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三十九章 ...


  •   洛敏回到宫中,由云秋服侍着盥洗更衣,她累极了,伸直手臂像个木头人似的任由云秋摆布,一句话也不说,就连奉茶也不喝,云秋见她自离开简亲王府后便一直这样,心事重重,心里担忧,却也不敢多问。

      “太后万福金安!”云秋的声音忽然令洛敏一愣,继而直挺挺地转过身来,吉雅面带微笑,浅浅的梨涡、熠熠生辉的眸子,令她即刻醒过神来,“敏敏给皇额娘请安。”

      吉雅伸出手,拉着她,“这是怎么了?不是才从简亲王府回来?怎瞧不见一丝喜色?”

      洛敏愣愣地望了吉雅一阵,摇了摇头,笑道:“塞儿大婚,敏敏是高兴得傻了。”

      闻言,吉雅笑容更深:“你这孩子……也是,自你阿玛额娘大逝后,王府里不曾见过大喜,如今塞儿成家,想必你阿玛额娘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嗯,塞儿如今很幸福,阿玛和额娘在天有灵,定会宽慰了。”

      为人父母,养育子女,除了见他们健康成长,亦是盼望着孩子们成家立业,只是简纯亲王夫妇没有这个福气,早早离了世。

      吉雅一双明亮的眼睛瞬间蒙上了一丝灰暗,在心底微微叹了一口气,轻轻搂着洛敏,待她如往初。

      洛敏靠着吉雅,随意问道:“皇额娘,和敏敏说说额娘的事儿吧。”

      吉雅身形一顿,笑道:“你鲜少过问你阿玛额娘之事,今儿怎来了兴致?”

      “塞儿成人,敏敏为之高兴,也替阿玛额娘高兴,只是我与塞儿未能在阿玛额娘在世时奉孝膝下,敏敏惭愧,如今才想着多了解他们一些。”

      “那敏敏想知些什么?”

      “皇额娘不妨说说您与额娘在科尔沁时的生活。”洛敏从吉雅怀里睁开,一双眼睛发亮似的盯住她。

      吉雅怔了怔,穿过洛敏的眼睛,记忆慢慢回到了十多年前,那个时候,用满人的话来讲,她和姐姐都还只是天真烂漫的塔拉温珠子,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故乡的大草原、无边无际的科尔沁,她们活泼愉快地高歌,歌声响遏行云,她们骑着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飞驰,坐在马背上仰望蓝天白云,无忧无虑。

      那时候,她们以为那是天底下最幸福的生活,也以为可以幸福一辈子,与蓝天为伴,与草原为舞,可是她们不曾想到,几年后,她们来到了广袤的大清国,一个成了亲王福晋,一个嫁给了大清的顺治皇帝,梦想破灭了,草原上的歌声不在了……

      人人以为嫁入皇家便可享尽一生荣华,作为国母更是深受百姓景仰,可又有谁知,她的婚姻并不幸福,她被禁锢在紫禁城的大院子里,飞不出,逃不走,她的阿姐亦是如此,她们再也不能在草原上高歌,再也不能无拘无束地放声大笑,满蒙联姻,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牵涉着千丝万缕,她们的一生唯有这样了,也认命了。

      原以为能和阿姐在京师相依相伴,可惜阿姐命薄,还没看着儿女成家便已离他们而去……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

      美丽的姑娘,扎着破乱的裙,

      骏马的步伐轻巧,姑娘的歌声醉人,

      幽深的大草原,宽阔的斡难河,抚育着幼小的孩子们……

      不知不觉,吉雅哼起了久违了的高亢悠长的曲调,眼里泛着泪光,气氛一下子伤感了起来。

      吉雅唱得真情,说得动容,就连洛敏也在骤然间感到心热鼻酸。

      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可幸福总会选错人。

      洛敏本想继续问下去,不想勾起了她埋藏心中多年的心酸,便不忍再问了。

      当歌声戛然而止,洛敏扯了帕子给她擦脸,吉雅脸上重又漾起了笑意,遮掩脸上的几分尴尬,道:“大喜的日子,本该高高兴兴,可额娘我又扫兴了。”

      “不,皇额娘是真情流露,您的歌声仿佛让敏敏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看到了您的故乡科尔沁!”

      “那敏敏可想学?”

