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诸葛氏皆良人也 ...
-
一场风寒之后,已是年节。诸葛庐的年节要比黄府的简易得多,无须沐浴换衣亦是无须大肆祭祖,只除了挂上桃符。
挂上桃符的时候,篱门外响起一阵马蹄踏地之声,似是有人由远及近而来。待到桃符挂好,篱门已是被敲响。我身及篱门最近,自是顺势前去开了门扉。
篱门外,一对夫妇怀抱着两个孩童,慈眉善目的模样。男子生得老实敦厚,脸型方长,中人之姿。女子则是眉如远山,皓齿明眸,气质雅然。猜测不出这二人的身份,我疑惑地打量了他们一番,见他们锦衣布袍更是捉摸不透。
男子望着我的模样同我望着他的颇为相似,他不解地审视我,询问道:“不知姑娘是何人竟会出现在这诸葛庐……”不过,还不待他问完,他身旁的女子便是无奈地戳了他的胳膊一下,失笑道:“这位姑娘怕就是孔明新娶的夫人了吧?”
我闻言,拘礼地笑着颔首。
随后,男子手中的锦衣小童扭动着伸出手来,露出白小的乳牙,甜甜地唤着:“大叔父——大叔父——”他的双眸清亮,纤尘不染,满是天真地盯着我身后的方向。
顺着他的目光,我回眸,只见孔明笑笑走上前来,修长的双手从男子怀中抱过锦衣小童。捏了捏锦衣小童的面颊,孔明笑道:“恪儿,你又壮实了。”然后,他转眸望向男子,唤:“兄长。”
只一瞬,我便知晓了男子的身份——诸葛瑾,字子瑜,孔明的胞兄,此今定居于江东,乃是孙权帐下的一名儒士。
“你成亲我赶不及前来,遂想着年节来此看看你。”诸葛瑾言语一板一眼的,兄弟之间的对话因此显得颇为生疏。
淡哂一笑,孔明抱着诸葛恪侧身,“兄长还是进来再说吧。”然后,看着我,他笑语温和,“阿硕,劳烦你去温茶。”
我自是颔首,转身欲向厨屋走去。而在我转身的时候,我注意到女子怀中的小童,要比诸葛恪年少些的奶娃娃,一双黑眸如玉莹润。他左瞧瞧右看看,似是极为好奇周围的景致。黑眸对上我的双眸的时候,他努了努嘴,小唇微起,怯懦地发出一声“娘”来。
抱着他的女子闻声一震,片刻后,她极为欣喜地唤着奶娃娃,道:“乔儿,你刚说什么?”奶娃娃被自己娘亲的声音吸引,抬眸望着女子。只是不到半晌,他便继续扭首对着我唤:“娘。”
女子的神色顿时有些黯然,我更是窘迫得很。这诸葛乔看来才是初语,可是这初语的奶娃娃竟是不唤自己的亲生娘亲,反倒唤起我这素未谋面的叔母为娘来。
对着女子歉然一笑,我赶忙转身离去。身后,女子娇嗔的声音,“乔儿,你这个不孝子,竟是唤错人。”奶娃娃却是不满地嗯嗯啊啊起来,极为委屈的语调。
诸葛乔……回首又看了看那奶娃娃,我终是无奈地摇首,扬长而去。
……
简陋的外堂,三个略有相似的男子围案而坐,一个不苟言笑,一个浅笑晏晏,一个容颜明朗,三种风貌,三种人生。
“你二兄少时顽劣得很,时常被父亲责罚。”蓄了胡髭的诸葛瑾,指着孔明对诸葛均说道:“哪是你如今瞧见的这般好学。”
“我怎么未曾发觉。”诸葛均沉思。良久后,他坚定地反驳,“定是大哥你记错了,明明二哥他极为好学,儿时还教授我诗书来着。”
瞋了诸葛均一眼,诸葛瑾不悦地言:“那时你已是不小,你二兄若是再不知事些早就被父亲扫地出门了。”
“胡说,父亲明明同我言二哥他懂事知礼,是诸葛家难得的好儿子。”
“若是不信你大可亲自询问你二兄。当年,你还不记事的时候,你二兄爬树私斗,顽劣胡闹。每每负伤归来都被父亲责打,疼了就知晓哭,极是不成器。”
“不是吧……大哥,你定是骗我的吧。”
“我为何要骗你?你二兄五岁的时候还趁父亲入睡的时候剪了父亲的胡髭,父亲好好地打了他一顿。打完后,他就跑去和母亲哭诉,还把在襁褓里安睡的你给哭醒了。”
……
关于少时的对话,似是拉近了兄弟间的情谊,诸葛瑾不苟言笑的容颜之上渐渐露出欢愉来。诸葛均则是被说得瞠目结舌,盯着孔明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孔明则是默然,看着自己的嫡亲兄长和幺弟,笑容可掬。
我默声地上前奉茶,反应略同于诸葛均,不过我没有惊讶出声,只是默然地来默然地去,不想破坏这份和谐。
不过,如此温文有礼的孔明少时竟也是那般顽劣的模样,委实有些难以想象。摘择着手中的青菜,我忍俊不禁,随即暗自决定入夜后定要好好地问问他。
“弟妹。”眉如远山的女子款款步入厨屋,她微叠衣袖,伸手帮我择菜,“我来帮帮你。”
闻言寻了寻她身后,我不解,“嫂嫂不用照顾恪儿同乔儿吗?”
