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二十三 ...

  •   赵南长城北侧,守军大营内火烛通明;盖聂带回来的消息让全军精神为之一振。

      司马尚大喜过望。数日以来的激战已让人数寥寥的赵国守军疲敝至极;这一次派使者去送信,本意只是一次试探,希望能令韩魏两国的将领心生动摇,各自保存实力,不肯全力攻坚。没想到一夜之间两军反而倒向了赵国这一边。盖聂这小子,莫非当真是上天派来护佑赵军的福星?

      “此事并非属下之功。”盖聂坦然道,“韩魏两国近百年来深受秦国之害,死在秦军铁骑之下的士卒平民不计其数,因此韩人和魏人对秦国的怨恨,并不比赵国少。只可惜他们的国君短视,臣子怀有异心,情愿割地饲秦、戮力事秦;但是两国军中,仍不乏情愿拼死一搏的勇士。这个三晋合纵的计划,便是韩国的将领提出的。”

      这话别人听了倒还高兴,中山狼却觉得浑身不舒坦:在他看来,战士在沙场上舍生忘死,无非为了博取功名利禄;偏盖聂这小子处处不肯居功,搞得仿佛别人都是小人,只他一个是君子——不是太蠢,就是虚伪。

      他哼笑一声,昂首对司马尚进言道:“将军,我总觉得此事太过蹊跷。俗话说,韩人多诈;韩魏两国前几日才与我军激战不休,流血无数,如今却骤然说要联合,当真如此容易?末将有些担心,这莫不是秦韩魏三国共同设下的一个陷阱?我军人数不多,能够抵抗三国联军的攻击,无非倚仗壁垒坚固;韩魏约定与我国合纵谋秦,焉知不是打算将我军诱出城墙外,再一举歼灭呢?”

      盖聂“霍”地站起,急道:“绝不会。我所见到的韩国主帅,并不是不辨是非的人;在我还没有呈上密信的时候他便说过,秦国才是三晋最大的威胁,如果助秦攻赵,无异于假道灭虢。何况他一举击杀秦国使者,这总是千真万确的。”

      “我倒不是怀疑葛兄弟的话,”中山狼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不过,葛大说亲眼目睹秦使为韩人所杀,万一这也是秦国与韩魏共同定下的计策呢?”

      “秦人又怎么可能事先料中我今晚会潜入敌营,还故意遣一个使者来送死?”

      “这,这个……”中山狼语塞,心中大骂葛大这小子平时装作一副老实相,没想到这么油嘴滑舌。他没有与盖聂多作争辩,转头继续对着司马尚大发感慨道:“末将还是以为,这个韩将十分可疑:如若他打算欺骗我们,那么我军一出城门,必遭剿灭;如若他没有欺骗我们,那么他就在欺骗他的国君,以用来联秦攻赵的军队攻击秦国。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国君都打算背叛,这样的人又如何值得信任?”

      盖聂双眉紧锁,反驳道:“背君之人,未必不忠。我国的儒者荀卿曾曰,所谓社稷之臣,从道不从君。君王的决定,未必真正有利于国家;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譬如信陵君窃符救赵,杀将而得军;此举虽背叛了魏王,却救邯郸于水火,乃是天下大义。我们身为赵人,又有何资格指责他背弃君主呢?”

      此话一出,中山狼也只能咬牙不吭声了。毕竟,当年倘若没有信陵君引兵来救,赵国可能真的已经不存在了。而信陵君之所以能有如此胆略,与其说是为了道义,倒不如说是对形势看得透彻,洞悉了赵与魏之间唇齿相依的联系。

      司马尚长叹一声,走到盖聂身边拍着他的肩道:“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就算是一国之君,眼光也未必比他的臣子看得更长远。倘若韩魏也有这般的有识之士,那是我们一定要联合的。不过,以防万一,我们也不能全盘按照对方的计划行事,以免为人所制。”

      “将军的意思是——”

      “盖聂,今夜你领骑士五百,从角门出城,与韩人会合。如果确定韩魏有心联赵抗秦,便放出讯号,我随即引大军接应。”

      “属下遵命!”