      洛敏点头,如此愉悦欢快的曲调,换做任何人听了都想哼上几声,只是她又怕勾起吉雅的记忆,伤了神。

      然而,洛敏方点头,吉雅便又扯开嗓子唱了起来,不同的是,这一回是真的欢愉,仿佛歌声围绕着白云,飘扬在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上,久久不散。

      洛敏跟着吉雅唱,一高一低,此起彼伏,响彻整座慈仁宫,宫里林立的太监宫女不懂蒙语,也不知道这对母女在唱些什么,只是被高亢的歌声感染着,似乎自己不是身在紫禁城,而在广袤的草原之上。

      天色黑暗,星辰明亮,慈仁宫外的夹道上,一对年过半百的主仆提着宫灯,慢悠悠地路过,听到歌声,身份尊贵的那一位停下了脚步,抬起头仰望着星空,一时间,眼前的一切全都模糊了。

      “老祖宗,这歌声……”苏麻喇姑看向太皇太后。

      “可像四十年前的你我?”

      苏麻喇姑心头一悸、鼻头泛酸、热泪盈眶,四十年前,她们也是这样相依相伴,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唱着高亢嘹亮的歌儿,一片欢声,四处笑语。

      想不到已经四十年了啊!更没有想到还能幽深的宫苑里听到故乡的歌……

      “像,却又不像。”

      太皇太后放平了视线,望着慈仁宫的大门轻叹一句,“是啊,她们是母女,而咱们……是姐妹。”

      苏麻喇姑眼里的泪光闪烁不定,泪花悄悄滑落脸颊,四十年的始终不渝,她们之间早已不再只有主仆之情,还有一份深厚不可估量的姊妹之情!

      “若是再年轻个二三十岁,咱们也跟着一块儿唱,可我老了,有心无力,还是回宫念佛去吧!”

      “太皇太后风华依然不减当年,在奴才的眼里,您永远是当年那个俏丽无双的小格格!”

      太皇太后但笑不语,她知道苏麻喇姑说的不是奉承话,却也不是真正的大实话,她哪还是当年那个青春洋溢、轻松洒脱的布木布泰?她如今只是一个至尊至贵、至高无上的孤老太婆!

      想起早上梳头时,苏麻喇姑又偷偷拔了她的白头发,她以为自己很小心,不会被她发现,可是,头发长在自己头上,有几根黑发不知,但有几根白发,一目了然。老太婆了,哪有头发不白的道理?

      她扯开嘴角笑了笑,举步向前,苏麻喇姑紧跟着,追随着她的女主人。

      *

      五月的清晨,洛敏依例前去慈宁宫请安,因天气热了起来,她让云秋备了顶肩舆,坐在上面由人抬了去。

      肩舆轻轻地一晃一晃,甚有节奏,洛敏坐在上面神色无常,只是心里觉得颇为好笑,仿佛由人这般高抬着,才像是一个真正的公主。

      肩舆停在慈宁宫前,洛敏由云秋扶着走下,闻着一路花卉混杂着檀香,慢慢悠悠地走了进去。

      慈宁宫寝殿侧的西次间内,太皇太后坐在明黄宝座上,手里抱着一个孩子,正满心欢喜地逗弄着,洛敏轻轻走上前,行了请安礼,太皇太后笑容满面地看向洛敏,“敏丫头,来瞧瞧,这是玄烨的大阿哥。”

      洛敏心中一颤,随即又堆上笑容,走了上去,低头看向那八个月大的孩子,一瞬间,酸涩退去了,竟是浮上了一丝丝甜蜜,这孩子,长得与玄烨何其相似!

      大阿哥在去年九月出生,那会儿玄烨才亲政两个月,忙得不可开交,甚至顾及不到怀了孕的荣贵人,直到荣贵人分娩的消息传到乾清宫,玄烨才想起此事。

      虽说是酒后误事,对荣贵人谈不上有多深厚的感情,可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人心都是肉长的,那时候见了粉嫩嫩、皱巴巴的大阿哥,他也是激动过的、高兴过的,因为那是爱新觉罗·玄烨的第一个儿子,他有后了,大清有后了!

      看着玄烨紧张、激动的模样,洛敏难过是有的,转而高兴也参杂了一些,那是他的儿子,若是因对生母无爱而冷落孩子,那才真的叫她感到心酸而发寒。

      如今这样,对谁都是最好的。

      洛敏伸手轻轻拨弄了大阿哥的小脸蛋,滑嫩嫩的惹人怜爱,粉嘟嘟的小嘴张开吐着唾沫星子,逗得太皇太后眉开眼笑。

      “大阿哥,我是你姑姑,可要记得哦。”太皇太后赐了座,洛敏坐在边上前倾身子与大阿哥嘻嘻哈哈。

      “我瞧这孩子与敏丫头你颇有缘,来,你来抱抱。”说着,太皇太后正要把孩子交给她,谁知她却退缩了,长这么大,她从没抱过孩子,真怕弄伤了幼儿。

      “皇玛嬷,还是让奶娘来抱吧,您瞧大阿哥,好像是饿了。”她瞧大阿哥努着嘴,一张小脸没之前和悦,猜着是不是饿了。她没带过孩子,却也曾见同事带过,多多少少还能猜个几分。

      太皇太后凑近一瞧,看准了苗头,“哟,看来是真饿了,苏麻喇姑,赶紧抱去给奶娘喂奶!”

