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12、余二老爷的婚事 ...

  •   出了余刘氏的孝期,沈嬷嬷大媒,青柳和有顺成了亲。
      余灵秋开始被打扮得象个小萝莉,天知道,看别人打扮得可爱不代表喜欢自己也被打扮成相同的模样,特别还是顶着成人心的花花小萝莉,冏。
      沈嬷嬷最近不太管事了,多是看着青柳(现在叫有顺家的)管事,偶尔在一旁提点一两句。
      余景旭再婚是肯定的,在刘氏周年后,余灵秋就一直在等待相关的消息,但一直到余灵秋都满孝了,还没有明确的消息出来。父亲余景旭再婚后会如何是一直让余灵秋纠结的问题,心情好比等待落地的靴子,一直高悬。
      二老太太李氏老早就对二老太爷说,二老爷如今外放,终身大事做父母的不可以不操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尽快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不管娶妻还是纳妾,先得有个后才是。
      李老太太娘家没有合适的人,古代亲戚七弯八拐,她总能找出几个合适的人选来。
      好在,余景旭提前给二老太爷余德才打了预防针,再娶家世必须也对余家仕途有益方可,否则,免谈。
      李老太太娘家可没有什么正经的官身亲戚,而且,就算有,人家好好的官家女儿不会想嫁得更好,要去上赶着给个七品知县做填房,给人做后妈?
      李老太太不死心,苦口婆心地劝说二老太爷。
      二老太爷大怒,娶刘氏做儿媳时,我儿子还没当官呢,刘氏不是正经官家嫡女?现在我儿子已经是县官,怎么还不如以前了?别以为你的小心思我不知道,那是我懒得管,当家主母总得有些权威,小打小闹无伤大雅,过得去就算了。老二的婚事是余家大事,以后余家光耀门楣都在老二的身上,以后他的事你少插手!闲着没事管管老三才是正经事,三兄弟,到如今,就他一个人连个秀才都没考到!他到如今也只有一个女儿,反正他读书是不行了,让他多娶几个赶紧地生个孙子出来……
      二老太爷越说越气,当年娶沈氏本来是有些高兴的。沈氏有才女之名,嫁妆薄一点,余家又不在乎。那沈氏写诗做画、谈论文章样样比自己强,初初余德才还有些欣喜,后来郁闷,再后来生气,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沈氏又从不会示弱伏低做小,夫妻关系才会越来越冷淡。再娶李氏时,是按余德才自己的喜好挑的继室,相比沈氏,李氏那是绝对的温婉柔顺,识字不多,不在乎。如今想着,自己是痛快了,可害了余家的下一辈呀。余家这一代人,三兄弟,大侄子秀才,二儿子进士,三儿子至今啥都没有,这说明沈氏的才气还是传给了儿子的!父亲当年给自己聘娶沈氏,对自己的期望还是很高的!刘氏也是父亲亲自上门求的亲,当年父亲估计也是不愿李氏插手儿子的婚事,才会不商量自己这个当爹的。父亲那时都能给余家求个官家小姐进门!
      二老太爷发完一通怒火,一连一个月没进二老太太的门。李氏容貌自然不如年青的太姨娘,才学也不如,只是二老太爷一直并不沉迷于女色,只是保持所谓读书人的风雅,红袖添香而已。
      李老太太也气得几顿吃不下饭,丈夫把她贬得差了原配沈氏不是一星半点,没有填房真心愿意别人当着自己的面赞美原配,更何况是自己的丈夫在贬低自己的儿子抬高继子的情况下。李老太太在心底恨恨地想,你自己不是也几十年什么也没考中吗,以前不是还夸过小儿子最象你?现在说起来,考不中全是因为我?
