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公主的第一个故事 ...

  •   赵构从女子那里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从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开始说起的。

      金军兵分两路,一路攻太原,一路攻燕山。金人一开始并不急进,只是缓缓逼近,所以朝廷以为,万事还有转圜的余地。到了燕山府沦陷,连守城将都背叛大宋投靠了金国的时候,朝廷开始弥漫一种惶恐的末日气氛,大家心里开始明白,金人的胃口,已经不是轻易能满足的了。

      赵构回想起来,宣和七年到靖康之难的那一年,似乎是他整个人生里最漫长的一年。这世上比‘猝不及防’这四个字更可怕的事情,就是看着早已料得到的厄运慢慢走来。

      他并不是一个糊涂的人,心里早就明白,这些年他父亲把大多数心思都花在奢侈享乐与寻花问柳上,政事上早就没了指望。汴京宫中养了上千人,这些人天天挖空心思,都是为搜集奇珍异玩、美女伶人送进宫中。只要在玩乐上顺了皇上的心意,官运亨通自不必说。这种情形,谁还会用心练兵打仗?

      金人南下,遇到的军队大多都是懈怠荒废许久的,这些人根本不能和骁勇善战的金兵抵抗。赵构在汴京,每日听着前方传来的战报,金人夺了一城再夺一城,如同潮水一样汹涌而来,作一个不受宠的皇子,他有足够的眼力看到渺茫的未来里自己昏暗的命运,却又没有任何的力量去扭转颓势,只有惶恐地等待。

      宣和七年的十二月,在对金人的极度恐惧里,道君皇帝退了位,强推太子继了位,以为这样自己就能甩掉把一身烂摊子甩手丢下。此时的金人,已经打到了黄河边了。

      赵构唯一一次庆幸自己不是太子就是在那个时候,他看到自己那位眼睛从来长在天上的大哥每日战战兢兢地穿着龙袍瑟缩在大殿中央的龙椅上,带着满脸恐惧与那几个魂不守舍的大臣讨论步步紧逼的军情。而他们的父亲,太上皇赵佶,竟在正月里的半夜带着几名近臣逃离了汴京,一路往南方逃窜,如同丧家之犬。

      靖康元年,金人第一次围攻汴京,因为人马尚未会齐,所以接受了朝廷的议和,拿了大宋的割地赔款便退了兵。但金人还是点名,要一名亲王去金营做人质。

      赵构永远忘不了,消息传来的时候,新帝赵桓带着一脸哀切和恐惧拉着他哭道:“好兄弟,这就动身吧,哥哥是真的没办法!”他看着他的眼泪,忽然觉得很轻蔑,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大殿。那时候他想过,这宫殿、这皇座,就算被金人抢了又如何,反正不是他的。坐在里面的人,没有一个人配坐,若是他们坐得,凭什么他不能?!若是他不能,毁了又如何?

      那一年发生了太多事,他先是做了人质,后来又当了逃兵。战乱让所有尊荣与权利都在一夕之间崩溃瓦解,他丢弃了朝廷,背弃了父兄,从他们那里,他得到的只是卑微,而丢弃了他们,他却忽然得到了整个世界。

      他聚起了兵马,不理救援汴京的急昭,四处奔逃,保全了一条性命。金人会齐人马第二次围攻汴京,这一次势如破竹,直捣黄龙。他们在汴京烧杀抢掠,废了二帝,抓走了所有的嫔妃皇族还有上千的朝中大臣,连他的亲生母亲韦贤妃也一起被掳走,押去了金国。

      整个大宋成了一个空壳,所有塔尖的人都被推下了高台,唯有赵构,成了帝国唯一的继承人。
      他自立为帝,南迁到临安,从此那个备受冷落的皇子再不见了。宣和年、靖康年,不过是一两年之间,却像是前世的事。他就像是死过又重生,他当了皇帝,好像从这一天,世上才真正有了赵构这个人。

