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适者生存(三) ...
-
当初醒来的时候,安虹就注意到了自己身上穿的破旧的衣服和脚上的草鞋。
当时由于自己过于震惊于自己在一个陌生环境,所以也就没怎么注意这个穿的问题。
有了原来主人的记忆后,安虹知道了村里人大都是打草鞋穿,以草鞋为主要行走用鞋。衣服和布鞋一般都是由家里的男人纺织麻布缝制而成,原材料也都来自于每家中的苎麻田。
虽然村里大部分家庭都养有蚕,但是主要是以养蚕之后收蚕茧后卖蚕茧给定期来收的丝绸商人为赚钱的方式。
即使有村民家有男子手巧善缫丝织布,织出的丝绸也是以出售为目的而不会制成衣服穿在村民身上。
因为东安国有森严的等级的限制,平民只能穿麻衣。
再加上生活的清贫和劳累使村民们都非常节俭。不到衣服真不能再穿,是不会做新衣服的。
作为整天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平时干活什么的都穿草鞋,只有串门、走亲戚等重大场合才穿着新衣服和布鞋。
原来的安虹是一个孤家寡人。
当安虹14岁成人独立生活后,大家就不再把她看成是孩子。
虽说乡里乡亲多少都会照顾,但不可能面面俱到。
虽然安虹家里种了苎麻,但是纺织和缝纫这些需要男人做的事情,安虹是一点不会。
不会的原因这里面除了安虹幼年靠人施舍的生活经历造成的沉默寡言的性子和凑合过日子的心态外,主要的就是这个时代普遍的观念:纺织、缝纫是男人干的,不是女人干的。
如果女子真有纺织缝纫的,那也不怎么被人接受。
为什么呢?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父亲或者你的哥哥、弟弟手拿针线缝衣织布的画面,也许就会明白为什么在这个女尊国女人纺织缝纫不怎么被人接受的原因了。
所以,作为孤家寡人的安虹自14岁以来都是靠以自家种的苎麻和粮食等和村里人以物易物来获得所需的避寒衣物的。
但由于本就家境贫寒,安虹又不善于经营,所以这种交换只在安虹独立生活之后进行过1次而已。
因此虽然安虹在里屋找到了一双布鞋和几件麻布衣服,但都已经破损,鞋子也不合脚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安虹了解了记忆里的观点和看法之后心里嘀咕着。
安虹觉得自己现在终于可以理解那位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古人为什么被推崇为有气节了。
对于已去的安虹的这种思想,现代版的安虹觉得真是迂腐,不懂变通。面子和生命哪个重要?对于现代的安虹来说答案肯定是生命。
而且安虹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严酷的。
虽然现在天不寒冷,这个身体也不像现代安虹那样的细皮嫩肉,目前还可以把草鞋当凉鞋穿。但天气变冷的话,就必须有能御寒的鞋子和衣服。
安虹想起自己在现代生活时,即使开着暖气、穿着皮靴脚趾还被冻伤过。不敢想象这里的冬天到来的话,屋里的那些破布烂衫能发挥什么作用。
想到这安虹不禁想到了那些曾经在网上看的冻伤冻烂的可怕样子,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我可不想没有脚趾!!o(︶︿︶)o 唉。
安虹立马决定,趁现在天还没有转凉,积极备战。
说干就干,安虹大致计划了要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力求高效率,不浪费时间的进行工作。
有了初步的计划之后,安虹马上开始投入行动。
安虹先到自己的苎麻田把已经长好的苎麻收割了。安虹有小时候割麦子的经验再加上原来主人的身体和记忆,半天的时间,苎麻就收割完毕。
然后就是将苎麻运回家,好在收获的苎麻并不算十分多;苎麻地离家并不太远。安虹就用麻绳和木棍做了一个“L”型的背架,来回七八趟将它们背回家里,堆在院子中。
然后就是制麻了。
此时的安虹开始庆幸老天爷对自己还算不错,至少将对方的记忆留给了自己,让自己知道了制麻的过程。否则作为一个21世纪四体不勤五谷分一点的四有青年,面对苎麻肯定会当成野生植物,更不要说如此古老的制麻工艺了。
首先是剥麻,将麻皮从茎上剥下来,尽量保持麻皮的完整性。
开始安虹还带着新鲜感,但是时间一久,安虹就有点受不了。
不过安虹一想到这都是为了自己能穿暖,咬牙坚持着,这种坚持是调剂性的坚持。
她不再整天单调地剥麻,而是剥麻累了的时候,就换别的事情做。
什么事情呢?那就是做鞋子。
虽然安虹并没有做过布鞋,但是作为土生土长在农村的21世纪青年安虹来说,小时候,奶奶和姑姑们做鞋子的情景是不会忘记的。
