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滤心旅程之一——菩提禅寺 ...
-
金秋十月,清透的蓝天,明媚的阳光,云淡风轻。
由于工作关系,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外地旅游凑热闹,想来想去,便想趁着假期,多跑几座上海本地从未去过的寺院。
于是,我和悟康开始了静心、滤心的拜佛之旅。
第一站,上海嘉定安亭镇的菩提禅寺。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座并不十分知名的寺院,竟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菩提禅寺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为孙权之母吴国太所敕建。
梁天监二年改建,到五代十国后唐清泰年间徐承艺,李彦琼发起重建,宋朝寺僧慧才又加重建,宋朝开宝年间宋大宗赐予匾额一块高挂于寺门前。
明万历20年(1592年)菩提寺年久失修,杭州武陵僧人海月过而见之,感到极为悲痛,泣涕如雨,发誓要修复菩提寺。
海月令铁匠铸了一把100多斤重的铁锁链,锁在自己的颈上,把钥匙投入寺中古井,向众人明誓,若不修复菩提寺,决不取下铁锁链。此后三年,他赤着脚不顾严寒酷暑,身负百来斤的铁锁链云游各地劝募,见者深为感动,无不慷慨解囊。经过五年艰辛,终于建成。
到了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再次重修。
至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寺基占地25亩,共三进,前为天王殿,中为观音殿、地藏殿,后为大殿。殿内嵌有唐时升在明万历二十年撰写的《菩提寺重建大雄宝殿记》及清乾隆三十三年钱大听撰文,蒋无益书写,秦大成撰写碑额的《重修菩提寺记》的石碑。殿前亦用铁环高挂着一口空腹深大的巨钟,重逾千斤,鸣震声应尔。
据说,每当夜深人静,僧人诵经撞钟击鼓时,那宏亮的钟声久久回荡于夜空中不息。
1956年至1963年,菩提寺先后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和上海市文保单位,□□期间(1967)渐被拆除。
2003年11月经批准,于安亭镇永安街移址重建菩提寺。
2005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菩提禅寺重建奠基暨大殿开工典礼隆重举行。新建的菩提禅寺占地13.3亩,大雄宝殿、观音殿、菩提阁等殿堂均按江南明清风格复建。
2005年9月11日,菩提禅寺大雄宝殿上梁典礼。
复建完工后,这座千年古寺与老街上的石栏、石驳、古桥、高塔相互辉映。
说来惭愧,我和悟康本是慕着那尊今年9月9日新开光,高达9.8米的立身地藏菩萨圣像来到菩提禅寺,而非因这座千年古寺沉积的深厚历史。
毫无准备,往往带给人们的除了惊诧,还有惊喜。
在楼房鳞次栉比的居民区中,一隅石板小路延伸向菩提寺的河堤。其上有一座石拱桥,名为“严泗桥”。该桥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距今有近640年的历史。桥墩上刻有“十字水分两县界,百里市聚四方人”的对联一副。
“严泗桥”横跨小河两岸,缓步桥上,举目望向绿波涌动的潺潺河溪,沿着岸边的石栏柱上各蹲坐一尊小石狮,一个连着一个与岸边葱葱翠茂的参天古木渐渐伸向远方,极具古风韵味,仿若置身世外桃园。伸手触及桥栏粗糙的石砬,虽无法亲历历史,却可以切身感受到历史带给我们的厚重感。
(口说无感,奉上片片一张,与大家分享江南古镇的韵味。)
在桥的此端座落着斗拱飞檐,琉璃黛瓦,气势恢弘的九层六面高塔。该塔的前身是三国吴赤乌二年在初建菩提寺时,建于寺东侧的“永安塔”。“永安”意为菩提永久,祈一方平安。因年久失修,后毁于风雨。
2003年8月,选址寺之旧址方向,复建该塔,塔名由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题写,华侨企业家汤妙林先生捐资修建。
永安塔以恢复“永安映朝晖,三桥叠塔影”之旧日景观。塔高56.88米,每边长6.6米,塔基直径约在12米左右,塔刹有九道相轮,高逾十米,黄铜镀金,盘露可谓塔中地位较高的寺塔。永安塔下有地宫,顶有斗室,清净庄严。塔内每层皆有一主题壶厅佛场,并配有题图等景观,引人入胜。入塔票价为30元,可登高俯瞰“严泗桥”彼端的菩提禅寺。
寺前是宽阔清幽的广场。在花团锦蔟间,一块半圆石上刻有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题写的“菩提源头”四个大字。
缘何名为“源头”?百思不解的我,回来后翻查了一些资料——