      苏麻喇姑上前一步,双手托住幼小的婴孩,小心翼翼揣在怀里。苏麻喇姑抱走了大阿哥,太皇太后没了乐子,便又寻到了洛敏身上,“你皇额娘近来可好?”

      “回皇玛嬷,皇额娘一切安好。”

      太皇太后端起茶盏,掀了茶盖,呷了一口,半垂着眼睑道:“前几日正巧路过慈仁宫,听到你们娘俩儿在唱小曲儿,很是动听。”

      洛敏微微一愣,“皇玛嬷当时在慈仁宫外?怎不叫人通传一声?”

      太皇太后轻轻将茶盏搁在炕桌上,摆摆手,“那会儿夜深了,你们娘俩儿唱得兴致高,我和苏麻喇姑听听也就罢了,不好打搅,想来也有四十年没听那曲子了。”

      “皇玛嬷若是不嫌敏敏歌喉不够嘹亮,敏敏倒是可以为皇玛嬷唱上一段。”

      “若要真唱怎能只唱一段?敏丫头,你倒给我再唱一曲,就那晚的曲子。”

      “好。”洛敏见太皇太后今日兴致浓,心里也高兴,便清了清嗓子,高歌而起: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

      美丽的姑娘,扎着破乱的裙,

      骏马的步伐轻巧,姑娘的歌声醉人,

      幽深的大草原,宽阔的斡难河,抚育着幼小的孩子们……

      欢快悠长的曲调在慈宁宫中萦绕不断,太皇太后闭着眼睛,双手置于膝盖,景泰蓝指甲套随着节奏一上一下,不久,年轻的歌声里伴起了沧桑的歌喉……

      一曲完毕,太皇太后睁开双眼看向洛敏,笑道:“敏丫头的蒙语是越发精进了。”

      “那都是皇玛嬷和皇额娘教得好。”洛敏从小由两位来自蒙古的格格亲自教养,无论是蒙语,抑或是蒙古人的习俗、生活习惯,全都不陌生,好像她天生就该生活在蒙古。

      “教是一方面,到头来还是你这丫头有慧根,后宫几个丫头里,什么都是你学得快,如此一来,我与你皇额娘也就放宽心了。”

      洛敏自然知道她们为何会宽心,虽不愿提及,但该面对的始终还要面对。她半低着头,看上去像被夸赞得有些难为情。

      太皇太后并没瞧她,只是望着座前袅袅升着紫烟的铜鹤香炉,轻叹一声道:“咱大清的公主历来都是下嫁蒙古,月丫头年十二便嫁了靖南王三子,那是为了安抚藩王,想来总是欠些妥当,好在敏丫头还能代咱们回蒙古娘家一趟……”太皇太后顿了顿,看向洛敏,又道:“敏丫头也该有十六了吧,芳华正盛,像你这个年纪早该与达尔汉王的长孙完婚,只是……”

      话说了一半,太皇太后又经不住叹气,她虽不再说了,洛敏多半也能猜到她在感叹什么,伤感什么。

      康熙四年时,她的未来祖姥爷满珠习礼亲王去世了,那时候玄烨刚大婚,喜庆一阵后,太皇太后又独自哀伤了一些时日,除了前朝大臣,后宫里头知道的人并不多,吉雅却从太皇太后那儿得知了一些,并告诉了洛敏,虽多少知道史书对敏公主的记载,但她不知敏公主迟迟不嫁是何原因,如此一来,她便明白了太皇太后和蒙古那边为何在近三年间没有提及她的婚事。

      然而,三年悄然而逝,眼下到了康熙七年,皇帝亲政,朝廷政局动荡,她却不愿去想太皇太后是否有意在近期内让她与那位蒙古亲王的长孙完婚。

      数年过去,当年那张稚嫩腼腆的脸庞早已模糊不清,或许人家也早忘了自己,或许他也不想娶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只是长辈们一早做了决定,他们只能为了江山社稷,牺牲自己,一代一代,永无止境。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