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001大厦将倾 ...

  •   光和年间,灵帝失德,崇信宦官,禁锢善类,致内廷猖起,帝数式微。
      自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奸宦而事败,清流难保,贤直之臣多为权宦所陷,或获罪,或放归于乡野,自此中涓愈横,党锢之积怨日久且深。有志者、贤达之士处江湖之远而观庙堂,知大势难挽,帝心难改,故多不入朝。
      此时,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放任十常侍弄权,朝夕享乐,卖官弼爵,致使朝政日非,天下人心思变,盗贼蜂起。
      桓帝之祸,尽殆延于此。

      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灵帝卖官弼爵,使地方之吏少贤能多硕鼠,加之土地兼并益重,又逢天下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人竞相食。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前人以此刺君重敛,然帝昏聩,不体民情,只知敛纳于民,终日享乐,使外戚专政,宦官专权,终至光和末年,黄巾乱起,绝非偶然。

      光和七年,二月,巨鹿有一太平道士张角,此人自称大贤良师,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引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反者数以十万计,其部帅有三十六方,皆著黄巾,同日反叛。安平、甘陵人各执其王以应之。
      因贼势浩大,各路官军望风而靡。大将军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

      夏四月,河东郡。
      城外校场上,数千军士正分成好几阵挥汗如雨,好在时节不错,顶上的日头不算大,天气倒也不致太热。
      郑嵘是个都伯,手下领着二百来号士卒,算是这座军营里的一个小头目。平日里除了带队、传达外,也要负责监督手下进行操练。他们所属乃是刀盾营,在这个军营训练制度完全废弛的时代,若非上面顶头的大人重视,根本连训练都不会有。但就算每天有这么两个时辰集训,也无非就是把格、挡、劈、砍、刺、撩一类动作来回操演。
      如今的大汉军制远不如武帝之后,编制混乱、制式松散的情形大家也早已见怪不怪。一般来说,伯长、都伯这种小头头只要安排个手下喊号,操练时自己绕着方阵巡视就好,但她每日都如现在一般,手持兵器在阵列正前方喊号示范。
      今日这套动作已经演过五遍,可若是仔细看去,其刀锋所过之处连角度都未曾改变,而她身后的那些士兵俱是大汗淋漓,不仅动作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些瘦弱的甚至连刀都快举不起了。
      收刀立盾,郑嵘转身扫了一眼前几排的状态,倒是也不以为意,只抬头望了望时辰,扬声道:“今天也差不多了,原地等待收队吧。”
      声音传过整只队伍,一众收刀立盾严阵以待的兵卒瞬间转换成一副如蒙大赦的摸样,不过即使如此也没人丢下兵器歇息亦或与旁人交头接耳。
      可能是因为当初留下的震撼太深,还记得这个人当上都伯的头一天,也是这样亲自在前面领兵操演。在宣布结束时,许多人疲累得直接丢了手里的刀盾,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几息间——有的人才刚刚松手,有的兵器还没来得及落地——只见离郑嵘最近的一个士卒刚扔下兵器,竟然就被其一脚踹了出去,在地上滚了将近十步远,半天也爬不起来!
      当时所有人都傻了眼,不知道这人是怎么得罪了新老大,却听郑嵘笑问道:“想问我为什么踹你?”
      “当然是因为……想踹就踹喽!”话音未毕,只见他闪电般踢向左侧那人胸口——那个刚把刀扔下手里尚拿着盾的汉子下意识一挡,却也仍旧踉跄后退了四五步才稳住身体。
      收回脚,郑嵘朝那个堪堪爬起来的士卒谑笑道:“一个刀盾手,既然丢了盾,就是放弃了自保之力……”
      言罢,她猛然转身挥刀,自上而下劈向刚才拿盾的那人——那汉子大吃一惊,急忙举盾格挡,此刀一往无前,若不应对势必要血溅当场,却不料举盾露出空隙的瞬间自己同样被一脚踹飞!
      “既然丢了刀,就是放弃了反击之力……”郑嵘环顾四周,神情既嘲且讽。
      与此同时,众人俱都反应过来,那些丢掉兵器离郑嵘又近的皆是连滚带爬地去捡兵器,而那些没放下兵器的也不禁战战兢兢地向后退去,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混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既不反击也不自保,那就是想死喽?”
      随后,郑嵘又就近择了一个刚才没扔兵器的年轻士卒,来回过了两招后对方虽然依旧没逃过被踹飞的命运,却被他接下来一句“身手尚可”,命为了第一个什长。
      剩下的人里倒不是没有不服他的,这些人多是打过几场仗的凶悍刺头,但再怎么凶悍也还是被揍得屁滚尿流,最后郑嵘看在这几人确实有些经验能力的份上,也都一一任命了什长。
      说起来,郑嵘这个伯人队是由剿匪时被打残的几个伯人队重组的,人数比同级的那些都伯、伯长略超出一些。但郑嵘立了斩首之功,做事又爽快大方——知道孝敬长官,再加上面善——就是长得帅——上头都尉大手一挥也就这么定了。
      因为这些手下剿匪时大多跟他在前面冲锋陷阵过的,互相熟悉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大多士卒对他还是相当敬畏的,听说这个都伯老家跟董河东在一个地方,身赋羌民胡血,明明才十五岁,还是个黄口小儿,可身形却已近八尺,比一般汉子都还高出一些,那把子力气更不是一般的大,轻描淡写的一脚就能让你滚出老远,几次之后便再没人敢上去捋虎须。

