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经历高考 ...
-
经历高考
高考
对于每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高考都是一个深刻的记忆。对于过来人它确实影响了我们一生。
80年代,大学没这么泛滥,还存在农业户和商品粮的差别,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大事。而且那时上大学的意义和现在不同,那时意味着毕业就分配工作,无论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是有保障的,所谓旱涝保丰收,总会有饭吃的。现在高考和工作是两个概念,高招的无限制扩招,不一定提高了全民素质,但是绝对推迟了就业年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愈演愈烈,就是现在的用工荒。本来适合干体力的都有了文凭,脑力的他们又干不了---这就体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社会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更不需要那么多泛大学生,不知道培养那么多所谓大学生为哪般?从社会层面讲成就了一个产业叫教育产业。全社会不论政府、教育、医疗….反正能不能、该不该,都产业化,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就是一切向钱看。所以这个社会看不见一丝清流了。当做一切事都只有一个目的,导致的是公众精神层面的虚无、肤浅、乃至堕落。
再次经历高考
岁月倥偬,转眼又一代人的高考亲历。眼花缭乱,已经不似以前的纯粹。为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小时就培训过播音主持,眼见得成绩尔尔,走条捷径吧,因为成绩不太差,一本上下徘徊,只选择了几所名牌大学的艺考。看别人都在考自主招生,还好,有的学校真的够资格参加,不能错过!孩子从小练习乒乓球,很有些天赋的,因为权衡人生定位、个人理想,才没去专业打球,在这人生的关键期,不能放弃任何优势,拿二级运动员证,训练、考试,终于考取加分资格。其他的艺考、自主招生,因为定位太高无一通过,虽然认为精选过,没有像一些同学天南地北无一遗漏的参加考试。可是已经在复习的关键期耽误很多时间了。不仅如此。孩子心浮气躁,不能踏实学□□惦记哪天还要参加那个考试,就连看见人家去考试,也心慌,想是不是自己也去考考。最后本来是一本线上下的水平,考了个二本线上下的分数。加分倒是起作用了,加上加分超二本线十几分,根本就不能走一个理想的大学。痛心过后我们探讨未来的打算。那年高三孩子总觉得身体不适,为此还住院,虽然最后是虚惊一场。可是毕竟学习是一个艰苦的事情,尤其是高三学习,紧张程度每个亲历高考的人都有体会。正应那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重新来过还是需要一些勇气。
孩子从小好强,不想庸庸碌碌过一生,而且一直学习成绩不错,曾顺利的考入本市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面对这样一个潦草的结局,家长和孩子都心有不甘。最后决定:复读。
做出一个决定很容易,取得好成绩确没那么简单。首先是身体,孩子每次打电话诉说不适,我都非常纠结,甚至后悔这个决定,我不反对给孩子一些磨练,但前提是:健康的身体,如果身体不好了,其他的都没有一点意义。几次接回检查,吃药、看病、担心…直到后来在学校当地的一个医院去检查,碰到一个老大夫,老大夫很确切的说是怎么回事,拿了些药,督促她按时吃完。后来就真的没有症状了。其他的病痛渐渐也好了。现在回头想:可能青春期和更年期一样,受内分泌影响,也会有一些身心的不适。庆幸因为身体纠结的阶段终于过去;成绩的起起伏伏又让我们的心情阴晴不定。尤其是最后一次探望孩子,孩子靠着华莱士的柜台等餐时跟我说:去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什么感觉,高考就过去了;今年觉得压力很大。那时我看到她眼里闪过一丝泪花,心痛不已。还是开导她说不要担心,人生怎么过都可以幸福,成功的路有很多条,复读只是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知道我可以安慰她,但是当事人的感受绝对不是一句话能开解的。我只能祈祷孩子足够坚强,能及时调整心态,不要影响最后的发挥。
孩子一直是开朗乐观的,也很坚韧。最后的模拟考都不太理想,甚至有一次还相当差,问了原因我没多说什么。她有些灰心,但是从没放弃,而且更进一步促使她学习到最后一刻,自主复习阶段扎实的做好十几套模拟试卷,她说:因为最后几天了,好多人开始放松,模拟卷也没好好做,她说我都做了,而且卡时间做,看怎么做更快、更准确、更有效的拿到分数。孩子的努力没有白费,最后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她说这个试卷本可以考到更高的分数,我说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高考只是一个站点,一生的路还很长,努力前行,还有很多机会去完善它。
只要努力的生活,就是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