安虹从屋里找到的那几件破旧的衣服里找出最破旧的,开始了制鞋工程。
她将衣服剪成一块块布片备用,在将熬好的米汤刷到布片上。
在刷好米汤的布片上贴上另一张布片,拍打紧实,把它整个贴在木板上晾在太阳下面等它干燥。
而等布干燥的时间呢,她继续剥麻。
等布干的差不多的时候再在上面刷一层米汤,米汤上贴一层布,就这样,交替反复。
一层层的刷和贴,剥麻,
等布底刷到安虹满意的厚度后,安虹就不管它,继续剥麻等布底完全干透。
每天剥好的麻皮都被安虹浸在清水里。
由于是第二次收割的“二麻”,因此,浸的时间为一个时辰。
这个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否则浸水时间长了,容易在水中腐烂,麻皮失去弹性,影响刮麻。
如何计算时辰,这对于原来的安虹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但对于现在的安虹来说,虽然知道是通过看日头来了解时间,她还是心里发虚,只能全部交给这个身体的本能了。
第一天的时候,由于对身体本能没信心所以泡的时间有点长,再加上安虹初次刮麻,因此刮的麻质量并不好。
尽管如此,毕竟是个开端。所以安虹还是把剥好的湿麻一束束放整齐,晒在循着记忆找到的家里直径为1~2寸的长竹杆上。
有了经验,第二天浸麻的时候,安虹就完全放松,感觉就上来了。
时间拿捏的刚刚好,刮麻也非常顺利。
到第三天时,做鞋子浆的布也完全干了。
安虹先把今天要剥得苎麻皮剥好,等麻浸好的空闲,安虹就将浆好的布从木板上取下来。
到灶台那抽出一根没有烧尽的细树枝,再到里屋找到针线筐,发现针线剪刀什么的都还算齐全,就开始了制作鞋底的准备工作。
安虹将浆好的布放在席上,将自己的左脚放在上面,用从灶台拿的未烧完的树枝做炭笔将自己的脚型在布上画出来。
画好之后,在挨着画右脚。
等整块浆好的布画满自己的脚样,安虹发现可以做四双鞋底。
下一步就是剪样了。
安虹剪得时候沿着自己的脚印向外扩了1.5厘米做的地方开始下剪。
由于安虹糊的很厚,因此用剪刀将鞋样剪下来着实费了安虹一番功夫。
等剪下来之后,看着那一层层的样子,安虹心里美滋滋的,虽称不上“千层底”但至少是安虹牌“百层底”。
第三步是垫鞋底。
安虹将制成的鞋底样,像拼图似的,将剩余的不同大小的碎布按照鞋底前端垫较大的零布,后端挑小的,缝隙用碎布,脚前、后跟吃力处用厚布,脚凹处铺薄布的原则,充分利用和不浪费一小块布。
边垫边揉,铺到十层左右,沿底样四周留出一厘米,剪去外露的布,底边就整齐了。
大约垫至两寸厚,上面斜放一层新的白色斜纹布作为封面。
这样纳鞋底时,面布不会被刺破,不易皱,最后用针线缝牢,再四周剪齐。
一双厚厚松松、平平整整的鞋底垫好了。
最后是纳鞋底。
要想鞋子穿的久久的,就要耐磨。
要耐磨针脚就要细密,安虹确定了针脚要“细、密”的二字方针后,就开始纳鞋底了。
先纳四周,再纳中间一行垂直中心线,针距约半厘米。由于鞋底很厚的缘故,安虹循着小时候的记忆,用针线筐里的细锥子先在鞋底上扎好眼,在对准眼将针线传过去。
如此反复,倒也越来越顺手了。
院子只有“沙。。。沙。。。沙。。。。”的拔线声。
等一只半鞋底纳好的时候,最后一批浸麻的时辰刚好到了。
放下鞋底,安虹将浸好的麻还是同前几天一样搭在了竹竿上进行晾晒。
等这批麻晒好的时候,安虹的鞋底也纳好了三双,每双鞋底安虹都对边缘处进行加固,以求使鞋底更结实耐磨。
而当初浆布的时候,安虹也浆了两块一薄一厚的布用来做鞋面。就这样两双布鞋,两双厚实的冬鞋产生了。
虽然因为是仅凭记忆来做的,鞋的样子没有那么的规整。
但是自己制作出来后,安虹还是激动不已,并从内心有点佩服自己了。多不容易啊我,我竟然有这样的潜质。
鞋子做好了,麻皮也做成了原麻,剩下的就是给晒好的原麻脱胶了。
此时用的是天然水沤麻脱胶的方法,天然水沤麻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将浸好的麻皮扎成束,在池塘、沟渠、湖泊或河流等天然水域中再次浸泡进行微生物厌氧发酵脱胶,利用水中各种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将高分子化合物的麻分解成为小分子化合物,从而将纤维素提取出来,只有纤维提出来才能捻线进而织布。
这个还好说,关键是捻线和织布、缝制衣服这些事就必须去请教别人的了。
这几天安虹一方面是忙着做东西,另一方面她死宅的性子以及还不能面对那些记忆里熟悉,感觉上陌生的村民的纠结心理使她一直在家里闭门不出,和村里人都没什么接触。
但要学习纺织织布和缝纫衣服,安虹意识到自己必须踏出这一步——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