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1882年由于兵曹判书兼宣惠厅堂上官——闵谦镐克扣军饷并中饱私囊,加上连年的旱灾和日本的掠夺性贸易,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连续13个月没有领到军饷。与此同时,别技军的装备和待遇却远高于旧式军队之上,而且由日本人充当教官,这又引发了旧式军人的极度反感,其为武卫营和壮御营弥漫着怨恨的气,同时由于粮饷掺和沙土引起了士兵哗变抢夺官仓,而后汉城盗补厅逮捕为首的四位士兵并判处斩刑,这让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感到莫大的不安,加之之前排日的情绪,于是士兵们聚集到一起,进行了一场对内反闵、对外排日的暴乱。7月23日暴乱正式开始。

      义军兵分三路,一路袭击捕盗厅和义禁府,释放了被关押的金春永、柳卜万等士兵和其他犯人,以及著名的卫正斥邪派儒生白乐宽,(后者由于上疏反对开放政策而被闵妃集团逮捕),救出同袍后起义士兵又顺路捣毁了闵台镐、韩圭稷等外戚权贵的府邸;一路袭击别技军军营所在地——下都监,处死日本籍教官堀本礼造,从而使朝鲜政府手中唯一能镇压起义士兵的力量被消灭;一路则占领京畿监营,扼制朝鲜政府的有生力量,并接着与暴动民众一起攻打附近的日本公使馆,声言要“尽灭倭人”。起义士兵和市民与日本守备队激战至深夜,他们焚毁了公使馆周围的民房以断日本人之后路,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被迫烧毁公使馆,与使馆人员28人一路放枪,击毙不少围攻的朝鲜士兵后冲出一条血路,狼狈逃窜。

      7月24日义军开始围攻汉城王宫,准备一举推翻闵妃集团的统治。途中杀掉了前兴宣大院君,领议政兴寅君李最应(大院君胞兄)和吏曹参判闵昌植。起义士兵和市民气势高涨,势不可挡,从敦化门攻进了王宫——昌德宫,打死了躲在王宫的金辅铉、闵谦镐等大批闵妃集团官吏,起义士兵和市民还攻入后宫,四处追杀闵妃。闵妃急忙化装成宫女,在武艺别监洪在羲(后改名洪启薰)的保护下逃离王宫,藏身于老家骊州郡。权倾朝野的闵妃集团就这样在士兵和市民的怒吼下土崩瓦解,局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朝鲜高宗李熙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惊慌失措,被迫急召大院君入宫,并宣布归政于大院君以挽回局面。大院君如愿以偿,在起义士兵和市民的拥护下第二次掌权摄政。

      大院君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宫廷的乱局。此时宫中涌入成千上万的士兵和市民,搜寻闵妃,捕杀官吏,刹那间变得腥风血雨、混乱不堪。大院君先命令士兵撤出宫廷,不料士兵们表示:“中殿(王妃)在,必尽戮我等;死,宁行大事而死,决不敢退!”大院君不得已,马上宣布闵妃已死于乱军中,并发布国丧。他还下令赦免起义士兵和市民,遣散他们出宫,并发给士兵积欠的军饷。起义士兵和市民这才放下武器,从昌德宫撤走。壬午兵变暂时平息下去。

      大院君再次执政后,全面废除了闵妃集团所实行的开放措施。他首先进行人事调换,罢斥了闵妃集团的余党,起用自己的亲信和申应朝等保守士大夫,释放了因反对开放国门而下狱的郑显德、李晚孙、金平默等官员和儒生。他还让自己的长子李载冕兼任武卫大将、户曹判书、宣惠厅堂上等重要职务,掌握兵权和财政。   除了人事的安排外,大院君在夺回权力之后,亦立即着手推行改革以缓解社会危机。他先下令把京城附近郡邑的粮米运往京城,作为军士的俸米及民众的粮食。此后,他又下令严禁私自铸造货币,以维护国家的利益。除此之外,他更废除都卖制度,强调人人均须纳税,并将地方物产直接运至汉城,以免各地豪强从中取得非法利益。接着又宣布恢复五营军和三军府,废除别技军,裁撤统理机务衙门等命令。

      壬午兵变虽然平息下去,但并未完全结束。随后几日,民间谣传闵泳翊等逃亡在外的闵妃集团残余势力纠合褓负商数万人,准备进京洗城。

      于是士兵和市民又一次武装起来,展开了对闵妃集团的新一轮清洗,不少人被认为是褓负商而死于非命。

      与此同时,起义士兵并不相信闵妃已死,仍到处搜捕闵妃。闵妃被迫离开靠近京城的骊州郡,在洪在羲、尹泰骏、闵应植、闵肯植、李容翊等人的护送下向南逃亡到忠州长湖院避难。

      此时位处朝鲜临边的大清确是丝毫不知,直至1882年7月31日大清才得知朝鲜兵变的消息。而我在那一天刚满16岁。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楔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