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几夜的雨中行走后,当他们站在常州西门外时,竟是个无雨的清晨,可天气还是阴着,表示随时可以下雨。与扬州外路障重重的城门相似,常州城外也满布壕沟路障。这次,赵宇让李越卸掉了短弩,几个人只背着箱笼包袱走到了城门前。慧成向城门处的军士呈递了度牒,说要去觐见城中护国寺的万安莫谦之长老以商抗元之事。守军都知道护国寺这两位长老,和尚起兵抗敌,自古罕闻,再加上他们又带着孩子书僮,赵宇李越虽是短发,可也不像蒙人,就让他们进去了。

      进城后,他们明显看到了常州与扬州的不同。常州降后,曾被元军洗劫,市井一片凋零,到处是衣衫破旧的民众,沿途乞讨的乞丐。可也有成队的平民和军士往城墙方面去,修缮破蔽的城墙,建树栅寨。

      慧成一路走一路问,很快就找到了护国寺。寺门外有几个衣衫破烂的人,坐在墙根处。寺门开着,里面有僧人在打扫庭院,扫去地上被雨打落的树叶,也有隐约唱经之声。慧成正要上前,赵宇递给了慧成一封信笺,慧成到了寺门处,大声说:“吾乃龙湖山澄月寺之僧人,引赵官人等前来会晤万安莫谦之长老。”一个和尚匆匆走来,一礼之后,接过度牒,展开信件,读了老僧写的推荐来人前来的信件,有些疑惑地看慧成:“吾从来不曾听说过这个寺庙。”赵宇上前一步,行礼说:“当然不会,这是一个小村旁的小庙。一个老僧写的,庙里面成年的和尚都在抵抗蒙元护卫那个小村时或死或伤。”

      那位和尚神情一整,示意他们跟着自己,进了寺院。李越不知道这护国寺修于何时,但寺中能有几百和尚,的确是座宏大的宇院。

      相传伯颜知道那些和尚兵是这个护国寺的和尚,曾在破城后亲到庙宇。只见几座高大的殿堂,各个大厅中宝象森严,蒲团尚在,香烟犹然缭绕,可偌大寺院,空无一人!所有僧人已然战死城中!伯颜愤恨这种不屈的赴死精神,下令把护国寺烧成灰烬,诺大寺庙成了废墟。后来,幸存的人收集了死去和尚遗落的袈裟,在废墟处埋了,筑起了一个坟。到了明朝,有人在护国寺遗址上建立了一个五层小塔,人称“袈裟塔”,纪念这些为国捐躯,为民殉难的僧人们。清代诗人赵怀玉曾为之铭文曰:“陵谷已变,袈裟尚称……地傍香火,气升日星。千秋万岁,碧血长凝。”

      和尚领他们走过了前面供着佛祖金身的庙堂,走到后面院落中一处偏堂,示意他们坐下,然后走了出去。可不久就回来了,对赵宇施礼说道:“万长老和莫长老都在城中议事,恐要许多时辰,诸位可要等候?”

      赵宇问道:“寺中可有习武的僧人?”寺中能出五百僧兵,应有习武的僧众。

      和尚说道:“我去请当值长老来。”

      他走后有小沙弥进来,给几个人奉上了茶水。阿卓走了一夜,虽然后面是被李越和慧成轮流抱着,可此时已经睁不开眼睛。李越把两张椅子拼在一起,让阿卓蜷在上面睡了。小知道喝了茶,也趴到桌子上打瞌睡。赵宇对慧成说:“带上水,我们不在这里久留。”慧成马上提着几根竹筒出去了。

      李越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说:“赵宇,不久留,等不到万安怎么办?” 他真的想见到那位写下“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潇洒诗句的僧人。

      赵宇说:“只要是这里的僧人就行,不见万安,反倒好……”

      李越不解:“为何?我们为什么不像在扬州那样,去找刘师勇陈炤之类的,给他们武器?你知道……诶?我怎么跟小知道一样了?!不管怎么着,反正最后他们是‘矢尽而不降’,就是没有箭了,也没有投降。”

      赵宇轻笑:“竟然能引经据典了,那么我问你,常州和扬州有什么不同?”

      李越想了想:“常州没有姜才那样的悍将,也没有几万军士。常州城大无险,军士才几千,守城大多是民兵,而攻常州的是最精锐的元军,最后还是由最高统帅伯颜亲自领着。他肯定权衡了这两个城市,用最强的兵,拣软的捏!欺软怕硬,我最看不得这样的。”

      赵宇抬眼看李越,笑意从眼角一闪,低声说:“我也看不惯。所以……”

      李越等了半天:“所以什么呀?!”

      赵宇后倚半合眼养神的样子,说道:“所以,扬州帮了姜才,就行了。而常州,要分几步。”

      李越刚要问是哪几步,院子里就传来了轻快的脚步声,一个身材中等三十来岁的和尚走进来。他长脸,高颧骨,浓眉微蹙。进门后对站起来的赵宇合十作揖,口中道:“敢问施主有何要事?”

