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暗涌(三) ...


  •   秦国贫苦,三百多年来独僻西陲,并无甚内乱,政权更迭不多,因此秦国的氏族,是真真正正相延了数百年的老氏族,在朝野中的根基与声望不是山东诸国那些新兴的家族可以相比拟的。二十多年前,秦献公将国都从雍城迁到栎阳,就遭到了氏族元老大臣们的反对,因为他们觉得秦献公此举是想摆脱他们的控制,亏得秦献公性格坚韧果断,当机立断地借此立誓要向魏国报仇夺回河西之地和龙门渡口,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认可,这才解除了一场潜在的危机。
      白显作为氏族子弟,现在他感觉到了卫鞅有可能会给家族带来危害,先前去公子虔那里探口风时没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于是便去找了他的好友,车右⑴余夷,先是说了他对卫鞅的一些揣测,然后就直接说道:“我总觉得这国君和卫鞅,他们两人之间怪怪的。原先我们不是查过卫鞅的来历吗?卫鞅是法家学子,国君整天嚷着变法变法的,这不正合乎国君的心意吗?费了这么大功夫求贤,可现在国君什么动作都没有,不合常理啊。”
      余夷赞同地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想了一下,“咱们在这儿瞎想没用,不如去问问上大夫甘老如何?他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门生遍布朝野,他应该能看出些端倪来。”
      白显当即同意了,“好,我们这就去找上大夫。”

      两人立时出发,不消片刻就来到了甘龙府中,正巧长史公孙贾和下大夫杜挚也在府中议事,见得他们突然来此,不免感到惊讶。
      公孙贾是秦国公室宗亲之一,算起辈份还是国君的堂叔,不过血缘关系就远了些,他开口道:“两位突然来上大夫府中,可是有急事?”
      余夷给白显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来回答,毕竟这事是他首先发现的。
      白显也不含糊,三言两语就将他在栎阳宫的发现说清楚了,“国君经常召卫鞅进宫密谈,谈话内容外人从不得知。上大夫,国君这般举动,可是从未见过,要说这里面没事儿,我白显第一个不信。”

      甘龙发须皆已花白,精神却是十分矍铄,闻言他只是淡笑道:“国君早在求贤令中申明,要求贤富国,恢复穆公霸业,要是卫鞅真有本事使得秦国恢复到穆公时期的强盛,这可是好事。你们有何可担心?”
      公孙贾也笑道:“上大夫所言甚是,国君志向,举国皆知,真要能让秦国强了,可不真是好事?”
      余夷和白显一听,都愣住了,怎么也没想到甘龙会是这种反应?其实甘龙的话并没错,国君说了要求贤,现在人来了,可是他们现在又不乐意人家来了,反反复复,确实是小人行径。只是,卫鞅如果是要在秦国大动干戈呢?就像吴起在楚国的变法那样,将贵族都迁去偏僻的地方去开荒,氏族功臣绝禄收地,真是如此,让他们如何接受?

      倒是杜挚皱起了眉头,与白显他们想到了相同的地方去,说道:“可万一卫鞅是想像吴起那样在秦国变法,收回氏族们的封地……”
      甘龙神情一凝,显得肃重起来,要知道氏族可是秦国的根本,动之轻则国本动荡,重则国灭家亡,只是卫鞅真有这个能耐?赵渠梁真的如此信任他?甘龙不愧是历经三朝的重臣,很快就找到了这件事的关结点,过了一会儿,他缓缓道:“你们可知道卫鞅的来历?”
      白显点头道:“卫鞅以前是魏国公叔痤府中的中庶子,据说他是法家学子,精通李悝吴起等人的著论典籍,并且十分推崇。”

      想想山东六国的变法运动和卫鞅的身份,再想想赵渠梁的举动,看来白显的担心并无道理。于是甘龙说道:“可是国君并无动作,卫鞅也只是拜了一个客卿,要是这当口把人赶出去,其他国家的人会如何看待秦国?士子们会作何反应?所以,卫鞅暂时动不得。”
      余夷气恼地说:“难道我们什么也不做?”
      甘龙看了他一眼,轻描淡写地说道:“那我们可以做什么?你倒是说给我听听。”
      余夷顿时一塞,说不话来了。
      甘龙又道:“快入冬了,君上不会在这个时候有所动作的,还是留待明春一观,是真是假,皆时就知道了。”
      余夷和白显相互看了一眼,无法之下只得怏怏离去。
      待他们走后,公孙贾才问道:“上大夫也认为国君会听任卫鞅在秦国大动干戈?”
      “或许。”

      =====------

      十月初冬之际,大雪翻飞,秦国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新雪。
      因着下雪天气寒冷的缘故,街道甚是冷清,只有零落的两三个人踩着急冲冲的脚步往家里赶。夜色已是降临,一片昏暗中,远远望去,唯有书房的窗口透出微弱的亮光,影影绰绰,似乎被风一吹就能熄灭的样子。一名娇俏的少女捧着食案,双手稳稳的,竟似丝毫察觉不到重量,她轻快地走到书房前,并没有擅自进去,而是站在门口轻唤了一声:“先生,该用晚饭了。”
      卫鞅搬入这所官邸不过月余,空旷的书房却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空间被一座座书山所占据了,此刻他正跪坐在书案后,手里拿着毛笔,在一片片竹简上书写法令。虽说他心中早有成算,可是要将方方面面的律法用文字书写出来,却也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耐心不说,更得花时间,同时律法还得与国情民情相符合,不然脱离现实,也只会成为空谈。

