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坦诚 ...

  •   邺宫,皇帝寝宫——龙乾宫

      高洋坐在御座上,高纬站在御案前,垂着眼睑,不知在想什么。

      “你究竟是不是仁纲?”高洋突然轻声道,似是在问高纬又似在自言自语。

      高纬抬头朝高洋笑了笑,平静地说道:“皇伯父觉得呢?”

      “仁纲这两字,非长寿之命,也非盛世之君。”高纬闻言,垂下眼睑,心中五味杂陈。

      高洋说得是真相,前世她确实是昏庸之君,还是亡国之君,死时也不过二十五岁。

      “不过。。。”高洋话锋一转,“朕观你与其他孩子不同,不仅聪慧异常,还精通朝政,更懂得韬光养晦,你真是太让朕好奇了。”

      高纬默然了良久后,才陡然开口:“皇伯父可相信重生?”

      高洋没回答她,只道:“你先与朕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见高洋面色如常,高纬明白高洋这是在半信半疑的状态。

      于是深吸了一口气,把重生之事与前世的北齐亡国结局都说了出来、

      语罢,殿里便陷入了寂静,久久无一丝声响。

      高洋沉默地盯着侄子,眼底蕴藏着巨大的风暴。

      不知过了多久,高洋开口问道:“仁纲,你想做皇帝吗?”语气里无一丝波澜,仿佛只是在询问今日膳食为何。

      “皇伯父何意?”高洋看着她,继续道:“你若能登基为帝,你可有信心做位治世之君?”

      高纬沉吟片刻,回答道:“侄儿有信心!”只有高纬知道,这句话耗费了她多少的勇气。

      若是高洋要为太子高殷除去后患,高纬说完这句,恐怕就会落得“暴死”宫中的下场。

      高纬自然不会不怕,但直觉告诉她,肯定的回答带给她的好处会更多。

      高洋听完,毫无预兆地大笑:“好!这才是高家的子嗣!皇位总算是后继有人了!”

      “皇伯父说笑了,正道哥哥安在,仁纲又岂能染指皇位。您百年之后,顺理成章由正道哥哥继位。到时内宫有皇伯母治理,外朝得诸宰执辅政,正道哥哥必然会成为一代明君的。”高纬平静说道。

      “你真的认为正道的皇位能坐得稳吗?”湛蓝的眸子直直盯着高纬,二人对视了一会儿,高纬认输般地移开了视线。

      高洋长叹道:“想必你也看出来了,正道的性格太过文弱,他是做不了乱世之君的。何况高演和你父王可是一直盯着这御座呢!可惜高演与你的父王也不是长寿的命,就算他们夺了位,也坐不了几年,不过。。。”

      高洋话锋猛转:“朕认为你不会短寿,你也必然会成为帝王。仁纲,朕要你尽心治理大齐,并在有生之年结束乱世,一统天下!这些事你可有把握做到?”高洋的神情俨然是一位帝王在向继承人做出托付。

      “恩!”高纬无一丝犹豫。“还有帮朕护好皇后和正道与绍德,朕要是晏驾了,恐怕他们连自保都不能。”“侄儿知道了!”高纬深深作揖,郑重允诺。

      “朕相信你的承诺。好了,此事暂时放下,说说其他事。这是近来西魏与陈国的情报,你看看吧。”高洋将一封奏章递给高纬。

      高纬粗略看了一遍,勾起了唇,高洋饶有兴趣问道:“你觉得如何?”“天赐良机。”

      “哦?说下去。”“西魏宇文泰病逝,其侄宇文护必然擅权,以宇文护急功近利的性子,必然会很快废黜元氏皇帝,拥立宇文泰之子为帝。而陈国的陈霸先身染重病,不能理政,使得皇族势力大涨。其中以陈蒨与陈顼两兄弟势力最盛,可是陈霸先的其他儿子也不是温良之辈,只要陈霸先一死,陈国肯定要乱。纵然宇文护与陈蒨身边有臣子帮助稳固朝政,可是一定规模的内乱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那你的意思是趁两国内乱,派兵出击?”“趁机出击就算胜了,也不过是得些城邑百姓而已。我们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使他们两国按我们的意思自行衰败,到时再一举出击,灭亡两国!”