      赵宇说道:“吾本常州人士,自幼离家,现家已无所考。但今常州有险,吾不能不顾也。现有吾友李越,师承遗世之高人,身负不世之武功秘技,可传与贵寺僧人及常州军民,以助我常州。”

      旁边的李越听了差点被自己的吐沫呛着,但马上收拾表情,做出一份庄重模样。那个和尚看着这个二十来岁的愣小子假模假式的样子,心里已经把来人归在了骗子一流的分类里。但是现在常州正在危急之时,虽然宋军攻下了常州,可元军已有起兵之势,攻城必不可免。此时就是个不会武功的小伙子也能用得上。他有些疲惫地说:“如此大好,请李施主为吾等展示一番,如若精彩,吾可将诸君荐与万安长老。”

      赵宇就等着他这句话,点头说道:“还烦长老邀几位谙武之僧并一些兵器前来。”和尚点头,回身吩咐了。

      李越心乱跳,他给自己灌了那套功夫根本没时间练,但愿还没有忘了!和尚示意门外,李越走了出去,接着赵宇和慧成也出了门。

      一会儿,偏堂前的小院里就站了一圈人。大多和尚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思来的。一般而言,能看得到的功夫都是不怎么样的,真的好的能这么轻易示人吗?见人到的差不多了,赵宇向李越一摆头,示意他下场子。

      李越几步走到小空场中间,已经有人轻笑。李越身无内功,虽是个好体力的年轻人,但怎么也没有武功高强者的那种步履敏捷。行家一看,就知道他脚步虚浮,没有内力。大家互相交换着目光,当值的武僧有点儿后悔,应该只叫一两个人,现在来了这么多人,如果李越出丑,也显得自己没有眼光。只有慧成仔细地注视着李越,李越曾说要教他功夫,大概就是这个了。

      看了看赵宇一向安然的面容,李越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功夫表演。他根本没有练熟,举止之中犹犹豫豫,有时还要来个反复。看的人中有人忍不住笑,只有一两个人初时没怎么在意,可越看越严肃。李越这边,越到后面,表演得越乱。他好几次得停下想想,再慢慢比划出来。他原来完全不懂什么武功,只有脑海里输入的那套功夫,所以一招一式必须按照记忆中的图像来,自己一点也不能造出点儿什么别的。好不容易把九九八十一套招式演示完了,身上没出什么汗,只脸羞得出了一层汗,臊得通红。

      他低头走回赵宇身边,人群里开始小声议论,夹着低笑声。赵宇不动声色,扭头对慧成说:“用刀使一遍你记得住的地方。”

      慧成脸色异常郑重,走出来,向一个僧人借了一把刀。他原来就有武功,拿起刀来,往那里一站,风范就不一样。众人不禁向后退了退。慧成没有把刀耍得飞快,而是模仿着李越方才的几个动作,一招一式地挥动手中的刀,因只看了一遍,他十分笨拙,有时还要用不握刀的左手来调整右手的方位。可即使如此,人们已经渐渐安静,李越也看出来了,这几式刀法,角度刁钻,没有多余的花样,旨在一刀毙命。

      只走了两三个招式,慧成就停了下来,对赵宇说:“后面我没有把握,不能妄自揣测,失了大师原意。”此时院子里已经没人笑了。赵宇点头道:“那么,再试试剑。”慧成点头,还了刀,再借了剑。明明是同样的招式,用剑使出,却是另一种风格。剑光凌厉,刺入的方位匪夷所思。等到慧成再换成了长+枪,棍棒和短匕首,各个演绎一番后,院中人们已经满眼是敬佩之意。赵宇转头对李越说:“再走一遍。”

      这次,李越平整了呼吸,方才打了一遍,现在熟点儿了,下了场就展开了拳脚。

      赵宇边看边想着,李越这个傻小子,下这部软件时肯定没有细读说明书和人物背景。这么著名的一套武术,在大乱之后的和平三十年中,都被国家指定为永久保留的锻炼项目,怎么可能拿不出手?这是多种武功的结合:中国传统的拳脚,加上以肘以踢为主的跆拳道空手道,狠毒霸道的泰拳,以及灵活狡诈的柔术,以柔克刚的合气道。那位大师乃罕见的武学天才,从众多的流派中,看到了可以融会贯通的精髓之处,完全突破了传统武功的局限,成就了宏大一家。他编制的动作初学者一学就能学个皮毛,马上就可以用到防身克敌之上。可再学下去,就会觉得其中奥妙无穷,加之可用各种兵器来诠释动作,可有成千上万种变异,能让人穷尽一生还不能完满。(就如瑜伽功,从古书的八十几个动作繁衍出七千多个变异动作和姿态。)