      听得少女阿石的声音,卫鞅下意识地抬起头来,见外边天色早已黑透,不由得笑道:“已是这般晚了?”他见阿石手中捧着的食案,这才觉得饥肠辘辘,便搁下手中毛笔,起身朝隔避的客厅走去。
      阿石忙举步跟上去,麻利地放下食案,搬放好食具,这才对卫鞅说道:“是先生太专心了,天早就黑透了。我一直在等先生唤我呢,可是怎么也等不到,就自已过来喊你了。幸好我来了,不然只怕到了半夜,先生还想不起要用饭呢。”
      卫鞅笑笑,说道:“太过投入,一时忘了。”
      阿石一边掀开鼎盖,一边说:“忘什么也不能忘了吃饭啊,万一饿坏了人可怎么办?您天天窝在书房中,一忙就是一整天,本来休息就不定时,连吃饭都不注意,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径直叨念不已。

      卫鞅不禁感到有些头疼,阿石会出现在府中,并不是他自已寻来的,而是先前他所下榻的客馆主人所托,说是女孩子在客馆中迎来送往,算不得好事儿,就想问问卫鞅可否带阿石进府。客馆主人的意思是,做个客卿府中的侍女,总好过在客馆中。卫鞅也觉得阿石这少女说话可爱,兼之不失天真灿漫,手脚也甚是麻利,于是待问过阿石得到她也愿意跟他走后,便答应下来了。
      可当时怎么也没想到,阿石的性子会是这么的……活泼,说起话来更是滔滔不绝。
      这时,大门那里却传了一阵拍门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不一会儿,就有仆人前来回话:“先生,外面来了一位魏国商人,自称安完,说与您是旧交,特来拜访。”
      卫鞅先是一怔,而后喜道:“安兄来了?快,请进来。”随即又对阿石说,“准备酒菜,我要与安兄痛饮一顿。”
      “好啊。”阿石清脆地应了一声。

      安完快步走进来,对着卫鞅行了一礼,笑道:“卫鞅兄,多日未见,刮目相看啊,都住进官邸了。”
      卫鞅说道:“小小客卿,哪值得安兄刮目相看。倒是安兄来得甚是时候,我正愁一人饮酒无趣,安兄就出现了。”
      安完大笑,“好,那咱们就痛饮一番。”
      说话间,阿石和仆人将炖好的羊肉捧来,又拿来一壶好的酒,分别给两人满上,这才退下。卫鞅拿起面前的陶碗,说道:“安兄,先干一碗。”
      “好。”安完欣然应道,也跟着拿起了陶碗。

      陶碗彼此相碰,尔后同时饮下。此时,安完放下了陶碗,说道:“我昨日才进得栎阳,好不容易整理完货物,今日才稍稍能空。一打听,嗬,秦国国君竟是赐了一座官邸给你,可是却拜你为一个小小的客卿。这般自相矛盾,弄得我实在不解,便冒然来这儿打扰你了,当然,也是想与你喝酒来着。”
      卫鞅笑了一声,道:“秦伯气量恢宏,绝非优柔寡断之人,想来自有他的谋算。今日不谈此事,我等只管痛饮便是。”
      安完意会,索性转移话题,从袖中取出一节铜管,道:“此次前来拜访,仍有故人所托。”说着,便将铜管递了过去,“公子信件,让我转交于你。”

      卫鞅接过铜管,并没急着打开,反而问道:“公子卬回国了?”
      “是,一个月前就回到大梁了。”安完说道,“卫兄身在栎阳,消息不甚灵通,或许你还不知道,这半个月来,魏国朝堂,都快吵翻天了。”
      卫鞅奇道:“怎么说?”
      “公子卬与上将军庞涓对上了。”
      “这样啊……”卫鞅沉吟了一会儿,“庞涓统率魏武卒并非一朝一夕,在战国中声名赫赫,极得魏侯信任。如果我没猜错,公子卬对上庞涓,就是不落下风,想来也占不到半点儿便宜。”
      安完惊叹道:“卫兄所言,半点不虚。我从大梁出来时,听说公子的兵符已被君侯收回了,可见比起庞涓,公子之于国君,可是差了不只一点儿。”

      卫鞅听了,却是有不同看法,“安兄别忘了,公子卬以前一直在朝堂之上参政领事,虽说现在的魏相是白圭,可实际上,公子卬也是相当于副相。再说了,这大军回朝,按理,兵符确实是要收回来的,魏侯此举,并无不妥。”
      安完一愣,“原来如此,若非卫兄点出其中关键,我还真是一头雾水呢。”然后又把酒倒进碗中,道,“我敬卫兄。”
      酒过三巡,安完见卫鞅只是将铜管放置一边儿,不由得问道:“卫兄不看信?”
      “不急。”卫鞅笑道,“只是私人信件,并非公文,晚些时候再看并无大碍,还是与安兄饮酒重要些。”
      “好,卫兄爽快,来,再喝。”
      两人边说边喝,直到下半夜,安完才离开宅邸。离开前,卫鞅特地说了,让他两天后再来此处取回信,安完一口应允了。

      两天后,安完准时上门,卫鞅刚将他写好的信交给安完,不想景监却是上门了,且神情有些不豫,他见到卫鞅屋中有客,不禁愧道:“不知先生家中有客,擅自登门,见谅见谅。”
      “无事,我这朋友正要走了。”卫鞅说道,然后又对安完说,“麻烦安兄了。”
      “不会。”安完拱了拱手,“那我就先告辞了。”
      卫鞅微笑颔首,示意仆人替他送客。待安完离开后,他才看向景监,笑道,“内史上门,不胜喜之,请屋内一话。”
      景监见卫鞅待安完态度极好,一时忘了所来目的,问道:“刚才那人是谁?”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暗涌(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