原来,汉袭秦制,十里一亭,以安名亭,以亭名镇,故称安亭。安亭镇一名也沿袭至今。于千百年来,安亭百姓与信众无不自豪地口耳相传着一句话:“天下两个半菩提,安亭菩提占其半。”此言所说的是当时命名为菩提道场的全世界只有两个半,其中两个在古印度,那个半个便是中国安亭的菩提寺。
菩提译自梵文“Bodhi”,意为“觉”、“智”、“道”等。佛教中指断绝世间烦恼而达到涅磐的彻悟境界。佛经中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指有求得理想的最高果位的心愿,即利他的成佛之心。当年佛陀也是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的,所以菩提树在佛教中有圣树之称。
(赶紧上片片,与大家分享偶在“菩提源头”的倩影。掩面羞涩ing……)
重建的菩提禅寺主要结构分天王殿、大雄宝殿、菩提阁、藏经楼等部分。外观庄严雄伟的大雄宝殿为七间重檐歇山式,面阔32.8米,进深23.8米,高21.8米,建筑面积610平方米。南面檐柱金柱间有回廊,殿周留有檐下走道,均围以汉白玉栏杆。前面月台,进深4.5米,宽18.8米,可由三面登临。这里不得不说一句,整座寺院均为木质结构,大殿内供奉横三世佛,两旁二十诸天像,亦均为楠木雕成,庄严贴金。
拜过诸佛菩萨后,我和悟康迫不急待地寻到了那尊我们慕名而来的立身地藏菩萨圣像。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一般菩萨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
此时,在我们眼前的这尊高达9.8米的立身地藏菩萨圣像便是一袭僧人模样。地藏菩萨右手持金刚幢,脚踩莲花,莲花下是地藏菩萨坐骑“谛听”(或“善听”)。
悟康说他一见这尊高大庄严、诸相圆满的地藏菩萨圣像,就有种虔诚谦卑的感动。的确,仰望地藏菩萨一双低垂的慈目,我也有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感动。那是一种直抵心灵深处的慈悲,令人触及难忘。
刚刚接触佛法时,我诵念的便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懵懂无知的我,当时并不能深刻理解经文上所言,随着诵念的次数累积与诵后的感触沉淀,我那颗被无明和愚痴包裹的心不禁被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慈悲深深震撼。
虔诚的匍匐在地藏菩萨脚下礼拜,口中念念不断地诵其圣号,于我悸动的心中竟泛起丝丝怯懦——为了自己修行的不精进与平日不守净戒的妄为深感不安。
在菩萨脚下,仿佛感觉自己周身的缺失毫无遁形。我不得不惭愧地承认,这便是所谓的心虚!
礼拜时,有四位陌生师兄在绕佛,我于心中立即决定,我要绕佛、忏悔!
礼拜后起身,合十避于一旁,生怕影响了他们。见悟康也礼拜好,便向他示意,一起融入到了绕佛的队伍中。
不大不小的殿内,一字前后6人,整整齐齐地诵念地藏菩萨的圣号,那份谦卑与恭敬吸引了不少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们的目光。
我丝毫不敢有杂念妄想,即便偶尔思绪纷飞,我也尽量将其拉回,集中精神,在心中观想地藏菩萨,或偶尔抬头仰望围绕的地藏菩萨圣像。
不知绕了多少圈,我已无从记起,前面那四位陌生师兄停下了脚步,于菩萨面前匍匐下身子叩首合掌回向。我跟在悟康身后继续绕佛,口中诵念的地藏菩萨圣号也随着悟康改成了“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
是脑子短路,还是我平日不够精进,本想诵念“报父母恩咒”的,居然死活提不起来。一路诵念着“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竟 “口是心非”,总想着“报父母恩咒”是怎么念的?!如此一来,心神再次散乱,目光不由得注视到地藏菩萨坐骑“谛听”的爪子,怎么只四个指头?是神兽与众不同?还是本该如此?是工匠的失误,还是……
是什么是,管这些做什么?
纠结之下,我强迫自己收回心神,不要执着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应该真切发心,不能跟着思绪走,得回来。不管口中诵念的是什么、眼中看到的是什么,心下不乱才是真正的修行。
那四位陌生师兄离开后,我和悟康继续清静地绕佛,其间零星进来两、三位善男信女,皆是驻足观望片刻或草草叩拜后便离开了。
我在为他们与佛法无缘而备感惋惜的同时,庆幸自己能随着悟康接触佛法。所谓“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因缘,更加精进地修行。
离开菩提寺,经过大门时,我们被先前那四位绕佛的师兄叫住……
虽然素昧平生,却在菩提寺内有缘相识,皆因佛心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