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流光溢彩 ...

  •   对法国电影真正的接触,始于《沉静如海》,虽时隔多年,依然难忘落幕的一刻,窗台上的那盆白色天竺葵,阳光潋滟里,白的幽静。这无言的结局,不知道是不是为那永不再见提供了最好的注释?!
      再见再见,永不再见。所以,他能否从东线战场回来,已不重要。
      这一场感情,谈得不动生色,甚至乎可以说从来没有开始过。可那浓浓的暧昧气息,深深的溶入空气,挥之不去。好像是那一幕浩渺无垠的天与海,他与她嵌在当中是那样的渺小,拼尽了全力,仍是无法握住对方的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小鱼从指尖滑落。耳中满是呼呼海风,仿佛能吹散记忆里的一切,包括他与她的相遇。
      纳粹军官与法国少女,是他们,成全了樱井与染衣的故事。其实是为了寻求一种感觉,就像是钢琴键被奏起,巴赫那悠扬的曲子飘散四溢,他缓缓伸出的手,一点点向前,一点点向前……眼中看到的,是她颤抖白皙的脖颈……有期待,也有惶惧;有渴望,也有挣扎……到底是徒然,澎湃的感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残酷,他的手落在了她坐着的椅背上。尘埃落定,是错过……在纳粹占领下的巴黎,和平宁静不过表象,沉静的海面下是波涛汹涌,一如他与她之间那纷沓而至的情感,扰乱了彼此的心,谁都无法再保持平静。
      因此,夜色里的雅安娜才会对冯•贝雷纳克上尉说:“再见。”第一次,亦是最后一次。
      再见再见,永不再见。他带着这唯一的一句祝福,踏上了去东线的征程。
      《沉静如海》并不沉静,那海浪总在午夜梦回打湿心田,潮意漫延,冰凉的如同不经意间流下的泪。朦胧的视线里,望去是碎片般的吉光,他与她的种种经历都在重演。每一次,都平添一层悲哀。他与她总是一个在倾诉另一个在倾听,尴尬的对立身份只能让他们继续保持着沉默。但是对彼此的倾慕之心,连这战争也不能阻挡,就像他对法国文化的热衷,她对德国音乐的执着……不需言传的心电感应。
      然而,喜欢上法国电影却非因《沉静如海》,是该归功于一头飘逸黑发的伊莎贝拉•阿佳妮。素来喜欢看美女,比方昔时的苏菲•玛索以及今时的朱丽叶•比诺什,可她们似乎都没有阿佳妮身上的古典韵味,或许是她将玛戈皇后出演的太精彩了。
      《玛戈皇后》,这部由大仲马的名著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一场残酷的宗教大屠杀,色彩浓郁凝重,仿佛一幅油画在面前展开。那是1572年的法国,信奉天主教的玛戈被母亲凯瑟琳太后嫁给了新教纳瓦尔的国王亨利,这场政治联姻充满了欺骗和阴谋。8月24日,凯瑟琳利用一大批胡格诺派首领参加婚礼的机会,制造了圣巴托罗缪惨案,仅巴黎一地就屠杀了胡格诺派包括首领科利尼等约六千人,尸骨成山,血流成河,原信新教的亨利也被迫改奉天主教。
      影片围绕宗教革命、权力争斗展开,血腥杀戮的同时,爱情也在狂野的滋长。由于丈夫与情人的相继离开,玛戈只有去大街上寻求安慰,戴着面具的她,遇到了新教徒拉莫尔。戏剧化的是,当晚的大屠杀,拉莫尔又被玛戈所救,逃过一劫的他,很快与她坠入了爱河。随后亨利回到故土,派亲信奥松与拉莫尔前来巴黎接应被其兄控制的玛戈,却不幸被伏兵擒获,在巴士底狱双双被杀害。目睹了一切巨变的玛戈,心灰意懒,除去了所有的饰物,抱着拉莫尔的头颅离开了法国。夕阳已下,天色渐晚,暮色里依然存留着脉脉斜晖,宛如人生路的尾声,被袅袅余韵拉的很长很长……这个典故后来被司汤达用在了《红与黑》中,玛特儿仿效玛戈,在于连被处死后也抱走了他的头颅。
      这是史诗般的故事,每一个场景无不恢宏,尤其是那圣巴托罗缪之夜,惊怵到叫人从噩梦中醒来,恍惚间,仍是血淋淋的张扬图画,眩目到奢靡华丽似宫闱盛宴。那样魅暗的背景里,阿佳妮仿佛是清澈的泉水,特别是她的一双眼睛,流淌着亮晶晶的光,美得精灵无俦。她把玛戈的放荡与脱俗集于一身,冷傲的外表,火热的心,看剧情的同时,更为玛戈的命运而舛测难安。如果说《玛戈皇后》是惊艳,那她的《罗丹的情人》就是震撼。
      卡米耶•克洛岱尔的故事,就是一个天才遇到天才的悲剧,无可避免。罗丹因她而灵感辈出,而她,则因罗丹毁灭。不能想象她如何在疯癫中度过了近40年的余生,或许只是对现实感到绝望,爱情没了,事业也没了……一如她最后坐在车里,用一只眼睛望着窗外的天,湛蓝的被枝丫切割成零碎地片断,不完整的就像她的人生:孤独、空洞、寂寥、无人理解、更被排挤……大概是太绝望了,也就只有她自己知道,是她不愿意清醒,而非她不清醒。
