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英雄谁属 ...
-
第一次看见重生文的时候,觉得很新鲜,可不是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的文学扩展应用版么?
后来,看了《还珠同人之雍正重生》,觉得很有趣,一发不可收拾,看了大量的还珠文、九龙文,不仅有完结文,也追了不少连载文,追文的艰辛和掉坑的无奈……。
然后,就象在《开局》的序里写的,我自己动手了。对于一个理科出身的很多年没动过笔的人来说,真是一时兴起,也没打算从此笔耕不辍。
在写《黍离》的“遗恨”,被刺激以后,我也终于开始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琼瑶、综琼瑶、反琼瑶YY文?
尤其是,今天看文,有位亲因为一篇综琼瑶文,专门去看了琼瑶的原著,然后,说写的不怎么样嘛,很直白,文笔还没很多晋江的大大们写的好。
看得很想笑,我是没看过琼瑶原著,但也知道她写了不少,拍成电视剧的,也不少,刘雪华、秦汉、金铭……,那时候,可是红透了。
真说起来,晋江上大部分写手的年纪都很轻,大学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有,按理说,这些作者受琼瑶的影响,绝没有我这个年纪的人深。毕竟,现在的通俗文学、影视艺术作品比起刚改革开放那会,不知道丰富到哪里去了。
当年,琼瑶、金庸能大行其道,我自己这几天琢磨了一下,有它独特的历史、社会背景。
这两位,是港台作家。
1840-1949年间的事情,也不用我多说。国民党到了台湾以后,也开始搞土地革命、工业化、城市化。
虽然辛亥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毕竟是水平很低。
台湾,在二战后开始了外向型工业化进程,但对于社会结构来说,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社会特征为主,家族利益、家庭责任、长者权威,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强调的。那么,在这个时候,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随着城市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传播,对于整个台湾社会,尤其是年轻人,挣脱家族、家庭、长者的控制,是很有吸引力的。
琼瑶,当她给这些包装上爱情的外衣,尤其是在那个自由恋爱还是件新鲜、时髦事情的时代,为爱情抗争,真是赚了满坑满谷的眼泪。其实,以某理科生的眼光来看,这位被众多大大称为QY大神的女士,文的逻辑错误太明显,不是说什么现实与理想之类的,而是在她的假设前提基础上进行的剧情,都有明显的逻辑错误。
金庸嘛,窃以为,想一下那百年历史,尤其是后来的国民党各派系之间的作为,以及当时的冷战对峙、港台政局,就很容易联想。金庸的作品,尤其是宋元那些,很有些曲线救国的武侠YY版意味。
当然,比起柏杨——一位影响很大的台湾作家——他还是含蓄的。《丑陋的中国人》好像台湾政府也禁过,国内,反正,我当年是废了老大劲,才找了本残缺不全的来看。
对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这些都是很新鲜的。1978年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率不足20%,传统社会网络,不要说在那时候,在现在也是很强大的。不说最先完成城市化的英国,就是那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也经历了近百年。即使是在发达国家,血缘、亲缘、地缘社会关系依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对于当时的国内社会来说,这种“家庭是束缚、爱情价更高”、“忍辱负重的爱恨情仇”很新鲜、很吸引人,更别说,当时,国内的通俗文学、影视艺术作品相对匮乏,可以选择的并不多,曲折的剧情,俊男美女,足以风靡一时。再联想一下当时的教育情况,更好理解,看不出门道,可以看大大的热闹啊。
可现在,呵呵,不说别的,大家看看晋江,在这里发表文章的作者有多少?积分百万级的,就有103页。
然后,就有些奇怪了,现在这个时代,现当代文学、影视艺术,简直是……。这些年轻的写手,不象我这样年纪的人,经历了刘雪华、秦汉、黄日华、翁美龄等的鼎盛之时,怎么还这么有激情呢?
