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从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谈当今社会的生活观,爱情观和价值观 ...

  •   05年的电影《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年轻导演乔·怀特的处女作,他通过这部电影从英国其他年轻导演中脱颖而出。后来的两年里,他又拍了家喻户晓的著名电影《赎罪》,并且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傲慢与偏见》由英国大帅哥马修·麦克费登(此人不是一般地帅,看得我室友眼睛发直),大美女凯拉·奈特利和罗萨蒙德·派克联袂主演,画面充满着浓郁的英国古典哥特式风情,人物形象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尤其是心理的表演特别精彩,片中音乐优雅而富有诗意,让人沉浸在浓浓的英伦情怀中。这部电影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跟原作者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才华分不开。我看了这部电影后感触颇多,下面想分析一下剧中的人物,并谈一谈当今社会的生活观,恋爱观和价值观。
      片中主要涉及这样几个人物:班纳特家族(班纳特太太,班纳特先生,简,伊丽莎白,莉迪娅),达西先生,宾利先生,柯林斯牧师,威肯军官,夏洛特。主要的故事情节相信只要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班纳特一家是没落的贵族,基本上靠自己最后的家底过日,班纳特太太非常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有钱人以脱贫,所以常常教唆自己的女儿去接近有钱的贵族以谋得好处;班纳特先生是个头脑清醒的人,他深知幸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但是无奈于太太和女儿的势力,所以在电影的前面部分一直是处于一个被压制的地位,在后面才冲破樊篱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简是班纳特大女儿,是个外表绝美却内心羞怯的小女人,可能是演员表演得不太到位,至始至终她都是个花瓶,并没有多大的个性魅力,只是最终终于和宾利先生消除了内心隔阂结为连理;宾利先生是这个镇上年薪5千万英镑的有钱单身汉,钻石王老五,是无数少女理想的结婚对象,不过在电影中也跟简一样,没什么太多的个性魅力,感觉就是个配角。柯林斯牧师是班纳特的远亲,由于班纳特先生没有儿子全是女儿,所以他名正言顺的成为了班纳特家财产的继承人。柯林斯古板平庸又善于谄媚奉承,依靠权势当上了牧师,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绝后,马上与她的密友夏洛特结婚。威肯军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虽然表面英俊幽默,但实际内心阴险狡猾歹毒,前后一共欺骗了三个女性,并且欠下了累累赌债,最后达西先生替他还清了。莉迪娅是班纳特的三女儿,跟她母亲是一类人,贪图名利,爱好玩乐,最后被威肯军官所玩弄。夏洛特是伊丽莎白的密友,由于对生活缺乏自信,只希望过结婚生子相对富裕的平淡生活,故而毅然决然地嫁给了柯林斯牧师,也让伊丽莎白感到比较烦恼。片中最具有个性魅力的两个人,一个是伊丽莎白,一个是达西先生。前者是班纳特的二女儿,非常有思想有理想的一个女性,喜欢看书,年纪不小,却始终对生活和爱情持自己的独特看法,没有被现实风气和家庭环境教育所影响;后者是家底比宾利先生更丰厚的贵族,表面傲慢却内心善良,他跟伊丽莎白在逐渐认识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误解,但最后矛盾化解,两人走到了一起。这部电影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里面的人物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甚至可以用来反映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观、恋爱观和价值观,所以值得一谈。
      首先来说班纳特太太,她是个典型的财迷,自己嫁给了班纳特先生后心总不满足,认为自己家仍然很穷,就不停地教唆自己的女儿在舞会上去全力勾引钻石王老五宾利先生。她对自己大女儿简的美貌充满了自信,认为她是万人迷,只要用少许技巧就可以让所有的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上,因此她把宾利先生征服当然不在话下。她还把除伊丽莎白的其他几个女儿也教育得追逐奢华和名利。而伊丽莎白由于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而不受她的制约,她就恼羞成怒,对她恶言相向,这充分显示出她的尖酸刻薄,她作为母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而是一个子女的教唆犯。纵观当今社会,大多数父母对儿女抱有的期望总是太高。