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突厥来犯 ...

  •   至大业十一年,各地造反势力更加猖獗,隋炀帝的疑心病也日渐深重。可是,由于在弘化“沉迷酒色”的伪装,李渊竟成了杨广所信任的为数不多的几名大臣之一。为镇压越演越烈的河东农民起义,李渊被炀帝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
      大业十一年四月,圣旨下到弘化。
      七月,长孙无忌代表舅舅前来道贺。
      看着被李世民迎进门的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姨娘窦君怡深深皱眉。
      一年前,李世民成婚的时候,她就觉得两个孩子之间不太正常:长孙无忌在他妹妹大婚当天的表现,根本就不像是一个牵挂妹妹的兄长,不管他自己有没有意识到,那时的他,言行间表现出的,隐隐就有一股自己东西被抢的不甘于无奈;而世民呢,由于无垢太小,所以想等到她十五岁再行周公之礼的事,他可以与无垢商量,可以与她这个做姨娘的解释,但是,从无垢那里得知,这事,世民居然也和长孙无忌这个做舅兄的说了,这就有些牵强了……
      无垢回门之后,又过了将近一个月,长孙无忌才回家,这期间,三个孩子都是同进同出,一直在一起,和之前的三个月没有任何分别,她是应该高兴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之间关系良好,但是,世民他刚刚和无垢成亲,正是新婚燕偶蜜里调油的时候,他为什么一点都不觉得长孙无忌这个做哥哥的妨碍自己和妻子亲近呢?好,就算世民和无垢他们年纪小,但是长孙无忌年纪不小吧,他就一点就没有觉得不应该打扰自己妹妹和妹夫吗?她窦君怡可不认为凡事都讲理懂事的长孙无忌会这点礼仪和关念都没有。
      长孙无忌走后,她陪在姐姐的灵位前说了一晚上的话,事无巨细,全都是关于这三个孩子。那时她就想,既然这事,长孙无忌和李世民都没发现,长孙无忌一直把自己的反常归结为担心妹妹,而李世民也一直把不和长孙无垢圆房归结为她年龄太小,那她这个姨娘就没有必要非得把事情说穿,反而提醒了他们了。
      再者,长孙无忌也已经离开,以后估计也不会再有太多的交集,时间一久,这事也就过去了,他们两个,还是大舅子与妹夫,不会有什么大碍。
      可是,任她怎么都没想到,这还不到一年,长孙无忌就又来了,还是顶着道贺的名义。
      看着两个人并肩而入,那背影竟是分外和谐。窦君怡长叹口气,姐姐,我该怎么办……

      经过前思后想,窦君怡还是选择找个机会请长孙无忌赶紧离开,趁着这两人还什么都没领会到,在这之前,分开他们是最好的做法。
      只是,还没等她想到什么理由,上天就给了长孙无忌一个留下的机会:大业十一年八月,杨广以突厥始毕可汗没来朝贡为由,亲自率领大军北巡,在大隋与突厥的边境上进行演武较量,意在震慑突厥,炫耀国威。
      可是突厥作为游牧民族,根本不吃杨广这一套,直接发兵直奔边境,竟是要活捉隋炀帝。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杨广的妹妹,之前被他父亲隋文帝杨坚和亲致始毕可汗的可尊隋义城公主,给杨广送了信,这才使杨广有时间退回雁门关内。
      可是只是退回雁门关也是没有用的,突厥近十万大军,把雁门关围了个水泄不通,就凭杨广的这三万人马,无论如何也无法突围,只有等着各地援军尽快来救。
      看着这份奏报,李渊无奈叹气,他被封为山西、河东安抚使,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可是谁承想,这上任第一件事,居然是救驾。

