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十七章 反间计 ...

  •   上位者不一定凡是都要亲力亲为,但一定要知人善用,如同刘邦,这一点皇太极做的很好。有用之人能招安的皆招安,不能的皆杀之,不能说但凡招安之人没有骨气,只是形势所逼,识时务者皆俊杰。
      说道这里就想到了多年前的一出戏,那一年,天聪元年五月,那时山海关还由袁承焕镇守,说起袁承焕,那可是皇太极的杀父仇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可是皇太极忍住了,经谋士的一提便实施起了那三国里周瑜利用蒋干盗书使曹操中反间计的手法。
      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山海关,绕道内蒙古,进攻北京城。这时的袁承焕被崇祯帝重新启用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他曾奏报,辽东防守坚固,敌军不会通过;但蓟镇一带防守空虚,应当加以重视。但朝廷对此奏报未予重视,封尘起来。当袁承焕在山海关巡视时,得到皇太极进攻北京的消息,急忙日点九千骑兵,日夜兼程,前来救援,同敌决战,保卫北京。
      袁承焕驻兵在北京广渠门外,兵无粮,马无草,白天作战,夜间露宿。袁承焕身先士卒,中箭的甲衣,像刺猬皮一样。袁承焕连获广渠门和左安门两捷,京师转危为安。但就在此时,那计策方显山落水。《清史稿•鲍承先传》记载:
      翌日,上诫诸军勿进攻,召承先及副将高鸿中授以秘计,使近阵获明内监系所并坐,故相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有二人自敌中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承焕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内监杨某佯卧窃听。越日,纵归之,以告明帝,遂杀袁承焕。
      十二月初一,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议军饷为名,命袁承焕到紫禁城。当时,北京城戒严,九门紧闭。袁承焕坐在筐里,被人吊到城上。袁承焕到了紫禁城平台,崇祯帝并未议饷,而是下令逮捕,下锦衣卫狱。第二年八月十六日,一代名将袁承焕在北京西市被凌迟处死。当街的百姓竟然有人买袁承焕的肉就酒喝,并且边骂边喝,本来进了东厂的人就别想活着出来,更何况是这样的忠臣,少不了被那些个锦衣卫折磨,这些个吃他肉的估计也是那些太监在造势。这个计谋本是不赞成的,可是现在是敌强我弱,迟迟攻不下山海关,所以即便是叹为观止的计策也只好为之。
      不过幸运的是,袁承焕一死,山海关如无人镇守一般,《明史•袁承焕传》就说过自袁承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此事虽不违背道义,但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皇太极的阳寿,对此我曾今劝过他,可是他却说:“为我父汗所托之事完之一二,但其最为重要之事却未完,定鼎燕京是我的梦想,也是是大清的梦想,为了大清,为了父汗,在所不惜。”
      于是乎本该能亲自入主北京的皇太极却在匆忙中辞世,那一年,也是混乱的一年,但凡牵扯到无诏之位皆乱之。
      他死后葬在了昭陵,昭陵前那一对石马中就有一个是救过他性命的‘白马王子’,另一个则是他的至爱坐骑。
      皇太极的死标志着清朝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大清皇朝奠基工程的完结。太祖,太宗两代整整60年的奋争,为后来清军入关,定京燕京,统一中原,奠下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不过虽死,皇太极还是略胜对手一筹,不论是文功武治,他都要比朱由检,李自成,林丹汗高出一等,这也是他能成为赢家的必然。
      如前所说,皇太极是一个勤奋的皇帝,即使在过世之前依然在做着公务,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亥刻,皇太极带着‘储嗣未定’的遗憾猝死。这也是大意了,不知道天谴来的如此早。因为没有留下遗言,一场皇位争夺战烽烟又起。

  •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写的有些乱,主要是本来构思好的情节,突然发现时间不对,为了遵从历史,强扭过来了。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