      毕竟芸芸众生,除了她以外,皆子非鱼……阿佳妮的作品中,除上述两部外,《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也至关重要,可惜没看过。
      相对于卡米耶的不幸,阿特米西亚•简提列斯基就幸运多了,虽然她也在爱情上受挫,却没有因此被毁掉她所钟爱的绘画事业,更是克服了那个时代的性别偏见,成为佛罗伦萨的第一个女画家会员,后来又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最伟大艺术家之一。由她生平改写的这部电影《欲海轮回》,让她与阿格斯提诺•塔西的爱情荡气回肠。尤其是审判的几场戏,他们备受折磨,却都在挣扎着为爱情牺牲,全不似历史的记述般冷冰冰的无情:阿特米西亚在19岁时在罗马被父亲的朋友兼同事阿格斯提诺□□。法国电影总是拍的维美而平静,不显跌宕起伏,就像是教堂的壁画,看罢令人心情舒畅祥和。影片结束时,阿特米西亚在海边口述着那两座山,两座山相联着,在附近,有一棵树,我们的眼睛跟随它一直到太空中……其实这是希望,对明天的希望。
      比较而言,苦大仇深的影片让人印象深刻,不过《两小无猜》是个例外,那敢不敢的游戏,玩起来接近于恶作剧,荒诞离奇得叫人瞠目结舌,游戏竟然可以这样玩儿呀。朱利安和索菲,一次次的用游戏来证明他们不知道的感情,伤害即是见证。有一段台词非常出彩:
      这比什么都好,好过麻醉药、□□、□□、大麻、印度大麻、迷幻剂,好过性、□□、性派对、群P,好过花生上的黄油,好过卢克预言、2001年的大灾难、玛丽莲•梦露、斯特劳菲特的舞蹈,好过劳拉•克劳馥,好过吉米•亨德里克斯、阿姆斯特朗的音乐,好过圣诞老人的礼物,好过比尔•盖茨、□□,好过帕梅拉•安德森唇边的口红,好过兰波、莫里森的迷药,好过自由,好过生命……
      尽管最后是自我毁灭,影片的过渡却浪漫如童话,更凸现了结局的不顾一切。朱利安和索菲被水泥慢慢填盖,生命逐渐消失,可他们赢得了永恒。生与死又有什么所谓呢,只要两人能够长相厮守,就算身处地狱,也是幸福无比。心灵的确受到了震颤,水泥凝固之后,只余那精致小盒子的残骸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往:有这样一个游戏,你敢不敢?
      事实上,法国影片也有轻松的,比如苏菲•玛索的《芳芳》,但记住的仅仅是她绝美的容颜,一双眸子神秘的令人想要探出个究竟。沙滩的一幕诱惑,尽管俗套,也是性感已极。另外,《路易十四的情妇》里面,苏菲所饰演的玛姬告别了她以往角色惯有的优雅,野性十足,活像个吉卜赛女郎,青春涌动,活力四射。周旋在莫里哀与拉辛之间,只为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她的结局,也是注定的。
      此外,还想说说那部赔钱赔成国家资产的《新桥恋人》,天幕上的烟花,绚烂到了极致,仿佛站在盛世繁华的顶端,俯瞰拉旺与密歇尔的流浪爱情。最是难忘他疯狂的烧毁了寻找她的海报,爱一个人,就要这样的自私,紧紧地将其锁在身边,对,就是这样。也许雷奥•卡拉克斯想展现的就是源自欲望的一种本能,当男孩遇见女孩之后最想做的事情,世上的所有悲欢离合,都来源于此,或是由此而来的衍生。善良也罢,罪恶也好,总之我们是人,不是神。说实话,《新桥恋人》看得不是很明白,一如由四个故事组成的《云上的日子》般困顿,若非苏菲,根本不会看完。
      云端的情与欲,真的能分得如此清晰么?她说:如果可以,我会逃走。他问:逃到哪里?她答:远离□□。他又问:为什么?她再答:□□的缺点之一是,太多欲念,永不满足。猜想这第四个故事点了题,可也不确定。就像苏菲在片中说她杀了她父亲,捅了他十二刀……云里雾里。
      上面既然提到了卡拉克斯,那就不能不提吕克•贝松,同为80年代法国影坛的金色少年,前者远不如后者有国际声誉。大概是后者越来越商业化了,再也找不到《碧海情》中那无限的忧郁之蓝。最后再推荐两部电影吧:《再见,孩子们》和《日出前让悲伤终结》,一部是关于二战时期对犹太人的救助,一部是讲述对艺术的顶礼膜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