他们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就变本加厉地敦促孩子通过牺牲童年的方式去实现,因此很多孩子从小就要学多门课程,完全没有业余时间去搞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至于自己究竟适合向哪方面发展,完全不清楚。然后孩子进了初中高中,开始接受全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老师传授的也大多数是应付考试的解题技巧,并不停地给我们灌输一些例如让我们应该往社会更高阶层走的功利性的东西。我记忆犹新的是我高中曾经崇拜的某位老师曾经反复给我们讲蓝领和白领的区别,让我们以后一定要刻苦努力成为白领,不要成为蓝领丢人。现在想起来,我真觉得心寒。中国大多数的家长和父母,从来就没有教给孩子追求幸福生活的方法,而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不停地像压榨包身工一样压榨孩子的童年和快乐,让孩子迅速地从年幼无知天真烂漫变得老成稳重精于世故。这样的孩子由于精通周旋于大人之间的方法,所以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而那些真正有血性有活力创造力的孩子,却早已被封为不懂事的一群人,掷入了被忽视和漠视的行列。因此,孩子们长大后,也就变得异常冷漠和世故。现在各媒体网络宣传的“80后垮掉的一代,90后脑残的一代”,实际上在我认为,是整个社会都在推卸责任,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们这两代人的身上。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因,而是果,因是我们之前几代的人给我们创造的大环境。□□在《谁在谋杀中国经济》中也提出,病根实际上在现在的这些四五十岁人身上,而不在大学生,他们自己感冒了却让大学生替他们吃药。由价值观再转到恋爱观。现在的大多数父母基本上等孩子到了适婚的年龄,就不分状况地开始催孩子,甚至逼婚。而很多孩子由于受不住压力,就草草相亲,条件谈妥结婚生子,但是很多男男女女其实并不是真正适合,而是凑合过日子。结果导致婚后生活紧张,吵架离婚比比皆是。中国式结婚和中国式离婚的例子太多了,我们甚至认为这么多的现象最后只揭示出了现代人的浮躁和迷茫,却从来没有去挖出它们背后隐藏的形式主义。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一个人只要结了婚,就功德圆满了,不管你是和谁过,只要你结了婚,就正常了,就再也没有舆论压力了,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只重外观排场不重实际内容的中国文化的通病。而现在结婚的物质主义和金钱至上论,也让很多人迷失了自我,在婚姻这个围城里徘徊狂乱,纸醉金迷,出轨与越狱的事件屡见不鲜。究竟是社会的风气出了问题,还是文化的恶疾?我们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因为在找到答案之前也许我们已经沉沦。
      再说班纳特先生,他是其中头脑比较清醒的人之一,却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受了妻子的压制而变得沉默。到了电影的后半段,他深深地意识到女儿伊丽莎白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开始明确地表达自己支持女儿的态度,当他确认女儿确实是喜欢达西先生这个人,而不是喜欢他的钱时,他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整个人精神状态在电影前后出现的转变,是随着伊丽莎白与各种人矛盾的冲突而被激发出来的,实际上伊丽莎白自己的态度在其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因此我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儿女坚持自己的想法,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总会对父母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感染,达到互相沟通理解的地步(当然,确实没法沟通的除外)。
      再来说说简和莉迪娅。一个是班纳特家的大女儿,一个是三女儿,前者美丽而富有涵养,后者相貌平平而庸俗势力。我没看完小说版的《傲慢与偏见》,没有深入了解简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现仅就电影里她给我的感觉来谈。简在电影里是个相貌出众,让人感觉很温和的贤惠小女人,在现实社会中应该是众多男性想要娶回家的理想对象。然而她却羞怯,不敢表达对自己对宾利先生的爱慕,让宾利和达西都误认为她并不是太喜欢宾利先生。因此电影前半段,达西让宾利作出了离开班纳特一家的打算。然而后来在伊丽莎白遇到达西之后向他说明简实际上深爱宾利之后,故事才有了转机。达西说服宾利让他向简求婚,故事圆满结束。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男男女女,爱一个人就需要表达出来,需要说出来,否则会因为互相的误解而永远错过。至于莉迪娅,是个贪得无厌追求奢侈和享受的拜金女,跟拜金男威肯军官沆瀣一气,最终成为了别人的笑柄。