而且,呵呵,真要想的话,很多大大的逻辑性,说实话,也是……,一些文,前提假设和论点、论据、论证,有逻辑错误。
而且,虽然大多数都还给历史老师了,但清军入关后,“扬州十日”、“嘉靖三屠”,我还是知道。
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冲击,始终都有。凭我还记得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周时,就开始修长城,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秦长城,一直到后来,尊成吉思汗、努尔哈赤为祖的元、清。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
绝大多数的康雍乾重生、穿越文中,我只看到了焦仲卿、许仙、李煜、刘禅或酒池肉林版皇族,实在是……。
我写《开局》、《锦瑟》、《黍离》,只是想看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就是《黍离》番外的《没有康熙》,也是写的胤褆和胤礽的上位者的心性,康熙,依然是强悍帝王,所以,才说让他穿成太子贴身内侍是恶搞,也是某在君琳大的《变调历史》中留言说某的下限碎掉了,也是君琳大评论“你的下限变成没有下限”的原因。
以我的一贯偏好,《没有康熙》更可能,一直到《没有嫡子之开局》的“胤礽2”的剧情都没变,肯定是写这个世界的康熙被谋杀后,在朝局大体稳定下来的时候,康熙穿成某个皇子,要想戏剧性一些,胤祚,是个好的选择。朝局不稳的时候,以他帝王心性,知道一二联手致父于死地,弄死他们,立胤祉,或者干脆自己上的可能性很大,反正他本是幼年登基的。做胤禛的亲弟弟,不管胤禛是不是又重生回来,那局面,都会很有趣。
在以江山社稷为己任,在前世今生的对比中,《没有嫡子》荆柯版赴死,或者,《没有康熙》的康雍版潜伏、悬崖,不是很有趣?*^_^*
最近,中国与周边的海域争端,一直没断。昨天,又在谈日本今年的《防卫白皮书》的□□。不禁,联想……
加上今天看到的,零零碎碎写了这么多,纯粹吐槽,最后,深情呼唤——
康和数字们啊,彪悍、彪悍、再彪悍些吧!!!
&&&&&&&&&&&
P. S.
感谢芨芨草亲指出BUG。 :)
写这个之前,我一直以为金庸是台湾的作家,当年一直说金庸琼瑶、金庸琼瑶,我知道琼瑶是台湾的,也就当金庸也是台湾的了。汗,以后还是得更严谨才是。
亲指出以后,我特地查了两人的百科资料,确实精彩。只是原文,汗,当年二人大作风靡一时都没看,现在也没想去看。反正只是吐槽,而且,也只疑惑于现在年轻人对这二位的热情,汗,其实,金庸也是捎带——主要是年轻人对琼瑶文的热情,因为两人经常被和在一起,顺手把他写上来的,最关键的原因是云鸿相约处的《双生花(还珠+金庸)》——也没打算针对二人写文学评论,我也不会写啊。>_<
另:三位作家的百科资料,摘录如下——
金庸,原名查良镛,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钱学森之妻蒋英的表弟。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1950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5部武侠小说,1972年宣布封笔,退出侠坛。金庸是香港明报创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指才华)、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评)、世界第一侠笔(指武侠)。在香港与黄沾、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世界华人作家首富。
琼瑶,原名陈喆,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言情小说第一人。1938年生于四川成都,1949年随父至台湾。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则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
(柏杨,以前我也只看过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今天一查,比起金庸和琼瑶,他的经历与作品怕是更丰富精彩些。)
柏杨,原名郭定生,后改名为郭立邦、郭衣洞,1920年出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后前往台湾。1953年,发表平生第一篇文章。1960年,开始以“柏杨”之名写作杂文专栏。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2年,后又被减为8年。1977年4月1日获释,实际被囚禁9年又26天。影响两岸中国人数十年的人物,人文大师,从1950到2004年,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史学写作,十年人权,有华人处,就流传着柏杨的作品。2008年逝世。
柏杨在狱中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1978 年出狱后,台湾当局勒令他约法三章:不准他提往事,不许旧调重弹,不许暴露台湾社会的黑暗,才准他为《中国时报》写专栏。1985年,《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则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1993年,《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平装72册,精装36册。
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杂文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10集)、《西窗随笔》(10集)、《牵肠挂肚集》、《云游记》等。
柏杨一生念过很多个学校,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