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朝堂纷争 ...
-
如何才能不着痕迹地见到太子?
想来想去,宫中人多眼杂,最好还是在宫外。
这就要自己出宫了。
但是要如何出宫,她没有丝毫头绪。出宫的方式,中间需要经过哪些门卡和程序等等,自己什么都不了解。
至于景屏口中的无相大师,若凝很快就在嫣然口中得到了确认。
“……是他,我以前听小烈提过,无相大师就在安国寺。而且,宫里总是有贵人请大师看病,大师为了不牵扯后宫是非,也有交好的人互通消息。我们来之前,小烈和我交代过,有事可以先找大师……”
嫣然啰里啰嗦地说了一大堆。
其实,大师有人脉不假,传递消息也不假,可是真正传递消息的对象,不是大师,是公子。
这次来翰京之前,公子就已经跟自己打过招呼了,京城的所有人手都由自己调动。
若凝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高兴地原地转了两圈:“真的吗,太好了!”
不管怎么样,有无相大师在,太子的身子她就放心了。
然后,她又抛出了一个话题。
“我想出宫,有办法吗?”
嫣然:……
“你不觉得自己很过分吗?进宫才一个多月,就敢提这样的要求……”
若凝摆摆手:“不急在一时,但是越快越好。现在说出来,只是想跟你合计合计。”
若凝虽然心急,但也知道自己一日两日这宫是出不了的。
炸毛的嫣然这才平复下来。
两人最后确认,首先要熟悉一下那些经常出宫门的宫女太监情况,然后再确定出宫的方式和出宫路线,对了,还有出宫后行走的线路。
而最重要的事,就是流霜阁里要有打掩护的人。
这个人,非景屏莫属。
***
进了十二月份之后,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流霜阁里几棵树的树叶也都落了,此时一片萧瑟。
宫里有些宫殿已经开始烧地火,若凝这里火炕已经开始用了,过冬的炭火、棉被什么的,也都源源不断地送到各宫各院。
若凝身体不好,很怕冷。随着年关的到来,翰京变得越来越冷,除了请安,她越发地闭门不出了。
以前翰京也冷,秦镜溶却是不怕冷的,可是若凝却是怕极了冷,
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围着火炉转,手中的小暖炉从来都没离过手。
晚上睡觉时,更是脚上踩着一个暖壶,怀里搂着一个。
每每起床的时候,感觉连空气都是冷的。
就这样,她的脚和耳朵还是早早生了冻疮。
各宫各殿十一月底开始就烧起了地火,流霜阁离得远,那地龙略有些“敷衍”,而本应该补偿过来的炭火,又因为她在宫中是透明人,被人“忘记”了。
还好因为白天史明晓日日待在她这里,偶尔也会带着炭火过来,自己宫里的炭火虽然紧巴巴的,但是还够用。
不过,若凝还是觉得,今年的翰京冷到了骨子里,她无比怀念南云的冬天。
想到南云,自然也想到了多日不见的爹娘。
爹爹和娘亲这个时候也应该到了翰京了,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适应。
年关将至,到了京城的除了举族搬迁过来的兰凤两府,还有从边关来的一些将士。
他们除了回家探亲,替自己的同袍递家信,还有最重要的事,就是为战死的将士请封。
这原本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事情,可是偏偏这次却出了纰漏。
***
“……陛下,杨益此人对父母不孝,对小辈不慈,追封东中郎将实在不足以服众,请陛下三思!”说话的是右佥都御史范朔。
“陛下,所谓杨益对父母不孝,是父母不慈在先,而对小辈不慈,更是因为小辈口出不敬之词。杨大人在边关,抛头颅洒热血,最后却连追封都做不到,这实在会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难道还能讨价还价。莫大人莫非是糊涂了不成,说出这样的话,您置自己的父母为何地?”