      司马尚没有说出另一层意思,只是以担忧的眼神注视着他。盖聂心领神会地一点头。他十分清楚,如果今夜的计划果真是对方的陷阱,那么司马尚不但不会出兵救援,反而会紧闭城门,坚守壁垒,确保长城不失。到那个时候,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盖聂和他所率领的这五百人,便会陷于孤立无援的绝地。

      选择相信卫庄,他必须承担起其中的风险和责任。

      大战将至。

      是夜薄雾漫漫,愁云遮月。五百赵骑人衔枚、马裹蹄,沿浮桥渡过漳水,悄无声息地逼近了韩军驻扎之处。

      对岸的岗哨和巡兵早已撤去,辕门大敞,数万步卒在营内严阵以待。士兵们披甲执锐,满面涂朱,列阵形如鱼鳞;阵中虽无车马,也不举旌旗,仍然显得军容极盛。

      一个首领似的的人物跨马立在最前,头上缠着重重黑布,只露出眼睛和口鼻;可惜盖聂还是从他周身的气势以及不意间漏出来的一缕白发中一眼认出了他的身份。他的目光从盖聂身后逡巡而过,颇为讥诮地挑起嘴角。

      “才这么点人?”

      “抱歉。我军主力不宜一起出动,以免引起秦人注意。司马将军会随后领军接应。”

      “哼,恐怕还是对我国不够信任吧。”卫庄抱臂哂笑道,“不过你区区一个百夫长,想要取信于中军,的确也是难为了点。倘若我真的别有居心,你怕是已经被人当做可有可无的弃子了。”

      “并非……”盖聂还想解释什么,卫庄已经不耐烦地把手一挥,“这么点人也够用了。东西抬上来。”

      步卒们左右散开,露出一条夹道——四名力士扛着一口巨大的铜缸走上前来,缸内晃荡着大半粘稠腥臭的赤褐色液体。

      “这是刚刚宰杀的鸡冢之血。”

      盖聂点点头,下令众骑士下马,用牲血涂了满面;随即将带来的五百面赵军旗帜分发下去。卫庄令部将公孙无恤带着数百人留在营中,在显眼处插上这些旗帜,然后四处纵火,鼓噪呼喊,做出乱军之相。

      无恤犹疑道:“倘若秦人领兵来救援韩营,岂不会发现这里的玄虚?”

      卫庄露出一个胜券在握的微笑。“放心,我料定他们绝不会来救。”

      像无恤这般悄悄渗入韩国军中的流沙成员并不在少数。起因是韩国有位庶出公子信,生得高大健硕,英武不凡,深得国君宠信,把持着新郑城外几处要塞的精锐戍卒,一直为储君公子成所忌;于是公子成的门客和好友卫庄都建议他以金帛交好军中将士,同时不断安插眼线到公子信麾下。公子成深以为然,便将此事全权委托卫庄,又交给他不少钱财珍宝作为活动费。当然最后卫庄收买到手的都是他自己的人脉声望,安插进去的也是流沙的人手,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不多时,两军都已准备完毕;卫庄一声令下,万余韩国步卒紧跟在五百赵骑之后,合力向着秦营奔袭过去。

      差不多同一时候,秦军大帐中,中军李信正在挑灯夜读一道紧急文书。

      这是信使快马加鞭从北方送来的一份战报,由前将军杨端和亲笔书写。信上所述,大略是假上将军王翦亲率十万铁骑出太原,取狼孟,在番吾附近与李牧率领的赵军主力遭遇,双方会战,各有斩获。后来李牧伏兵尽出,我军损失略大于赵军,已后退九十里扎营;而李牧坚守阵地,并没有追击。王老将军以为,此战可见赵国军容犹盛,实力尚存,想要一战亡赵还不到时机,不如从容退兵,等待上卿顿弱在邯郸的活动有所收获,再发兵不迟。另外,漳水南岸的联军久攻城不利,长期相持下去,恐怕韩魏两国要生异心,不如也及早撤军为上。

      李信愈看皱眉愈紧,最后连带绢书一起握在手里,斗大的拳头狠狠一擂案几,自言自语道:“大军开拨,岂可无功而还?想当年武安君率七万甲士孤军深入鄢城之下,屡攻不克,相持数月,最后一战破城,下鄢郢,烧夷陵,逼迫楚王迁都,是何等赫赫之功;如今我军在此不过十余日,又无粮草后患,却急着要退兵了,这倒是什么道理?”