      威肯军官是当今社会帅气的花花男之代表,外表华丽内心肮脏,以骗取女性感情获得金钱为生。当然由于他的外表和语言太具有欺骗性了,所以导致女性纷纷上当受骗。这种男人如何辨识,需要广大女性同胞提高警觉,加以区分。希望空间的广大女性踊跃提出如何辨别此类男人的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宾利先生在这部电影里演的太像空气了,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个性色彩,所以也就不再详谈。
      柯林斯牧师是当今社会物质男现实男的代表。他古板而善于依附权势而当上牧师。在选择婚姻对象上,他开始对简有好感,在听班纳特太太说宾利先生喜欢简可能要娶简之后,就立刻把目标转到了伊丽莎白身上,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圆滑。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对任何女人都没有太深的兴趣,娶个老婆就像是娶个可以生子的工具那么简单。他缺乏生活情趣和品味,过着单调的生活而固步自封。但是这种男人却在现实社会被认为是稳重沉稳的代表,也许还是各位母亲教育女儿去争取的目标。因为他的稳定性和单一性,让女性们觉得他很有安全感。虽然他稳定得让人觉得乏味,但是他可以给你提供一套宽敞的住宅,一个庄园,让你安心在里面当家庭主妇,这对于各位选择安稳生活的女性朋友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诱惑。虽然伊丽莎白不接受他,但是伊丽莎白的密友夏洛特接受了他,这表示他在女性朋友中还是有相当的市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选择一个男人,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希望各位女性同胞能够真正合乎自己心意地选择一个中意的男人,而不是迫于现实和舆论的压力而做出违心的选择。因为你一旦选择了,就要承担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而只有真正的心心相印才会承受住以后一切的冲突和波动,只是因为条件相符而缺乏志趣相投感情相合的结合,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最后来谈谈影片的主角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这是两个极具个性和人格魅力的人物。伊丽莎白热爱文学和精神世界的沟通,她是个极富灵性的女子,有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热爱,认为结婚是要找个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人结合,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就终身不嫁(这点跟小说的作者简·奥斯汀的理想主义颇有相似之处,她也是终身未嫁)。就因为她对自己对生活有这份执着,才使他拒绝了条件尚好的柯林斯先生,继续保持单身。达西先生是一个很有内在修养但外在骄傲的贵族,他把他的善良和对生活独特的热爱隐藏在心灵深处,外表给人冷酷而傲慢的印象。也许他见过的人太多,经历的事太多,以至于对每个人彬彬有礼,但又保持距离。当他第一次遇见伊丽莎白时,也许已经感觉到她眼中的光芒跟自己内心的光芒极为契合,也许他已经从内心深处爱上了伊丽莎白。但是他却因为贵族的那种骄傲和自持没有表露出来,反而用言语漫不经心地表达了对班纳特一家人的轻视。而就因为他的态度加威肯军官的谣言,使伊丽莎白深深地误解了他,并且认为他是个伪君子。在后来一系列的误会消融之后,伊丽莎白才发现他跟她是一类人,故而爱上了他。在影片的结尾,达西先生在一片广袤的草地上向伊丽莎白缓缓走来,空灵而又深情的音乐飘出,黎明的微光洒在空气中,四周显得浪漫而又神圣。伊丽莎白迷惘而又期待地望着他,达西走向伊丽莎白,向她说出了下面一段话:“你知道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还不至于大方到愚弄我的程度……若你的感情仍如同去年四月,请立刻告诉我,我的情感及愿望都没有改变。你只要说一句,我就永远不再提起。但是若你改变心意,那让我告诉你:你的身、心、灵都让我着迷,我爱……我爱你,今天起,我希望再也不要与你分离。”伊丽莎白听完后,握着他的手,说:“你的手好冷。”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话是如此地浸人心脾,让人有种茅塞顿开恍若隔世的感觉。这就是真正的爱,可遇而不可求。真正的爱是身心灵的吸引,而不是金钱的吸引条件的吸引,但是这样的爱,人世间又会有多少呢?记得我看余杰写的《香草山》的时候,始终觉得空气中弥漫着青草清新而纯粹的味道,感觉灵魂受到了洗涤和净化。爱是一个很难言说的词语,特别对于那些从来没有真正爱过的人来说,爱也许只是他们一个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游戏词汇。但是这世界,真爱确实存在,只是它来临的时候,也许我们已经错过了机会……为真爱而执着等待的人又有多少呢?这世界的红男绿女,早已经湮没在灯红酒绿之中,囚禁在自己为自己一手制造的围城之中。当你说真爱,他们撇嘴一笑:一点都不现实,钱才是最现实的,有钱就有爱。因为这是个疯狂的世界,这是个现实的世界,真爱难寻,假爱泛滥。
      写了那么多,希望大家各取所需,随意评论。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够活得幸福和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