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出自《竹书纪年》,虽然据说是所谓的正史背后的真实历史,但是其实也有很多杜撰成分在。尧舜时期,小国寡民,尧舜就是部落首领,地位更类似于各个部落的盟主,联合国秘书长的味道。所以,尧舜时期的天子推举首选德行,谈不上舜逼尧,禹逼舜。除非他的儿子德行同样非常高到所有部落都认可,否则天子也没有办法让儿子上位。就好像,尧的位子是“挚(尧的哥哥)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可见尧是德能兼备的。而舜也是经过长期考查确实有德行的,不要用今人的心性去考量先民的心性,他们的普遍人品比今人实在是有道德许多,各部落的力量也相对都比较弱小而均衡,能生存就很辛苦,还是挺和睦的。到了禹,其德行不如尧舜,不再禅让,而开始家天下,并成为了奴隶制创始人,于是从夏禹开始,均衡的权利和联盟逐渐被打破,后来有汤放桀,武王伐纣。因为从家天下使昏君成为可能,好比美国霸权主义对联合国越来越施加影响导致不如开始时的平衡。但是,夏禹还是有能有德,只是更多了些私心。人心再往后发展,德性一朝一朝颓堕,于是出现了僭越的“皇帝”和“老佛爷”。也有很多起心不正的学者,用《竹书纪年》所谓“真实历史”反儒。其实,真正要了解儒家思想,还是要看最早的孔子语录,几千年下来,有许多之流并非正统儒家(甚至出现了极品的程朱理学)。就是孟子,言必称尧舜。被问起“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不是真的有时,也不过说“传说是有的”,非常肯定尧舜的德能。从孔子言行再加上自己思想衍生出来的思想流派,其实已经变味了,孔子“述而不著,信而好古”,把先民的德教汇集起来,虽然有所筛选,至少没有篡改。后世许多文人学士虽然有些学问,可是好名自负者(可以表现为清高)也会用些似是而非的言论来博眼球。从家天下开始,禅让或许有着讽刺意味,但是先民的禅让是褒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