      李越这次动作明显连贯了,也比方才快多了,旁边此时惊叹声迭起,还常有人在旁边出声道:“请施主稍慢些,容吾等细察。”

      李越完成了全套,回到赵宇身边,场边的人们都不再出声。赵宇对慧成说:“我们没有时间教整套,请找出几招简单的,你来细讲。”然后对那个当值的和尚说:“请长老里面细说。”和尚点头,与赵宇回到屋中。

      偏厅外,大家一拥而上,李越又慌了:“这个,这个,我其实……”慧成说道:“请李官人再走一下这招。”他比划了一个动作,李越皱眉看,在脑子里想了半天,进行图像对照……一片混乱。最后说:“我再走一遍,说出数字来,你们记数。”大家给他让出了些空间,他一边比划一边说:“这是第一套,四个动作,这样这样……这是第二套……”慧成仔细盯着,时常开口道:“记下五……记下十二……二十六……”等李越完成,慧成说:“现在我们学第五套,施主请。”李越终于气喘了,我成什么了?会动的插图吗?

      还好,每套选出的招数,他只又走了一遍,慧成就完全模仿了出来,向他核实了动作正确后,慧成就把每套的动作拆开,一点点地讲出了每个动作的要领和实用性,在怎样的攻守情形下运用,如何衔接,如何配以兵器……李越目瞪口呆地听着,自己怎么根本没有领会这些?这是谁教谁呢?

      赵宇与和尚走入屋中,小知道趴在桌子上睡得流口水,阿卓也张着嘴打着小呼噜。和尚再看赵宇,见他儒雅气质的面庞上一片疲倦颜色,忙低声说:“慢待施主……”赵宇行礼道:“长老切莫客气,此是危难之际,不必居于小节。长老现今应已知那套武功之高妙。”

      和尚点头道:“多谢施主赐教。”

      赵宇道:“如此秘技只可传授于心地正直为国报效之人。”那个和尚严肃地点头,赵宇接着说:“贵寺僧人学后,可拣简易凌厉之式,现下先传予姚訔陈炤所辖之民兵,胡应炎所率之三千义兵。但刘师勇王安石之军士,要等吾等下次来常州时方可传授。”

      武僧的眼神突然锐利,听僧人报说,这些人今日方才进城,怎么对城中领兵之人如此熟悉?赵宇不看他的脸色,起身到箱笼前,打开箱笼,拿出了一件东西,攥在手里。走回和尚面前,把手掌慢慢打开。早上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来,赵宇手中团成一团有记忆功能的飞船降落伞布缓缓地张开,直到变成一片平展,银白色的金属面反射出太阳的缕缕光芒,耀人眼眸。

      和尚惊讶地看向赵宇,赵宇双手捧给和尚,说道:“此乃天下至宝,刀枪不入之软甲。”

      和尚抚摸着手中的金属布,反复撕扯,又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把金属布放在窗下一个空条几上,用匕首猛剁了一下。匕首一滑,和尚仔细看,金属布上没有一丝划痕。那边小知道吧唧了一下嘴,转了个脸又睡过去了。

      李越进来,端起桌上茶杯猛灌水。他其实只教会了慧成,现在大家就不需要他了,主要是慧成在那里手把手教着。

      他坐下,看着赵宇又在那里兜售他们的降落伞金属布:赵宇指着小洞告诉和尚如何用带子把软甲固定在身上,然后对那个当值的和尚说:“请长老备下笔墨。”

      等和尚研好了磨,赵宇说道:“烦劳长老为我记下数人名姓。”李越听赵宇说了一串人物,除了他知道肯定会有的刘师勇,王安节,陈炤,包圭,胡应炎,万安,莫谦之等人,还有他不熟悉的什么刘师勇的弟弟,姚訔的儿子姚让,胡应炎的父亲,虞桥的周穗、周绮兄弟俩和严勋等严氏五兄弟,总有三十余人。

      和尚记下后,那边赵宇拿出一捆金属布。和尚面露惊诧:如此宝物,一片已是难得,哪里有这么多?这是什么人哪,怎么能这么富裕?!

      赵宇把一捆东西都放在了和尚面前,说道:“方才长老所记之人,每人五片,护及前胸后背,双臂及头颅。”在他的震惊里接着说道:“请长老告知众人,此甲乃常州赵宇及友人李越所赠,助君等抗元卫民,护我城池。”

      和尚站起:“如此重礼!贫僧当马上告知……”

      赵宇止住他,说道:“吾等现下就要离开常州。等吾等离去后,长老可去将吾等所赠送达诸位义士。”

      和尚劝阻:“还是请等万安长老……”

      赵宇摇头道:“元军行将攻城,吾等还要奔走多地,为常州筹集更多的武器和甲胄,不能在此长留。”

      和尚念声佛号,说道:“多谢施主,吾这就送君等出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