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苏麻喇姑 ...
-
苏麻喇姑,原名苏墨尔,后人讹传为苏麻喇姑,很有可能是康熙称她为“姑”的缘故。
苏墨尔,蒙古族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的侍女(孝庄文皇后名叫布木布泰,也译作本布泰,但无论叫什么,肯定不叫大玉儿,但她的同族妹妹,多尔衮的福晋小名叫小玉)。苏墨尔大约比布木布泰小五至六岁,大约在七岁左右陪同十三岁的布木布泰从科尔沁草原来到盛金,嫁给皇太极。
苏墨尔其极聪明伶俐,不仅通晓蒙古语言文字,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满文与汉文,她的满文书法非常优秀,以至于顺治与康熙以及康熙的几位皇子的满文都由她来启蒙,现在中国档案馆仍留有她当年的手迹。
苏墨尔对礼仪文化有着相当的造诣,皇太极于崇德元年册封五宫后妃时,也正式册封苏墨尔为“女秀才”,受命其制定满族衣冠服饰,这对满清后世二百七十余年的宫廷礼仪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顺治帝在位时,玄烨,即日后的康熙帝时常避痘离宫,而苏墨尔也伴其左右,在宫外的几年里,她一直担当着教育玄烨的重任。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太皇太后病逝,苏墨尔立刻失去了精神支柱,整日恍惚,康熙帝深解其心意,将早年失母的皇十二子胤祹(庶妃万琉哈氏,即后来的定妃之子)交与她抚养。果然,胤祹在苏墨尔的教育下谦和明理,宽容大度,且博学刻苦。最为重要的是,苏墨尔教会了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他是康熙诸子中少有的几个没有牵连进雍正夺嫡半争中的皇子之一,且因他优秀的政治头脑和才干而日后被雍正及乾隆重用。
在雍正年间他被封为郡王,乾隆年间被封为硕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即使如此,他一生依然恭谦谨慎。胤祹也是康熙诸子中最为高寿者,享年79岁,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苏墨尔的悉心教养,生于皇家,经历过康熙朝夺嫡半争的皇子,是不可能一直保持着这样良好平和的心态的。
而苏墨尔本人亦是这样的人,她一生心态平和,忠于皇室和孝庄文皇后,笃信佛教,高寿而终,享年九十有余,应是喜丧。
苏墨尔的死,皇宫里的人都很悲痛。出殡那一天,除留皇五子胤祺、皇十子胤(礻我)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胤禵留在紫禁城外,其余成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苏麻喇姑灵柩停入殡宫后,皇子们都各自回府了,唯独皇十二子胤祹却提出要求说:“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按照惯例,为像苏麻喇姑这样仆人身份的人办丧事,没有皇子供饭、三七诵经的先例。胤祉未敢擅自答应胤祹的要求,所以在九月初九日奏报苏麻喇姑病逝的奏折里,也写进了胤祹的要求,请示皇父。康熙帝在奏折上批道:“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请。”胤祹住在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其他皇子则轮流每天派一人给胤祹做伴。
康熙帝曾指示皇子:祖母事出,留七日再净身入殓。目的是想回宫后再亲眼看一看敬爱的额娘,向她的遗体告别。但后来他计算十五日才能回宫,于是再次降谕,让皇子们将苏麻喇姑遗体再留7天,等到他回宫后再定。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帝与苏麻喇姑之间的眷眷深情。
为了回报苏麻喇姑对大清所做出的贡献,报答她对自己“手教国书,赖其训迪”和抚养皇子的恩情,康熙皇帝决定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这对于奴仆出身的苏麻喇姑,可以说是旷典殊荣。
苏麻喇姑生前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伴60多年,度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死后当然也应该让她俩长依相伴。当时,孝庄的梓宫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康熙皇帝决定将苏麻喇姑的灵柩也停放于此。苏麻喇姑的灵柩是于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移入暂安奉殿的,主仆二人相别已经18个年头了,此次冥间重逢,想必一定会感谢康熙帝为她们做出的这一精心周到的安排。