      不管手下那些人怎么腹诽,郑嵘心里对此都满不在乎,反正不会猜到她是个女的就行。
      说来,她到达这个时代已有十年之久,而在此之前她姓甚名谁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自从意外的脱离了原来的世界,变成东汉末年的一个四岁小女孩,她对于这个世界乃至大宇宙的恶意都已经可以坦然无视了。
      造成这种境遇的动词是不是叫做“穿越”来着?
      真是玄幻啊……明明她们那个时代已经不兴穿越梗了。
      在被迫发生“穿越”行为之前,她正处于和大型全息模拟网游《英雄》终端的联机状态,经国家安全保卫系统的检测,全息模拟技术发生人身危害的可能性低于0.02%,也就是不可能发生,所以她极度无法理解穿越这种事件发生的原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作为游戏用户个人的信息处理端口,在她的精神被投射至此时,也追寻着她的精神波纹同时抵达。
      端口程序是和十几年前的网游模式相同的等级管理系统,通过质量互变计算提升模拟人物能力,不过到了这里之后就莫名地用于真实人物的数据监测和能力提升了——这种情况在她那个世界里是被禁止的,但到这个时代却帮了她很大的忙。
      她刚开始的名字叫做郑嫆,家在陇西羌边,父亲是以打猎为生的羌人,母亲是落魄士族家的女儿。有这样的家世,她虽然没学到什么琴棋书画、满腹经纶,但好歹也知礼识字、粗通经史。
      每每打猎收获或者帮助别人,甚至劈柴烧水、洗衣做饭,只要完成别人托付的事情,个人经验的数据都会上涨。当经验上涨到一定程度等级就会提高,而且每升上一级都会产生自身锻炼所得外的自由属性点。
      由于当时年纪尚小,想要做更多的事就必须提升体力和力量,所以直到12岁为止,郑嫆所有的点数都被分摊到这两项,同时也造就了她在当地倒拽九牛的传说——当然那只是传说,附近几个村子的牛加起来都不超过十头,真相是她强行拽着一头走丢的中二黄牛,把它送回邻村大爷家的路上遭到无数群众围观罢了。
      后来有一天,老爹在林子里遇上了猛兽,虽然侥幸回来了却也重伤难愈,没挺过半年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母亲一个人要照顾除了郑嫆以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家多是易生难养,像她家这种没有男丁的情况,三个小的最后能养活一个就不错了。
      为了不让那种情况发生,郑嫆从此每天上山打猎换取家用,加上郑氏在家揉麻制衣拿到集市上卖,一年下来倒也差不多能支撑下来。但是世道日乱,行走商人带来了各州郡匪患不断、边境连年战火的消息。近两年西凉这边也不得老天垂怜,收成时有时无,世家豪强又不断倾吞田地,匪盗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
      看到这种趋势,郑嫆知道这天下恐怕马上就要大乱了,虽然不知道具体年份,但听那些行走商人对各地太平教徒的描述,只怕黄巾之乱已经迫在眉睫。