      李渊身为地方最高镇守,当然不能擅离封地;李建成需要帮着父亲处理公务,最好也不要轻易离开;李元吉年龄太小,再加上才华比之两位哥哥也确实差了一点,所以他也不是上好的人选;李渊手下的那些将领,又没有独自领兵的资格。综上所述,能随时离开勤王救驾,又不会在离开时影响公事,同时有能力并且有资格领军带队且有胜算的,李渊数来数去,就剩李世民一人。
      此次是去真刀实枪的拼杀,不是军队的常规换防,眼见着亲人要上战场,李渊、窦君怡、李建成以及李元吉他们,又怎么能不担心。但是,担心也得去,好在让众人欣慰的是,这次,长孙无忌也要求要跟去,以便随时照应。
      所有人当中,唯有窦君怡犹豫了一下,但是,和她这种捕风捉影的猜疑比起来,明显是眼下李世民的安危最重要,所以,窦君怡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点头同意。
      也就是她这一次的同意,使得以后,李世民无论南征北战还是东征西讨,身边都再没少了长孙无忌的身影。
      出征前一天,晚上,李渊摆宴,全家人一起,为李世民与长孙无忌践行。饭后,李渊又找了两人单独谈话。
      “世民啊,这次出征勤王,我们在兵马的数量上,与突厥相差太多。你要知道,这次突厥围攻雁门关,号称是十万人马,就算仔细算来大概也就八万,但是就算是八万人马,也是不少了。而我们,我这次只给了你五千兵马,因为剩下的人马我还要防着山西以及河东这片的起义或叛乱,所以这已经是我能给你的极限。”人数相差太多,作为父亲,李渊怎么会不担心,“儿子,这次,你一定要小心,一切见机行事。无忌,你也一样。”
      “是,父亲放心,孩儿记得。”李世民躬身答应。
      “谢伯父关心,无忌定当谨记在心。”长孙无忌同样道谢答应。
      “还有,咱们可说是距雁门关最近的地方镇守,先到了雁门关也不奇怪,但是,这并不是说其他地方的官员就不会派兵来救驾,所以,如果情况不是万分危急,你们大可等其他地方官的兵马到了,几人合兵一处。”李渊再叮咛,“这样也安全些。”
      看着李渊再说下去,似乎就要说“救不救杨广是其次,保存实力,抱住性命才是重要的”,长孙无忌答话:“伯父的意思无忌明白。之前无忌就和世民分析过,圣上能赶在突厥来袭之前退回雁门关,似乎是得到了突厥要来袭击的消息,而不是演武结束带兵返回,因为圣上的回兵很是仓促。再加上我们都知道,先皇曾将女儿义城公主嫁于始毕可汗为妻,而义城公主又是圣上的亲姐,所以,不难猜出,这次圣上能逃过一劫,应该是这位公主偷偷送信。”
      “而这位公主,既然不愿看到圣上有危险,那么现在圣上恰恰被困雁门危在旦夕,想必这位公主,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什么都不做;再者,义城公主身为可尊,在突厥地位崇高,而始毕可汗又亲自带兵围困雁门,就更没人能干涉她了。”李世民接着长孙无忌的话继续补充,“当然,这只是一种好的想法。我们这次出征,也不能全都赌在这个设想上。”
      李渊听后点头,突然就觉得放心不少,“不错,你们能想到这点很不错;同时,你们也能明白不能依靠这点,这就更不错。”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不好意思的笑笑。
      之后,长孙无忌对李世民使了个眼色,李世民继续对李渊说:“父亲,孩儿还同无忌分析过,突厥这次这么有恃无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圣上现在孤军在外,而且双方兵力相差悬殊,若是各地援兵能陆续快速达到,突厥的优势就会立即消失,到那时,别说打,就是吓,也能把始毕可汗吓回草原去。”
      “而且,突厥以北,更有不少游牧民族,那些民族,同样能征善战,只是人数很少,所以才一直臣服于始毕可汗,若是他们听到风声,说始毕可汗挥军南下,难保那些民族不会趁着突厥内部空虚,也来打个秋风。到那时,始毕可汗腹背受敌,估计也只有退兵一途。”长孙无忌也同样把之前他和李世民的分析说出。
      李渊听后更是点头不止,他真是小看了这两个孩子,于是又放心不少,“好,很好。之前我还担心你们第一次带兵会有什么问题,如今看来,我也就放心了。要记得,这次你们是三军主帅,五千将士的性命就握在你们的手上,他们是能回家和妻儿父母团聚,还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都在你们一念之间,所以,在下任何命令之前,都要慎之又慎!”
      “是,谨遵父亲(伯父)教诲。”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同时躬身称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