      在他躲避金人、丢弃了朝廷与亲人的那段日子里,他从来也不去细想,那时候在汴京到底发生了什么。即使是现在当了皇帝三四年之后,他依然感到恐惧,不愿听到有关靖康的任何词句,而现在,眼前的女子,却把这段往事重新带到了他的眼前,他不能不听,不能不想,只能听着她娓娓道来。

      “那时候,外面的消息不许在宫里传送,有人谈论,都要被问罪。我和姐妹们每天仍和往常一样,读书写字,偶尔听说外面打仗,都以为是天边的事情。我们从小在宫里,太原、燕山在哪里都不知道,总以为离得还远,也不懂得担忧。后来战事越来越急,宫里的消息再也藏不住了,很多人都说,汴京是收不住了,迟早要攻破。

      我母亲告诉我,一伙大臣都在撺掇父皇让位,让太子继位,替他应对金人。太子妃为了这件事情每日哭哭啼啼,不想让大哥在那个档口继位。待拖到了十二月,父皇在殿上头晕跌倒,退位的事情终于再也拦不住了。退位也罢,继位也罢,在我们女孩家看来,都没什么分别,我们的话又没有半点分量。

      只是想不到,正月初一的晚上,我得到消息,说父皇退位只是权宜之计,他心里真正所想,是要独自南逃,果然,正月初四的晚上,他带着一群近臣,出宫去了……母亲半夜里拉着我在路上拦他的车辇,要他带我一起走。

      父皇没答应,带着茂德姐姐走了。我和母亲在通津门外看着父皇走的,那时候听说金军已经到汴京城外了,我们都以为,父皇这一去,就再不会回来了。”

      听到这,赵构无奈地笑了一声,他知道,后来他的父皇终于还是回来了,而且终于也没能逃过这一难。赵佶逃走以后,金兵围攻汴京,新皇帝亲自去金营求和,割让土地,供上金银,送上亲王人质——赵构耻辱的人质生涯,也是因此而起,对父亲,他不能说不恨。

      而女子说起这些,口气却平静,没有多少哀切与怨恨。这是一个王者对国家的背叛,也是一个父亲对妻儿的背叛,但女子的脸上,却并不愤懑。赵构对她的平静感到惊讶,他更加惊讶的是,王贵妃这个看似空有美貌的女人,竟有如此的心机,能够在那样的危急关头表现的那样机智与勇猛。

      可惜,她犯了女人家常会犯的错误,错信了多年的夫妻情分。赵构不由自主地投入进了这个故事,想象赵佶逃走时,王贵妃母女在空荡的通津门外看着他带着最宠爱的女儿匆匆逃亡时是怎样的心情——这份被抛弃的痛苦,是他从小就熟知了的。

      他有所动容地问:“你那时必定恨他吧?”

      女子若有所思,半晌才微微摇了摇头:“羡慕茂德姐姐是有的,她那时已经出嫁,驸马是蔡京的五子蔡鞗。父皇南去,是蔡京父子与朱勔父子一路跟随,有了这一层,带上茂德姐姐也是名正言顺。何况父皇一贯宠爱姐姐,姐姐与我也很亲厚,这实在说不上一个恨字……”

      女子的语气平静,这‘亲厚’二字听来亦真亦假。赵构冷不防问道:“是谁在父皇走之前告诉你们这个消息的?这消息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要是后宫嫔妃都知道,都像你母亲似的拦车嚎哭,他可就走不了了。”

      翟安微微侧目,暗自感叹皇上心中并不糊涂,他并未除去戒心,仍不忘追究每个细枝末节。

      “是蔡潥,皇上或许不记得了……我母亲和蔡潥的母亲,是表亲,所以我们自小相熟。”女子对答如流。

      赵构微微抬起眼想了想,嘲讽道:“怎会不记得?是蔡京那老儿的女儿嘛,嫁了朱勔那老贼的儿子。蔡京、童贯、朱勔一党,拉帮结派,独霸朝政。蔡京四个儿子都在朝中任高官,五子蔡鞗娶了茂德帝姬,女儿嫁给朱勔的儿子,还是父亲亲自赐的婚。蔡家父子,朱家父子,都一路跟着父亲南逃,这消息要说是蔡京的女儿透给你们的,倒是不怪了。王贵妃果真是个聪明人,留着蔡潥这根线,消息倒是灵通。”

