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2008-10-16 洛丽塔 ...
-
我一直很喜欢看电影,因此在大学选修课里也选修了电影美术。电影,算是我和赖淳之间的共同爱好和话题。大约是艺术生对画面天生的美感,每个分镜头的手法、画面的感觉、灯光的处理、颜色的搭配、演员的神态,都是我俩常讨论的话题。像《花开花落》那种文艺感的影片,法国电影视觉感一直很唯美。例如之后2010年新出的《香水》中每个镜头都犹如古典油画的高雅静谧,连死亡的气息都能拍到如此的优雅。我常常会因为剧情中某个情节而感动流泪,他却会笑我说都是假的干嘛还那么认真。
最近看室友们忙忙碌碌的拍片子,我突然有种想加入其行列的冲动。记得几年前有个学姐拍过一部有关小姐的纪实影片,当时带来的震撼还是蛮大的,反映了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室友他们拍的是有关17岁的影片,17岁女孩潋滟的年华中,穿插着矛盾的剧情,周围人的排斥,异样的情感,他们的片子中运用了大量的舞蹈元素来表达故事的情感描绘,是个不错的片子。
每次坐公交车的时候车上都在放《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影片,虽然已经看过多次,今天再次看到的时候感触仍旧颇深。
本片是一部寻常的警匪片。但是,吕克·贝松巧妙的加入了一个玛利达的角色,这个12岁的小童星很好的展示了自己的演技,将一个幼稚却坚毅的女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影片后半段里安和玛利达的那种彼此不分离的跨越年龄的爱情更是为影片奠定了凄婉的基调。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洛丽塔式的爱情,在动漫中已经看过很多次类此的剧情,甚是感动。然而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导演的手法干净,简洁,明快,非常的舒服。
影片中段,里安和玛利达相依为命,一起生活的片段是影片最舒缓的一段,在这段镜头里,里安作为一个杀手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玛利达对里安悉心的照顾令人辈感亲切和窝心。
一个12岁的小女孩与一个40岁杀手之间亦师亦友,亦父亦女,似有还无的感情故事,没有缠绵悱恻、没有风化雪月,甚至唯一的激情也仅是玛蒂达孩童般偎在里昂肩上满足的睡去,等待着黎明醒来后的不归路……
杀手是不能够有爱情的,这是江湖规矩,千百年来,江湖的事情没有人可以去跨越,退出江湖无疑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或是说意味着一个标点符号的书写,当事情暂告一个段落,另一件事情终会正在悄悄发生,就向里昂可以成功逃出特种部队的重重包围,却终究没有走出那一段通往光明的窄窄的通道……
影片的最后,玛蒂达将里昂珍若生命的兰花移入沃土,玛蒂达轻声的说:“在这儿我们安全了,里昂”,镜头穿过女孩的头顶,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葱茏、旺盛,夏日的纽约阳光很明亮……
“人生好辛苦,还是长大就好了?”(玛蒂达)
“一直如此。”(里昂)
阳光下的海洋,只有绝望。当里昂轻轻的阖上沉静的眼,Sting的歌声渐渐响起:And if I told you that I loved you You’d maybe think there’s something wrong I’m not a man of too many faces The mask I wear is one……
唯美的镜头加上唯美的剧情,我喜欢。虽然没有像《天使爱美丽》那种美丽的结局,但是,不论是剧情还是视听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已然不简单。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影评写在08年初,这次又看到《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镜头又回想起曾经影片中那份感动,写了出来。
