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 故人 ...

  •   迷迷糊糊一觉醒来,黛玉一时没有想起自己已经重生的事情来,习惯地问:“紫鹃,什么时辰了?”
      纱帐挑起,露出如意的脸,“姑娘醒了?已经申时三刻了。姑娘刚刚叫谁?”
      黛玉呆了呆,方想起刚刚的事,“我睡迷了。”
      如意倒了温热的茶来,黛玉就着她的手抿了一口,问:“黄大夫那面给父亲诊脉如何了?”
      如意服侍她下了地,细细回禀:“锦绣姐姐亲自来回姑娘的,我看姑娘难得睡得香,就和王妈妈商量没叫姑娘。锦绣姐姐说,黄大夫说老爷是劳累过度,心思郁结,要好生养着,找些开心的事做才好,给老爷和姑娘都开了调养的方子,王妈妈已经带人按方子张罗去了。”
      黛玉沉默片刻,又问:“母亲灵堂那里谁当值?”
      如意回道:“刚刚梁青家的才和赵传家的换了班。”这两人都曾先后是母亲身边的大丫鬟,到了年纪配了府里的管事,帮着母亲管理内宅。
      黛玉点头,道:“我有些渴,不要茶,你只给我倒点温热的水来。”
      如意道:“姑娘想是嘴里没味?刚刚白茶姐姐才来看望姑娘,送了自家酿的蜜,不如我给姑娘调一碗?”
      黛玉道:“还是姐姐想的周到。白茶姐姐什么时候来的?她如今不是咱们家的人了,上门是客,姐姐很应该叫醒我,没的失了礼数。”白茶是母亲身边和锦绣同期的大丫鬟,因一直想脱籍,不想嫁给府里的小厮,到了年纪母亲就把她放了出去,嫁了一个家里有些薄产的秀才,现在也是秀才娘子了,家里有着几十亩地,因一半地靠山,所以家里还养了蜂,城里也开了一家专卖蜂产品的小铺子。如意就是顶的白茶的缺,两人关系很好。
      如意听了道:“要我说,姑娘就是太小心了,才会累得昏倒。白茶姐姐虽说放出去了,也不是外人,平时该讲礼数时也就罢了,现在姑娘病着,哪里还要讲这些礼数。白茶姐姐是担心姑娘,进来看望,要是累得姑娘因此添了病症,她心里如何过得去。刚刚白茶姐姐要给太太上香,这时许是还没走,姑娘要是想见,我让人去看看?”
      黛玉想想道:“也好,若是没走,请来我见见,留她吃顿饭。”
      如意答应着吩咐下去,又亲自调了一碗蜜水,奉给黛玉,却见黛玉静静地坐在床边的大椅上,以手支颌,不知在想什么。
      如意轻声唤:“姑娘?”
      黛玉眨眨眼睛,看了她一眼,接过甜白瓷的盖碗,慢慢将一碗蜜水都喝了。
      如意不觉欢喜道:“谢天谢地,姑娘可是大好了,平时也就肯喝两口。”
      黛玉将盖碗放回如意手中的托盘上,拿帕子拭了拭嘴角道:“黄大夫说的有理,家里就剩下我和父亲相依为命了,便是不为我自己,为了父亲,我也不能消沉下去,我要再有个什么,可让父亲怎么办呢?若父亲因此有些差池,岂不是我的不孝,还连累母亲在天之灵也不得安生。”说着眼圈又红了,却忍住了没哭出来。
      如意念了声佛,“姑娘能这样想,就是我们大家的福气了。”林家既是勋贵后代,家资富足,又是书香世家,人口简单,没有一般豪门的遭心事,在这样人家做下人,无疑要轻省平稳很多,如果林家仅剩的两个主子再出了什么事,势必大批遣散下人,他们日后的际遇可就难说了,也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以他们的起点来说,后一个可能性更大。是以黛玉一昏倒,林家上下人心惶惶,尤以黛玉和贾敏身边侍候的人为最。
      如果是从前的黛玉,自然是不会了解这些人的心思的,毕竟她才九岁,再聪慧,总是阅历有限。可现在的黛玉早非吴下阿蒙,在贾府的经历使她尝遍了世情冷暖,孤苦无依的境况更使她本就七窍玲珑的心思越加敏感通透。她拿帕子拭了拭眼角道:“姐姐是母亲身边得用的人,以后还要姐姐多帮衬我。”
      如意自贾敏死后就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将托盘放到桌上,跪下道:“奴婢一定尽心竭力帮助姑娘。”
      黛玉道:“起来吧。很不必这么着,姐姐的忠心我自是信得过的。”
      如意这才爬起来,就听门外小丫头通传:“白茶姐姐来了。”
      黛玉道:“快请。”
      如意亲自迎到门口,和白茶手拉了手一起进来。
      白茶先给黛玉见礼,黛玉也还了半礼,道:“姐姐请坐。姐姐来看我,偏我睡着了,姐姐莫怪。”
      白茶欠身在绣墩上坐了,道:“姑娘说的哪里话来。姑娘这几日劳累的狠了,能好好睡一觉,我们只有为姑娘高兴的。太太不在了,姑娘还要自己保重身子,太太才能走的安心。”