      李老太太,恨得再咬牙切齿,也还是赔着小意,一再请求丈夫的原谅,二老太爷过了段时间也消了气,顺着台阶就下了,余家老宅又恢复原貌。只是李老太太却是真地再不敢提给二老爷余景旭娶妻纳妾的事了。
      余灵秋也不知继母早进门好,还是迟进门对自己有利。听沈嬷嬷的意思,已经议好人选了。新主母进门前,沈嬷嬷会离开,现在有顺家的(青柳)已经开始在适应新的身份,彩云彩霞也差不多熟练了,院子里又进了一个丫头彩虹。
      沈嬷嬷本来不愿意多说,但耐不住余灵秋的软缠硬磨,觉得反正不久之后也都会知道,提前有点心理准备也好。只说新太太是四品京官肖家嫡女,夫丧守寡,无子女,再嫁。
      肖氏女是个有才能的人,嫁到门当户对的人家做嫡长媳,进门先将原来的通房打发了。肖氏自然知道男子都是三妻四妾,但从小伺候的情分不一样,趁丈夫新鲜劲还在,婆家也不好新婚期间就因个通房丫头对正经新妇表达不满。本来肖氏进门三年,为人处事众人还算认可,但三年无所出,婆婆肯定还是颇有微词。肖氏抬了自己的丫头做通房,仍无音讯。婆婆开始赐女子进长房,肖氏与婆婆的关系开始恶化。直到肖氏的丈夫去世,仍无有一儿半女。
      肖氏的婆婆想过继个孙子到肖氏名下,让自己长子也有香火供奉。姻亲原本就是结两姓之好,而且夫去妻守也无不妥,肖氏娘家原本准备答应,偏肖氏要死不活不肯。
      肖氏对自己的父母讲:现在婆家许诺厚待长房寡媳,过继二房亲孙到长房,一切以肖氏为主。一大家子没分家,住得如此近,想隔断孩子与亲生父母亲近根本是不可能,孩子与肖氏亲不亲且不说,长房、二房之间还可能因此造成不和。原本婆婆就怪肖氏善妒害得长子无后,万一孩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或者长房二房出现冲突,到时肖氏的处境就尴尬了。而且,就算是孩子长大成人了,不顺肖氏,婆家没有人会真心为肖氏说话,难道真告上官府?那肖氏苦守多年有什么意义?姻亲是结两姓之好,肖家女在婆家,外孙却与肖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就是说肖家没有优势。目前的许诺,肖家是占到好处,将来事情多变,而肖家的主导权就少了很多。肖氏表示,如果肖家真为了眼前利益不管自己,她会闹得很惨烈,反正抱着生不如死的念头,怕什么。
      肖氏父母经过仔细思考,两家父母再次商谈后,肖氏被接回肖家在京郊的庄子上接着守孝,姻亲关系实质已经破裂,仅仅是在人前维持一下面子。肖氏善妒、自己不能生还不让小妾通房生,以前就有传言,现在丈夫刚死就想着再嫁,不愿守节等等说法就都出来了。好在肖氏还在庄子上守孝,深居简出、不用外出面对。
      肖氏父母就想着女儿在京城是不可能再嫁到好人家,就让外任的儿子、儿媳及外地的亲戚帮忙打听有无合适的人选。打听来打听去,选中余景旭。
      肖氏还有几个月孝期才满,就算再嫁,肖氏也不想留下什么话柄,反正自己已经守了这么久,也不差最后一点时间。
      余景旭托专人送信到刘家和余家老宅,将事情说清楚,刘家见余景旭如此识做,也礼尚往来地回复很高兴这门亲事,余家二老太爷更不用说了,二嫁怕什么,儿子也是二婚,要知道四品?亲家是四品!皆大欢喜。当然李老太太的意见没人在意,也没人给机会她发表意见。
      沈嬷嬷是二老太爷原配沈氏(余灵秋亲祖母)的远房族姐,当年沈嬷嬷新寡,带着一岁还在吃奶的儿子,生活艰难。沈氏感念族姐幼时照顾过自己,肯请公爹答应沈嬷嬷来帮自己奶孩子。
      余家当时的掌权者,老爷子余承昊一直对有才学的人很敬重,恨不得儿子与儿媳沈氏调换才好,对于所谓寡妇命不好的忌讳也没太在意。因此,沈嬷嬷一直是良民自由身在余家做奶妈。后来沈氏去世,沈嬷嬷简真就当余景旭眼珠子一样看待,自己的亲生儿子反而托人照顾。
      后来余景旭开始记事,沈嬷嬷时常拿沈氏生前的手稿、书籍给余景旭看,并讲述沈氏的生前事迹和才学。
      余家当权人老爷子对沈嬷嬷的做法很满意,即使在李氏当年作为继室进余家门后,也无人敢不敬沈嬷嬷。
      后来经夫子推荐,余景旭外出拜师求学,沈嬷嬷跟着照顾一段时间后,发觉其他求学的学子并未随行奶娘,才离开余家,与儿子团聚去了。
      刘氏嫁进余家,沈嬷嬷也只在余灵秋出生时,去余宅探望过。刘氏知道了沈嬷嬷在丈夫心目中并非是一般奶娘的情分,逢年过节总托人送财物给沈嬷嬷,沈嬷嬷也有谢礼,但却并不再进余家老宅的门。
      余景旭在继母李氏派人接妻子刘氏回老宅时就感觉很窝火,但当官的名声很重要。后来突然而来的噩耗,余景旭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再后来,余景旭得知自己嫡女还活着时,觉得只有沈嬷嬷可以托付,沈嬷嬷二话没说,放下自己的亲孙子就出来了。
      余灵秋相信,如果沈嬷嬷在自己身边,对自己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沈嬷嬷是以余景旭为最终评价的。
      新太太进余景旭的内宅是当家主母,沈嬷嬷的存在,不利于新太太的立威。丈夫的奶娘、继女的管事妈妈,这双重身份,作为继室进门的新太太,在初掌内宅时,多少有些制肘。还不如沈嬷嬷自己离开,让新太太放心、顺遂地管理余景旭的后院。
      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对,真心在乎的人,会为了那一份在意而退让。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12、余二老爷的婚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