      说到这,赵构倒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蔡京那一党死不足惜,唯独可惜了他儿子,听说蔡鞗这人倒是写了一手好字,颇得他老子的真传。他老子败势以后,也不知他是死是活?”

      听到蔡鞗这个名字,女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这表情被翟安一点一滴地捉到,暗自在心中留下了一笔。

      “南逃以后,汴京的太学生和许多大臣联名弹劾蔡京党羽,父皇还朝以后就把蔡京党人都诛杀流放,蔡鞗发配了岭南。不过最终,还是被金人抓走了。”

      “既然发配岭南,怎么会被俘北迁?”赵构对蔡鞗的文采书法,还是有几分爱惜之意。

      女子叹了一口气:“因为茂德姐姐被抓了。金人两次围城,到了十二月,城中再无抵抗之力。大哥交了降书,代替父皇去金营求和。那天晚上,所有皇宫里的人都不敢睡觉,等着大哥回来的消息。可是一直等到第三天,大哥才被放回来。

      紧接着,金人来通报,说太上皇不赴金营,是对金国不敬,要求朝廷贡上黄金一千万锭,骡马一万骑,丝帛一千万匹,还要少女三千五百名。消息传来,朝廷上下就乱成一团,要求满朝文武和后宫嫔妃进献财物,官兵挨家挨户搜罗少女。

      时限到了,可财物并未凑齐,大哥只好再赴金营,那次送他出宫,是我最后一次见他,金人此后就再也没有放他回来。金人下了令,要朝廷继续搜刮财物进贡,全城的女子,都要接受拣选,但凡不是垂垂老矣,都要带回金营。宫里的女子也不能幸免,所有宫女都被送给了金人,可金人仍不满足。

      金营传来消息,说金国二皇子完颜宗望听闻茂德帝姬最为貌美,要她亲赴金营,以抵朝廷进贡不力的过错。父皇听闻消息,急得大哭,叫人把茂德帝姬藏起来。那天晚上,后宫年轻的嫔妃都被招到昆玉殿,父皇找了年轻貌美的魏才人顶替她。第二天,金国的人来接茂德帝姬,一眼就认出了真伪,大发雷霆。

      魏才人被当场斩杀,茂德帝姬也被抓了出来。她不停哭闹,金人塞住了她的嘴巴,将她捆上马车……茂德姐姐是第一个被金人抓走的,她和那些贡女一起,先一步被送去了完颜宗望的营地。或许是有人把这个消息带去了发配流放的蔡鞗那里,他独自折返,两个月后,回到了汴京。他一回来,就赶上了所有皇族被俘出宫北迁的时候,大约是想见茂德姐姐,他就与其他皇族一起,被抓到了金营。”

      “他就这么自投罗网?倒是情真意切。”皇上感慨不已,又问道:“金人怎么知道茂德帝姬长什么样子?怎么会一眼认出是冒充的?”

      女子的神色一变,垂下头:“因为金人手里,有一张茂德帝姬的画像。画像是宣和六年所画,不过一两年之间,样貌几乎无改。有人将画像献给了金人,说是大宋宫中第一美人。金人见了,纷纷传扬,这才种下了祸根。”

      赵构此时已经完全沉浸在女子的往事中,一再急切地深究:“那时候,宫中又是怎样?你细细说来!”