原本我日志在写的时候,毫无任何目的和感情色彩,然而,仅仅就是这样的一篇日志,不知道为何招惹到赖小淳的前任阿良的不满。在阿良看过我日志后的第二天、写下了关于他自己和赖淳之间曾经的海誓山盟天长地久,以及阿良诉说自己和现在比他大N岁的恋人之间如何幸福,和反对对老少恋人群的极度不满。
当时我看到丫写的那日志,瞬间有种想把自己电脑砸掉的冲动。老子写个影评,管他妈你丫的屁事!你他妈的以前过往跟老子晒哪门子的幸福,草!你他妈的幸福,干嘛当初一脚把他踢到我怀里!MLGB的!就他妈B的脑残!我一文人,从来不骂人的,让老子足足骂了丫三天、不过也不过是和孙然抱怨。至少自己的气度还是有的,这件事从没对赖淳提过半个字。后来,阿良不知道什么原因,把他自己写的日志在几个月后删除掉了。我不明白明明是你放的手,你死活不要得他,为何如今在赖淳和我一起的时候,阿良已有了归属的时候,反复提起曾经的甜蜜。
时至今日我才恍然明白,阿良所谓说喜欢我性格的话题,无非是借口。阿良对于他和赖淳的分手,后悔过,我不知道阿良的好,他也不会懂为什么赖淳会和我一起这么久仍旧没分手。阿良一直觉得我是他们感情之间的第三者,而我是赖淳心中的“洛丽塔”,然而事实却是,我认识赖淳时,阿良已经与赖淳断的干净,早就睡在别人的怀抱。阿良的不忠,阿良的劈腿,也许是造成赖淳对我时至今日仍旧患得患失的过分保护,也许是一如赖淳认识我的时候,赖淳所钟情我那双干净的眼睛,犹如“洛丽塔”般的纯粹。
对于洛丽塔,我心目中一直是当成一份纯粹的感情,有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美好,洛丽塔大约是每个男子心目中或多或少念念不忘的纯情。
我不懂为什么,赖淳很多朋友都看好我俩的分手,明明是两人的感情,却要由第三个人、第四个人告诉你是否合适。时至今日的感情,已经没有刚在一起的热度,逐渐平淡。每天紧张的打工,忙碌着毕业设计论文的事情,回到家里有时候已经是11点,赖淳总会在我进家门时候放好热的洗澡水,热好宵夜,尽管,他总是一边给我煮东西吃一边说我是不是该减肥了。我不知道他这种矛盾综合体的逻辑,我嘲笑他既然嫌我胖了,干嘛还睡前给我塞一碗鸡蛋羹儿或者一碗有两个荷包蛋的面条儿。
赖淳却是笑着说:“你傻啊你,该吃你还得吃,你吃了谁让你不早起活动去?明天早上5点我叫你跑步去!”
“滚,我才不去。”我停顿下,“哥,要不你明天陪我一起去?你跟我一起去我就去。”我知道他是起不了那么早的床。
“行啊!”他倒是答应的爽快,“你快吃,明天早起我跟你早起一起跑步。”
我正心里暗暗怀疑的时候,他眼角笑弯马上接了一句,“明天我骑着单车出去,给你脖子上牵个绳儿,溜溜你,我骑着车子,你跑着!”
“滚!贱人,我不干!”
“诶,我找找啊……”接着,赖淳真就从抽屉里翻出一根儿捆行李的麻绳儿,说着就往我脖子上套,“诶!这挺好!哈哈哈哈……”
“滚!讨厌!吃饭呢!”说着我用脚踢了他下。
晚上我吃完了宵夜,赖淳照例去洗了碗,上床临睡觉他果真定了闹钟五点半。可惜的是,第二天早上闹钟响了,他按掉后,我俩照旧睡到日上三竿。如此的运动减肥计划,只是说说。
--------------------------------------------------------------------------------
【补充】
洛丽塔情结(洛丽塔)
《洛丽塔》是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电影。另有与此相关的歌曲、名词和时尚风格。
“我的欲念之火,我的□□……”这是《洛丽塔》开头的一句著名独白。从精神层面上来说,是由于对朝气蓬勃的生命的饱含向往的爱怜所引发的某种强烈占有欲达到人格扭曲的程度。老男人为了挽回自身逝去的青春,一种惧怕死亡和衰老的特征。洛丽塔原先的“名声”并不好,亨伯特这个男人由于幼年的心理创伤,在中年时被强烈的情结所支配,难以自拔地爱上了少女洛丽塔。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