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长恨此身非我有,莫怨东风当自嗟——亡国公主事
作者,你在写一位很幸运的亡国公主,虽然沦为奴仆但却有自保的能力,甚至可以自由地保存自身并构想复国之事,和众多身不由己的亡国公主们相比是多么的幸运呀。
在看正文第一章的时候,女主的出场很让人感叹,昔日天潢贵胄今日竟为奴仆,岂不让人想起昔日《哀王孙》里面所述的“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死乞为奴。”,但是后来女主却很能忍让,心怀大志吧大概,但是心计上头有些奇怪,好像因为学了武艺之后对于斗争的艺术就不大懂了,被人诬陷投药什么的,说真的,如果以前在皇宫的话,她这么的天真早就被人害死了。可能她的养母对于她的教养出了些差错吧。而后她潜伏在这个府邸应该是有原因的,就是要那个受贿赂的证据。只是个人不觉得作为一个小小的杂役会得到太多的信息,如果会的话,那是荣国府,管理非常的松懈。个人觉得,或者女主可以尝试一下向上爬,而后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料,向上爬不代表牺牲色相什么的,只要她长得过得去,不要太难看,做事爽利妥帖些,还是可以得到重用的,毕竟都是卖身的奴仆,而后进到书房,女主可能不是小厮不能进外书房,但是内书房总可以的说,这样她才能奢谈得到证据,不然的话,连二门都进不了的杂役真的很难找到这样重要的证据。这是我看文得出的一个bug。
话说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她一个亡国公主不想着怎么复国,怎么在自己国家发动数次反侵略战争,跑去邻国干什么呀?借兵吗?看上去不像,她是在那里干起反腐倡廉工作了,去查达官贵人的受贿证据了。难道她还想通过收集这些证据来威胁那些官员帮她说服国王出兵助她复国咩?这是我的一个不解之处,不过总觉得这样很不妥当,与其费心威胁人不要想想怎么贿赂人,费仲、伯嚭什么的应该每个国家都有吧。后来看,女主命人四处点火,大概是想造就一个乱世,而后乘乱复国?想法很美好,工程很宏大。而且看到女主最后挑起了西凉对中原的战争,说真的,我对她的印象一下子差了下来,我想起了五胡乱华,想起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我是个标准的汉粉,所以对女主的做法有些不满。实际上,我对于很多清穿小说都不满。
在反腐倡廉失败之后,女主又开始了科举夺权之路,升职速度让人羡慕,二甲进士入翰林院当庶吉士,大概七品左右,监察御史什么的官可以说也不大,但是入御史台估计也要熬一段时间,连散馆都不用就入御史台被外派去当监军,也就是监察御史,挺厉害的。大概她想要熬到权臣的位置要几十年吧,额,很难女扮男装那么久吧?
说了那么多,直接点说,我对于女主究竟要干什么一直很含糊,好像她做的每一步我都看懂了,就是为了自强,但合起来是干什么,我就不懂了,复国需要公主这样亲力亲为吗?不是在大军中当吉祥物就行了吗?至于复国成功之后,又出了曹操那怎么办?帝皇之道在于制衡,女主有本事拉起这样一支大军,手段应该也不会差。还是说,难道女主不是要复国?亡国公主不复国,找个偏僻点的地方当富家翁就是了,需要这么多折腾吗?
看完女主之后,再看看楠竹,楠竹出场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一句词:“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确实算得上一句风华绝对,只是他的封号让我一下子被雷了,野王什么的有这样的封号咩?这种神奇的封号,可以说在中国五千年都不会有。只可惜,楠竹出场比较少,我除了觉得他符合一般皇子的形象之外,没有其他感觉。
还有一个就是,作者很有文化,但不用这么急着表现自己有文化,我看到楔子那里长长的一段描写是,第一感觉是很华丽,细看下去,感觉很奇怪,额,作者的修辞未免用的太多了。
好像这一段:“这冷在琉璃碧翠金瓦上,被冰雨砸成稀薄雾气。整座皇城笼罩在凛冽寒意里,雨幕中,这座古老的宫殿勾勒出深沉暗影。昔日朱门下宫灯不在,碧纱橱内暖香难寻,那些苍老,光怪陆离的婆娑树影,攀倚着宫墙,浸泡得再抓不住皇庭根基。”
《人间词话》里面有分:隔与不隔;“寒波淡淡起,飞鸟时时下”写景如此,方为不隔,而“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也就是隔,所谓“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是也。作者用那么多修辞方式,而且还差不多都是拟人的,隔法未免用的太多了,看的我头痛,审美疲劳。而且一时间要从那么多修辞中想象出作者要描绘的形象也是很困难的。作者若能把其中一半换成白描,也是好的。如果作者没有这个水平,我也懒得说那么多,不要嫌我烦就好了。
作者的文写得还是很不错的,语言优美流畅,慢热没有关系,慢慢总会有人喜欢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