      高洋示意她继续说:“试想如果在两国内乱之时,有人帮助宇文护和陈蒨平息内乱,他们必然会感激对方,并引为心腹。但要是那些人是我们的人呢?”高纬点到为止,咽下了余下的话。

      高洋听完,冷笑了一声,眼中的欣慰却不言而喻。

      “皇伯父,我听说近来长城的修造进程下降了许多?”高纬突然想起前几日听说的事,遂脱口问道。

      “是啊,朕也正在为此事发愁,不知该如何是好?”提及此事,高洋的脸上就露出压不住的愁色。

      高洋看着高纬:“难不成你有办法?”“仁纲认为,长城更多的只是心理安慰,倘若当朝皇帝昏庸致使国力衰弱,那长城修造得再坚固也是挡不住北胡骑兵的,前汉初年不就是先例吗?但若是国力强盛,那不修长城也可以长治久安。就比如皇伯父登基之初,亲征突厥与北方诸胡,打得他们不得不向大齐称臣朝贡。简而言之,进攻便是最好的防守!”

      高洋却一瞬不瞬地看着她:“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

      高纬略有尴尬,但还是听话地继续说道:“仁纲认为大齐还应该取消兵役,减免徭役。”

      “所谓取消军役,就是在征战之时,不再临时征收男子,而是扩大正规军。临时征收的兵士没有进行正规训练,上了战场多半也只是去送死;倒不如选出特定范围,以此范围内的壮丁来充当征战时的兵士。一来可以让军队战斗力提高,二来也可为国家保存青年劳力。减轻徭役则是将一直以来的徭役制度改为轮流制:每州每郡每县,每年按人口分三批来进行劳役,并且朝廷奖励民工一定的银钱。如此既可不造成民怨载道,又可用银钱激励民工加快速度完成劳役,缩短时间。”

      高洋听完,不置可否,只是问:“你认为正规军多少合适?”“正规军不可超过百万,否则府库与百姓都会拖垮。”

      高洋垂下眼睑,挥了挥手:“你先下去吧,让朕想想。”“侄儿告退。”

      天保十一年十一月三十日,皇帝下诏全国境内大肆进行寒门子弟考试,以备官员之选。

      次月初九,文宣帝下诏停止修造长城,并在国内取消军役,改变以往的徭役制度,实行轮流制。

      次日,文宣帝又下诏大肆征兵,扩充禁军至三万,扩充除禁军之外的正规军至八十万,并以两都及其周围城邑充当战时后备军兵源之地。

      十二月二十日,宇文护废魏建周,拥立宇文泰长子宇文觉为帝,是为北周孝闵帝。孝闵帝封宇文护为丞相,总领朝政。

      天保十二年元月初十,长安元氏宗族率私兵逼宫,意欲重建魏朝。

      可惜当夜便被宇文护和他的三个新近心腹:李承,刘义,马骏打败。

      三日后,元氏被宇文护屠尽,并大肆搜索元氏余孽,同时刘义等三人皆授重位。

      一月二十五日,周国朝堂清洗结束,共杀两万多人,朝廷官员几近杀尽。

      自此以后,宇文护开始肆无忌惮地将周国官职授于亲信之人,孝闵帝敢怒不敢言。

      同年二月初五,陈武帝陈霸先病逝,其子陈立,陈权逼宫,陈蒨瓮中捉鳖,斩杀二王及其军队,并命陈顼,孔昌,孙琦,何康等四人搜捕二王亲信,共杀三千多人,陈国朝野震惊。

      五日后,陈蒨登基,晋封陈顼为楚王,右丞相;封孔昌为左丞相,封孙琦为太尉,封何康为司空,朝政自此皆由四人把持。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坦诚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