“你不用给我乱扣帽子。老夫此生,上无愧于陛下,中无愧于父母,下无愧于子女后代。义与情,老夫皆无所失。倒是范大人,惯会溜须拍马、落井下石……”
“又来了,你最会的不是有情有义,是乱扣帽子……”
“……”
“行了!”皇帝头疼地喝止两人。
将士战死后,在原本的官位之上追封两个等级,原本是惯例。
可是当前这个杨益,确实被人拿住了错处。
杨益是家里的老大,奈何父母偏心,当年以杨益成亲多年,膝下无子为由,将家里唯一的袭职给了自己的小儿子。
后来杨益虽然遵父母之命,纳妾生子了,但不久后,妻子却因病去世。
那之后,杨益便不顾年迈的父母,请封驻守边关,这一走就是十年,十年间除了偶尔回京述职外,从未回家。
大秦重视孝道,杨益父母又多次在外声称杨益不孝,因此,杨益的事情被御史台说了又说,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
时间过得太久了,有的事情他记不太清了。
记忆最深刻的有这么几件。
一次是纳妾之事,他与妻子感情深厚,但是妻子身体不好,一直没有生出儿子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逼她纳妾,他父母竟然将他告上了公堂。
然后,杨益被弹劾了。
在臣子的纸笔攻伐当中,他才知道,杨益的妻子嫁给他之后,备受婆母磋磨,导致几次滑胎,勉强生了一个女儿之后,身体早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而杨益坚持不纳妾,是因为不想妻子伤神伤心。
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杨益纳妾,两个月后杨益的妻子离世。
而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对小辈不慈的传闻了,这件事情同样闹得沸沸扬扬。
杨益的妻子离世之后,其嫁妆应该是交给他们的女儿的,但是杨家姑娘年幼,杨益又是不通庶务的,所以财产顺理成章地交给了杨益的母亲。
这下好了,杨母的心本身就是偏的,不过两个月的时间,竟然将大儿媳的财产逐渐搬到了小儿媳那里。
这事杨益自己是不知道的,结果没想到,有一天竟然听到自己侄子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们家的财产以后都是我家的,你娘的也一样。你不过就是个丫头片子,我娘说了,以后你嫁人的时候,随便给几两银子就打发了。”
于是,杨益当场发飙了。
杨益开始着手查妻子的嫁妆事宜,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不过两个月时间,妻子名下的几个收益极好的店铺竟然变成了弟媳的。
杨益自是知道母亲的性情,但是没想到母亲竟然如此明目张胆。
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请岳父上门和父母交涉,又提供了一系列证据。
妻子的嫁妆最后追回来大半,但是杨益也彻底和父母翻脸了,女儿也去了岳父家生活。
杨益几个月期间经历了妻子离世、父母反目,免除了女儿的后顾之忧后,心灰意冷下,就申请离京,自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驻守边境生涯。
杨益离开后不久,他留在杨府的妾室就传出怀孕的消息,后来生了一个儿子。
但是杨益他还就真的撂了挑子,儿子也没能叫他回头。
总体来说,皇帝对杨益的印象不错,除了皇帝不是愚孝之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杨益是跟着秦靖池的将士。
他虽然和杨益不熟,但是他和秦靖池熟,秦靖池看重的人,他自然也看重。但是,御史说的父母孝义也的确站在大义上。
所以,追封这件事虽然一定要办,但是不能“牛不喝水,强摁牛头”。
有了主意,皇帝也不耐烦听他们吵,直接散了朝。当晚又招了御史中丞之女王玓侍寝,言辞之间对于右佥都范御史给自己寻不痛快的事情颇为不满。
果然,从第三日开始,以御史中丞王明志为首的御史台,开始了对自己内部人员,尤其以右佥都御史为首的一批人,从朝堂作为到内宅私修,全方位的弹劾。
接下来几天,皇帝看着自己的杰作,一方面高兴成果喜人,另一方面又满腹心酸。
赶着年底的时候,追封了一众战死的将士,包括杨益。
至于杨益的抚恤金,只能是送去了杨府,希望,杨益的父母心疼长子的离世,能将那钱财用到长房的孙子身上。
当然私下里,皇帝也让皇后多给杨益的女儿几分体面。
想了想,他又宣了温将军进宫。
温晋是秦靖池的左膀右臂,几年前因伤退役,现在被秦靖池留在京中,负责“协助”粮食军饷调度。
次日,年仅十六岁的杨煜就被召进了戊己校尉军,也算是帮助杨煜开始了摆脱杨家二房挟制的第一步。
***
若凝原本以为会大办的除夕宴,没想到却蜻蜓点水一般,意外地冷清。
不,已经不是冷清的问题了。仅仅只是众妃嫔们晨昏定省时多说了一会儿话,而大家竟然神色如常,没有任何疑问。
有一瞬间,若凝都怀疑自己:莫非大秦不过除夕?以往自己记错了?
不过若凝很快就知道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