      他胸口呼吸起伏,好一阵子才冷静下来。旋即又想,杨端和此信,语意不过是劝诫,倒不是假上将军发来的军令;如果我军趁这几日一举攻破赵长城,陈兵邯郸城下,不也是一件稀世大功么!想到此处,李信顿觉热血冲喉而上,恨不得即刻提剑跨马,冲出营外拼杀一番。

      灯上的脂膏即将燃尽。他斜眼看了看一隅的刻漏,已经接近三更时分了。

      就在这时,耳内渐渐地传入一些若有若无许的嘈杂人声,似近还远,有如远山上的松涛。

      “报——”

      还未等他侧耳倾听,一名秦兵气喘吁吁地掀帐而入,扑跪在他面前。

      “赵人连夜偷袭韩营,韩军已然溃败,正向我军方向退来!”

      “什么!”李信拍案而起,匆匆走出大帐。他登高遥望,但见东面韩营处火光冲天,无数晃动的影子在军帐间奔走呼号,熊熊烈焰中飘拂着不知多少赤色的赵军旗帜。

      “探子传回的消息,赵国在长城一线的防御总共不过千余人马,竟然还敢出兵夜袭,真是好胆量。”他咬牙恨恨道,“不过就算如此,韩人也未免太过不堪一击了。”

      “报——将军!西面的魏营也遭袭,营中着火了!”

      “什么!”李信惊怒,“赵国到底来了多少人!!竟有余力分兵攻打韩魏……难道斥候的情报有误,司马尚手下的兵力远超我们所料……”

      “将军,韩魏溃退,是否要分兵救援?”部将急急请示道。

      “救他们?哼。”李信看着火焰,眯眼冷然道,“倘若赵人计划诱引我军主力两下救援,令我军营寨空虚,妄想趁乱袭取,我们不就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所谓敌志乱萃,利其不自主而取之,真是老掉牙的计策。”

      李信不会说出口的是,他向来看不上韩魏两军的战力,也根本没把两国当做盟友;就算他们全军覆没也没什么可惜的。然而这种想法正中了卫庄下怀。

      其实卫庄的计划细数起来极为简单:韩魏两军先各自做出被袭兵败的假象,然后步卒在赵国骑兵的带领下先后冲击秦军营寨;进攻时只打出赵国旗帜,并且赵人以牲血涂面,韩人也以牲血涂面,加上夜色昏暗,火光摇动,远远看去不知有多少满脸赤红、凶神恶煞一般的士兵呐喊着冲杀过来,顿时令秦军误以为赵人来了千军万马,在士气上先输了一筹。

      虽说秦国军纪森严,士卒往往全甲而眠、枕戈达旦,一听到警讯便纷纷出帐迎敌;然而毕竟太过仓促,许多人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便中箭倒地,陷入一片混乱。

      第一波箭雨过后,秦国的士兵大多还来不及反应,五百赵骑已经飞一般地杀入阵中,利用骑对步的巨大优势,居高临下、纵横劈砍,一时间秦营中惨叫不断,血肉横飞。一名头戴白翎的悍将冲在最前;他披着一领赤色披风,血染重甲,满脸猩赤,一杆长戟左突右挑,如入无人之境,真正有如杀神一般。

      李信正焦头烂额地指挥着全军列阵御敌,一转头,目光便被这人牢牢吸住了。他咬牙切齿,大喝道:“来将通名!”