“恪儿、乔儿他们有子瑜照顾着,无事。”温婉地扬笑,她手上的动作比我娴淑得多,“月英,我在江东便就对你有所耳闻,女身男志,才识过人。”
顿了片刻,我笑着否认,“那些不过是传闻,多为虚言,嫂嫂莫要信得好。”
“这世上岂有空穴来风之理。”她转眸望向我,亲昵地对着我言:“你我既已是一家人就莫要太过谦逊。孔明既然娶了你,那你必然是有过人之处。”
我笑笑,不知如何接话的境况下,唯有低首专注地择菜。孔明的这位嫂嫂是个聪慧的女子,待人亲和,倒是个妙人。只是妯娌间自古难处,我更是深怕言语失礼惹得她不快,遂选择默然。
我默然,她却是未止言语。略带叹息,她道:“他们兄弟三人自年少分别,此后辗转多年未见,情意自是淡薄了许多,你说,哪里有同胞兄弟如他们一般?”
“到底是至亲,嫂嫂无须担忧。”血浓于水,纵使日后各事其主,我想这份兄弟之情皆是难变。再者,刘备和孙权日后虽有争锋相对,但是在很多时候表面上还是联合的。
“月英。”放下手中的青菜,她意味深长地询问我,“孔明同阿均可曾责怪过子瑜?怪他当年随后母离去而未照顾他们二人?”
我微微凝眉,答得诚然的同时心生疑惑,“月英未曾听闻他们说过此事。只是,嫂嫂可否告知月英为何兄长当时要随后母离去?”
孔明是我在未来最为熟识的古人,他的幼时我自是知晓些。孔明未满十岁的时候亲母章氏去世,其后父亲诸葛珪再娶。虽然我不清楚在真正的历史上,他的后母待他们如何。但是,我想后母终究是后母,始终抵不上亲母的怜惜爱护。然而,当诸葛珪西辞,作为长兄的诸葛瑾竟是随着后母避乱江东,未曾再照顾孔明同诸葛均分毫。
“后母不同亲母,月英你想必也知晓此理。”她无奈地同我解释,言语中带着对诸葛瑾满满的珍视和心疼,“孔明和阿均少时顽劣得很,子瑜担忧后母因此责罚他们,遂事事亲孝,将后母当作亲母对待,只望后母责罚他们的时候他可以求些情。可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多年的亲孝,后母待子瑜亦如亲子。父亲离世后,后母孤身一人,子瑜感其母恩委实放心不下,又思虑孔明他们有叔父照顾,便就随同后母前往江东。那时,他真的未曾料到叔父亦是会在不久之后辞世。”
“兄长是个极好的兄长。”我笑起,给出评价。虽然,孔明同诸葛均年少早孤,家境贫寒,但是能有这样的兄长又怎能不算是福呢?
抓着我的手,嫂嫂欣慰地拍了拍,“子瑜他从未将自己的辛苦同弟妹们说过,但我却看在眼中。这些年,他时时担忧隆中,深怕孔明同阿均的日子太过清贫。见孔明已及婚龄却仍未婚配,他更是忧虑。后来听闻孔明与你定下婚约,他才稍稍放下心来。为了及时下聘,子瑜还嘱人连夜送钱来隆中。你们成亲,不能来观礼,他很是自责。”
反握住嫂嫂的手,我早已被她言语中的兄长感动,遂承诺,“兄长的好,我同孔明及阿均定会铭记于心。只是,还望嫂嫂知晓孔明同阿均亦是有苦不能言。”
她笑,点头,“诸葛家的皆是好男子。”
“是啊。”相视一笑,我同她心神领会。诸葛家的三兄弟,长兄用心良苦,默然不言数多年;二兄勤俭持家,一人担起养育幺弟的重责,未曾抱怨分毫;幺弟年少天真,不枉二位兄长的苦心。
能嫁予这样的人,是我的福亦是她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