      说起贾敏,两人免不了又对着抹泪,说起一些贾敏生前的人和事,白茶提到了贾敏为黛玉请的教刺绣的杜姑姑。“……杜姑姑年前家去后,一直惦记着太太和姑娘,说来也巧,她兄弟家和我家是邻村,无意间看见了,就走动走动。这次听说太太仙去了,杜姑姑直念叨,姑娘可莫要伤心坏了。她想着来送太太一程,总是主宾一场,没想到自己先病倒了,就挣扎着来,在太太灵前进了香,没敢来见姑娘,怕把病气过给姑娘,托我给姑娘道声扰,劝姑娘千万保重身子,节哀顺变。”
      这杜姑姑原是到了年纪放出宫来的宫里绣娘,因年纪大了,也说不到好人家,她又不愿意给人家当妾,就拖了下来,只在父母家住着。因她绣工好,在宫里也得了不少赏赐,手头宽裕,她兄嫂弟妇也说不出什么来。贾敏听说了她的名声,特意请来教黛玉女红一事。因黛玉自幼聪慧,加上幼弟早亡,父母心思都寄托在她身上,因此父亲早早为她起蒙,权充男儿教养,甚至为她请了先生。偏黛玉身子柔弱,上课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遑论女红了,一天里也就学上半个时辰,还不能保证天天坚持。杜姑姑的教学生涯无比轻松。绕是这样,杜姑姑也发现黛玉聪慧过人,教的针法可说过目不忘,只因练得少,手法稚嫩些,因她心思灵巧,更喜欢打络子,一些络子花样在别人看来可能眼花缭乱,不明所以,她偏看一遍就能抓住其中关窍,往往还能翻出新花样来。师徒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贾敏病重后,黛玉要侍奉汤药,所有课业都停了,杜姑姑不愿被人说在林家吃白食,就请辞了。因此,黛玉已经有小半年没见到她了,闻言关切地问:“杜姑姑在家里过得可还好?”
      白茶顿了顿,叹口气道:“杜姑姑本来不让我说的,可姑娘问起,我也不能骗姑娘。”
      黛玉道:“可是不如意?”
      白茶想了想说道:“也说不上不如意,只是杜姑姑父母都去了,她的哥哥弟弟分了家,杜姑姑一个人住着,孤零零怪可怜的。”
      如意道:“这可奇了,杜姑姑一身本事,她兄弟都不肯奉养她不成?”
      白茶道:“就是两家都争,杜姑姑选了这一家,不免得罪那一家,只好自己独立门户,可一个女人家,没有成亲,无儿无女,将来可怎么好。”
      黛玉心思转动,面上却不显,道:“姐姐见到杜姑姑,帮我带个话,请她得闲常来走动,不要生疏了。”
      白茶自然满口应承。
      一时雪雁来了,问起要不要摆饭。白茶就要告辞,黛玉道:“家里正在孝期,也没什么好的,姐姐不嫌弃,好歹吃顿饭再家去。”
      白茶看着黛玉长大,知道她的秉性,也就不再推脱,陪黛玉吃饭。
      黛玉先问“父亲那里可送去了?”,得了肯定答复才让摆饭,一面让白茶。
      白茶刚刚出府嫁人不足半年,对黛玉的饮食还是很了解的,一看桌面就道:“怎么和姑娘平日吃的不一样?”
      王氏道:“这是黄大夫开的药膳方子,给姑娘调养身子的,老爷吩咐了以后照方子给姑娘做,再不可马虎。知道你来,专门准备了你爱吃的菜。”
      白茶道:“多谢嫂子费心。”林家讲究食不语,因此两人宾主对座,安静地吃了晚饭。黛玉虽然有心多吃一些,养好身子,但终究脾胃弱,只比平时多吃了两口就吃不下了,放下筷子。
      绕是这样,大家也很高兴,总是比以前吃的多嘛。
      王氏道:“姑娘一天多吃一口,吃个十天半个月,也就好了。”
      白茶道:“正是这话。姑娘身子好,我们就念佛了。说起来,我们村子里有个周员外,四十多岁才得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自生下来就体弱多病,从小药罐子一样长大的,大家都说活不长。我刚嫁到村子里,本不知道这个人,只是前几天参加村东李屠户小儿子的婚宴,我家那位给我引见他的同窗,就是这周员外的儿子,看着清清俊俊健健康康的一个秀才,听说明年还要参加会试呢。回到家里我家那位说起来,我才知道他以前竟是个药罐子,要是不说,再想不到的。”
      王氏立即问:“可问了是请的哪家大夫?”
      白茶摇头道:“我问了,没请哪家神医,不过是个游方郎中教了个法儿――每天在外面走一个时辰,风雨无阻。这周秀才自己说坚持到了十二三岁就和常人一样了。姑娘不妨试试。姑娘体弱,每天走不到一个时辰,就是半个时辰,哪怕一刻钟也是好的。姑娘看村里那些孩子,见天在田里疯跑,身子都结识着呢。远的不说,就说姑娘身边的红绡,那是一刻都闲不住的主,满府的丫头,谁有她身子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故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