      “出宫的日子,是靖康二年的正月里,金人要求所有宗室赴金营求降。父皇和皇后,还有其他皇子,已经早一步被押着出了城。其他的嫔妃和公主,被金人要求到丽正门前清点。宫里的丝帛皮毛都早已被搜刮殆尽,正值严寒,我们没有冬衣,穿着单薄的布衣步行出宫。

      走到玉壶园,看见两个年幼的妹妹,纯福和恭福正蹲在院门口哭。她们一个四岁,一个五岁,吓得走不动路,金人见了,索性把她们捆在马上,送出了宫。走出丽正门,大批的金人一拥而上,把我和其他人捆住手脚,丢上牛车。我们手脚相抵,一车七八人,被运往金营。到了金营,所有人都要更换舞衣,去金将的营帐跳舞供他们享乐,稍有不从,就鞭打锤杀。

      景王妃不忍受辱,从人群中冲出想要投井,被金兵从井中拖出,带到帐中凌辱。哭喊叫骂声响彻军营,直到最后,没了声响。当天晚上,我们在宴上被灌足了酒,关在营房里,有人醉酒呕吐,有人伤病,夜里寒冷,所有人都只能席地而睡。几个金兵拿着名册,将贤福帝姬和仁福帝姬先后拖走,听得见她们一路哭喊,叫骂金兵。

      第二天,她们二人的尸体被挂在营房前,衣服剥光,全身伤痕,金兵对我们说,若有不从,就和她们一样下场……”女子咬着牙,嘴唇颤抖,眼中的泪被强忍回去。赵构说不出话来,他知道金人的残忍,他的四个女儿,也是那时候死在金人手里——如何死去,至今不敢去想。

      女子没有哭,赵构却心惊胆战,他心里也明白,进到金营的女子,没有人能幸免,甚至包括他自己的母亲。他坐在龙座上,手却一个劲地微微发颤,终于胆怯道:“这一段就到此吧,不听也罢,不听也罢……”

      女子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低头不语,翟安在一旁催促,赵构在一旁摆手:“不忙,叫她缓缓。”

      “在金营到了三月,完颜所望下令,将所有人压往金国上京。出发前,他们将病重的人拖出来,和打死、凌虐致死的女子推成一推,一把火全部烧尽,多少日子以后,我夜夜还听得见那些女人在火里濒死的尖叫,那股臭味,总也散不去。上路以后缺衣少食,许多女眷不禁颠簸,生了重病。

      金人不肯为我们医治,仍将人随意丢弃在路边。渡河之时,船只不足数,所以只能分批而行。纯福和恭福都生着病,而且年幼无力,走不上甲板。因为害怕水,她们二人蹲在码头上一直哭闹。金兵不堪厌烦,将她们踢下了河水中,她们连挣扎也没有一下,就沉了下去。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出声,过了河,一路向北,车马不够时,就要被麻绳捆绑步行。天气渐渐炎热,所有人双足溃烂,又有人接连染病死去。

      到达燕山之时,女子们死伤过半。金人害怕到了上京,已经剩不下多少活口,就下令休整三日。想不到天降大雨,到了第三日仍不能成行,我们数百人被强挤在一所小庙避雨。那座庙背靠大山,雨下到第五日,寺庙已经四处漏雨,院中积水成潭,众人狼狈不堪。到了夜里,忽然听见山上如同雷鸣一般的轰响,紧接着,听见外面金人又喊又叫,有人说是山洪涌下,冲毁了金人的营地,他们有死有伤,自顾不暇,正一片慌乱。山洪冲倒了寺庙外墙,被锁在外墙下的人顿时被埋进了断墙,满院哭喊。

      大殿里的人被锁着,想要逃亡却无法挣脱,到处是哭喊。我和贤福帝姬被锁在偏殿墙角,转眼看见墙壁被冲破一个大洞,滚落一地碎石。我和她彼此用碎石砸开锁链,从墙洞钻出,冒着雨逃进山中。在山里不知方向,只知道一路逃窜,贤福帝姬滑落山谷,死在了山中。我不敢再走,躲在一处山洞,躲了四天四夜。

