭后游戏的文里写人生,在网文里讲一个真实到可怕如此接地气的故事,有多少风险自不待言。但真正能打动人心,也恰恰是这些贴近人生本质的文字。
于是决定花一个周末的时间把这文看完,却发现它与我的预估相去甚远。这其实一个属于阳光的故事。它比很多欢乐文都三观端正积极向上,简直称得上是一部底层人的生活和奋斗史诗。开头的基调是灰色的,阴暗脏乱的棚户区筒子楼,垃圾堆里和狗抢食儿的小孩儿,吸毒致死的婊子母亲,拖油瓶二百五的丑妹妹,生活像个巨大的蜗牛壳,沉沉地压在少年魏谦的背上,死亡和贫穷如一对孪生姊妹,纠缠了他整个的少年时代。但因为作者嘲讽中隐含幽默的文风,这灰色里多了一丝明亮的色彩,然而这明亮亦是混沌一片。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故事的基调渐渐明朗起来,那些明明互为拖累疮痍累累却温暖人心的亲情,那些在悬崖上徘徊却终于拾回来的良知和希望,那些磕磕绊绊险死还生的苦难过后所收获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财富……当那些阴霾终于散去,天高云淡阳光普照。
其实,整个故事里都有各式各样的苦难和死亡,就像乐曲里的鼓点,均匀分布在十几年漫漫的人生中。母亲的死,父亲的死,麻子的死,熊嫂子的死,奶奶和麻子妈的死……随处可见的死亡,随处可见的灾难和挫折。但你读来就不觉得有一点点悲观,哭过之后,只剩下坚韧的生存下去的力量。不但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活得有尊严,活得……有温暖。
——即使苦难折去了我们的双翼,我们依然要向着阳光奔跑。
Priest的《大哥》,是一个耽美故事,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耽美故事,它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内容,像是在我们身边,却比我们每个人都走得更远。它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大哥怎样把自己一对弟妹艰难拉扯大的故事,却也是一个毒舌女王建立“独裁”统治的故事——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背负在肩上的那些责任、苦难、艰辛,都被作者幽默讽刺的笔触消融无痕,变成了含泪的微笑。
那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那种平实中带着特有犀利的文字,着实给这个文字增了不少色彩。引用百科上的一段文字:“其文文风语言精练,大多走‘表面语言幽默讽刺性搞笑,但笑过之后,才是生生感受到微笑中的眼泪’,更是引人深思,笑过之后方知人生不易,文字之下隐藏的‘人生数十载,原不过是大梦一场’。”可谓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