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唐朝垂拱二年,那时武则天还没成就一代女皇的霸业,尽管她已经开始了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但明面上这个朝政、这个江山依旧是李氏宗室的天下,龙椅上坐的还是李氏的子孙。
      在这过去的千百年中,唐朝的民风是最为豪迈、奔放的,同时由于皇宫贵族的推崇,唐朝的艺术到达了一个辉煌的顶点。当时有点才学的人都喜欢隔三岔五地上乐坊酒肆,长安城内还有很多胡人开的酒坊,里头有不少轻纱蒙面舞姿曼妙的胡姬,这些胡姬的舞姿和来自塞外的音乐激发了无数艺术家、诗人的灵感,哪怕是后人所见的许多壁画、陶塑、诗词都有她们的形神。
      乐坊酒肆总归是三教九流的地方,即便胡姬再美琼浆再好富贵的公子爷们极少会涉足,这些人将目光视向更为风雅的青楼。唐朝时期著名的青楼当中不乏官窑,里头的美人儿各种类型的都有,善解人意的、温柔、泼辣的……更有是没落被充为婢的官家小姐——唯一的共同点是她们无一不才情横溢,对比起妓院这里卖的是心,失落的游子与她们的言谈中找寻安慰,风华正茂的官家子弟则是为了锦上添花。
      那时候的杭州乃一郡属地区,全称杭州郡,那时西湖还不叫西湖,由于和钱塘江邻近,西湖便叫做钱塘湖。西湖的美景延传在整个中国历史之上,哪怕是在古时也受到众多文人墨客的向往。
      与长安的青楼不同,杭州的更有特色,一条花街临湖而建,夜晚从二三楼的露台望出去能看见黝黑的湖水被花灯映得波光点点的,宛如漫天的星星落入湖中,煞是好看。
      而当时杭州最大、最美的青楼却不是在这条花街之上,而是花街对开的钱塘湖中。那是几条拴在一起的橡木廊舫,中间那艘最大,旁边的次之,这些船的用料和外形设计如出一辙,就是最大一艘的装饰华丽得让人一眼就移不开眼睛。作为点缀,廊舫前后还飘荡着好些加盖了乌蓬的轻舟,乌蓬的蓬檐前后各垂着两盏小巧的宫灯,掌船的在船尾处还悬挂着一盏油灯,并上纱帘背后空间的烛火,照明度十足之余更添风情。
      从岸边到廊舫需要经过一段十余米的渡头,渡头两边是一大片的芦苇荡,白天光线好的时候站在岸边仔细看,可以看出深处还长着好些莲叶,偶尔几枝莲花顶着一个花骨朵儿从这绿色的海洋中钻出来,若遇上天朗气清的天气,眼尖的行人则可以瞧见。
      可惜的是那天天色不好,成天阴沉沉的,白天里头层层的雾霭重重地压在湖面上,游人看不见湖面的景色,更枉论那些隐藏在绿海中的莲花,等夜晚雾水散尽,钱塘湖里又是另一番热闹,而这热闹虽是常言的风花雪月,却和花毫不沾边。这样的热闹往往一闹就是一宿,等长夜将尽,便是曲终人散的时分,直到又一个夜幕的降临。
      然而这个晚上的热闹注定不抵天明。
      轻轻开了不过一道口子的莲花在夜风和乐声中舞动,和人一同享受着这祥和的气氛,然不过三更时分,一声“走火了”惊扰了这漆黑的夜晚。
      船是木造的,又是栓在一停在渡头的,纵然湖里的都是水,但在一把火的作用下,烧起来的时候也是红火滔天,甚至比岸上的房子着火蔓延得更快。
      船上不少的客人和青楼女子尖叫着、喧哗着第一时间跑到渡头,有些没及时逃跑又懂水性的人纷纷落水免得遭受火烧,而剩下的一些逃不掉又不会水的人则挤在没烧到的甲板上惊慌失措你推我攘的,混乱不堪。
      火舌本就无情,更何况是一把被人有意为之放的火,这一夜的火灼烧了余下的夜晚,几艘精致的廊舫在火海里头化为乌有不说,连同离岸最近的几栋客栈的后院也不能幸免。
      在火烧及岸边前,住在客栈后院居室的白衣男子听闻那边的喧哗早已有所防备,离开的前一刻他看见水榭外依栏而生的一株盛开的莲花在不远的熊熊火光中摇摇曳曳,忽就心神悸动生出一丝恻隐,他脚下轻轻一掠人已至水榭边,火光映着他苍白的手背仿佛能镀上热度,他手法极快地折下花枝叶没有作任何多余的停顿,脚步几乎是连贯地一旋再一点,人已拿着包裹抱着一枝盛开的青莲翩然离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楔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