      中途听见金人上山搜寻,或许是大雨冲毁了痕迹,他们没能找到。金人走后,我下了山,白天躲避,晚上才敢向南走。没走几日,就被一伙汉人逃兵捉住,从此就落入了他们之手。为首的叫关三,是守卫燕山的城军队长,金人来袭之后,他带着几个同乡逃窜入山。乱世之中,这货贼人却善于偷生,他们也想南逃,一路劫掠,还学金人掳掠少女,人数渐壮,渐渐有上百人之多。也就是因为他们不知收敛,逃到了舒州境内仍旧恣意作恶,才被舒州的知州下令剿灭,我也由此脱身。”

      赵构听得座虚前席,半晌无话,许久才像想起了什么:“你自幼在宫中,如何知道分辨方向?”

      女子抬起头,泪光闪烁:“山中不辨方向,所幸时值秋季,天上的大雁成行南飞,我别无所知,唯知道唐诗里一句‘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哥哥可记得,小时候和父皇到金明池泛舟。父皇考问诗词,正是哥哥第一个上前背了这首诗?”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赵构此时脑中影影绰绰,全是昔日旧事,他有些记不清那些童年片段,可这首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在脑中一再盘桓,却是他幼时启蒙熟读的第一首。

      他心中一时乱了方向,看着女子的眼睛似曾相识,忽又想起自己死去的女儿和靖康的惨状,一阵心酸涌上,他喃喃自语道:“你是……你叫什么名字?”

      女子抬起头望着他,目光里无限的悲痛:“君虎哥哥,我是瑗瑗啊!”

      君虎是赵构的小名,在他成年以后,连他母亲韦贤妃也都鲜少提起,他已经多年没再听过这个名字,连他自己也快忘记。此时听见这一声呼唤,他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彻底崩塌,瑗瑗,没错,是叫瑗瑗。

      他几乎忘了她的名字,现在他想起了,确是那个幼时不起眼的妹妹,看起来不甚聪明,永远站在一边,沉着脸不爱说话,父皇不喜欢她,就像不喜欢他一样……

      他们明明是这个帝国最尊贵的血脉,却从未受到过半点珍爱,而灾难降临时,却并未因此而仁慈半分。他的心已经过多年没有撼动过了,可今日,却突然触动了他内心最软弱的地方。那么多死在北方的姐妹,他连名字也不知道,就如同他死去的女儿,他连她们的脸也快记不起。

      他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不顾仪态地上前扶起了女子:“妹妹,你真是瑗妹妹?”
      女子抓住他的手,眼神是层层叠叠的悲切与欢喜:“哥哥……”

      这是赵构此生听过最难忘的一声呼唤,他好似第一次听到有人叫自己哥哥,他有数十个兄弟姐妹,却好似从未有人叫得如此深切。他第一次感到那股从未有过的关乎血脉的亲近在胸中蔓延,他以前竟不知道,那个不起眼的连话也没说过几句的妹妹,竟能令他第一次涌起了手足的温情。

      “翟安,研墨!我要封妹妹为福国长公主,这些年的苦,定要补回来!”

      柔福帝姬跪在地上,把头深埋在膝头跪拜,肩膀微微颤动,好似在哭泣。翟安看不见她的表情,总觉得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当差这么多年,很少有事情出乎他的意料,但是这个女人,让他措手不及。

      他领了圣旨走出门来,看见冯益在门外激动地两只手攥起来:“这下好了,大宋又有公主了,兄妹相认,何等的感人肺腑!翟大人,咱们得恭喜皇上了!”

      翟安看不得他得志的样子,白了一眼,默默走下台阶。

      冯益望着他的背影,得意地笑道:“叶儿,南渡以来头一份,咱们这是什么面子!赶快叫人帮公主置办起居用具,衣物首饰,有了这一层,咱们以后腰杆可就挺直了!”

      叶儿被他的兴奋感染了,连连答应,飞也似的跑走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