      那人转头,一双黑眸中神采灼灼,有如寒夜飞星一般;嘴唇仿佛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盖聂心中很是为难,眼下貌似是个扬威立名的好机会,可是如果自己大喊一声“赵之百夫长葛大是也!”总觉得不能起到震慑敌人的作用;何况师弟尽在咫尺,如果这么一喊,保不准他会羞愤交加、气急败坏,干脆从背后捅自己一剑——

      他一戟震退数名斜侧面冲来的刀斧手,此时,一个刻意压得嘶哑老迈的声音已经代他大吼了出来:“赵大将军、代郡太守,武安君李牧在此!!尔等速速受死!!!”

      盖聂一听便知是师弟的声音。可惜卫庄现在一身黑衣,又弃了白马,混在乱军之中,似与夜色融为了一体;而这一声喊也是从丹田发出,借由内力传远,令人无法辨认他此刻身在何处。

      李信气得七窍生烟——且不说李牧什么时候练成了返老还童之术,单从战报里看,此人前两日还在番吾与王翦老将军交战,难道他还能有日行千里、分身化形之能不成!

      “小贼休要妖言惑众,乱我军心!!”他拔剑出鞘,怒吼道,“牵我的马来!”

      “将军!将军!”又一名满脸溅血的军士冲了过来,急报道:“马棚走了水,战马惊了!!”

      “什么!!”这下对李信的打击更是巨大。战马无论在哪一国都是极为宝贵的,营中的马厩一直有重重岗哨日夜把守;此时着火,怎么看都像是有人刻意为之。难道我军内部,也混入了他们的奸细不成!

      他猜的没错。早在一个时辰之前,卫庄便派一名流沙之中轻功极佳的刺客,唤作无命的,偷偷潜入了秦营之中,放出了那十几个次日便要被斩首祭旗的韩魏逃兵。这些人绝处逢生,自然分外感激涕零,愿为效死;无命领着他们潜伏到马厩附近,一听营中杀声四起,便趁机放火、令马匹惊惶失措,四散奔逃。

      乱,乱,乱。这便是卫庄要的效果。他很清楚,韩军的战力在七国军队之中并不算强,而敌人却是号称天下第一的秦国锐士;只有寄希望于对手的混乱,才是取胜的保障。

      当然,盖聂率领的五百骑兵战力实在彪悍,令他内心既羡且妒,这是他不能也不屑承认的。虽然赵人大多并没有多么高超的武艺,连带师哥本人也只是舞着一柄又长又笨的戟,全无纵横传人的出尘绝世、剑耀九州;然而用来冲散敌人的阵型、分割包围、配合步兵的进攻,倒是格外实用。

      夜间忽然南风大起,火仗风势、风助火威,眼看这场血腥的争斗也已激化到火焰一般:双方的士卒都在不断减少,积尸遍地,旌旗摧折,哀嚎声强灌入耳,飞溅的血花碎裂天际;中军大帐之前,李信双眼血红,挥舞着佩剑,高声督促全军猛攻。

      忽然,秦营四面狼声四起,凄厉的啸声让厮杀中的众人心神为之一震。

      “这是什么?”卫庄一剑将一名秦兵劈作两段,蓦地一个起落跳到盖聂马背上,问道。

      盖聂倒是松了一口气,解释道:“我军之中有当年中山国的王族、白狄人的后裔,他不但精通祖上传下来的驯狼之术,还发明了一套以狼声传讯的秘法,比烽烟、旗语还要可靠。他既传出消息,援军很快便会到了。”

      卫庄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不多时,果然有阵阵擂鼓般的马蹄声从北面传来,竟是司马尚亲自领军赶来。李信心知大势已去,便带着残兵向西南面邺城的方向退却。卫庄盖聂联手从后方掩杀了一阵,由于韩人几乎全是步兵,盖聂这边也人困马乏,终究还是没能追上。

      “该死的魏豹。”卫庄咬牙道,“此人首鼠两端,虽在营中放火作乱,却根本没有出兵阻拦秦军的去路。”

      盖聂望着西面的火光出神,道:“放走了秦人,之后恐怕会对韩国不利。”

      卫庄看了他一眼,忽然拨转马头,沿着东南面的一条小路绝尘而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