      生逢乱世,平民百姓连蝼蚁都不如,她就算变得再强,一人之力也是有限。她生非世家子,想自己成就功名事业只怕难如登天,倒不如趁黄巾之乱追随早期起势的诸侯豪强打拼一番。
      想通这些关节,郑嫆便将自己的想法对母亲如实道来,郑氏并非寻常短见妇人,但依然止不住大哭了一场,倒不是气郑嫆要为那虚无缥缈的未来抛弃家人,而是恨这世道竟然逼得自己豆蔻年华的女儿出去为人提头卖命。虽然对于女子从军一事还是多有疑虑,但她也知道自己这个大女儿从小聪慧过人、颇有主见,便让她不必担心家里,尽管放手去做。
      得到郑氏的同意,郑嫆也终于放下心来,而且二弟郑禹今年已经十岁,已是个半大小子,能帮上郑氏许多忙。三弟郑颉也已七岁,能自己在家里照看年幼的小妹妹郑婷。嘱咐了郑氏一旦将来战火燃至西凉,就立刻带弟弟妹妹去临洮。董卓这几年平步青云,虽然现人在河东,但其在凉州积威甚重,绝不至于保不了自己老家临洮。
      告别了母亲和两个弟弟,又抱了抱尚且懵懂的妹妹,郑嫆离开村子前往附近的县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属性分配的缘故,14岁的郑嫆身量已有1米6多了。汉代男子的平均身高也不过如此,虽然北方汉子多偏高一些,但她扮成一副青年模样倒也没人怀疑。
      能路过河东郡的商队不少,她应了一个药商的招募,沿途护卫至目的地就告辞了。此时大汉天下已经风云暗涌,地方上但凡有点敏锐嗅觉的官吏都该有这种预感。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宇内狼烟四起,匪盗猖獗,朝廷腐毁,百姓流离,岂不正是天下大乱之象?
      各路诸侯豪强招兵买马坐等时机者众多,董卓也不例外。
      郑嫆眼看着招募兵丁的人在名册上填了郑嵘两个字,嘴角缓缓勾起一丝冰冷的笑意……
      在加入董卓私兵的一年里,兵营这点门道她很快就烂熟于胸。
      一要合群,二要悍勇,能做到这两点的大多人缘不错,前者让人不排斥,后者让人想接近。倘若你同时还足够机敏的话,那真是所谓的升官发财指日可待了。由于郑嵘平时表现强悍却从不挑事,而且做事爽快大方——会孝敬长官,外加面善——就是长得帅——所以没一个月就被当时的都伯任命为什长。
      又过了半年,董老大派军剿匪,像他们这种不是官儿的官儿,在打仗时跟普通士卒也没太大区别,别说是伍长什长,就连那些个都伯屯长该到死时也得死。所以经此一役,冲在前面的这几个队伍都没剩什么人,提拔郑嵘的那个都伯也不知道在哪嗝屁了,反正是再没见着。
      倒是郑嵘,因为所在的队伍属于先锋,本人又没太拼命冲上去送死,所以终于熬到贼首出现的机会把他给砍了,最后提着人头从上面换来个都伯当当。
      不过她倒是不知道,自己一直从先锋遇敌杀到中军来援,所有冲到她身边的都只能留下一个照面,在身边士卒看来简直如砍瓜切菜一般,后面扑上来的匪寇都不愿从她这走,最后甚至让她带人冲到了敌首面前,连中军领兵的都尉都惊其悍勇不凡。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001大厦将倾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